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冒充者張譯

直到多年以後,張譯面對名聲和公眾喜愛仍舊不夠自信。每當有影迷在現場尖叫,主持人問他什麼感覺時,張譯總是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笑,有些心虛地說,覺得這聲不屬於我。或者我總覺得我是個假的。

驕傲的公主,可憐的自己

馬藝家是張譯在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現戰友文工團)的室友。1997年,19歲的張譯考進戰友話劇團做學員,一年半後正式入伍。馬藝家在日記裡記錄了對張譯的第一印象:今天來了一個新戰友,叫張毅,這人很不好相處,不跟我們說話,經常趴在那裡不知道寫些什麼東西——此人要防著。

張譯並不擁有慣常的、適合演員的樣貌——文工團的老師彭澎回憶對張譯的第一印象,站沒站樣,站那兒八道彎那種……那麼個瘦子,脖子又長,當時覺得這孩子形象不好。在此之前,張譯在哈爾濱話劇院學習了一年,但由於考試表現欠佳,他作為僅有的3名自費生之一加入學員班。

彭澎記得,張譯初來報到時看起來挺自信。他愛琢磨,點子多,在哈爾濱時常常因為編排作品的創意收穫表揚。但在文工團,張譯卻因基本功不紮實經常挨批。

童年時對於表演的恐懼記憶又回來了——那時作為音樂教師的父親總逼張譯上臺去給別人表演,我是特別排斥這個事情,老覺得不像別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我覺得特別悲催,也覺得特別緊張,每次吃飯都吃不踏實。所以到部隊又從事了這個工作,也覺得好緊張啊,每次上臺就跟要死了一樣,沒有任何興奮感和幸福感。在臺上十次能有一次覺得演戲是開心的這件事兒就很不容易了。

隱在黑暗裡的張譯說著揚起手,心跳得不行,忽然手心出汗了現在,一想就嚇人。

因為寫字快,上臺緊張的張譯被當做會議記錄員培養,後來乾脆團裡的公文報告都讓他來寫。每一次下部隊演出,他還要負責在15分鐘之內寫出宣傳稿並對接給主持人。

越讓你做這些工作呢,就越遠離舞臺,偶然地讓你上臺演一次,你就越緊張,越緊張,人家就越讓你遠離舞臺。長此以往,團裡拍電視劇大多是群戲,張譯的戰友都是主要演員,只有他,二三十集的戲只有兩三句臺詞。

他想盡辦法給自己加戲。有一次演話劇,他扮演普通村民,先後嘗試了用紗布把胳膊吊起來、拄柺棍、臨場發揮踢另一個演員一腳等多種方式,結果除了被導演罵一頓,沒有任何效果。

張譯開始處在怨恨、煩躁的狀態中,老師彭澎找到他臭罵一頓,說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張譯翻了:你拉倒吧!你告訴我這不是小角色,你讓我在一句報告當中找人物?找什麼人物!你講那東西都不對!

在張譯成名以後的訪談節目中,他在部隊的蟄伏時常被當做段子一樣講起,出現頻率最高、最經典的有兩個。

一次是話劇《愛爾納·突擊》的導演五大爺,喝多了酒,臨別之際摟著張譯的肩膀,苦口婆心地勸他:你不能再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啊。

在這部後來改編為電視劇《士兵突擊》的話劇裡,張譯是活道具、群眾演員、畫外音、場記,以及永遠上不了臺的「袁朗」B角。每晚排練結束,張譯最後一個走,假裝鎖門,不開燈,自己在舞臺上把整場戲再演一遍。

還有一次,團裡一部電視劇破天荒地選他出演男三號。

當天晚上開大會,高興得如夢如幻、欲仙欲死的張譯特意坐在後排,因為我想低調一點兒,一個年齡稍大的戰友衝他一擠眼兒,意思是說這回你可抄上了。

結果大會公佈的是,原定執導該劇的導演被開除了。領導在大會上批評,我們看上的演員她都沒有用,不會演戲的她倒都用了,王八瞅綠豆,對眼了。

張譯越聽越覺得沒臉抬頭,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當時我們團的演員,只選了我一個,那什麼叫沒看上的用了,什麼叫王八瞅綠豆呢,這誰是綠豆,誰是王八呢?那其實不言而喻嘛,就只是我一個人嘛。

第二天,團長找到張譯,聲明角色肯定要重新選,(他說)但是我們也有考量,我們要培養你。我一聽啥意思?他說我希望你來做這部電視劇的場記。面對《人物》記者,張譯端著茶杯,模仿團長的語氣。

當兵最壓抑的時候,張譯趕上了一次特大暴雨。他悄悄溜出宿舍,在雨裡瘋跑,一邊跑一邊自己和自己演戲,一會兒扮演驕傲的公主,一會兒扮演可憐的自己。情節有些曲折——我被公主拋棄,在公主窗下慷慨陳詞,公主被打動請求破鏡重圓,而我頭也不回地離開,只留公主獨自哭泣。

人物|冒充者張譯

直到多年以後,張譯面對名聲和公眾喜愛仍舊不夠自信。每當有影迷在現場尖叫,主持人問他什麼感覺時,張譯總是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笑,有些心虛地說,覺得這聲不屬於我。或者我總覺得我是個假的。

驕傲的公主,可憐的自己

馬藝家是張譯在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現戰友文工團)的室友。1997年,19歲的張譯考進戰友話劇團做學員,一年半後正式入伍。馬藝家在日記裡記錄了對張譯的第一印象:今天來了一個新戰友,叫張毅,這人很不好相處,不跟我們說話,經常趴在那裡不知道寫些什麼東西——此人要防著。

張譯並不擁有慣常的、適合演員的樣貌——文工團的老師彭澎回憶對張譯的第一印象,站沒站樣,站那兒八道彎那種……那麼個瘦子,脖子又長,當時覺得這孩子形象不好。在此之前,張譯在哈爾濱話劇院學習了一年,但由於考試表現欠佳,他作為僅有的3名自費生之一加入學員班。

彭澎記得,張譯初來報到時看起來挺自信。他愛琢磨,點子多,在哈爾濱時常常因為編排作品的創意收穫表揚。但在文工團,張譯卻因基本功不紮實經常挨批。

童年時對於表演的恐懼記憶又回來了——那時作為音樂教師的父親總逼張譯上臺去給別人表演,我是特別排斥這個事情,老覺得不像別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我覺得特別悲催,也覺得特別緊張,每次吃飯都吃不踏實。所以到部隊又從事了這個工作,也覺得好緊張啊,每次上臺就跟要死了一樣,沒有任何興奮感和幸福感。在臺上十次能有一次覺得演戲是開心的這件事兒就很不容易了。

隱在黑暗裡的張譯說著揚起手,心跳得不行,忽然手心出汗了現在,一想就嚇人。

因為寫字快,上臺緊張的張譯被當做會議記錄員培養,後來乾脆團裡的公文報告都讓他來寫。每一次下部隊演出,他還要負責在15分鐘之內寫出宣傳稿並對接給主持人。

越讓你做這些工作呢,就越遠離舞臺,偶然地讓你上臺演一次,你就越緊張,越緊張,人家就越讓你遠離舞臺。長此以往,團裡拍電視劇大多是群戲,張譯的戰友都是主要演員,只有他,二三十集的戲只有兩三句臺詞。

他想盡辦法給自己加戲。有一次演話劇,他扮演普通村民,先後嘗試了用紗布把胳膊吊起來、拄柺棍、臨場發揮踢另一個演員一腳等多種方式,結果除了被導演罵一頓,沒有任何效果。

張譯開始處在怨恨、煩躁的狀態中,老師彭澎找到他臭罵一頓,說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張譯翻了:你拉倒吧!你告訴我這不是小角色,你讓我在一句報告當中找人物?找什麼人物!你講那東西都不對!

