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溼疹、黃疸、臍帶、便祕等常見問題大彙總(寶媽收藏)

新媽媽們面對寶寶黃疸高、肚臍脫落異常、紅屁屁、溼疹、便祕或腹瀉等問題時肯定會焦頭爛額。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時我也有很多不懂,對新出現的問題也出現過很多恐慌,好在都攻克了。現在我也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下幾個問題的處理。

新媽媽們面對寶寶黃疸高、肚臍脫落異常、紅屁屁、溼疹、便祕或腹瀉等問題時肯定會焦頭爛額。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時我也有很多不懂,對新出現的問題也出現過很多恐慌,好在都攻克了。現在我也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下幾個問題的處理。

新生兒溼疹、黃疸、臍帶、便祕等常見問題大彙總(寶媽收藏)

1、胎便。寶寶剛出生時會排出黑色的便便,尤記得當時我還挺詫異,這紙尿褲上黑乎乎的是什麼,這是胎便,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吞嚥了的東西。胎便一般排3天左右,當胎便排完,寶寶就會排黃色的便便啦。但喝母乳和喝奶粉的便便又會不同。母乳的便便是比較均勻的,奶粉因為不容易消化,所以可以在便便裡看到白色的奶瓣,這都是正常的。

2. 臍帶。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臍帶會在1 周左右自動脫落,2周左右自動癒合。只需要按照醫生的方法,用棉球或細紗布蘸75% 的醫用酒精或碘酒從內向外塗擦臍帶根部和周圍,每天塗擦兩次,待臍帶乾爽後,用紗布蓋好即可。注意,擦拭時一定要先洗手,避免臍部接觸爽身粉等各種粉劑,以免使臍部發炎不易癒合。另外,不要把臍帶露在外面的一端包在尿布或紙尿褲裡,防止大小便弄溼臍帶。如果臍部被尿溼,必須立即消毒。臍帶一週左右脫落後就不再需要紗布覆蓋,但仍要保持局部乾燥和清潔。然後觀察肚臍是否有感染的跡象,如果臍帶流血、有異味或分泌物、周圍紅腫或臍帶超過1 個月未脫落或傷口未癒合,則需要馬上去看醫生。

3. 鼻屎。寶寶出生沒幾天就有鼻屎,很多媽媽都會緊張地以為寶寶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穿少了或者蓋得不夠多。其實不是,而是因為環境裡的髒東西被寶寶呼吸了,然後鼻腔裡的黏膜抵擋住了,所以慢慢積累就成了鼻屎。如果發現寶寶有了鼻屎,也不必擔心,寶寶會以打噴嚏的形式把鼻屎打出來。切忌自己主動幫寶寶摳鼻屎哦,因為這樣很容易弄壞寶寶的鼻腔黏膜!咱們只需要把寶寶已經打出來的鼻屎拿掉就好。

新媽媽們面對寶寶黃疸高、肚臍脫落異常、紅屁屁、溼疹、便祕或腹瀉等問題時肯定會焦頭爛額。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時我也有很多不懂,對新出現的問題也出現過很多恐慌,好在都攻克了。現在我也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下幾個問題的處理。

新生兒溼疹、黃疸、臍帶、便祕等常見問題大彙總(寶媽收藏)

1、胎便。寶寶剛出生時會排出黑色的便便,尤記得當時我還挺詫異,這紙尿褲上黑乎乎的是什麼,這是胎便,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吞嚥了的東西。胎便一般排3天左右,當胎便排完,寶寶就會排黃色的便便啦。但喝母乳和喝奶粉的便便又會不同。母乳的便便是比較均勻的,奶粉因為不容易消化,所以可以在便便裡看到白色的奶瓣,這都是正常的。

2. 臍帶。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臍帶會在1 周左右自動脫落,2周左右自動癒合。只需要按照醫生的方法,用棉球或細紗布蘸75% 的醫用酒精或碘酒從內向外塗擦臍帶根部和周圍,每天塗擦兩次,待臍帶乾爽後,用紗布蓋好即可。注意,擦拭時一定要先洗手,避免臍部接觸爽身粉等各種粉劑,以免使臍部發炎不易癒合。另外,不要把臍帶露在外面的一端包在尿布或紙尿褲裡,防止大小便弄溼臍帶。如果臍部被尿溼,必須立即消毒。臍帶一週左右脫落後就不再需要紗布覆蓋,但仍要保持局部乾燥和清潔。然後觀察肚臍是否有感染的跡象,如果臍帶流血、有異味或分泌物、周圍紅腫或臍帶超過1 個月未脫落或傷口未癒合,則需要馬上去看醫生。

