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

  • 本文作者系《大西洋月刊》高級編輯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在參觀中國“天眼”前,和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暢聊了關於外星接觸的看法。

  •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

  • 本文作者系《大西洋月刊》高級編輯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在參觀中國“天眼”前,和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暢聊了關於外星接觸的看法。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今年1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受中國科學院之邀前往貴州,參觀新近落成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這臺望遠鏡被譽為“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兩倍。

“天眼”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哪怕間諜衛星沒有傳遞信號,也會被它發現,但它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其中包括一個非同尋常的用途:

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為監聽地外文明無線電信號而定製的旗艦級望遠鏡。如果外星人信號在今後十年從天而降,中國很可能會第一個聽到。

從某些方面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並不出乎意料。

在中國,他對宇宙事務有很大的發言權,就連中國政府的航天機構有時也會徵求他的建議。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元老,被其他中國作家尊稱為“大劉”。之前,中國科學院的工程師曾把“天眼”建造進度的最新資料發給他,並附上字條,感謝劉慈欣對他們的啟發。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也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關於人類與外星人首次接觸的危險性,他的著作中有大量描寫。

他警告稱,“這種異類”可能即將出現,導致人類滅絕。他在《三體》英文版後記中寫道:“也許再過一萬年,人類注視的那片星空依舊空曠而寂靜,但也許明天我們醒來就會發現,地球軌道上停著一艘月球般大小的外星飛船。”

  •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

  • 本文作者系《大西洋月刊》高級編輯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在參觀中國“天眼”前,和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暢聊了關於外星接觸的看法。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今年1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受中國科學院之邀前往貴州,參觀新近落成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這臺望遠鏡被譽為“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兩倍。

“天眼”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哪怕間諜衛星沒有傳遞信號,也會被它發現,但它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其中包括一個非同尋常的用途:

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為監聽地外文明無線電信號而定製的旗艦級望遠鏡。如果外星人信號在今後十年從天而降,中國很可能會第一個聽到。

從某些方面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並不出乎意料。

在中國,他對宇宙事務有很大的發言權,就連中國政府的航天機構有時也會徵求他的建議。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元老,被其他中國作家尊稱為“大劉”。之前,中國科學院的工程師曾把“天眼”建造進度的最新資料發給他,並附上字條,感謝劉慈欣對他們的啟發。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也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關於人類與外星人首次接觸的危險性,他的著作中有大量描寫。

他警告稱,“這種異類”可能即將出現,導致人類滅絕。他在《三體》英文版後記中寫道:“也許再過一萬年,人類注視的那片星空依舊空曠而寂靜,但也許明天我們醒來就會發現,地球軌道上停著一艘月球般大小的外星飛船。”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為探測地外文明信號而定製的中國“天眼”

在《三體》第二部的結尾,一個主要角色道出了這部小說的深刻思想。

他說,沒有哪個文明應該向宇宙宣佈自身的存在。得知其存在的其他任何文明將把那個文明視為擴張的威脅,像所有文明都會做的那樣,消滅他們的競爭對手,直到他們自己被科技更先進的文明消滅。

這種冷酷無情的宇宙觀被稱作“黑暗森林理論”,因為它把宇宙中的每個文明都視為隱藏在黑暗森林裡的獵人,仔細傾聽對手發出的沙沙聲。

劉慈欣說,“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

今年夏天,我前往中國參觀“天眼”,但我先到北京和劉慈欣見了一面。我想知道在參觀“天眼”時會看到些什麼。聽了翻譯的轉述,劉慈欣停止了吸菸,臉上浮現出笑容。

“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他說。

一週後,我乘火車離開上海。隨著列車深入內陸,摩天大樓和起重機越來越少。看著綠油油的稻田和茫茫的霧氣,不禁令人想起古代中國的輝煌:漢語被亞洲很多國家採用;發明了硬幣、紙幣和火藥;打造了至今仍在發揮灌溉作用的水利系統。

  •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

  • 本文作者系《大西洋月刊》高級編輯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在參觀中國“天眼”前,和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暢聊了關於外星接觸的看法。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今年1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受中國科學院之邀前往貴州,參觀新近落成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這臺望遠鏡被譽為“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兩倍。

“天眼”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哪怕間諜衛星沒有傳遞信號,也會被它發現,但它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其中包括一個非同尋常的用途:

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為監聽地外文明無線電信號而定製的旗艦級望遠鏡。如果外星人信號在今後十年從天而降,中國很可能會第一個聽到。

從某些方面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並不出乎意料。

在中國,他對宇宙事務有很大的發言權,就連中國政府的航天機構有時也會徵求他的建議。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元老,被其他中國作家尊稱為“大劉”。之前,中國科學院的工程師曾把“天眼”建造進度的最新資料發給他,並附上字條,感謝劉慈欣對他們的啟發。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也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關於人類與外星人首次接觸的危險性,他的著作中有大量描寫。