在張譯成名以後的訪談節目中,他在部隊的蟄伏時常被當做段子一樣講起,出現頻率最高、最經典的有兩個。

一次是話劇《愛爾納·突擊》的導演五大爺,喝多了酒,臨別之際摟著張譯的肩膀,苦口婆心地勸他:你不能再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啊。

在這部後來改編為電視劇《士兵突擊》的話劇裡,張譯是活道具、群眾演員、畫外音、場記,以及永遠上不了臺的「袁朗」B角。每晚排練結束,張譯最後一個走,假裝鎖門,不開燈,自己在舞臺上把整場戲再演一遍。

還有一次,團裡一部電視劇破天荒地選他出演男三號。

當天晚上開大會,高興得如夢如幻、欲仙欲死的張譯特意坐在後排,因為我想低調一點兒,一個年齡稍大的戰友衝他一擠眼兒,意思是說這回你可抄上了。

結果大會公佈的是,原定執導該劇的導演被開除了。領導在大會上批評,我們看上的演員她都沒有用,不會演戲的她倒都用了,王八瞅綠豆,對眼了。

張譯越聽越覺得沒臉抬頭,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當時我們團的演員,只選了我一個,那什麼叫沒看上的用了,什麼叫王八瞅綠豆呢,這誰是綠豆,誰是王八呢?那其實不言而喻嘛,就只是我一個人嘛。

第二天,團長找到張譯,聲明角色肯定要重新選,(他說)但是我們也有考量,我們要培養你。我一聽啥意思?他說我希望你來做這部電視劇的場記。面對《人物》記者,張譯端著茶杯,模仿團長的語氣。

當兵最壓抑的時候,張譯趕上了一次特大暴雨。他悄悄溜出宿舍,在雨裡瘋跑,一邊跑一邊自己和自己演戲,一會兒扮演驕傲的公主,一會兒扮演可憐的自己。情節有些曲折——我被公主拋棄,在公主窗下慷慨陳詞,公主被打動請求破鏡重圓,而我頭也不回地離開,只留公主獨自哭泣。

人物|冒充者張譯

張譯的獎金

憑藉《親愛的》中韓德忠一角,張譯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在後臺接受採訪時,張譯說他其實是撿漏了,這個獎也許只是想給一個很可憐、需要被鼓勵的人。在頒獎現場,張譯連說了17個感謝,有些破音地提到了老師彭澎的名字。

在這之後不久,彭澎因為開胸手術住進了醫院,一睜開眼,周圍全是自己的學生,包括張譯嘻密嘻密那張笑臉,跟我笑完了以後,他到外面又哭去了。

離開醫院前,張譯把金雞獎的獎金留給了彭澎的妻子,什麼也沒說。彭澎知道後也什麼都沒說,只是用紙把錢包好,寫上張譯的獎金,像《摔跤吧,爸爸》的父親一樣存著。

彭澎仍能清晰地回憶起張譯入團第三年的樣子,團裡換掉彭澎,另找了一位老師教他們。然後張譯就覺得可能見不著我了,有一次我遛彎兒,遠遠看見他們,就看見那個小孩兒『噠噠』地就跑過來。隔著那個鬆牆,我說回去吧,回去吧,回吧,他就含著眼淚跟著我一直走走走,他也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一個孩子。

在部隊,彭澎一直是張譯最大的精神支柱。他一直在維繫著我僅存的一點職業的自尊和自信。當我已經都覺得要向別人投降,我確實做不了演員的時候,是他不死心,永遠在說你能做一個演員,是他給我的。坐在扶手椅上,張譯帶著些播音腔的語調提高了,這也是他平靜講述中少有的情緒波動。

如果說鼓勵他,不如說是我對他的內疚。在張譯服役10年的戰友文工團,彭澎對《人物》說起一件17年前的往事。

2000年,張譯進入文工團的第四年,彭澎排了一個小品,張譯全程參與,一共4個演員參演,3個得了表揚獎,只有張譯因為角色不討喜沒能獲獎。他沒有告訴張譯,其實這個小品是他專門為張譯排的。

就是我這一輩子我欠他一個獎。我覺得我欠他一個,我真的很欠他。現在說起,彭澎眼圈仍有些發紅,他說張譯這一輩子需要鼓勵,他到現在都覺得,如果當時張譯得了獎,後面的事情可能都會不一樣。

2003年,張譯一度想過放棄表演,改行做編劇。寫得最盡興的一回,他把自己感動到深夜裡跪在地上痛哭。然而,已經寫了18集的劇本最終未能投拍,協議終止。正當他覺得可能連編劇這個工作也做不了的時候,接到了康洪雷導演的電視劇《民工》的邀約:掛了電話就覺得天都晴了,不再寒冷了。

那是2004年,張譯多年跑組發出的一張照片流落到《民工》副導演李義華手中,李判斷張譯適合這個角色,推薦給了康洪雷。

進組後,張譯曾怯生生地找到康洪雷,說自己可能幹不好演戲這個事情,現在毫無信心,康洪雷告訴他,你只要好好幹,肯定是個好演員。不管你會不會成為一個好演員,最起碼你會變成一個演員。

康洪雷非常注重保護演員的內心,知道張譯齣戲慢,特意備了超出正常演員3倍的磁帶,等他慢慢演、慢慢拍,一場十幾分鐘的戲拍了一整個下午。拍完,康洪雷從背後把張譯整個抱住,這讓張譯感動至今。

要殺青時,26歲的張譯在窯洞裡,直到今天他仍能向《人物》回憶起那時的失落:一想到回去之後,你又像以前無所事事,一個人都沒什麼價值,就會真的覺得不太想走。

一年後,康洪雷邀張譯參演《士兵突擊》。不巧的是,張譯在其中的拍攝時間剛好與團裡的任務衝突,在脫軍裝和去拍戲的選擇中,壓抑太久的張譯交了轉業報告。

班長史今讓很多人認識了張譯,最催淚的一幕是,史今天安門前退伍,從拼命隱忍到忍不住大哭,嘴裡還含著半顆大白兔奶糖。

那場是全劇的殺青戲,拍攝當天,張譯接到單位的電話,告訴他轉業報告批下來了,從這天開始,他就不再是軍人了。那天戲份拍完,張譯蹲在地上痛哭,起不了身。

從19歲到28歲,軍人是張譯最大的標籤,當熒幕和現實中的軍人身份同時結束,張譯有一種沒著沒落的感覺,腰裡會沒有力氣,說話也虛。馬藝家理解張譯的心情,就相當於從懸崖上跳下來了,還沒有降落傘,我能抓住啥?

對於張譯而言,這是一種熟悉的無力感。

高考以一分之差錯失北京廣播學院,沒有填報其他志願的張譯成了待業青年,為了大專文憑,他以自費生身份加入哈爾濱話劇院,彼時依舊懷抱播音夢的他堅信自己不是表演這塊料:人家讓你學什麼都不好意思,窘迫至極。

直到1996年的冬天,張譯看到了兩臺話劇,感動得在現場流淚,他震驚地發現,戲劇可以靠它的情境觸及一個人的心臟。張譯開始到處找話劇劇本,一位老師建議他去北京,天天都能看話劇。

18歲的張譯隻身從哈爾濱來到北京,結果又接連在軍藝、中戲的考試中失敗,最終等來了戰友話劇團的自費生名額,但卻始終未能獲得認可。

即便拍完《士兵突擊》,他的事業也談不上順遂,經歷了多次簽約后角色卻被拿掉的尷尬,包括一部電影,因為不是對方影視公司的藝人,公司簽約後又毀約了。

也包括一部革命時期電視劇,張譯本來要出演一位歷史人物。那時的電視劇要求嚴格,正式開拍前,他與演員們一起來到革命老區進行政治學習,認真做課堂筆記,試圖揣摩角色原型。但是,我怎麼都不像是那個特殊的歷史人物。人家的子女到劇組來,他太不像我爸爸了,我爸是雙眼皮,大眼睛,你這……