3. 鼻屎。寶寶出生沒幾天就有鼻屎,很多媽媽都會緊張地以為寶寶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穿少了或者蓋得不夠多。其實不是,而是因為環境裡的髒東西被寶寶呼吸了,然後鼻腔裡的黏膜抵擋住了,所以慢慢積累就成了鼻屎。如果發現寶寶有了鼻屎,也不必擔心,寶寶會以打噴嚏的形式把鼻屎打出來。切忌自己主動幫寶寶摳鼻屎哦,因為這樣很容易弄壞寶寶的鼻腔黏膜!咱們只需要把寶寶已經打出來的鼻屎拿掉就好。

新生兒溼疹、黃疸、臍帶、便祕等常見問題大彙總(寶媽收藏)

4. 黃疸。每個新生兒都有黃疸,黃疸是因為寶寶的肝臟排毒功能等還未健全而產生的。一般胎便排盡時黃疸能低一些,多吃多拉多尿寶寶黃疸下去得也會快些。滿月時寶寶有個疫苗要打,但根據寶寶身體狀況才能決定到底打不打,而這個主要是看寶寶的黃疸值,黃疸值的單位不同數值也會差很多,一般在黃疸值5以下才能打,但一般來講超過半數以上的寶寶此時黃疸值都不達標。

5. 溼疹。在這裡我要重點給大家說下溼疹,溼疹很容易復發!寶寶得了溼疹後,會異常難受、煩躁不安。因為癢,寶寶會自己去撓它,傷口可能會感染更嚴重。晚上睡不安穩,哭鬧不止影響睡眠。很多的新手媽媽在溼疹面前束手無策。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與變態反應有關的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原因是對食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溼疹的孩子起初皮膚髮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髮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溼都可使溼疹表現顯著。

如何對付寶寶溼疹,護理有妙招!

(1)、提倡母乳餵養。牛奶餵養可能引起異性蛋白過敏,從而致使溼疹發生。媽咪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應該由少到多慢慢添加,慢慢觀察寶寶吃完食物後的反應,以便觀察室何種食物引起的過敏。注意:如果寶寶出現了溼疹,母親在母乳餵養期間要忌吃魚、蝦、蟹、雞蛋,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蔥、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質進入乳汁,加劇寶寶的溼疹。可以多吃豆製品,如豆漿、豆粥等清熱食物。

(2)、保持清潔。注意清潔、注意衛生、正常洗澡、補充益生菌、不可過熱等。洗澡時間宜短不宜長,洗澡時不要過度揉擦,沐浴液、肥皂、護膚品選擇添加成分簡單、刺激性小的。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樣,不要完全聽信別人的,要在掌握用藥原則的基礎上,細心觀察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

(3)、穿的不要過多。太熱往往會導致溼疹加重。患溼疹的寶寶應穿很軟的純棉製品,衣物清洗選用鹼性、刺激性弱的洗淨劑,洗滌時儘量漂洗乾淨。

(4)、溫度和溼度要適宜。孩子的體質大多和成人不一樣,育兒嫂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要依照寶寶的需求,夏天開空調應該以溫度適中為主一般在24-26度;冬天天氣太過乾燥可以通過加溼器調節溼度。

(5)、寶寶要勤洗手,防止寶寶用手去抓撓。寶寶難以忍受溼疹的瘙癢可能會控制不住去撓小紅疹,育兒嫂要注意給寶寶勤洗手、勤剪指甲,減少皮膚感染和被自己抓傷的機會。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洗臉;不要使用肥皂一類的鹼性洗滌用品,建議使用弱酸性的洗浴產品;使用舒爽潤膚油,保護皮膚,寶寶的衣物要選擇柔軟棉質等;要給寶寶修剪指甲,防止寶寶用手去抓撓,以免惡化。

(6)、迴避過敏源。請不要忽視任何寶寶的飲食,很多看起來健康安全的食物,麵條、西紅柿雞蛋,甚至香蕉、梨等,都有過敏的寶寶。過敏千差萬別,醫院的過敏原檢測只能是輔助,而且不可能羅列所有,最關鍵的是靠大人最細心的觀察和辨別!如果不尋找過敏源,一味的外擦藥不可能根治溼疹的。只要找出過敏源且堅決迴避,就能停止致敏,這是打敗溼疹最徹底的辦法!

