《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超個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蘇蒂奇在其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撰文宣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即超個人心理學正在形成。”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主義,這就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重要的四股勢力,這也是其它大大小小几十種心理學流派誕生的背景。其它任何心理學流派——催眠、完形、薩提亞、九型人格、繪畫療法、家族系統排列等等,它們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都或多或少從以上四大心理學門派當中吸收了營養。

3.

NLP的源頭學問

NLP起源於薩提亞、完形和催眠三個心理學流派。NLP的創始人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分別跟這三個流派的宗師進行了深入學習。

薩提亞模式又稱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珍妮亞·薩提亞女士創建的理論體系。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揹負的問題。主要的技巧包括: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冰山原理,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等。

完形療法也稱格式塔療法,完形治療的創始人為皮爾斯。完形療法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具有統整的功能,身體、心理及心靈是同時存在的。”完形療法強調“自我覺察”、 “此時此刻”(當下)、強調“形與景”。

催眠是指當我們被某些連續、反覆的刺激,尤其是語言的引導,使我們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平常更容易接受信息暗示,這個過程稱之為催眠。

幾乎所有現代心理治療方法,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催眠技術,諮詢師讓來訪者進入催眠或者半催眠狀態下,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干預並使之發生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醫學催眠大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樑小醜”,而成為心理學、心理治療中非常具有成效的一個流派。

4.

NLP的起源與歷史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超個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蘇蒂奇在其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撰文宣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即超個人心理學正在形成。”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主義,這就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重要的四股勢力,這也是其它大大小小几十種心理學流派誕生的背景。其它任何心理學流派——催眠、完形、薩提亞、九型人格、繪畫療法、家族系統排列等等,它們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都或多或少從以上四大心理學門派當中吸收了營養。

3.

NLP的源頭學問

NLP起源於薩提亞、完形和催眠三個心理學流派。NLP的創始人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分別跟這三個流派的宗師進行了深入學習。

薩提亞模式又稱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珍妮亞·薩提亞女士創建的理論體系。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揹負的問題。主要的技巧包括: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冰山原理,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等。

完形療法也稱格式塔療法,完形治療的創始人為皮爾斯。完形療法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具有統整的功能,身體、心理及心靈是同時存在的。”完形療法強調“自我覺察”、 “此時此刻”(當下)、強調“形與景”。

催眠是指當我們被某些連續、反覆的刺激,尤其是語言的引導,使我們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平常更容易接受信息暗示,這個過程稱之為催眠。

幾乎所有現代心理治療方法,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催眠技術,諮詢師讓來訪者進入催眠或者半催眠狀態下,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干預並使之發生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醫學催眠大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樑小醜”,而成為心理學、心理治療中非常具有成效的一個流派。

4.

NLP的起源與歷史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是NLP的發源地。1970年代早期,理察德在那裡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理察德受僱幫忙把薩提亞在工作坊的內容製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理察德也參與完形療法創始人皮爾斯的最後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從而瞭解了完形工作坊的開展方法。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超個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蘇蒂奇在其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撰文宣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即超個人心理學正在形成。”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主義,這就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重要的四股勢力,這也是其它大大小小几十種心理學流派誕生的背景。其它任何心理學流派——催眠、完形、薩提亞、九型人格、繪畫療法、家族系統排列等等,它們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都或多或少從以上四大心理學門派當中吸收了營養。

3.

NLP的源頭學問

NLP起源於薩提亞、完形和催眠三個心理學流派。NLP的創始人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分別跟這三個流派的宗師進行了深入學習。

薩提亞模式又稱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珍妮亞·薩提亞女士創建的理論體系。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揹負的問題。主要的技巧包括: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冰山原理,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等。

完形療法也稱格式塔療法,完形治療的創始人為皮爾斯。完形療法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具有統整的功能,身體、心理及心靈是同時存在的。”完形療法強調“自我覺察”、 “此時此刻”(當下)、強調“形與景”。

催眠是指當我們被某些連續、反覆的刺激,尤其是語言的引導,使我們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平常更容易接受信息暗示,這個過程稱之為催眠。

幾乎所有現代心理治療方法,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催眠技術,諮詢師讓來訪者進入催眠或者半催眠狀態下,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干預並使之發生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醫學催眠大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樑小醜”,而成為心理學、心理治療中非常具有成效的一個流派。

4.