他警告稱,“這種異類”可能即將出現,導致人類滅絕。他在《三體》英文版後記中寫道:“也許再過一萬年,人類注視的那片星空依舊空曠而寂靜,但也許明天我們醒來就會發現,地球軌道上停著一艘月球般大小的外星飛船。”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為探測地外文明信號而定製的中國“天眼”

在《三體》第二部的結尾,一個主要角色道出了這部小說的深刻思想。

他說,沒有哪個文明應該向宇宙宣佈自身的存在。得知其存在的其他任何文明將把那個文明視為擴張的威脅,像所有文明都會做的那樣,消滅他們的競爭對手,直到他們自己被科技更先進的文明消滅。

這種冷酷無情的宇宙觀被稱作“黑暗森林理論”,因為它把宇宙中的每個文明都視為隱藏在黑暗森林裡的獵人,仔細傾聽對手發出的沙沙聲。

劉慈欣說,“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

今年夏天,我前往中國參觀“天眼”,但我先到北京和劉慈欣見了一面。我想知道在參觀“天眼”時會看到些什麼。聽了翻譯的轉述,劉慈欣停止了吸菸,臉上浮現出笑容。

“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他說。

一週後,我乘火車離開上海。隨著列車深入內陸,摩天大樓和起重機越來越少。看著綠油油的稻田和茫茫的霧氣,不禁令人想起古代中國的輝煌:漢語被亞洲很多國家採用;發明了硬幣、紙幣和火藥;打造了至今仍在發揮灌溉作用的水利系統。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

中午時分,我們抵達了貴陽車站。第二天早晨,我僱了名司機送我去“天眼”。一路上可以看見一座座小村莊、一輛輛摩托車和一些行人。有些樓房已有幾百年歷史,有些則是新修的,作為“天眼”工程的拆遷安置房。

搜尋地外文明(SETI)常常被斥為一種宗教神祕主義,甚至在科學界也是如此。

大約25年前,美國國會通過了參議員理查德·布萊恩(Richard Bryan)提出的預算修正案,取消了美國SETI計劃的財政撥款。布萊恩說,他希望“不要再用納稅人的錢去尋找什麼火星人”。結果,全球第一臺把SETI作為主要科學目標的世界級射電望遠鏡出現在了中國,而不是美國。

SETI確實和宗教有一些共同點。

它的推動力來自於人類對聯繫和超越的深深渴望,它關係到人類的起源、自然的原始創造力和我們在宇宙中的未來。美國國會為何覺得SETI不值得資助,原因不得而知,但要知道,美國政府以前非常樂於投入巨資去探索未知,哪怕有些現象存在與否都還無法確定。發現黑洞和引力波的科學項目耗資巨大、曠日持久,而且都是在目標僅僅只是推測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的。智慧生命能在行星上進化演變,達爾文已經證明這不是推測,而是事實。SETI或許是達爾文進化論提出的最令人著迷的科學項目。

即便沒有美國政府的資助,眼下,SETI也在全球範圍內復興。

2015年,俄羅斯億萬富豪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自掏腰包,拿出1億美元投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SETI項目。這支團隊一天之內進行的SETI觀測比十年前一整年進行的觀測還要多。2016年,米爾納又拿出1億美元投資了一個星際探測器項目:擬建於智利沙漠中的巨大激光陣列將發出光束,把數十個極薄的探測器發射到4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以便近距離觀察其行星。米爾納對我說,這些探測器攜帶的相機也許能發現“新大陸”。

上述SETI項目的團隊負責人安德魯·西蒙(Andrew Siemion)正在研究這種可能性。

當初“天眼”還在修建的時候,他就去過,一來想為今後的共同觀測打下基礎,二來也是想歡迎“天眼”團隊加入日益龐大的射電天文臺SETI合作網絡。

去年秋天,在美國的一個射電天文臺,我和西蒙一起進行夜間SETI觀測時,他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天眼”。他說,“天眼”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而無線電“被普遍視為地外文明信號發射器最有可能使用的技術”。

在我前往中國之前,西蒙提醒我說,“天眼”周邊的道路很難走,但如果我的手機信號開始變得不穩定,就說明我快要到了。“天眼”附近是無線電靜默區,以免科學家把雜散的電磁輻射誤當成來自深空的信號。超級計算機仍在篩查此前SETI觀測期間收集到的數十億個誤報信號,其中大多數是人為技術干擾所致。

司機正要掉頭回轉的時候,我的手機信號終於開始衰減,最後徹底消失。從貴陽出發到現在,我們在路上已經走了五個小時。

世界上沒有哪個文明的天文學傳統比中國更加連綿悠長。3500多年前,中國的朝廷官員就用象形文字,把宇宙天象記錄在龜甲和牛骨上。中國完全有理由把自己視為青銅時代文明的唯一倖存者,而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甚至古埃及文明,都已成為歷史的塵埃。