(7)、不要病急亂投醫。在當前全世界範圍內,現有的醫學水準下,對嬰兒溼疹一擦就好迅速見效的必然是激素。所以育兒嫂建議寶媽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切不可病急亂投醫。如果寶寶得了溼疹,媽媽不要擅自給寶寶用任何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給寶寶身體帶來副作用,具體診療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6. 便祕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有攢肚子的情況,我家在2個月左右攢肚子的。所謂攢肚子就是像貔貅一樣只進不出了(當然尿還是有的,只針對便便)攢肚子的原因是寶寶消化吸收好了,每天吸收完的殘渣還不足一定的量來排出,所以寶寶得攢幾天,我記得我家小怪攢過最長一次是8天,8天后滿滿一尿褲,屁屁上蛋蛋上都是!可真是不拉則已,一拉驚人呢!所以,如果寶媽們發現寶寶就好不拉便便,不要著急,只要寶寶精神正常,最後拉時沒有難受痛苦的表情就是正常現象。

新媽媽們面對寶寶黃疸高、肚臍脫落異常、紅屁屁、溼疹、便祕或腹瀉等問題時肯定會焦頭爛額。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時我也有很多不懂,對新出現的問題也出現過很多恐慌,好在都攻克了。現在我也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下幾個問題的處理。

新生兒溼疹、黃疸、臍帶、便祕等常見問題大彙總(寶媽收藏)

1、胎便。寶寶剛出生時會排出黑色的便便,尤記得當時我還挺詫異,這紙尿褲上黑乎乎的是什麼,這是胎便,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吞嚥了的東西。胎便一般排3天左右,當胎便排完,寶寶就會排黃色的便便啦。但喝母乳和喝奶粉的便便又會不同。母乳的便便是比較均勻的,奶粉因為不容易消化,所以可以在便便裡看到白色的奶瓣,這都是正常的。

2. 臍帶。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臍帶會在1 周左右自動脫落,2周左右自動癒合。只需要按照醫生的方法,用棉球或細紗布蘸75% 的醫用酒精或碘酒從內向外塗擦臍帶根部和周圍,每天塗擦兩次,待臍帶乾爽後,用紗布蓋好即可。注意,擦拭時一定要先洗手,避免臍部接觸爽身粉等各種粉劑,以免使臍部發炎不易癒合。另外,不要把臍帶露在外面的一端包在尿布或紙尿褲裡,防止大小便弄溼臍帶。如果臍部被尿溼,必須立即消毒。臍帶一週左右脫落後就不再需要紗布覆蓋,但仍要保持局部乾燥和清潔。然後觀察肚臍是否有感染的跡象,如果臍帶流血、有異味或分泌物、周圍紅腫或臍帶超過1 個月未脫落或傷口未癒合,則需要馬上去看醫生。

3. 鼻屎。寶寶出生沒幾天就有鼻屎,很多媽媽都會緊張地以為寶寶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穿少了或者蓋得不夠多。其實不是,而是因為環境裡的髒東西被寶寶呼吸了,然後鼻腔裡的黏膜抵擋住了,所以慢慢積累就成了鼻屎。如果發現寶寶有了鼻屎,也不必擔心,寶寶會以打噴嚏的形式把鼻屎打出來。切忌自己主動幫寶寶摳鼻屎哦,因為這樣很容易弄壞寶寶的鼻腔黏膜!咱們只需要把寶寶已經打出來的鼻屎拿掉就好。

新生兒溼疹、黃疸、臍帶、便祕等常見問題大彙總(寶媽收藏)

4. 黃疸。每個新生兒都有黃疸,黃疸是因為寶寶的肝臟排毒功能等還未健全而產生的。一般胎便排盡時黃疸能低一些,多吃多拉多尿寶寶黃疸下去得也會快些。滿月時寶寶有個疫苗要打,但根據寶寶身體狀況才能決定到底打不打,而這個主要是看寶寶的黃疸值,黃疸值的單位不同數值也會差很多,一般在黃疸值5以下才能打,但一般來講超過半數以上的寶寶此時黃疸值都不達標。

5. 溼疹。在這裡我要重點給大家說下溼疹,溼疹很容易復發!寶寶得了溼疹後,會異常難受、煩躁不安。因為癢,寶寶會自己去撓它,傷口可能會感染更嚴重。晚上睡不安穩,哭鬧不止影響睡眠。很多的新手媽媽在溼疹面前束手無策。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與變態反應有關的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原因是對食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溼疹的孩子起初皮膚髮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髮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溼都可使溼疹表現顯著。

如何對付寶寶溼疹,護理有妙招!