NLP的起源與歷史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是NLP的發源地。1970年代早期,理察德在那裡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理察德受僱幫忙把薩提亞在工作坊的內容製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理察德也參與完形療法創始人皮爾斯的最後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從而瞭解了完形工作坊的開展方法。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約翰‧格林德,另一位NLP的始祖,當時在加州大學教授語言。理察德告訴約翰他注意到潛意識的意念和構詞過程,想與約翰合作發展出一套溝通上的 “文法”。他倆很快就發現薩提亞的一些慣用語言技巧,編成一些模式,這就是“檢定語言模式”的前身。他倆也發現薩提亞女士對某些當事人多用視覺型文字,另一些多用聽覺型文字,又另一些多用感覺型文字。

這些資料,在1975-6輯成兩本書出版:《神奇的結構Ⅰ、Ⅱ》(The Structure of Magic, Vol. I and Vol. II)。在1976年理察德和約翰決定用NLP這個名字來命名他們總結的學問,NLP於是誕生。

羅伯特·迪爾茨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超個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蘇蒂奇在其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撰文宣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即超個人心理學正在形成。”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主義,這就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重要的四股勢力,這也是其它大大小小几十種心理學流派誕生的背景。其它任何心理學流派——催眠、完形、薩提亞、九型人格、繪畫療法、家族系統排列等等,它們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都或多或少從以上四大心理學門派當中吸收了營養。

3.

NLP的源頭學問

NLP起源於薩提亞、完形和催眠三個心理學流派。NLP的創始人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分別跟這三個流派的宗師進行了深入學習。

薩提亞模式又稱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珍妮亞·薩提亞女士創建的理論體系。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揹負的問題。主要的技巧包括: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冰山原理,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等。

完形療法也稱格式塔療法,完形治療的創始人為皮爾斯。完形療法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具有統整的功能,身體、心理及心靈是同時存在的。”完形療法強調“自我覺察”、 “此時此刻”(當下)、強調“形與景”。

催眠是指當我們被某些連續、反覆的刺激,尤其是語言的引導,使我們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平常更容易接受信息暗示,這個過程稱之為催眠。

幾乎所有現代心理治療方法,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催眠技術,諮詢師讓來訪者進入催眠或者半催眠狀態下,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干預並使之發生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醫學催眠大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樑小醜”,而成為心理學、心理治療中非常具有成效的一個流派。

4.

NLP的起源與歷史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是NLP的發源地。1970年代早期,理察德在那裡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理察德受僱幫忙把薩提亞在工作坊的內容製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理察德也參與完形療法創始人皮爾斯的最後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從而瞭解了完形工作坊的開展方法。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約翰‧格林德,另一位NLP的始祖,當時在加州大學教授語言。理察德告訴約翰他注意到潛意識的意念和構詞過程,想與約翰合作發展出一套溝通上的 “文法”。他倆很快就發現薩提亞的一些慣用語言技巧,編成一些模式,這就是“檢定語言模式”的前身。他倆也發現薩提亞女士對某些當事人多用視覺型文字,另一些多用聽覺型文字,又另一些多用感覺型文字。

這些資料,在1975-6輯成兩本書出版:《神奇的結構Ⅰ、Ⅱ》(The Structure of Magic, Vol. I and Vol. II)。在1976年理察德和約翰決定用NLP這個名字來命名他們總結的學問,NLP於是誕生。

羅伯特·迪爾茨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羅伯特‧迪爾茨被很多人認為是對今天的NLP有最多貢獻的一個人【他在1991年整理和發表理解層次(Logical Levels),是他發展的眾多概念和技巧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他出版了超過十部書,與朱迪主持每年的NLP University課程。