導演感到抱歉,專門找到他,(她說)太對不起了,你看你在劇組都這麼長時間……我說沒事沒事,我就走了。

如今回看,張譯很平靜,沒辦法,這種事情蠻多的,所以你其實早一點經歷這些事兒不是壞事兒。」

人物|冒充者張譯

直到多年以後,張譯面對名聲和公眾喜愛仍舊不夠自信。每當有影迷在現場尖叫,主持人問他什麼感覺時,張譯總是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笑,有些心虛地說,覺得這聲不屬於我。或者我總覺得我是個假的。

驕傲的公主,可憐的自己

馬藝家是張譯在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現戰友文工團)的室友。1997年,19歲的張譯考進戰友話劇團做學員,一年半後正式入伍。馬藝家在日記裡記錄了對張譯的第一印象:今天來了一個新戰友,叫張毅,這人很不好相處,不跟我們說話,經常趴在那裡不知道寫些什麼東西——此人要防著。

張譯並不擁有慣常的、適合演員的樣貌——文工團的老師彭澎回憶對張譯的第一印象,站沒站樣,站那兒八道彎那種……那麼個瘦子,脖子又長,當時覺得這孩子形象不好。在此之前,張譯在哈爾濱話劇院學習了一年,但由於考試表現欠佳,他作為僅有的3名自費生之一加入學員班。

彭澎記得,張譯初來報到時看起來挺自信。他愛琢磨,點子多,在哈爾濱時常常因為編排作品的創意收穫表揚。但在文工團,張譯卻因基本功不紮實經常挨批。

童年時對於表演的恐懼記憶又回來了——那時作為音樂教師的父親總逼張譯上臺去給別人表演,我是特別排斥這個事情,老覺得不像別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我覺得特別悲催,也覺得特別緊張,每次吃飯都吃不踏實。所以到部隊又從事了這個工作,也覺得好緊張啊,每次上臺就跟要死了一樣,沒有任何興奮感和幸福感。在臺上十次能有一次覺得演戲是開心的這件事兒就很不容易了。

隱在黑暗裡的張譯說著揚起手,心跳得不行,忽然手心出汗了現在,一想就嚇人。

因為寫字快,上臺緊張的張譯被當做會議記錄員培養,後來乾脆團裡的公文報告都讓他來寫。每一次下部隊演出,他還要負責在15分鐘之內寫出宣傳稿並對接給主持人。

越讓你做這些工作呢,就越遠離舞臺,偶然地讓你上臺演一次,你就越緊張,越緊張,人家就越讓你遠離舞臺。長此以往,團裡拍電視劇大多是群戲,張譯的戰友都是主要演員,只有他,二三十集的戲只有兩三句臺詞。

他想盡辦法給自己加戲。有一次演話劇,他扮演普通村民,先後嘗試了用紗布把胳膊吊起來、拄柺棍、臨場發揮踢另一個演員一腳等多種方式,結果除了被導演罵一頓,沒有任何效果。

張譯開始處在怨恨、煩躁的狀態中,老師彭澎找到他臭罵一頓,說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張譯翻了:你拉倒吧!你告訴我這不是小角色,你讓我在一句報告當中找人物?找什麼人物!你講那東西都不對!

在張譯成名以後的訪談節目中,他在部隊的蟄伏時常被當做段子一樣講起,出現頻率最高、最經典的有兩個。

一次是話劇《愛爾納·突擊》的導演五大爺,喝多了酒,臨別之際摟著張譯的肩膀,苦口婆心地勸他:你不能再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啊。

在這部後來改編為電視劇《士兵突擊》的話劇裡,張譯是活道具、群眾演員、畫外音、場記,以及永遠上不了臺的「袁朗」B角。每晚排練結束,張譯最後一個走,假裝鎖門,不開燈,自己在舞臺上把整場戲再演一遍。

還有一次,團裡一部電視劇破天荒地選他出演男三號。

當天晚上開大會,高興得如夢如幻、欲仙欲死的張譯特意坐在後排,因為我想低調一點兒,一個年齡稍大的戰友衝他一擠眼兒,意思是說這回你可抄上了。

結果大會公佈的是,原定執導該劇的導演被開除了。領導在大會上批評,我們看上的演員她都沒有用,不會演戲的她倒都用了,王八瞅綠豆,對眼了。

張譯越聽越覺得沒臉抬頭,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當時我們團的演員,只選了我一個,那什麼叫沒看上的用了,什麼叫王八瞅綠豆呢,這誰是綠豆,誰是王八呢?那其實不言而喻嘛,就只是我一個人嘛。

第二天,團長找到張譯,聲明角色肯定要重新選,(他說)但是我們也有考量,我們要培養你。我一聽啥意思?他說我希望你來做這部電視劇的場記。面對《人物》記者,張譯端著茶杯,模仿團長的語氣。

當兵最壓抑的時候,張譯趕上了一次特大暴雨。他悄悄溜出宿舍,在雨裡瘋跑,一邊跑一邊自己和自己演戲,一會兒扮演驕傲的公主,一會兒扮演可憐的自己。情節有些曲折——我被公主拋棄,在公主窗下慷慨陳詞,公主被打動請求破鏡重圓,而我頭也不回地離開,只留公主獨自哭泣。

人物|冒充者張譯

張譯的獎金

憑藉《親愛的》中韓德忠一角,張譯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在後臺接受採訪時,張譯說他其實是撿漏了,這個獎也許只是想給一個很可憐、需要被鼓勵的人。在頒獎現場,張譯連說了17個感謝,有些破音地提到了老師彭澎的名字。

在這之後不久,彭澎因為開胸手術住進了醫院,一睜開眼,周圍全是自己的學生,包括張譯嘻密嘻密那張笑臉,跟我笑完了以後,他到外面又哭去了。

離開醫院前,張譯把金雞獎的獎金留給了彭澎的妻子,什麼也沒說。彭澎知道後也什麼都沒說,只是用紙把錢包好,寫上張譯的獎金,像《摔跤吧,爸爸》的父親一樣存著。

彭澎仍能清晰地回憶起張譯入團第三年的樣子,團裡換掉彭澎,另找了一位老師教他們。然後張譯就覺得可能見不著我了,有一次我遛彎兒,遠遠看見他們,就看見那個小孩兒『噠噠』地就跑過來。隔著那個鬆牆,我說回去吧,回去吧,回吧,他就含著眼淚跟著我一直走走走,他也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一個孩子。

在部隊,彭澎一直是張譯最大的精神支柱。他一直在維繫著我僅存的一點職業的自尊和自信。當我已經都覺得要向別人投降,我確實做不了演員的時候,是他不死心,永遠在說你能做一個演員,是他給我的。坐在扶手椅上,張譯帶著些播音腔的語調提高了,這也是他平靜講述中少有的情緒波動。

如果說鼓勵他,不如說是我對他的內疚。在張譯服役10年的戰友文工團,彭澎對《人物》說起一件17年前的往事。

2000年,張譯進入文工團的第四年,彭澎排了一個小品,張譯全程參與,一共4個演員參演,3個得了表揚獎,只有張譯因為角色不討喜沒能獲獎。他沒有告訴張譯,其實這個小品是他專門為張譯排的。

就是我這一輩子我欠他一個獎。我覺得我欠他一個,我真的很欠他。現在說起,彭澎眼圈仍有些發紅,他說張譯這一輩子需要鼓勵,他到現在都覺得,如果當時張譯得了獎,後面的事情可能都會不一樣。

2003年,張譯一度想過放棄表演,改行做編劇。寫得最盡興的一回,他把自己感動到深夜裡跪在地上痛哭。然而,已經寫了18集的劇本最終未能投拍,協議終止。正當他覺得可能連編劇這個工作也做不了的時候,接到了康洪雷導演的電視劇《民工》的邀約:掛了電話就覺得天都晴了,不再寒冷了。