  •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

  • 本文作者系《大西洋月刊》高級編輯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在參觀中國“天眼”前,和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暢聊了關於外星接觸的看法。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今年1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受中國科學院之邀前往貴州,參觀新近落成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這臺望遠鏡被譽為“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兩倍。

“天眼”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哪怕間諜衛星沒有傳遞信號,也會被它發現,但它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其中包括一個非同尋常的用途:

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為監聽地外文明無線電信號而定製的旗艦級望遠鏡。如果外星人信號在今後十年從天而降,中國很可能會第一個聽到。

從某些方面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並不出乎意料。

在中國,他對宇宙事務有很大的發言權,就連中國政府的航天機構有時也會徵求他的建議。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元老,被其他中國作家尊稱為“大劉”。之前,中國科學院的工程師曾把“天眼”建造進度的最新資料發給他,並附上字條,感謝劉慈欣對他們的啟發。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也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關於人類與外星人首次接觸的危險性,他的著作中有大量描寫。

他警告稱,“這種異類”可能即將出現,導致人類滅絕。他在《三體》英文版後記中寫道:“也許再過一萬年,人類注視的那片星空依舊空曠而寂靜,但也許明天我們醒來就會發現,地球軌道上停著一艘月球般大小的外星飛船。”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為探測地外文明信號而定製的中國“天眼”

在《三體》第二部的結尾,一個主要角色道出了這部小說的深刻思想。

他說,沒有哪個文明應該向宇宙宣佈自身的存在。得知其存在的其他任何文明將把那個文明視為擴張的威脅,像所有文明都會做的那樣,消滅他們的競爭對手,直到他們自己被科技更先進的文明消滅。

這種冷酷無情的宇宙觀被稱作“黑暗森林理論”,因為它把宇宙中的每個文明都視為隱藏在黑暗森林裡的獵人,仔細傾聽對手發出的沙沙聲。

劉慈欣說,“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

今年夏天,我前往中國參觀“天眼”,但我先到北京和劉慈欣見了一面。我想知道在參觀“天眼”時會看到些什麼。聽了翻譯的轉述,劉慈欣停止了吸菸,臉上浮現出笑容。

“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他說。

一週後,我乘火車離開上海。隨著列車深入內陸,摩天大樓和起重機越來越少。看著綠油油的稻田和茫茫的霧氣,不禁令人想起古代中國的輝煌:漢語被亞洲很多國家採用;發明了硬幣、紙幣和火藥;打造了至今仍在發揮灌溉作用的水利系統。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

中午時分,我們抵達了貴陽車站。第二天早晨,我僱了名司機送我去“天眼”。一路上可以看見一座座小村莊、一輛輛摩托車和一些行人。有些樓房已有幾百年歷史,有些則是新修的,作為“天眼”工程的拆遷安置房。

搜尋地外文明(SETI)常常被斥為一種宗教神祕主義,甚至在科學界也是如此。

大約25年前,美國國會通過了參議員理查德·布萊恩(Richard Bryan)提出的預算修正案,取消了美國SETI計劃的財政撥款。布萊恩說,他希望“不要再用納稅人的錢去尋找什麼火星人”。結果,全球第一臺把SETI作為主要科學目標的世界級射電望遠鏡出現在了中國,而不是美國。

SETI確實和宗教有一些共同點。

它的推動力來自於人類對聯繫和超越的深深渴望,它關係到人類的起源、自然的原始創造力和我們在宇宙中的未來。美國國會為何覺得SETI不值得資助,原因不得而知,但要知道,美國政府以前非常樂於投入巨資去探索未知,哪怕有些現象存在與否都還無法確定。發現黑洞和引力波的科學項目耗資巨大、曠日持久,而且都是在目標僅僅只是推測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的。智慧生命能在行星上進化演變,達爾文已經證明這不是推測,而是事實。SETI或許是達爾文進化論提出的最令人著迷的科學項目。

即便沒有美國政府的資助,眼下,SETI也在全球範圍內復興。

2015年,俄羅斯億萬富豪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自掏腰包,拿出1億美元投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SETI項目。這支團隊一天之內進行的SETI觀測比十年前一整年進行的觀測還要多。2016年,米爾納又拿出1億美元投資了一個星際探測器項目:擬建於智利沙漠中的巨大激光陣列將發出光束,把數十個極薄的探測器發射到4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以便近距離觀察其行星。米爾納對我說,這些探測器攜帶的相機也許能發現“新大陸”。