羅伯特‧迪爾茨整理和開發了理解層次、重塑印記法、SCORE模式、英雄之旅、矛盾整合、消除過敏等許多著名的NLP技巧。

由於眾多的創新令到NLP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為了直觀看到NLP的發展脈絡以及區分各個NLP導師做的不朽貢獻,羅伯特‧迪爾茨把以理察德‧班德勒、約翰‧葛林德、朱迪等為代表所研發的NLP稱為第一代NLP。而把自己不斷研發、擴充的NLP稱為第二代NLP、第三代NLP(系統NLP)

第四代NLP(整合的NLP)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超個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蘇蒂奇在其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撰文宣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即超個人心理學正在形成。”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主義,這就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重要的四股勢力,這也是其它大大小小几十種心理學流派誕生的背景。其它任何心理學流派——催眠、完形、薩提亞、九型人格、繪畫療法、家族系統排列等等,它們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都或多或少從以上四大心理學門派當中吸收了營養。

3.

NLP的源頭學問

NLP起源於薩提亞、完形和催眠三個心理學流派。NLP的創始人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分別跟這三個流派的宗師進行了深入學習。

薩提亞模式又稱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珍妮亞·薩提亞女士創建的理論體系。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揹負的問題。主要的技巧包括: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冰山原理,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等。

完形療法也稱格式塔療法,完形治療的創始人為皮爾斯。完形療法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具有統整的功能,身體、心理及心靈是同時存在的。”完形療法強調“自我覺察”、 “此時此刻”(當下)、強調“形與景”。

催眠是指當我們被某些連續、反覆的刺激,尤其是語言的引導,使我們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平常更容易接受信息暗示,這個過程稱之為催眠。

幾乎所有現代心理治療方法,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催眠技術,諮詢師讓來訪者進入催眠或者半催眠狀態下,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干預並使之發生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醫學催眠大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樑小醜”,而成為心理學、心理治療中非常具有成效的一個流派。

4.

NLP的起源與歷史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是NLP的發源地。1970年代早期,理察德在那裡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理察德受僱幫忙把薩提亞在工作坊的內容製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理察德也參與完形療法創始人皮爾斯的最後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從而瞭解了完形工作坊的開展方法。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約翰‧格林德,另一位NLP的始祖,當時在加州大學教授語言。理察德告訴約翰他注意到潛意識的意念和構詞過程,想與約翰合作發展出一套溝通上的 “文法”。他倆很快就發現薩提亞的一些慣用語言技巧,編成一些模式,這就是“檢定語言模式”的前身。他倆也發現薩提亞女士對某些當事人多用視覺型文字,另一些多用聽覺型文字,又另一些多用感覺型文字。

這些資料,在1975-6輯成兩本書出版:《神奇的結構Ⅰ、Ⅱ》(The Structure of Magic, Vol. I and Vol. II)。在1976年理察德和約翰決定用NLP這個名字來命名他們總結的學問,NLP於是誕生。

羅伯特·迪爾茨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羅伯特‧迪爾茨被很多人認為是對今天的NLP有最多貢獻的一個人【他在1991年整理和發表理解層次(Logical Levels),是他發展的眾多概念和技巧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他出版了超過十部書,與朱迪主持每年的NLP University課程。

羅伯特‧迪爾茨整理和開發了理解層次、重塑印記法、SCORE模式、英雄之旅、矛盾整合、消除過敏等許多著名的NLP技巧。

由於眾多的創新令到NLP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為了直觀看到NLP的發展脈絡以及區分各個NLP導師做的不朽貢獻,羅伯特‧迪爾茨把以理察德‧班德勒、約翰‧葛林德、朱迪等為代表所研發的NLP稱為第一代NLP。而把自己不斷研發、擴充的NLP稱為第二代NLP、第三代NLP(系統NLP)

第四代NLP(整合的NLP)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第四代NLP以黃健輝先生為代表,第四代NLP充分吸收了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心理學、超個人主義四大心理學勢力的營養。