那是2004年,張譯多年跑組發出的一張照片流落到《民工》副導演李義華手中,李判斷張譯適合這個角色,推薦給了康洪雷。

進組後,張譯曾怯生生地找到康洪雷,說自己可能幹不好演戲這個事情,現在毫無信心,康洪雷告訴他,你只要好好幹,肯定是個好演員。不管你會不會成為一個好演員,最起碼你會變成一個演員。

康洪雷非常注重保護演員的內心,知道張譯齣戲慢,特意備了超出正常演員3倍的磁帶,等他慢慢演、慢慢拍,一場十幾分鐘的戲拍了一整個下午。拍完,康洪雷從背後把張譯整個抱住,這讓張譯感動至今。

要殺青時,26歲的張譯在窯洞裡,直到今天他仍能向《人物》回憶起那時的失落:一想到回去之後,你又像以前無所事事,一個人都沒什麼價值,就會真的覺得不太想走。

一年後,康洪雷邀張譯參演《士兵突擊》。不巧的是,張譯在其中的拍攝時間剛好與團裡的任務衝突,在脫軍裝和去拍戲的選擇中,壓抑太久的張譯交了轉業報告。

班長史今讓很多人認識了張譯,最催淚的一幕是,史今天安門前退伍,從拼命隱忍到忍不住大哭,嘴裡還含著半顆大白兔奶糖。

那場是全劇的殺青戲,拍攝當天,張譯接到單位的電話,告訴他轉業報告批下來了,從這天開始,他就不再是軍人了。那天戲份拍完,張譯蹲在地上痛哭,起不了身。

從19歲到28歲,軍人是張譯最大的標籤,當熒幕和現實中的軍人身份同時結束,張譯有一種沒著沒落的感覺,腰裡會沒有力氣,說話也虛。馬藝家理解張譯的心情,就相當於從懸崖上跳下來了,還沒有降落傘,我能抓住啥?

對於張譯而言,這是一種熟悉的無力感。

高考以一分之差錯失北京廣播學院,沒有填報其他志願的張譯成了待業青年,為了大專文憑,他以自費生身份加入哈爾濱話劇院,彼時依舊懷抱播音夢的他堅信自己不是表演這塊料:人家讓你學什麼都不好意思,窘迫至極。

直到1996年的冬天,張譯看到了兩臺話劇,感動得在現場流淚,他震驚地發現,戲劇可以靠它的情境觸及一個人的心臟。張譯開始到處找話劇劇本,一位老師建議他去北京,天天都能看話劇。

18歲的張譯隻身從哈爾濱來到北京,結果又接連在軍藝、中戲的考試中失敗,最終等來了戰友話劇團的自費生名額,但卻始終未能獲得認可。

即便拍完《士兵突擊》,他的事業也談不上順遂,經歷了多次簽約后角色卻被拿掉的尷尬,包括一部電影,因為不是對方影視公司的藝人,公司簽約後又毀約了。

也包括一部革命時期電視劇,張譯本來要出演一位歷史人物。那時的電視劇要求嚴格,正式開拍前,他與演員們一起來到革命老區進行政治學習,認真做課堂筆記,試圖揣摩角色原型。但是,我怎麼都不像是那個特殊的歷史人物。人家的子女到劇組來,他太不像我爸爸了,我爸是雙眼皮,大眼睛,你這……

導演感到抱歉,專門找到他,(她說)太對不起了,你看你在劇組都這麼長時間……我說沒事沒事,我就走了。

如今回看,張譯很平靜,沒辦法,這種事情蠻多的,所以你其實早一點經歷這些事兒不是壞事兒。」

人物|冒充者張譯

安全感

去年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張譯飾演法院審判長賈聰明,140分鐘的電影,他在接近120分鐘時才出場。最後一幕,一群人圍住、抓捕范冰冰扮演的上訪戶李雪蓮,李雪蓮哭著要坐在地上,一隻手緊緊拽住了她的書包帶——粗暴、強硬、青筋暴露。有熟悉張譯的朋友猜測,戲這麼多,一定是張譯的手。發微信核實果然沒錯。

黃渤能夠理解張譯的用力,接受《人物》採訪時,他半開玩笑地將張譯的成績歸因為「長得不好看」:有一些面容姣好的演員,可能一回頭,人物好感度已經建立完成了。我們完成一回頭的這一下(好感度建立),需要20分鐘。時間長了,造就了我們要從人物細節,各種方面,可能要比別人多費很多時間和力氣去投入。

2008年起,《士兵突擊》的火爆開始發揮作用,張譯參演了《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兩部軍旅戲,又接連拍攝了幾部都市愛情劇,身上的標籤從史今班長變成國民老公,作為熱播劇的男主角為人所知。

張譯不再感覺到窮和壓抑,但他仍然是不夠自信的,他用一大串問題問自己:你有什麼過人的本事嗎?如果不讓你幹這行,你又能做什麼?你也沒看過幾本書,你到底憑什麼坐在今天這個位置上?

有一段時間,張譯不想和任何人交流,獨自在家躺了3天,幾乎出現抑鬱的症狀,他自己分析,癥結無非是成功來得太輕易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自稱技術流的張譯用嚴謹到近乎變態的方式做演戲功課。他習慣拍攝前把劇本翻爛,用座標軸標註人物情緒的起伏。開始拍電影是新人,他在電腦裡建了一個題為對比集的文件夾,專門記錄同一個演員不同角色的表演風格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他喜歡技術派的表演方式,判斷當下的情景需要什麼情緒,就把那個狀態呈現出來,這需要他對人的情緒有非常細微的把握。在外地拍戲,張譯隔三差五就要戴上口罩出去轉轉,去景區時,即便可以走快速通道,他也一定要排兩個小時隊,他曾在接受時光網採訪時說:這兩個小時你聽著孩子哭,聽著老人咳嗽,聽著一家嘰嘰喳喳,聽著年輕幾個小孩可能還在上大學,就出來結伴兒玩。這是生活,很多將來保不齊就用到角色裡了。

從21年前在哈爾濱話劇院起,張譯就開始收集劇本,資料館裡絕版的拿去複印,再自己粘好。到現在,他話劇劇本的收藏量在四五千冊,就是造目錄都得好幾個月才能整理出來。

張譯害怕太好的評價,這讓他感到不真實,他最認同的評價來自賈樟柯。在扮演了《山河故人》裡的煤老闆以後,賈樟柯用山西話點評:張老闆,能行。不是說太好了,太棒了,而是還可以,還ok,沒問題,也許可以更好。張譯曾對騰訊娛樂說,這個總結最到位。

近幾個月,張譯每天在床上睡覺的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曾與他合作過的演員王大治記得,張譯有時拍完戲回到房間,因為穿著那個髒衣服嘛,一進門就累得不行,就趴到地毯上說歇上兩分鐘,起來卸妝,然後吃飯……(結果)往那一趴,一睜眼,天亮了,就要出發了。就累成那樣。

在另外一部與李晨合作的戲裡,張譯得了腎結石,他們在景德鎮的一個酒店住著,李晨向《人物》描述,老張就是每一天在走廊裡面打著點滴……反正每一天我拍完戲回來,就看見走廊裡面一個人扶著牆在那兒走路,因為他走不動,太疼,知道吧,太疼了。

多年來,除了被朋友拖著去海南休息了一個星期,張譯沒有度過假。他沒有一個休息日,他沒有給自己,從來沒有放過假。我曾經很多次地都去問過他,你丫能不能歇一會兒,你知道吧,他不歇,就是為了安全感的存在。朋友奶豬說,這個安全感並不是說我不拍戲了,這個社會會把我拋棄……他這個安全感就是有一種人這個緊張是我要處於工作或者學習,或者升高的一個階段,就是我永遠想要去汲取或者做事,不然我心會慌。

他說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過去閒得要死,總希望有工作,總希望忙,我希望掙錢,我希望事業有起色。現在老天爺給了我這個,我幹嗎不珍惜呢?