上述SETI項目的團隊負責人安德魯·西蒙(Andrew Siemion)正在研究這種可能性。

當初“天眼”還在修建的時候,他就去過,一來想為今後的共同觀測打下基礎,二來也是想歡迎“天眼”團隊加入日益龐大的射電天文臺SETI合作網絡。

去年秋天,在美國的一個射電天文臺,我和西蒙一起進行夜間SETI觀測時,他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天眼”。他說,“天眼”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而無線電“被普遍視為地外文明信號發射器最有可能使用的技術”。

在我前往中國之前,西蒙提醒我說,“天眼”周邊的道路很難走,但如果我的手機信號開始變得不穩定,就說明我快要到了。“天眼”附近是無線電靜默區,以免科學家把雜散的電磁輻射誤當成來自深空的信號。超級計算機仍在篩查此前SETI觀測期間收集到的數十億個誤報信號,其中大多數是人為技術干擾所致。

司機正要掉頭回轉的時候,我的手機信號終於開始衰減,最後徹底消失。從貴陽出發到現在,我們在路上已經走了五個小時。

世界上沒有哪個文明的天文學傳統比中國更加連綿悠長。3500多年前,中國的朝廷官員就用象形文字,把宇宙天象記錄在龜甲和牛骨上。中國完全有理由把自己視為青銅時代文明的唯一倖存者,而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甚至古埃及文明,都已成為歷史的塵埃。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公元前14世紀,甲骨文中關於日珥的最早記載

在1954年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中,英國漢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提出了一個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這個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伏爾泰也很奇怪中國古代的幾何學為什麼停滯不前,日心說為何是從西方傳入中國,而不是反過來。他認為原因在於儒家對傳統的強調。其他歷史學家則將之歸咎於中國極為穩定的政治環境。中國的廣袤大地被一個又一個漫長的王朝所統治,技術活力反而比不上四分五裂的歐洲。那時的歐洲,一小塊土地上可能就有10多個國家,連年衝突不斷。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告訴我們,戰爭的風險可以磨礪科學的思維。

不管是什麼原因,中國在科技方面漸漸落後於西方,結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國門,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

中國從痛苦中領悟到,輝煌的科學成就可以讓國家擁有巨大的威望。

上世紀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後,中國才重新獲得了地緣政治力量。鄧小平對科學和技術有著近乎宗教般的敬意,這種情緒在今天的中國文化中依然熾烈。中國的研發支出有望在2020年之前超越美國,但科研的質量參差不齊。

中國的科學發展能否趕上西方?這還是個未知數。

中國從痛苦中領悟到,輝煌的科學成就可以讓國家擁有巨大的威望。當蘇聯發射首顆衛星並將人類送入太空時,當美國宇航員把星條旗插上月球時,中國只能做一名旁觀者。

以前,中國主要致力於應用科學,現在,它開始將大量資源投入到基礎科學。中國還把目光對準了火星。在21世紀的技術讚歌中,恐怕沒有什麼能比中國宇航員踏足火星的高清照片更能代表中國的崛起,如果說有更好的代表,也許就是人類與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觸。

在距離“天眼”16公里處的一個安全檢查站,我將自己的手機交給了保安。保安把手機鎖進安全室,然後把我領到兩個金屬探測器前,好證明我沒有攜帶其他任何電子產品。另一位保安開車載著我駛過一條狹窄的小路,來到一個Z字形階梯前。沿著山腰登上800級臺階,就到了一個可俯瞰“天眼”的平臺。

射電天文學家南仁東在今年9月去世前,一直是“天眼”工程的技術負責人,也是這個項目的靈魂。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得這臺望遠鏡專門被用來搜尋地外文明。自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天眼”工程的概念以來,他就一直參與該項目。他利用衛星圖像,從中國喀斯特山區的窪地中,挑出了幾百個適合修建“天眼”的候選地點。

除了微波(比如宇宙大爆炸的微弱餘暉)以外,無線電波是最弱的電磁輻射形式。地球上所有天文臺一年內捕捉到的無線電波總能量,還比不上一片雪花落在地上時釋放的動能。所以,在收集這些微弱的信號時,需要設立靜默區。出於這個原因,中國打算有朝一日在月球背面建立射電天文臺,因為那裡是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更適合的靜默區。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在過去一個世紀裡,射電天文臺被建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遠離流光溢彩的城市。同樣出於這個原因,南仁東才在遠離塵囂的喀斯特山區為“天眼”選址。這些石灰岩山脈高聳突兀,呈鋸齒狀,被亞熱帶植物覆蓋,是保護天文臺免受風力和無線電噪音干擾的天然屏障。