關於“潛意識”的特徵、規律和應用部分,充分吸收了精神分析的研究成果;關於行為的“強化”、“重複”部分,吸收了行為主義的精髓;“人性規律”的總結則把人本主義的核心理念發揮到極致;在框架、結構、人類起源、人生意義等方面則完全採納了超個人主義宏大敘事的方式,並把肯·威爾伯分類與分層次的思想運用得淋漓盡致。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超個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蘇蒂奇在其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撰文宣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即超個人心理學正在形成。”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主義,這就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重要的四股勢力,這也是其它大大小小几十種心理學流派誕生的背景。其它任何心理學流派——催眠、完形、薩提亞、九型人格、繪畫療法、家族系統排列等等,它們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都或多或少從以上四大心理學門派當中吸收了營養。

3.

NLP的源頭學問

NLP起源於薩提亞、完形和催眠三個心理學流派。NLP的創始人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分別跟這三個流派的宗師進行了深入學習。

薩提亞模式又稱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珍妮亞·薩提亞女士創建的理論體系。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揹負的問題。主要的技巧包括: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冰山原理,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等。

完形療法也稱格式塔療法,完形治療的創始人為皮爾斯。完形療法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具有統整的功能,身體、心理及心靈是同時存在的。”完形療法強調“自我覺察”、 “此時此刻”(當下)、強調“形與景”。

催眠是指當我們被某些連續、反覆的刺激,尤其是語言的引導,使我們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平常更容易接受信息暗示,這個過程稱之為催眠。

幾乎所有現代心理治療方法,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催眠技術,諮詢師讓來訪者進入催眠或者半催眠狀態下,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干預並使之發生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醫學催眠大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樑小醜”,而成為心理學、心理治療中非常具有成效的一個流派。

4.

NLP的起源與歷史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是NLP的發源地。1970年代早期,理察德在那裡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理察德受僱幫忙把薩提亞在工作坊的內容製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理察德也參與完形療法創始人皮爾斯的最後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從而瞭解了完形工作坊的開展方法。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約翰‧格林德,另一位NLP的始祖,當時在加州大學教授語言。理察德告訴約翰他注意到潛意識的意念和構詞過程,想與約翰合作發展出一套溝通上的 “文法”。他倆很快就發現薩提亞的一些慣用語言技巧,編成一些模式,這就是“檢定語言模式”的前身。他倆也發現薩提亞女士對某些當事人多用視覺型文字,另一些多用聽覺型文字,又另一些多用感覺型文字。

這些資料,在1975-6輯成兩本書出版:《神奇的結構Ⅰ、Ⅱ》(The Structure of Magic, Vol. I and Vol. II)。在1976年理察德和約翰決定用NLP這個名字來命名他們總結的學問,NLP於是誕生。

羅伯特·迪爾茨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羅伯特‧迪爾茨被很多人認為是對今天的NLP有最多貢獻的一個人【他在1991年整理和發表理解層次(Logical Levels),是他發展的眾多概念和技巧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他出版了超過十部書,與朱迪主持每年的NLP University課程。

羅伯特‧迪爾茨整理和開發了理解層次、重塑印記法、SCORE模式、英雄之旅、矛盾整合、消除過敏等許多著名的NLP技巧。

由於眾多的創新令到NLP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為了直觀看到NLP的發展脈絡以及區分各個NLP導師做的不朽貢獻,羅伯特‧迪爾茨把以理察德‧班德勒、約翰‧葛林德、朱迪等為代表所研發的NLP稱為第一代NLP。而把自己不斷研發、擴充的NLP稱為第二代NLP、第三代NLP(系統NLP)

第四代NLP(整合的NLP)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第四代NLP以黃健輝先生為代表,第四代NLP充分吸收了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心理學、超個人主義四大心理學勢力的營養。