分裂

張譯很難閒下來,除了工作,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比如:把抹布像疊軍被一樣疊成豆腐塊;把想看的電影按照國別、導演、所獲獎項分類,再按照目錄存放在硬盤裡;手機裡560多個App必須是最新版本,每到一個地方,第一時間連上無線網,一個不落地進行更新;以及把App們嚴格按照類別分好,再遵循飛機對飛機頭,火車對火車頭等原則把圖標排布完美。

他身上有一種很強的秩序感。攝影師呂海強與其合作過一次,印象最深的是,氣氛放鬆的化妝間裡,張譯筆挺著腰站在化妝臺邊用手機打字,攝影師推斷,這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他給人感覺,他是一個很設屏障的人……很明顯,他就是那種抗拒周圍的人。

呂海強想要用格子箱製造一個緊湊的空間,把腰永遠筆直的張譯壓進去,看看能不能激發出另一個他。

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製片人燕子的觀察中,張譯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拿著手機攢成一團兒,悶頭做自己的事,他們總結張譯有三寶:手機、電腦、大花貓。

張譯養了7只貓,貓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同伴。貓們有個專門的臥室,與張譯的臥室相鄰,我專門在牆上為它們掏個洞,有一個通道,這樣對於它們來講是尊重的。

張譯覺得自己的性格像貓,不開心的時候可能會多一些,或者難受的時候有可能會多一些。高興的時候就玩命地跟你玩,管你煩不煩呢,就跟你玩。

這種分裂時常明顯地區分為休息、工作兩種狀態,張譯曾在訪談中剖白,自己的內向和不善於打交道主要是在生活中,比方說我有電話恐懼症,我生活中特別不願意接電話。但是如果是在工作狀態中,任何一個電話我都會很亢奮地接起來。

幾乎每個老友都能講出與張譯互相擠兌的故事,他時常是整蠱行動的發起人,也時常成為群起而攻之的目標。他真的特別像乾脆面,又不敢搗太大的亂,但是又時時刻刻想搞驚喜,他就是那個乾脆面,小浣熊。李晨總結。

編劇史航曾在各種場合講過張譯欺負人的故事:拍《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時候,全組人都在玩殺人遊戲,範雷、張國強、王大治都是個中高手,張譯卻從不參與,他認為這遊戲讓彼此喪失信任。這理由太君子了,我們都尊敬地看著他。張君子說完,就一臉坦然地拿個小噴壺去欺負打瞌睡的化妝助理了。

今年上半年,張譯幾年前接受《靜距離》訪談的一段截圖在網絡上流傳,內容是張譯講在《好傢伙》劇組的往事,他組織成立了妖精會,帶著一群人欺負另一群人,脅迫造型師、服裝師等女孩子入會,有人不同意加入,被他塞進缸裡。

這段講述被冠以霸凌女性的解讀在網上迅速發酵,張譯在知乎上發佈長文,講述劇組朋友間玩鬧的背景,並向涉及的女孩們道歉。

得知此事,妖精會成員、女演員瑛子一夜沒睡,她在知乎發文,表明《好傢伙》後期環境惡劣,還發生了事故,處在一種很疲憊、壓抑的狀態下,張譯帶頭調節情緒,是在困苦的環境自娛自樂互相取暖的方式。

在瑛子看來,張譯組織妖精會其實是照顧女性的一種方式。有化妝師身體不舒服跑得慢被催,張譯會以老大的身份提醒其他工作人員不要欺負她。他很會觀察人,就是比如說你狀態好還是不好,完了以後他就會很護著她,這一天都不帶讓她動的。

長久以來,張譯是周到、禮貌、緊繃的。據幾年裡數次採訪過張譯的記者回憶,早年間採訪張譯,這位情商極高的男演員周到地照顧在場所有人的情緒,然後開始講段子,拋出一個,看旁人的反應,包袱沒響就再拋一個。「張譯不是有偶像包袱,是有做人包袱,感覺他特別希望所有人都喜歡自己,話不能掉地下。這位記者感覺張譯甚至有點「取悅症。

這種以化解尷尬為己任的人格在多位老友處得到證實。史航認為,在劇組玩鬧,一方面是張譯想要調和氣氛、讓工作環境更放鬆,另一方面也是張譯建立安全感的方式:其實他就是有一點靦腆,但他為了戰勝自己的靦腆,只好拼命需要自己是厚臉皮,見面就先得瑟。

再次關閉

妖精會風波中,張譯寬慰瑛子:我又不是人民幣,哪能人人都滿意。但瑛子發現,從此他不再叫瑛子妖精會裡的名字小七了。

好友史航感到心疼,我覺得你看他現在微博中間那種小心翼翼的東西,這不是說明星光環給他帶來的,是明星光環不可能強加給他的,恰恰是豐富的複雜的網絡人際環境給他帶來的。

這個喜歡接觸人群的男演員曾經考慮過關閉微博評論,他研究了一下微博的輿論生態,常在別人微博下罵人的ID,卻很少在自己主頁上發罵人的內容,所以如果關掉評論,別人就必須要轉發你的微博,在自己主頁上罵,這樣時間長了,他們就不在你這罵了。

採訪前兩天,張譯晚上劇組收工後看了動畫片《沒頭腦和不高興》,採訪當天,他打算再看一遍《天書奇譚》。他已經習慣了獨自度過在劇組的休閒時光。反正就是再玩兒、再鬧,可能以後也明白了就是別去跟別人說。但是現在這個信息太自由了,你說不說的有可能別人都知道,那就老老實實自己玩兒自己的吧。張譯苦笑著說。

有一句話叫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他不會把自己的負能量太多地分享給別人。相交十幾年,李晨只見過一次張譯難過,但涉及私隱,李晨不想說。

半個多月前,張譯和黃渤在青島遇上,兩人買了啤酒,坐在酒店裡對著大海的窗前聊天,喝得有點多。拍《親愛的》的時候,他們曾在一個島上共度一夜,在海邊跑,黃渤還放了很多孔明燈。

這是張譯在工作縫隙中少有的休閒,曾經不那麼忙的時候,他喜歡在夜裡開車出門,車上備著幾個袋子,在路上為白天被車撞的小動物收屍,這個過程,被他稱為心靈按摩。

而今,他很少有條件和精力享受這樣的獨處。晚飯時間,保姆車提前等在酒店門口,張譯戴上口罩,上車,從一個密閉空間轉移到另一個,他說很不喜歡被人認出來,因為很多人的眼神,讓我覺得好像在看動物。

這位成立了自己工作室的老闆小心地用規則維護安全和自由的邊界,比如家人堅決不能介入工作,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能對外接受採訪,以及坐在車輛後排也一定要系安全帶。

2013年,他出了一本半自傳性質的書《不靠譜的人都愛說如果》,寫自己的童年與周圍人的趣事,還有對生死的感悟。

像是劃了重點,在此前幾年直到今天的訪談中,張譯所有的表達,幾乎都是書中段落、段子的背誦。穿著普通話構築的鎧甲,張譯嫻熟地擋開一個又一個試圖探尋他內心的問題,用縝密邏輯把對話內容嚴格地限制在自己允許外界知曉的範圍之內。

4小時的訪談,能明顯地感到,談話的口子漸漸關閉了。張譯談興最濃的時刻,是聊起他的童年。鵝頭消失以後,他又有了另一個放學回家的夥伴,是同班的一個男孩。他們經常去工地上的石料堆,互相扔鵝卵石模擬作戰。

一次作戰中,小夥伴用鵝卵石擊傷了張譯的額角,鮮血直流,他跪在地上請求張譯不要告訴家長和老師,張譯保守住了祕密,但不知為什麼,友誼還是中斷了。

來自於朋友、同學、老師的影響,家長的影響,也會幫助塑造你。所以我們的身上很有可能這塊皮肉是同學給的,那塊皮肉是朋友給的,很有可能是這樣。張譯看著自己的手,有些出神地說。