(1)、提倡母乳餵養。牛奶餵養可能引起異性蛋白過敏,從而致使溼疹發生。媽咪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應該由少到多慢慢添加,慢慢觀察寶寶吃完食物後的反應,以便觀察室何種食物引起的過敏。注意:如果寶寶出現了溼疹,母親在母乳餵養期間要忌吃魚、蝦、蟹、雞蛋,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蔥、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質進入乳汁,加劇寶寶的溼疹。可以多吃豆製品,如豆漿、豆粥等清熱食物。

(2)、保持清潔。注意清潔、注意衛生、正常洗澡、補充益生菌、不可過熱等。洗澡時間宜短不宜長,洗澡時不要過度揉擦,沐浴液、肥皂、護膚品選擇添加成分簡單、刺激性小的。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樣,不要完全聽信別人的,要在掌握用藥原則的基礎上,細心觀察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

(3)、穿的不要過多。太熱往往會導致溼疹加重。患溼疹的寶寶應穿很軟的純棉製品,衣物清洗選用鹼性、刺激性弱的洗淨劑,洗滌時儘量漂洗乾淨。

(4)、溫度和溼度要適宜。孩子的體質大多和成人不一樣,育兒嫂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要依照寶寶的需求,夏天開空調應該以溫度適中為主一般在24-26度;冬天天氣太過乾燥可以通過加溼器調節溼度。

(5)、寶寶要勤洗手,防止寶寶用手去抓撓。寶寶難以忍受溼疹的瘙癢可能會控制不住去撓小紅疹,育兒嫂要注意給寶寶勤洗手、勤剪指甲,減少皮膚感染和被自己抓傷的機會。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洗臉;不要使用肥皂一類的鹼性洗滌用品,建議使用弱酸性的洗浴產品;使用舒爽潤膚油,保護皮膚,寶寶的衣物要選擇柔軟棉質等;要給寶寶修剪指甲,防止寶寶用手去抓撓,以免惡化。

(6)、迴避過敏源。請不要忽視任何寶寶的飲食,很多看起來健康安全的食物,麵條、西紅柿雞蛋,甚至香蕉、梨等,都有過敏的寶寶。過敏千差萬別,醫院的過敏原檢測只能是輔助,而且不可能羅列所有,最關鍵的是靠大人最細心的觀察和辨別!如果不尋找過敏源,一味的外擦藥不可能根治溼疹的。只要找出過敏源且堅決迴避,就能停止致敏,這是打敗溼疹最徹底的辦法!

(7)、不要病急亂投醫。在當前全世界範圍內,現有的醫學水準下,對嬰兒溼疹一擦就好迅速見效的必然是激素。所以育兒嫂建議寶媽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切不可病急亂投醫。如果寶寶得了溼疹,媽媽不要擅自給寶寶用任何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給寶寶身體帶來副作用,具體診療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6. 便祕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有攢肚子的情況,我家在2個月左右攢肚子的。所謂攢肚子就是像貔貅一樣只進不出了(當然尿還是有的,只針對便便)攢肚子的原因是寶寶消化吸收好了,每天吸收完的殘渣還不足一定的量來排出,所以寶寶得攢幾天,我記得我家小怪攢過最長一次是8天,8天后滿滿一尿褲,屁屁上蛋蛋上都是!可真是不拉則已,一拉驚人呢!所以,如果寶媽們發現寶寶就好不拉便便,不要著急,只要寶寶精神正常,最後拉時沒有難受痛苦的表情就是正常現象。

新生兒溼疹、黃疸、臍帶、便祕等常見問題大彙總(寶媽收藏)

7. 腹瀉。新生兒,或者未添加輔食的寶寶拉的便便其實看起來都有點稀,但都是正常現象。他們的便便就是不成型的,鬆軟的。滿月的寶寶一般一天一到二次。但如果遇到寶寶腹瀉拉稀,且一天超過4天並連續幾天這種情況的(添加輔食後),請馬上就醫。腹瀉容易脫水,引起電解質不平衡,後果很嚴重哦!

8. 眼屎。如果寶寶剛睡醒,發現他的眼睛上有眼屎,可以用紗布蘸溫水輕輕地擦拭。千萬不可用手指或手指甲直接擦,很容易刮傷寶寶嬌嫩的肌膚的另外,要給寶寶用單獨的毛巾、洗臉盆等,並且與家裡其他人的要隔離開,還要定時清洗。

9. 耳屎。記住,不要嘗試給小寶寶掏耳垢,因為容易傷到寶寶的耳膜,而且耳垢可以保護寶寶耳道免受細菌的侵害。一般寶寶的耳屎多了會自動跑到耳朵外廓裡,到那時我們在用棉籤蘸些溫水拭乾外耳道及外耳即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