關於“潛意識”的特徵、規律和應用部分,充分吸收了精神分析的研究成果;關於行為的“強化”、“重複”部分,吸收了行為主義的精髓;“人性規律”的總結則把人本主義的核心理念發揮到極致;在框架、結構、人類起源、人生意義等方面則完全採納了超個人主義宏大敘事的方式,並把肯·威爾伯分類與分層次的思想運用得淋漓盡致。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第四代NLP總結和發明了NLP法則、命運符號、組織理解層次,完善了開悟的公式、四象限理論等,這些理論的總結讓NLP從“信念的複合等同“(X=Y、兩個層次)開始到四象限理論(四個象限、幾十個層次)……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超個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蘇蒂奇在其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撰文宣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即超個人心理學正在形成。”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主義,這就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重要的四股勢力,這也是其它大大小小几十種心理學流派誕生的背景。其它任何心理學流派——催眠、完形、薩提亞、九型人格、繪畫療法、家族系統排列等等,它們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都或多或少從以上四大心理學門派當中吸收了營養。

3.

NLP的源頭學問

NLP起源於薩提亞、完形和催眠三個心理學流派。NLP的創始人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分別跟這三個流派的宗師進行了深入學習。

薩提亞模式又稱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珍妮亞·薩提亞女士創建的理論體系。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揹負的問題。主要的技巧包括: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冰山原理,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等。

完形療法也稱格式塔療法,完形治療的創始人為皮爾斯。完形療法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具有統整的功能,身體、心理及心靈是同時存在的。”完形療法強調“自我覺察”、 “此時此刻”(當下)、強調“形與景”。

催眠是指當我們被某些連續、反覆的刺激,尤其是語言的引導,使我們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平常更容易接受信息暗示,這個過程稱之為催眠。

幾乎所有現代心理治療方法,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催眠技術,諮詢師讓來訪者進入催眠或者半催眠狀態下,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干預並使之發生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醫學催眠大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樑小醜”,而成為心理學、心理治療中非常具有成效的一個流派。

4.

NLP的起源與歷史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是NLP的發源地。1970年代早期,理察德在那裡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理察德受僱幫忙把薩提亞在工作坊的內容製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理察德也參與完形療法創始人皮爾斯的最後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從而瞭解了完形工作坊的開展方法。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約翰‧格林德,另一位NLP的始祖,當時在加州大學教授語言。理察德告訴約翰他注意到潛意識的意念和構詞過程,想與約翰合作發展出一套溝通上的 “文法”。他倆很快就發現薩提亞的一些慣用語言技巧,編成一些模式,這就是“檢定語言模式”的前身。他倆也發現薩提亞女士對某些當事人多用視覺型文字,另一些多用聽覺型文字,又另一些多用感覺型文字。

這些資料,在1975-6輯成兩本書出版:《神奇的結構Ⅰ、Ⅱ》(The Structure of Magic, Vol. I and Vol. II)。在1976年理察德和約翰決定用NLP這個名字來命名他們總結的學問,NLP於是誕生。

羅伯特·迪爾茨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羅伯特‧迪爾茨被很多人認為是對今天的NLP有最多貢獻的一個人【他在1991年整理和發表理解層次(Logical Levels),是他發展的眾多概念和技巧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他出版了超過十部書,與朱迪主持每年的NLP University課程。

羅伯特‧迪爾茨整理和開發了理解層次、重塑印記法、SCORE模式、英雄之旅、矛盾整合、消除過敏等許多著名的NLP技巧。

由於眾多的創新令到NLP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為了直觀看到NLP的發展脈絡以及區分各個NLP導師做的不朽貢獻,羅伯特‧迪爾茨把以理察德‧班德勒、約翰‧葛林德、朱迪等為代表所研發的NLP稱為第一代NLP。而把自己不斷研發、擴充的NLP稱為第二代NLP、第三代NLP(系統NLP)

第四代NLP(整合的NLP)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第四代NLP以黃健輝先生為代表,第四代NLP充分吸收了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心理學、超個人主義四大心理學勢力的營養。