人物|冒充者張譯

直到多年以後,張譯面對名聲和公眾喜愛仍舊不夠自信。每當有影迷在現場尖叫,主持人問他什麼感覺時,張譯總是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笑,有些心虛地說,覺得這聲不屬於我。或者我總覺得我是個假的。

驕傲的公主,可憐的自己

馬藝家是張譯在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現戰友文工團)的室友。1997年,19歲的張譯考進戰友話劇團做學員,一年半後正式入伍。馬藝家在日記裡記錄了對張譯的第一印象:今天來了一個新戰友,叫張毅,這人很不好相處,不跟我們說話,經常趴在那裡不知道寫些什麼東西——此人要防著。

張譯並不擁有慣常的、適合演員的樣貌——文工團的老師彭澎回憶對張譯的第一印象,站沒站樣,站那兒八道彎那種……那麼個瘦子,脖子又長,當時覺得這孩子形象不好。在此之前,張譯在哈爾濱話劇院學習了一年,但由於考試表現欠佳,他作為僅有的3名自費生之一加入學員班。

彭澎記得,張譯初來報到時看起來挺自信。他愛琢磨,點子多,在哈爾濱時常常因為編排作品的創意收穫表揚。但在文工團,張譯卻因基本功不紮實經常挨批。

童年時對於表演的恐懼記憶又回來了——那時作為音樂教師的父親總逼張譯上臺去給別人表演,我是特別排斥這個事情,老覺得不像別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我覺得特別悲催,也覺得特別緊張,每次吃飯都吃不踏實。所以到部隊又從事了這個工作,也覺得好緊張啊,每次上臺就跟要死了一樣,沒有任何興奮感和幸福感。在臺上十次能有一次覺得演戲是開心的這件事兒就很不容易了。

隱在黑暗裡的張譯說著揚起手,心跳得不行,忽然手心出汗了現在,一想就嚇人。

因為寫字快,上臺緊張的張譯被當做會議記錄員培養,後來乾脆團裡的公文報告都讓他來寫。每一次下部隊演出,他還要負責在15分鐘之內寫出宣傳稿並對接給主持人。

越讓你做這些工作呢,就越遠離舞臺,偶然地讓你上臺演一次,你就越緊張,越緊張,人家就越讓你遠離舞臺。長此以往,團裡拍電視劇大多是群戲,張譯的戰友都是主要演員,只有他,二三十集的戲只有兩三句臺詞。

他想盡辦法給自己加戲。有一次演話劇,他扮演普通村民,先後嘗試了用紗布把胳膊吊起來、拄柺棍、臨場發揮踢另一個演員一腳等多種方式,結果除了被導演罵一頓,沒有任何效果。

張譯開始處在怨恨、煩躁的狀態中,老師彭澎找到他臭罵一頓,說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張譯翻了:你拉倒吧!你告訴我這不是小角色,你讓我在一句報告當中找人物?找什麼人物!你講那東西都不對!

在張譯成名以後的訪談節目中,他在部隊的蟄伏時常被當做段子一樣講起,出現頻率最高、最經典的有兩個。

一次是話劇《愛爾納·突擊》的導演五大爺,喝多了酒,臨別之際摟著張譯的肩膀,苦口婆心地勸他:你不能再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啊。

在這部後來改編為電視劇《士兵突擊》的話劇裡,張譯是活道具、群眾演員、畫外音、場記,以及永遠上不了臺的「袁朗」B角。每晚排練結束,張譯最後一個走,假裝鎖門,不開燈,自己在舞臺上把整場戲再演一遍。

還有一次,團裡一部電視劇破天荒地選他出演男三號。

當天晚上開大會,高興得如夢如幻、欲仙欲死的張譯特意坐在後排,因為我想低調一點兒,一個年齡稍大的戰友衝他一擠眼兒,意思是說這回你可抄上了。

結果大會公佈的是,原定執導該劇的導演被開除了。領導在大會上批評,我們看上的演員她都沒有用,不會演戲的她倒都用了,王八瞅綠豆,對眼了。

張譯越聽越覺得沒臉抬頭,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當時我們團的演員,只選了我一個,那什麼叫沒看上的用了,什麼叫王八瞅綠豆呢,這誰是綠豆,誰是王八呢?那其實不言而喻嘛,就只是我一個人嘛。

第二天,團長找到張譯,聲明角色肯定要重新選,(他說)但是我們也有考量,我們要培養你。我一聽啥意思?他說我希望你來做這部電視劇的場記。面對《人物》記者,張譯端著茶杯,模仿團長的語氣。

當兵最壓抑的時候,張譯趕上了一次特大暴雨。他悄悄溜出宿舍,在雨裡瘋跑,一邊跑一邊自己和自己演戲,一會兒扮演驕傲的公主,一會兒扮演可憐的自己。情節有些曲折——我被公主拋棄,在公主窗下慷慨陳詞,公主被打動請求破鏡重圓,而我頭也不回地離開,只留公主獨自哭泣。

人物|冒充者張譯

張譯的獎金

憑藉《親愛的》中韓德忠一角,張譯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在後臺接受採訪時,張譯說他其實是撿漏了,這個獎也許只是想給一個很可憐、需要被鼓勵的人。在頒獎現場,張譯連說了17個感謝,有些破音地提到了老師彭澎的名字。

在這之後不久,彭澎因為開胸手術住進了醫院,一睜開眼,周圍全是自己的學生,包括張譯嘻密嘻密那張笑臉,跟我笑完了以後,他到外面又哭去了。

離開醫院前,張譯把金雞獎的獎金留給了彭澎的妻子,什麼也沒說。彭澎知道後也什麼都沒說,只是用紙把錢包好,寫上張譯的獎金,像《摔跤吧,爸爸》的父親一樣存著。

彭澎仍能清晰地回憶起張譯入團第三年的樣子,團裡換掉彭澎,另找了一位老師教他們。然後張譯就覺得可能見不著我了,有一次我遛彎兒,遠遠看見他們,就看見那個小孩兒『噠噠』地就跑過來。隔著那個鬆牆,我說回去吧,回去吧,回吧,他就含著眼淚跟著我一直走走走,他也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一個孩子。

在部隊,彭澎一直是張譯最大的精神支柱。他一直在維繫著我僅存的一點職業的自尊和自信。當我已經都覺得要向別人投降,我確實做不了演員的時候,是他不死心,永遠在說你能做一個演員,是他給我的。坐在扶手椅上,張譯帶著些播音腔的語調提高了,這也是他平靜講述中少有的情緒波動。

如果說鼓勵他,不如說是我對他的內疚。在張譯服役10年的戰友文工團,彭澎對《人物》說起一件17年前的往事。

2000年,張譯進入文工團的第四年,彭澎排了一個小品,張譯全程參與,一共4個演員參演,3個得了表揚獎,只有張譯因為角色不討喜沒能獲獎。他沒有告訴張譯,其實這個小品是他專門為張譯排的。

就是我這一輩子我欠他一個獎。我覺得我欠他一個,我真的很欠他。現在說起,彭澎眼圈仍有些發紅,他說張譯這一輩子需要鼓勵,他到現在都覺得,如果當時張譯得了獎,後面的事情可能都會不一樣。

2003年,張譯一度想過放棄表演,改行做編劇。寫得最盡興的一回,他把自己感動到深夜裡跪在地上痛哭。然而,已經寫了18集的劇本最終未能投拍,協議終止。正當他覺得可能連編劇這個工作也做不了的時候,接到了康洪雷導演的電視劇《民工》的邀約:掛了電話就覺得天都晴了,不再寒冷了。