接收器將利用自身靈敏的算法,從滿天星斗的數十億無線電波中,尋找外星人的信標。

列出候選地點清單後,南仁東跋山涉水,親自到現場去勘察。來到大窩凼窪地的中央,他感覺自己就像站在一個大致對稱的巨碗的碗底,四周群山環繞,圍成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圈,堪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歷時二十載,耗資1.8億美元后,南仁東準備好用“天眼”進行第一次觀測,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就是“開光”。他把“天眼”對準了一顆超新星發出的微弱輝光。大約1000年前,超新星首次爆發時異常明亮,被中國古人記錄下來,稱之為“客星”。

“天眼”校準後,將開始掃描更大的區域。眼下,西蒙的SETI團隊正在跟中國合作研製一種儀器來分析這些圖像,這將大大擴展人類對外星人的搜尋範圍。

西蒙告訴我,他對觀測銀河系中央的密集星場尤其感興趣。“那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存在先進文明。”他說。考慮到星體的絕對數量和一個超大黑洞的存在,“如果你想向銀河系發射一群探測器的話”,那是個理想的地點。西蒙的接收器將利用自身靈敏的算法,從滿天星斗的數十億無線電波中,尋找外星人的信標。

  •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

  • 本文作者系《大西洋月刊》高級編輯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在參觀中國“天眼”前,和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暢聊了關於外星接觸的看法。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今年1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受中國科學院之邀前往貴州,參觀新近落成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這臺望遠鏡被譽為“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兩倍。

“天眼”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哪怕間諜衛星沒有傳遞信號,也會被它發現,但它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其中包括一個非同尋常的用途:

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為監聽地外文明無線電信號而定製的旗艦級望遠鏡。如果外星人信號在今後十年從天而降,中國很可能會第一個聽到。

從某些方面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並不出乎意料。

在中國,他對宇宙事務有很大的發言權,就連中國政府的航天機構有時也會徵求他的建議。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元老,被其他中國作家尊稱為“大劉”。之前,中國科學院的工程師曾把“天眼”建造進度的最新資料發給他,並附上字條,感謝劉慈欣對他們的啟發。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也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關於人類與外星人首次接觸的危險性,他的著作中有大量描寫。

他警告稱,“這種異類”可能即將出現,導致人類滅絕。他在《三體》英文版後記中寫道:“也許再過一萬年,人類注視的那片星空依舊空曠而寂靜,但也許明天我們醒來就會發現,地球軌道上停著一艘月球般大小的外星飛船。”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為探測地外文明信號而定製的中國“天眼”

在《三體》第二部的結尾,一個主要角色道出了這部小說的深刻思想。

他說,沒有哪個文明應該向宇宙宣佈自身的存在。得知其存在的其他任何文明將把那個文明視為擴張的威脅,像所有文明都會做的那樣,消滅他們的競爭對手,直到他們自己被科技更先進的文明消滅。

這種冷酷無情的宇宙觀被稱作“黑暗森林理論”,因為它把宇宙中的每個文明都視為隱藏在黑暗森林裡的獵人,仔細傾聽對手發出的沙沙聲。

劉慈欣說,“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

今年夏天,我前往中國參觀“天眼”,但我先到北京和劉慈欣見了一面。我想知道在參觀“天眼”時會看到些什麼。聽了翻譯的轉述,劉慈欣停止了吸菸,臉上浮現出笑容。

“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他說。

一週後,我乘火車離開上海。隨著列車深入內陸,摩天大樓和起重機越來越少。看著綠油油的稻田和茫茫的霧氣,不禁令人想起古代中國的輝煌:漢語被亞洲很多國家採用;發明了硬幣、紙幣和火藥;打造了至今仍在發揮灌溉作用的水利系統。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

中午時分,我們抵達了貴陽車站。第二天早晨,我僱了名司機送我去“天眼”。一路上可以看見一座座小村莊、一輛輛摩托車和一些行人。有些樓房已有幾百年歷史,有些則是新修的,作為“天眼”工程的拆遷安置房。

搜尋地外文明(SETI)常常被斥為一種宗教神祕主義,甚至在科學界也是如此。

大約25年前,美國國會通過了參議員理查德·布萊恩(Richard Bryan)提出的預算修正案,取消了美國SETI計劃的財政撥款。布萊恩說,他希望“不要再用納稅人的錢去尋找什麼火星人”。結果,全球第一臺把SETI作為主要科學目標的世界級射電望遠鏡出現在了中國,而不是美國。

SETI確實和宗教有一些共同點。

它的推動力來自於人類對聯繫和超越的深深渴望,它關係到人類的起源、自然的原始創造力和我們在宇宙中的未來。美國國會為何覺得SETI不值得資助,原因不得而知,但要知道,美國政府以前非常樂於投入巨資去探索未知,哪怕有些現象存在與否都還無法確定。發現黑洞和引力波的科學項目耗資巨大、曠日持久,而且都是在目標僅僅只是推測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的。智慧生命能在行星上進化演變,達爾文已經證明這不是推測,而是事實。SETI或許是達爾文進化論提出的最令人著迷的科學項目。