關於“潛意識”的特徵、規律和應用部分,充分吸收了精神分析的研究成果;關於行為的“強化”、“重複”部分,吸收了行為主義的精髓;“人性規律”的總結則把人本主義的核心理念發揮到極致;在框架、結構、人類起源、人生意義等方面則完全採納了超個人主義宏大敘事的方式,並把肯·威爾伯分類與分層次的思想運用得淋漓盡致。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第四代NLP總結和發明了NLP法則、命運符號、組織理解層次,完善了開悟的公式、四象限理論等,這些理論的總結讓NLP從“信念的複合等同“(X=Y、兩個層次)開始到四象限理論(四個象限、幾十個層次)……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任何一個事情,我們都可以從60個維度來對它進行分析和研究。”

——肯·威爾伯。

我總結的第四代NLP預設前提,從正面的思維模式上升到人生修行的高度,從與生活、工作、人際溝通的關係上升到和家庭、企業、社會、宇宙的連接,讓NLP從工具、技術的層次上升到意義、價值和道的層面。

理論和理念打開,就可以生髮和創造出萬千種方法和技巧,我的原創NLP技巧:組織理解層次模型、四象限理論模型、起死回生轉化模式、多啦A夢模式、吸星大法、化功大法、戒定慧等,在實際的諮詢、教練、工作坊和培訓課程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和顯著的效果。

《NLP執行師》(自序)

1.人生定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很小的時候,我就對文字和思想這種東西有些敏感。大約中學時代開始,興趣逐漸向“知識分子”四個字靠攏,那時崇拜的是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的“敢於吶喊”的人。

大學時代,四年自由的時光,從弗洛伊德、榮格到馬斯洛,從魯迅、胡適、明清小說、唐詩宋詞到諸子百家,從尼采、叔本華、福柯到李銀河,從企業家到企業運營,從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到法律、財務、會計……

儘管在閱讀和思想訓練上做了大量準備,畢業的時候我依然不敢去從事那個叫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要成為像韓寒、餘傑、李敖這樣,我的訓練只能算是“業餘”、“興趣愛好”,不能把這個當職業從事。

第二個原因是我對大學校園裡被稱為知識分子的那一群人——博導、教授、博士研究生、學科帶頭人——十分不屑,因為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這個群體對社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力!甚至連“關注”都談不上,只剩下一種叫做“傳播知識”的功能。而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工具高度發展,知識電子化並搬上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精準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只是在“傳播知識”的知識分子,價值是越來越低了。

有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一個我挺尊敬的導師放學時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回家,這個經歷徹底澆滅了我還想要考研究生的慾望。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財富慾望都無法滿足,我能安得下心來搞學問研究、搞思想變革嗎?”我內在有一個明確的聲音說:“不能!”

經商與賺錢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我想,與其在知識的殿堂想象金錢財富的誘惑,那還不如直接經商吧。

於是畢業後,我就開始工作,從做銷售到經營連鎖店,兩年時間賺了些錢,買了套房子安頓好父母。

從原來關注知識、關注思想到關注商品、關注數據(貨品數據和財務數據),我讓自己的思想和興趣關閉了兩年。

有一天我忽然想“有時間就去參加一下培訓吧!做老闆也是要學習成長的,反正也還消費得起”,於是就瞭解到了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當我開始瞭解NLP,瞭解催眠、薩提亞、完形、教練技術這些學問,瞭解到諮詢師、講師、教練、導師、培訓公司這些玩意兒的時候……我覺得,每天守在店裡,看著人進人出,用商品換金錢,用錢換更多的商品,再用商品換更多的錢,這個活兒不適合我!瞬間,我把原來經營商店定義為“只是因為要賺錢”、“賺錢只是因為要買房子”、“買房子只是因為要討媳婦”。

想法一改變,心情和能量立刻就改變。

原來每天看著貨品減少、收入增加,晚上數著一疊又髒又重的錢,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彷彿這就是每一份力氣、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苦勞動換來,這就是時光流逝、人生意義之所在啊!