那是2004年,張譯多年跑組發出的一張照片流落到《民工》副導演李義華手中,李判斷張譯適合這個角色,推薦給了康洪雷。

進組後,張譯曾怯生生地找到康洪雷,說自己可能幹不好演戲這個事情,現在毫無信心,康洪雷告訴他,你只要好好幹,肯定是個好演員。不管你會不會成為一個好演員,最起碼你會變成一個演員。

康洪雷非常注重保護演員的內心,知道張譯齣戲慢,特意備了超出正常演員3倍的磁帶,等他慢慢演、慢慢拍,一場十幾分鐘的戲拍了一整個下午。拍完,康洪雷從背後把張譯整個抱住,這讓張譯感動至今。

要殺青時,26歲的張譯在窯洞裡,直到今天他仍能向《人物》回憶起那時的失落:一想到回去之後,你又像以前無所事事,一個人都沒什麼價值,就會真的覺得不太想走。

一年後,康洪雷邀張譯參演《士兵突擊》。不巧的是,張譯在其中的拍攝時間剛好與團裡的任務衝突,在脫軍裝和去拍戲的選擇中,壓抑太久的張譯交了轉業報告。

班長史今讓很多人認識了張譯,最催淚的一幕是,史今天安門前退伍,從拼命隱忍到忍不住大哭,嘴裡還含著半顆大白兔奶糖。

那場是全劇的殺青戲,拍攝當天,張譯接到單位的電話,告訴他轉業報告批下來了,從這天開始,他就不再是軍人了。那天戲份拍完,張譯蹲在地上痛哭,起不了身。

從19歲到28歲,軍人是張譯最大的標籤,當熒幕和現實中的軍人身份同時結束,張譯有一種沒著沒落的感覺,腰裡會沒有力氣,說話也虛。馬藝家理解張譯的心情,就相當於從懸崖上跳下來了,還沒有降落傘,我能抓住啥?

對於張譯而言,這是一種熟悉的無力感。

高考以一分之差錯失北京廣播學院,沒有填報其他志願的張譯成了待業青年,為了大專文憑,他以自費生身份加入哈爾濱話劇院,彼時依舊懷抱播音夢的他堅信自己不是表演這塊料:人家讓你學什麼都不好意思,窘迫至極。

直到1996年的冬天,張譯看到了兩臺話劇,感動得在現場流淚,他震驚地發現,戲劇可以靠它的情境觸及一個人的心臟。張譯開始到處找話劇劇本,一位老師建議他去北京,天天都能看話劇。

18歲的張譯隻身從哈爾濱來到北京,結果又接連在軍藝、中戲的考試中失敗,最終等來了戰友話劇團的自費生名額,但卻始終未能獲得認可。

即便拍完《士兵突擊》,他的事業也談不上順遂,經歷了多次簽約后角色卻被拿掉的尷尬,包括一部電影,因為不是對方影視公司的藝人,公司簽約後又毀約了。

也包括一部革命時期電視劇,張譯本來要出演一位歷史人物。那時的電視劇要求嚴格,正式開拍前,他與演員們一起來到革命老區進行政治學習,認真做課堂筆記,試圖揣摩角色原型。但是,我怎麼都不像是那個特殊的歷史人物。人家的子女到劇組來,他太不像我爸爸了,我爸是雙眼皮,大眼睛,你這……

導演感到抱歉,專門找到他,(她說)太對不起了,你看你在劇組都這麼長時間……我說沒事沒事,我就走了。

如今回看,張譯很平靜,沒辦法,這種事情蠻多的,所以你其實早一點經歷這些事兒不是壞事兒。」

人物|冒充者張譯

安全感

去年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張譯飾演法院審判長賈聰明,140分鐘的電影,他在接近120分鐘時才出場。最後一幕,一群人圍住、抓捕范冰冰扮演的上訪戶李雪蓮,李雪蓮哭著要坐在地上,一隻手緊緊拽住了她的書包帶——粗暴、強硬、青筋暴露。有熟悉張譯的朋友猜測,戲這麼多,一定是張譯的手。發微信核實果然沒錯。

黃渤能夠理解張譯的用力,接受《人物》採訪時,他半開玩笑地將張譯的成績歸因為「長得不好看」:有一些面容姣好的演員,可能一回頭,人物好感度已經建立完成了。我們完成一回頭的這一下(好感度建立),需要20分鐘。時間長了,造就了我們要從人物細節,各種方面,可能要比別人多費很多時間和力氣去投入。

2008年起,《士兵突擊》的火爆開始發揮作用,張譯參演了《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兩部軍旅戲,又接連拍攝了幾部都市愛情劇,身上的標籤從史今班長變成國民老公,作為熱播劇的男主角為人所知。

張譯不再感覺到窮和壓抑,但他仍然是不夠自信的,他用一大串問題問自己:你有什麼過人的本事嗎?如果不讓你幹這行,你又能做什麼?你也沒看過幾本書,你到底憑什麼坐在今天這個位置上?

有一段時間,張譯不想和任何人交流,獨自在家躺了3天,幾乎出現抑鬱的症狀,他自己分析,癥結無非是成功來得太輕易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自稱技術流的張譯用嚴謹到近乎變態的方式做演戲功課。他習慣拍攝前把劇本翻爛,用座標軸標註人物情緒的起伏。開始拍電影是新人,他在電腦裡建了一個題為對比集的文件夾,專門記錄同一個演員不同角色的表演風格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他喜歡技術派的表演方式,判斷當下的情景需要什麼情緒,就把那個狀態呈現出來,這需要他對人的情緒有非常細微的把握。在外地拍戲,張譯隔三差五就要戴上口罩出去轉轉,去景區時,即便可以走快速通道,他也一定要排兩個小時隊,他曾在接受時光網採訪時說:這兩個小時你聽著孩子哭,聽著老人咳嗽,聽著一家嘰嘰喳喳,聽著年輕幾個小孩可能還在上大學,就出來結伴兒玩。這是生活,很多將來保不齊就用到角色裡了。

從21年前在哈爾濱話劇院起,張譯就開始收集劇本,資料館裡絕版的拿去複印,再自己粘好。到現在,他話劇劇本的收藏量在四五千冊,就是造目錄都得好幾個月才能整理出來。

張譯害怕太好的評價,這讓他感到不真實,他最認同的評價來自賈樟柯。在扮演了《山河故人》裡的煤老闆以後,賈樟柯用山西話點評:張老闆,能行。不是說太好了,太棒了,而是還可以,還ok,沒問題,也許可以更好。張譯曾對騰訊娛樂說,這個總結最到位。

近幾個月,張譯每天在床上睡覺的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曾與他合作過的演員王大治記得,張譯有時拍完戲回到房間,因為穿著那個髒衣服嘛,一進門就累得不行,就趴到地毯上說歇上兩分鐘,起來卸妝,然後吃飯……(結果)往那一趴,一睜眼,天亮了,就要出發了。就累成那樣。

在另外一部與李晨合作的戲裡,張譯得了腎結石,他們在景德鎮的一個酒店住著,李晨向《人物》描述,老張就是每一天在走廊裡面打著點滴……反正每一天我拍完戲回來,就看見走廊裡面一個人扶著牆在那兒走路,因為他走不動,太疼,知道吧,太疼了。

多年來,除了被朋友拖著去海南休息了一個星期,張譯沒有度過假。他沒有一個休息日,他沒有給自己,從來沒有放過假。我曾經很多次地都去問過他,你丫能不能歇一會兒,你知道吧,他不歇,就是為了安全感的存在。朋友奶豬說,這個安全感並不是說我不拍戲了,這個社會會把我拋棄……他這個安全感就是有一種人這個緊張是我要處於工作或者學習,或者升高的一個階段,就是我永遠想要去汲取或者做事,不然我心會慌。

他說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過去閒得要死,總希望有工作,總希望忙,我希望掙錢,我希望事業有起色。現在老天爺給了我這個,我幹嗎不珍惜呢?

