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入1500億,這個從農村出來的婦女,帶著弟弟創造出商業傳奇

一年收入1500億,這個從農村出來的婦女,帶著弟弟創造出商業傳奇

一個農村長大的女性,需要什麼樣的魅力和魄力,才能把一個企業帶到這個高度——中國民營企業裡排名第15位,年營業額超千億元。

馮亞麗(海亮集團董事長)出生於1956年7月。上有3個姐姐,1個哥哥,下有1個妹妹,1個弟弟。從小很苦,上世紀60年代,她們被下放到當時的諸暨市店口鎮。就是在這個小鎮上,馮亞麗和弟弟馮海良開始了奮鬥。通過多年的拼搏,姐弟倆穩紮穩打,硬是將不起眼的銅加工生意堅持了下來,並且做成了全國最大的銅管出口商。營業收入達1500億元。

當年為了貼補家用,家中幾個小孩,一大早到大街小巷去撿豬糞,被人白眼。馮亞麗穿的衣服,都是哥哥穿過的,在學校裡經常遭人笑話。日子十分艱難。時至今日,每每回憶起那段時光,馮亞麗還眼泛淚光。不過她仍感念“苦難”是一所“最好的大學”,磨練出她和家人堅強的意志。

高中畢業後,馮亞麗就跟著鄰居學裁縫,“裁剪、滾邊、釘釦子”,舉著一根繡花針忙了2年多。

馮亞麗靠著裁剪手藝進了一家服裝廠。在廠裡,別人一天做15件,馮亞麗要求自己做20件,不幹完堅決不回。有一次,500多條急於交貨的褲子出現了質量問題,馮亞麗二話不說,帶了5個人,爭分奪秒地連幹兩天兩夜。貨如期交了,她也累攤在車間。

1992年,已經在一家羽絨廠主管技術、生產的馮亞麗,被弟弟叫到已經初具規模的銅材廠幫忙管理。

隔行如隔山,從原先的管理服裝,到管理銅加工,跨度很大。馮亞麗就一天到晚泡在車間學習實踐,倉庫、生產、質量一把抓,忙到家中的兩個孩子都無法接送。

一年收入1500億,這個從農村出來的婦女,帶著弟弟創造出商業傳奇

一年多苦幹下來,馮亞麗把“鑄造、軋製、人工拉模、拉絲、退火”整個工藝流程摸了個透。此後,她在公司生產管理上越來越得心應手,諸暨縣銅材廠也日漸起色。

創業不易,為了開拓市場,弟弟馮海良坐著綠皮火車全國跑。很多時候,他只能買到站票,有時擠得兩腳懸空,一路上連水都不能拿出來喝。有一次,他的一隻鞋被擠掉在車外,穿著一隻鞋,站了一路。

在企業初創和快速發展期,姐弟倆一個在外面打開市場、攻城略地,一個在內部做好精細化管理。親密無間、配合默契、優勢互補,帶領1995年後更名為海亮銅業的公司迅速成長。

當時,同業的做法是自取貨物。不過,馮亞麗注意到很多客戶經常抱怨銅管重,幫運不方便。於是1997年五一,馮亞麗提出送貨上門的概念,“隨車安排2個員工,幫助清點貨物,解決最後1公里。”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海亮立刻接到了6份老客戶的新訂單,“雖然數額都低於5噸,但帶來了希望。

1998年開始,大量同行企業不景氣,苦於丟不下包袱,海亮則逆向思維,對部分優質資產進行橫向聯合、收購和兼併重組,將此作為擴大生產規模和能力的機遇。此後又成立了銅加工研究所,開發出市場上急需的的高精度銅盤管、冷凝管、合金管等系列產品,在市場上穩穩立於不敗。

在此期間,她以女性獨有的細膩角度,著力建設完善的企業制度與和諧的企業文化。2001年,馮亞麗為海亮全面導入CIS系統,“以人為本、誠信共贏”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精細管理,也許是女性的專長。

馮亞麗將一天一天不斷壯大起來的企業,仔細打點,以大姐般的愛心,去網羅和關愛人才;以女性的周到與細膩,去建立企業的制度;以近乎完美的要求,去抓產品的質量;以和諧發展的理念,去建立企業文化,使海亮這艘大航母,在商海中駛得更穩、更遠。

一年收入1500億,這個從農村出來的婦女,帶著弟弟創造出商業傳奇

在馮亞麗自己還沒從70平方米的公寓裡搬出時,她卻已經投資了1.2億元修建全國都鮮見的“海亮花園”。這個集辦公、住宅、賓館、休閒活動為一體的海亮花園,有30多幢高檔公寓和別墅為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及新進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高標準、高檔次的花園式居住環境。

2005年,海亮集團營收突破百億,並第一次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到2016年,海亮集團營收超過1500億,擁有或控股境內外上市企業5家,成為業務橫跨銅加工、金屬貿易、基礎教育、節能環保、礦產開發、房地產、的超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在退居幕後之後,馮亞麗的著力點是慈善。2014年底,海亮正式全面啟動雛鷹高飛計劃,按照計劃,海亮將在未來數年中持續接納孤兒,照料其飲食起居,直至大學。她先後投資興辦學校、支持新農村建設、扶殘助殘、幫困助學、賑災救援等。

被媒體問到成功的祕訣,“做企業其實就三點:視野遠一點,做事實一點,對員工好一點。”馮亞麗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