當興趣轉向NLP之後,每天呆在店裡,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覺,晚上數錢,感覺它就只是一疊能夠換些冷冰冰東西的紙!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規劃我的人生了。

培訓公司與導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做了一些交接工作後,2009年初,我來到廣州,進一家培訓公司應聘課程銷售員,三次都沒有過關,最後以不要工資留在裡面工作。

我開始學習人際溝通、電話銷售、合作洽談、項目管理等;從銷售員到帶領團隊,從打工到創立公司,公司從2個員工到4個、8個到幾十個。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同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學習,參加各個門派最優秀導師的工作坊;從參加公司的培訓,到參加外面的培訓;從本市學習到去外地,從國內導師到國際導師,甚至飛到國外向行業中第一名請教。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模仿學習到整合創新,從向成功者學習到與成功者合作,從學習者到成為分享者;從一個講座、一個沙龍活動開始,到《NLP執行師》、《NLP導師》課程的研發;從第三代NLP到第四代NLP,從NLP到肯·威爾伯哲學。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從關注個人、家庭到關注公司;從關心眼前的事情到思考工作價值、人生意義;從關注行業、社會到關注民族、國家;從國家到全球視野……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接觸了NLP,參加各種身心靈工作坊,進入培訓這個領域,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經營公司好像每天都需要賺錢,做導師好像是一種職業、像是必須要為公司掙錢的技術;然而導師又要很能思考、關注內在、關注思想;導師在課堂上似乎很有能量、很有影響力,很受學員崇拜與尊敬……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滋潤當中生活,在工作中成長。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慢慢地開始把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成文字,分享出來,從一句話、一篇文章到一本書,從一本到兩本、三本,從分享感悟、技巧到整合思想、理論與技巧的創新,從課程的研發到學問體系的創立,從研發到傳播、傳承……

我感覺這好像越來越像是做一個知識分子的事情。

2.

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四股勢力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誕生,潛意識的發現讓人類對自身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是心理學、心理治療的一門技術,而是成為整個關於人、人類、宇宙、人文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再也不能繞開的一個里程碑,精神分析作為人文科學的主體滲透到整個人文學科的各個角落。弗洛伊德、榮格等也成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傳統的大師。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繼精神分析之後,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髮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誕生,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整整30年(20世紀30到5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中處於統治地位。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不是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到l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學的領袖人物,包括馬斯洛和蘇蒂奇等,他們越來越不滿人本心理學只關注個體的自我及其實現,意識到應該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繫起來,這個領域屬於超越的領域或超出自我關懷的精神生活領域。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超個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蘇蒂奇在其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撰文宣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即超個人心理學正在形成。”超個人心理學對世界精神傳統和現代心理學持同等尊重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而提供一種包含身體、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構來全面地認識我們自己。

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主義,這就是二十世紀心理學最重要的四股勢力,這也是其它大大小小几十種心理學流派誕生的背景。其它任何心理學流派——催眠、完形、薩提亞、九型人格、繪畫療法、家族系統排列等等,它們的理念、方法和技術,都或多或少從以上四大心理學門派當中吸收了營養。

3.

NLP的源頭學問

NLP起源於薩提亞、完形和催眠三個心理學流派。NLP的創始人理察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分別跟這三個流派的宗師進行了深入學習。

薩提亞模式又稱聯合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專家維珍妮亞·薩提亞女士創建的理論體系。薩提亞模式從家庭、社會等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個人身上揹負的問題。主要的技巧包括: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冰山原理,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係圖等。

完形療法也稱格式塔療法,完形治療的創始人為皮爾斯。完形療法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具有統整的功能,身體、心理及心靈是同時存在的。”完形療法強調“自我覺察”、 “此時此刻”(當下)、強調“形與景”。

催眠是指當我們被某些連續、反覆的刺激,尤其是語言的引導,使我們從平常的意識狀態轉移到另一種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比平常更容易接受信息暗示,這個過程稱之為催眠。

幾乎所有現代心理治療方法,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催眠技術,諮詢師讓來訪者進入催眠或者半催眠狀態下,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干預並使之發生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舉世聞名的天才催眠師、醫學催眠大師。他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讓催眠不再是“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的跳樑小醜”,而成為心理學、心理治療中非常具有成效的一個流派。

4.