即便沒有美國政府的資助,眼下,SETI也在全球範圍內復興。

2015年,俄羅斯億萬富豪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自掏腰包,拿出1億美元投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SETI項目。這支團隊一天之內進行的SETI觀測比十年前一整年進行的觀測還要多。2016年,米爾納又拿出1億美元投資了一個星際探測器項目:擬建於智利沙漠中的巨大激光陣列將發出光束,把數十個極薄的探測器發射到4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以便近距離觀察其行星。米爾納對我說,這些探測器攜帶的相機也許能發現“新大陸”。

上述SETI項目的團隊負責人安德魯·西蒙(Andrew Siemion)正在研究這種可能性。

當初“天眼”還在修建的時候,他就去過,一來想為今後的共同觀測打下基礎,二來也是想歡迎“天眼”團隊加入日益龐大的射電天文臺SETI合作網絡。

去年秋天,在美國的一個射電天文臺,我和西蒙一起進行夜間SETI觀測時,他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天眼”。他說,“天眼”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而無線電“被普遍視為地外文明信號發射器最有可能使用的技術”。

在我前往中國之前,西蒙提醒我說,“天眼”周邊的道路很難走,但如果我的手機信號開始變得不穩定,就說明我快要到了。“天眼”附近是無線電靜默區,以免科學家把雜散的電磁輻射誤當成來自深空的信號。超級計算機仍在篩查此前SETI觀測期間收集到的數十億個誤報信號,其中大多數是人為技術干擾所致。

司機正要掉頭回轉的時候,我的手機信號終於開始衰減,最後徹底消失。從貴陽出發到現在,我們在路上已經走了五個小時。

世界上沒有哪個文明的天文學傳統比中國更加連綿悠長。3500多年前,中國的朝廷官員就用象形文字,把宇宙天象記錄在龜甲和牛骨上。中國完全有理由把自己視為青銅時代文明的唯一倖存者,而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甚至古埃及文明,都已成為歷史的塵埃。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公元前14世紀,甲骨文中關於日珥的最早記載

在1954年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中,英國漢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提出了一個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這個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伏爾泰也很奇怪中國古代的幾何學為什麼停滯不前,日心說為何是從西方傳入中國,而不是反過來。他認為原因在於儒家對傳統的強調。其他歷史學家則將之歸咎於中國極為穩定的政治環境。中國的廣袤大地被一個又一個漫長的王朝所統治,技術活力反而比不上四分五裂的歐洲。那時的歐洲,一小塊土地上可能就有10多個國家,連年衝突不斷。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告訴我們,戰爭的風險可以磨礪科學的思維。

不管是什麼原因,中國在科技方面漸漸落後於西方,結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國門,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

中國從痛苦中領悟到,輝煌的科學成就可以讓國家擁有巨大的威望。

上世紀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後,中國才重新獲得了地緣政治力量。鄧小平對科學和技術有著近乎宗教般的敬意,這種情緒在今天的中國文化中依然熾烈。中國的研發支出有望在2020年之前超越美國,但科研的質量參差不齊。

中國的科學發展能否趕上西方?這還是個未知數。

中國從痛苦中領悟到,輝煌的科學成就可以讓國家擁有巨大的威望。當蘇聯發射首顆衛星並將人類送入太空時,當美國宇航員把星條旗插上月球時,中國只能做一名旁觀者。

以前,中國主要致力於應用科學,現在,它開始將大量資源投入到基礎科學。中國還把目光對準了火星。在21世紀的技術讚歌中,恐怕沒有什麼能比中國宇航員踏足火星的高清照片更能代表中國的崛起,如果說有更好的代表,也許就是人類與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觸。

在距離“天眼”16公里處的一個安全檢查站,我將自己的手機交給了保安。保安把手機鎖進安全室,然後把我領到兩個金屬探測器前,好證明我沒有攜帶其他任何電子產品。另一位保安開車載著我駛過一條狹窄的小路,來到一個Z字形階梯前。沿著山腰登上800級臺階,就到了一個可俯瞰“天眼”的平臺。

射電天文學家南仁東在今年9月去世前,一直是“天眼”工程的技術負責人,也是這個項目的靈魂。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得這臺望遠鏡專門被用來搜尋地外文明。自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天眼”工程的概念以來,他就一直參與該項目。他利用衛星圖像,從中國喀斯特山區的窪地中,挑出了幾百個適合修建“天眼”的候選地點。