分裂

張譯很難閒下來,除了工作,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比如:把抹布像疊軍被一樣疊成豆腐塊;把想看的電影按照國別、導演、所獲獎項分類,再按照目錄存放在硬盤裡;手機裡560多個App必須是最新版本,每到一個地方,第一時間連上無線網,一個不落地進行更新;以及把App們嚴格按照類別分好,再遵循飛機對飛機頭,火車對火車頭等原則把圖標排布完美。

他身上有一種很強的秩序感。攝影師呂海強與其合作過一次,印象最深的是,氣氛放鬆的化妝間裡,張譯筆挺著腰站在化妝臺邊用手機打字,攝影師推斷,這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他給人感覺,他是一個很設屏障的人……很明顯,他就是那種抗拒周圍的人。

呂海強想要用格子箱製造一個緊湊的空間,把腰永遠筆直的張譯壓進去,看看能不能激發出另一個他。

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製片人燕子的觀察中,張譯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拿著手機攢成一團兒,悶頭做自己的事,他們總結張譯有三寶:手機、電腦、大花貓。

張譯養了7只貓,貓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同伴。貓們有個專門的臥室,與張譯的臥室相鄰,我專門在牆上為它們掏個洞,有一個通道,這樣對於它們來講是尊重的。

張譯覺得自己的性格像貓,不開心的時候可能會多一些,或者難受的時候有可能會多一些。高興的時候就玩命地跟你玩,管你煩不煩呢,就跟你玩。

這種分裂時常明顯地區分為休息、工作兩種狀態,張譯曾在訪談中剖白,自己的內向和不善於打交道主要是在生活中,比方說我有電話恐懼症,我生活中特別不願意接電話。但是如果是在工作狀態中,任何一個電話我都會很亢奮地接起來。

幾乎每個老友都能講出與張譯互相擠兌的故事,他時常是整蠱行動的發起人,也時常成為群起而攻之的目標。他真的特別像乾脆面,又不敢搗太大的亂,但是又時時刻刻想搞驚喜,他就是那個乾脆面,小浣熊。李晨總結。

編劇史航曾在各種場合講過張譯欺負人的故事:拍《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時候,全組人都在玩殺人遊戲,範雷、張國強、王大治都是個中高手,張譯卻從不參與,他認為這遊戲讓彼此喪失信任。這理由太君子了,我們都尊敬地看著他。張君子說完,就一臉坦然地拿個小噴壺去欺負打瞌睡的化妝助理了。

今年上半年,張譯幾年前接受《靜距離》訪談的一段截圖在網絡上流傳,內容是張譯講在《好傢伙》劇組的往事,他組織成立了妖精會,帶著一群人欺負另一群人,脅迫造型師、服裝師等女孩子入會,有人不同意加入,被他塞進缸裡。

這段講述被冠以霸凌女性的解讀在網上迅速發酵,張譯在知乎上發佈長文,講述劇組朋友間玩鬧的背景,並向涉及的女孩們道歉。

得知此事,妖精會成員、女演員瑛子一夜沒睡,她在知乎發文,表明《好傢伙》後期環境惡劣,還發生了事故,處在一種很疲憊、壓抑的狀態下,張譯帶頭調節情緒,是在困苦的環境自娛自樂互相取暖的方式。

在瑛子看來,張譯組織妖精會其實是照顧女性的一種方式。有化妝師身體不舒服跑得慢被催,張譯會以老大的身份提醒其他工作人員不要欺負她。他很會觀察人,就是比如說你狀態好還是不好,完了以後他就會很護著她,這一天都不帶讓她動的。

長久以來,張譯是周到、禮貌、緊繃的。據幾年裡數次採訪過張譯的記者回憶,早年間採訪張譯,這位情商極高的男演員周到地照顧在場所有人的情緒,然後開始講段子,拋出一個,看旁人的反應,包袱沒響就再拋一個。「張譯不是有偶像包袱,是有做人包袱,感覺他特別希望所有人都喜歡自己,話不能掉地下。這位記者感覺張譯甚至有點「取悅症。

這種以化解尷尬為己任的人格在多位老友處得到證實。史航認為,在劇組玩鬧,一方面是張譯想要調和氣氛、讓工作環境更放鬆,另一方面也是張譯建立安全感的方式:其實他就是有一點靦腆,但他為了戰勝自己的靦腆,只好拼命需要自己是厚臉皮,見面就先得瑟。

再次關閉

妖精會風波中,張譯寬慰瑛子:我又不是人民幣,哪能人人都滿意。但瑛子發現,從此他不再叫瑛子妖精會裡的名字小七了。

好友史航感到心疼,我覺得你看他現在微博中間那種小心翼翼的東西,這不是說明星光環給他帶來的,是明星光環不可能強加給他的,恰恰是豐富的複雜的網絡人際環境給他帶來的。

這個喜歡接觸人群的男演員曾經考慮過關閉微博評論,他研究了一下微博的輿論生態,常在別人微博下罵人的ID,卻很少在自己主頁上發罵人的內容,所以如果關掉評論,別人就必須要轉發你的微博,在自己主頁上罵,這樣時間長了,他們就不在你這罵了。

採訪前兩天,張譯晚上劇組收工後看了動畫片《沒頭腦和不高興》,採訪當天,他打算再看一遍《天書奇譚》。他已經習慣了獨自度過在劇組的休閒時光。反正就是再玩兒、再鬧,可能以後也明白了就是別去跟別人說。但是現在這個信息太自由了,你說不說的有可能別人都知道,那就老老實實自己玩兒自己的吧。張譯苦笑著說。

有一句話叫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他不會把自己的負能量太多地分享給別人。相交十幾年,李晨只見過一次張譯難過,但涉及私隱,李晨不想說。

半個多月前,張譯和黃渤在青島遇上,兩人買了啤酒,坐在酒店裡對著大海的窗前聊天,喝得有點多。拍《親愛的》的時候,他們曾在一個島上共度一夜,在海邊跑,黃渤還放了很多孔明燈。

這是張譯在工作縫隙中少有的休閒,曾經不那麼忙的時候,他喜歡在夜裡開車出門,車上備著幾個袋子,在路上為白天被車撞的小動物收屍,這個過程,被他稱為心靈按摩。

而今,他很少有條件和精力享受這樣的獨處。晚飯時間,保姆車提前等在酒店門口,張譯戴上口罩,上車,從一個密閉空間轉移到另一個,他說很不喜歡被人認出來,因為很多人的眼神,讓我覺得好像在看動物。

這位成立了自己工作室的老闆小心地用規則維護安全和自由的邊界,比如家人堅決不能介入工作,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能對外接受採訪,以及坐在車輛後排也一定要系安全帶。

2013年,他出了一本半自傳性質的書《不靠譜的人都愛說如果》,寫自己的童年與周圍人的趣事,還有對生死的感悟。

像是劃了重點,在此前幾年直到今天的訪談中,張譯所有的表達,幾乎都是書中段落、段子的背誦。穿著普通話構築的鎧甲,張譯嫻熟地擋開一個又一個試圖探尋他內心的問題,用縝密邏輯把對話內容嚴格地限制在自己允許外界知曉的範圍之內。

4小時的訪談,能明顯地感到,談話的口子漸漸關閉了。張譯談興最濃的時刻,是聊起他的童年。鵝頭消失以後,他又有了另一個放學回家的夥伴,是同班的一個男孩。他們經常去工地上的石料堆,互相扔鵝卵石模擬作戰。

一次作戰中,小夥伴用鵝卵石擊傷了張譯的額角,鮮血直流,他跪在地上請求張譯不要告訴家長和老師,張譯保守住了祕密,但不知為什麼,友誼還是中斷了。

來自於朋友、同學、老師的影響,家長的影響,也會幫助塑造你。所以我們的身上很有可能這塊皮肉是同學給的,那塊皮肉是朋友給的,很有可能是這樣。張譯看著自己的手,有些出神地說。

人物|冒充者張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