NLP的起源與歷史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是NLP的發源地。1970年代早期,理察德在那裡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理察德受僱幫忙把薩提亞在工作坊的內容製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理察德也參與完形療法創始人皮爾斯的最後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從而瞭解了完形工作坊的開展方法。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約翰‧格林德,另一位NLP的始祖,當時在加州大學教授語言。理察德告訴約翰他注意到潛意識的意念和構詞過程,想與約翰合作發展出一套溝通上的 “文法”。他倆很快就發現薩提亞的一些慣用語言技巧,編成一些模式,這就是“檢定語言模式”的前身。他倆也發現薩提亞女士對某些當事人多用視覺型文字,另一些多用聽覺型文字,又另一些多用感覺型文字。

這些資料,在1975-6輯成兩本書出版:《神奇的結構Ⅰ、Ⅱ》(The Structure of Magic, Vol. I and Vol. II)。在1976年理察德和約翰決定用NLP這個名字來命名他們總結的學問,NLP於是誕生。

羅伯特·迪爾茨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羅伯特‧迪爾茨被很多人認為是對今天的NLP有最多貢獻的一個人【他在1991年整理和發表理解層次(Logical Levels),是他發展的眾多概念和技巧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他出版了超過十部書,與朱迪主持每年的NLP University課程。

羅伯特‧迪爾茨整理和開發了理解層次、重塑印記法、SCORE模式、英雄之旅、矛盾整合、消除過敏等許多著名的NLP技巧。

由於眾多的創新令到NLP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為了直觀看到NLP的發展脈絡以及區分各個NLP導師做的不朽貢獻,羅伯特‧迪爾茨把以理察德‧班德勒、約翰‧葛林德、朱迪等為代表所研發的NLP稱為第一代NLP。而把自己不斷研發、擴充的NLP稱為第二代NLP、第三代NLP(系統NLP)

第四代NLP(整合的NLP)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第四代NLP以黃健輝先生為代表,第四代NLP充分吸收了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心理學、超個人主義四大心理學勢力的營養。

關於“潛意識”的特徵、規律和應用部分,充分吸收了精神分析的研究成果;關於行為的“強化”、“重複”部分,吸收了行為主義的精髓;“人性規律”的總結則把人本主義的核心理念發揮到極致;在框架、結構、人類起源、人生意義等方面則完全採納了超個人主義宏大敘事的方式,並把肯·威爾伯分類與分層次的思想運用得淋漓盡致。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第四代NLP總結和發明了NLP法則、命運符號、組織理解層次,完善了開悟的公式、四象限理論等,這些理論的總結讓NLP從“信念的複合等同“(X=Y、兩個層次)開始到四象限理論(四個象限、幾十個層次)……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任何一個事情,我們都可以從60個維度來對它進行分析和研究。”

——肯·威爾伯。

我總結的第四代NLP預設前提,從正面的思維模式上升到人生修行的高度,從與生活、工作、人際溝通的關係上升到和家庭、企業、社會、宇宙的連接,讓NLP從工具、技術的層次上升到意義、價值和道的層面。

理論和理念打開,就可以生髮和創造出萬千種方法和技巧,我的原創NLP技巧:組織理解層次模型、四象限理論模型、起死回生轉化模式、多啦A夢模式、吸星大法、化功大法、戒定慧等,在實際的諮詢、教練、工作坊和培訓課程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和顯著的效果。

黃健輝談人生定位

第四代NLP的理念是:一切為我所為;我用一切——為眾生。因此,凡是對人的成長、提升有幫助的學問、理念、方法和技巧——包括:教練技術、成功學、家族系統排列等身心靈流派,都有可能被採納、改良或者是完善,從而應用到教練、諮詢、教學和培訓之中。

第四代NLP的著作包括《領悟》、《NLP教練技術》(最高效的目標設定與時間管理88個技巧)、《NLP執行師》,接下來我會繼續寫的書是《NLP技巧全集》、《NLP導師》。

黃健輝

2016年2月25日於廣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