除了微波(比如宇宙大爆炸的微弱餘暉)以外,無線電波是最弱的電磁輻射形式。地球上所有天文臺一年內捕捉到的無線電波總能量,還比不上一片雪花落在地上時釋放的動能。所以,在收集這些微弱的信號時,需要設立靜默區。出於這個原因,中國打算有朝一日在月球背面建立射電天文臺,因為那裡是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更適合的靜默區。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在過去一個世紀裡,射電天文臺被建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遠離流光溢彩的城市。同樣出於這個原因,南仁東才在遠離塵囂的喀斯特山區為“天眼”選址。這些石灰岩山脈高聳突兀,呈鋸齒狀,被亞熱帶植物覆蓋,是保護天文臺免受風力和無線電噪音干擾的天然屏障。

接收器將利用自身靈敏的算法,從滿天星斗的數十億無線電波中,尋找外星人的信標。

列出候選地點清單後,南仁東跋山涉水,親自到現場去勘察。來到大窩凼窪地的中央,他感覺自己就像站在一個大致對稱的巨碗的碗底,四周群山環繞,圍成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圈,堪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歷時二十載,耗資1.8億美元后,南仁東準備好用“天眼”進行第一次觀測,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就是“開光”。他把“天眼”對準了一顆超新星發出的微弱輝光。大約1000年前,超新星首次爆發時異常明亮,被中國古人記錄下來,稱之為“客星”。

“天眼”校準後,將開始掃描更大的區域。眼下,西蒙的SETI團隊正在跟中國合作研製一種儀器來分析這些圖像,這將大大擴展人類對外星人的搜尋範圍。

西蒙告訴我,他對觀測銀河系中央的密集星場尤其感興趣。“那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存在先進文明。”他說。考慮到星體的絕對數量和一個超大黑洞的存在,“如果你想向銀河系發射一群探測器的話”,那是個理想的地點。西蒙的接收器將利用自身靈敏的算法,從滿天星斗的數十億無線電波中,尋找外星人的信標。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劉慈欣對我說,對於“天眼”能否發現外星人的信標,他表示懷疑。按照他的設想,在遵循“黑暗森林法則”的宇宙中,沒有哪個文明會發出信標,除非這種信標是“死亡紀念碑”,向全宇宙通告,發送者即將滅絕。如果某個文明面臨另一個文明的入侵、即將被伽馬射線暴燒成灰燼,或者因為其他某個自然原因而走向滅亡,那麼它可能會利用最後一點能源儲備,向附近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發出垂死的哭喊。

就算劉慈欣是對的,“天眼”無望發現外星人的信標,但它仍舊非常靈敏,足以聽到地外文明竊竊私語的微弱電波——那些本不是為了讓別人聽到而發出的電波,比如地球表面不斷傳出的飛機雷達波。如果地外文明確實是“沉默的獵人”,那麼,追蹤這種“洩露”輻射就是一種明智的舉動。夜空中的很多星或許都被這種微弱的洩露輻射所包圍,每個洩露輻射都代表了地外文明使用無線電技術的痕跡,直到它意識到危險,關掉可能被探測到的信號發射器。以前的天文臺只能搜尋少數星體的這種輻射,而更靈敏的“天眼”能對大量星體進行此類搜尋。

我告訴劉慈欣,我對找到信標抱有希望,我認為“黑暗森林理論”是對歷史過於狹隘的解讀。它僅僅根據中國與西方之間的特殊遭遇,就來籠統地推斷地外文明的普遍行為。

對此,劉慈欣的解釋令人信服,他說,中國與西方的恩怨代表了一種廣泛模式。縱觀歷史,很容易找到擴張文明利用先進技術欺凌落後文明的例子。

就算這些模式可以推及整個有記載的歷史,甚至可以推及朦朧不明的史前時期(比如尼安德特人在初次遭遇現代人類後便從地球上消失),但它可能不適用於銀河系文明。

對於一個存活期以宇宙時間尺度來計算的文明來說,人類的整個歷史只是漫長、燦爛黎明中的一瞬間而已。在沒有學會內部和平共處的情況下,沒有哪個文明可以存在幾千萬年。我們已經創造出了可以毀滅全人類的武器,而先進文明的武器,其威力也許遠在我們之上。

我對劉慈欣說,人類文明還比較年輕,可能並不代表智慧文明的普遍行為,不是可推而廣之的柏拉圖式案例。銀河系適宜生命居住的歷史已有數十億年,幾乎可以肯定,我們接觸到的任何地外文明都會更加古老,或許也會更加聰明。

  •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

  • 本文作者系《大西洋月刊》高級編輯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en),在參觀中國“天眼”前,和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暢聊了關於外星接觸的看法。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今年1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受中國科學院之邀前往貴州,參觀新近落成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

這臺望遠鏡被譽為“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兩倍。

“天眼”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哪怕間諜衛星沒有傳遞信號,也會被它發現,但它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其中包括一個非同尋常的用途:

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為監聽地外文明無線電信號而定製的旗艦級望遠鏡。如果外星人信號在今後十年從天而降,中國很可能會第一個聽到。

