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朱曉香

朱曉香(Zhu Xiaoxiang),華人學者,在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和慕尼黑工業大學從事科研教學工作。2015年,朱曉香憑藉其在大地測量領域取得的優異成績,成為德國科研新人大獎“海因茨·邁爾-萊布尼茨獎”10名獲獎者之一。評委會在對朱曉香的獲獎評價中提到,信息獲取能力對當前和未來的地球觀測至關重要,朱曉香希望藉助新的信號處理算法,優化遙感數據中的信息提取,併為新的衛星傳感器設計提供基礎。

評委會主席馬利絲·霍赫布魯克在頒獎典禮上說,朱曉香的研究不僅在學術領域令人激動,還與社會大眾直接相關,可應用在地質運動監測、地震救援等多個方面。

朱曉香說,很高興自己處在對地觀測的黃金時間,歐洲尤其德國有很多相關項目,中國在這一領域也有重大發展,“作為華人學者,我已與國內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建立合作關係,也希望今後能為深化中德兩國科研合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記者:就對地觀測領域來說,中國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朱曉香:我們做的是對地觀測,關鍵的有兩點,一個就是傳感器,也就是衛星,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信息提取的一些算法。在咱們國內傳感器即衛星的發射是非常高效的(近幾年發了很多顆衛星),在信息提取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由於咱們國內的數據不完全公開,所以可能比起國外的模式,在大家集思廣益改進算法方面還稍微有一點點差距。

記者: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與國外機構的交流合作是否越來越多了?

朱曉香:是的,德國宇航局近幾年就接待了很多個從國內過去的訪問團,包括舉辦一些夏令營,我們也回國來開設相關方面的課程。以前都是我們回來單方面授課,現在處於一種相互交流的階段,也就是說大家可以共同平等地交談技術、推廣項目。

記者:關於中國的變化,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朱曉香:有多個方面的變化,我比較關心科技進步,能夠想得到的就是中國的高鐵,讓我覺得非常自豪,現在在國外提到中國的高鐵,大家都非常認可。還有比如中國的量子計算機,以及AI(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成績,還有中國的超級計算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們這些在海外的中國人非常自豪的發展。中國在創新等各個方面都有新突破。

記者: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今天的中國,您會選什麼?

朱曉香:高效、動態、無限可能。

記者:您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期待嗎?

朱曉香:我還是就科研方面來說吧。我覺得咱們已經做到了在幾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相當於是頂天了,現在重要的就是立地。不能僅僅只侷限於把科研做大,而應該把創新的意識普及到科研的方方面面,從學生不再追求論文的數量而是質量等小的方面開始,讓創新這個概念深入到整個科研體系。

記者:說到創新,您如何看中國政府對創新發展的推動?

朱曉香:創新肯定是需要上面推動,下面才會有發展。中國現在推動創新發展的政策,其實跟德國目前的一些政策是非常相似的。德國現在鼓勵創新式的高校,其實就是給一些財政的支持,鼓勵高校產業化等等,我覺得是需要這樣的推動力才能夠有很好的趨勢的。

專訪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朱曉香

朱曉香(Zhu Xiaoxiang),華人學者,在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和慕尼黑工業大學從事科研教學工作。2015年,朱曉香憑藉其在大地測量領域取得的優異成績,成為德國科研新人大獎“海因茨·邁爾-萊布尼茨獎”10名獲獎者之一。評委會在對朱曉香的獲獎評價中提到,信息獲取能力對當前和未來的地球觀測至關重要,朱曉香希望藉助新的信號處理算法,優化遙感數據中的信息提取,併為新的衛星傳感器設計提供基礎。

評委會主席馬利絲·霍赫布魯克在頒獎典禮上說,朱曉香的研究不僅在學術領域令人激動,還與社會大眾直接相關,可應用在地質運動監測、地震救援等多個方面。

朱曉香說,很高興自己處在對地觀測的黃金時間,歐洲尤其德國有很多相關項目,中國在這一領域也有重大發展,“作為華人學者,我已與國內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建立合作關係,也希望今後能為深化中德兩國科研合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記者:就對地觀測領域來說,中國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朱曉香:我們做的是對地觀測,關鍵的有兩點,一個就是傳感器,也就是衛星,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信息提取的一些算法。在咱們國內傳感器即衛星的發射是非常高效的(近幾年發了很多顆衛星),在信息提取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由於咱們國內的數據不完全公開,所以可能比起國外的模式,在大家集思廣益改進算法方面還稍微有一點點差距。

記者: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與國外機構的交流合作是否越來越多了?

朱曉香:是的,德國宇航局近幾年就接待了很多個從國內過去的訪問團,包括舉辦一些夏令營,我們也回國來開設相關方面的課程。以前都是我們回來單方面授課,現在處於一種相互交流的階段,也就是說大家可以共同平等地交談技術、推廣項目。

記者:關於中國的變化,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朱曉香:有多個方面的變化,我比較關心科技進步,能夠想得到的就是中國的高鐵,讓我覺得非常自豪,現在在國外提到中國的高鐵,大家都非常認可。還有比如中國的量子計算機,以及AI(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成績,還有中國的超級計算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們這些在海外的中國人非常自豪的發展。中國在創新等各個方面都有新突破。

記者: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今天的中國,您會選什麼?

朱曉香:高效、動態、無限可能。

記者:您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期待嗎?

朱曉香:我還是就科研方面來說吧。我覺得咱們已經做到了在幾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相當於是頂天了,現在重要的就是立地。不能僅僅只侷限於把科研做大,而應該把創新的意識普及到科研的方方面面,從學生不再追求論文的數量而是質量等小的方面開始,讓創新這個概念深入到整個科研體系。

記者:說到創新,您如何看中國政府對創新發展的推動?

朱曉香:創新肯定是需要上面推動,下面才會有發展。中國現在推動創新發展的政策,其實跟德國目前的一些政策是非常相似的。德國現在鼓勵創新式的高校,其實就是給一些財政的支持,鼓勵高校產業化等等,我覺得是需要這樣的推動力才能夠有很好的趨勢的。

專訪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朱曉香

採訪 / 鍾磊

編輯 / 王竹珍

排版 / 徐曦嘉

視頻 / 中國外文局融媒體中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