從某些方面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並不出乎意料。

在中國,他對宇宙事務有很大的發言權,就連中國政府的航天機構有時也會徵求他的建議。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元老,被其他中國作家尊稱為“大劉”。之前,中國科學院的工程師曾把“天眼”建造進度的最新資料發給他,並附上字條,感謝劉慈欣對他們的啟發。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劉慈欣受邀參觀“天眼”,也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關於人類與外星人首次接觸的危險性,他的著作中有大量描寫。

他警告稱,“這種異類”可能即將出現,導致人類滅絕。他在《三體》英文版後記中寫道:“也許再過一萬年,人類注視的那片星空依舊空曠而寂靜,但也許明天我們醒來就會發現,地球軌道上停著一艘月球般大小的外星飛船。”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為探測地外文明信號而定製的中國“天眼”

在《三體》第二部的結尾,一個主要角色道出了這部小說的深刻思想。

他說,沒有哪個文明應該向宇宙宣佈自身的存在。得知其存在的其他任何文明將把那個文明視為擴張的威脅,像所有文明都會做的那樣,消滅他們的競爭對手,直到他們自己被科技更先進的文明消滅。

這種冷酷無情的宇宙觀被稱作“黑暗森林理論”,因為它把宇宙中的每個文明都視為隱藏在黑暗森林裡的獵人,仔細傾聽對手發出的沙沙聲。

劉慈欣說,“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

今年夏天,我前往中國參觀“天眼”,但我先到北京和劉慈欣見了一面。我想知道在參觀“天眼”時會看到些什麼。聽了翻譯的轉述,劉慈欣停止了吸菸,臉上浮現出笑容。

“它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他說。

一週後,我乘火車離開上海。隨著列車深入內陸,摩天大樓和起重機越來越少。看著綠油油的稻田和茫茫的霧氣,不禁令人想起古代中國的輝煌:漢語被亞洲很多國家採用;發明了硬幣、紙幣和火藥;打造了至今仍在發揮灌溉作用的水利系統。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

中午時分,我們抵達了貴陽車站。第二天早晨,我僱了名司機送我去“天眼”。一路上可以看見一座座小村莊、一輛輛摩托車和一些行人。有些樓房已有幾百年歷史,有些則是新修的,作為“天眼”工程的拆遷安置房。

搜尋地外文明(SETI)常常被斥為一種宗教神祕主義,甚至在科學界也是如此。

大約25年前,美國國會通過了參議員理查德·布萊恩(Richard Bryan)提出的預算修正案,取消了美國SETI計劃的財政撥款。布萊恩說,他希望“不要再用納稅人的錢去尋找什麼火星人”。結果,全球第一臺把SETI作為主要科學目標的世界級射電望遠鏡出現在了中國,而不是美國。

SETI確實和宗教有一些共同點。

它的推動力來自於人類對聯繫和超越的深深渴望,它關係到人類的起源、自然的原始創造力和我們在宇宙中的未來。美國國會為何覺得SETI不值得資助,原因不得而知,但要知道,美國政府以前非常樂於投入巨資去探索未知,哪怕有些現象存在與否都還無法確定。發現黑洞和引力波的科學項目耗資巨大、曠日持久,而且都是在目標僅僅只是推測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的。智慧生命能在行星上進化演變,達爾文已經證明這不是推測,而是事實。SETI或許是達爾文進化論提出的最令人著迷的科學項目。

即便沒有美國政府的資助,眼下,SETI也在全球範圍內復興。

2015年,俄羅斯億萬富豪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自掏腰包,拿出1億美元投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SETI項目。這支團隊一天之內進行的SETI觀測比十年前一整年進行的觀測還要多。2016年,米爾納又拿出1億美元投資了一個星際探測器項目:擬建於智利沙漠中的巨大激光陣列將發出光束,把數十個極薄的探測器發射到4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以便近距離觀察其行星。米爾納對我說,這些探測器攜帶的相機也許能發現“新大陸”。

上述SETI項目的團隊負責人安德魯·西蒙(Andrew Siemion)正在研究這種可能性。

當初“天眼”還在修建的時候,他就去過,一來想為今後的共同觀測打下基礎,二來也是想歡迎“天眼”團隊加入日益龐大的射電天文臺SETI合作網絡。

去年秋天,在美國的一個射電天文臺,我和西蒙一起進行夜間SETI觀測時,他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天眼”。他說,“天眼”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而無線電“被普遍視為地外文明信號發射器最有可能使用的技術”。

在我前往中國之前,西蒙提醒我說,“天眼”周邊的道路很難走,但如果我的手機信號開始變得不穩定,就說明我快要到了。“天眼”附近是無線電靜默區,以免科學家把雜散的電磁輻射誤當成來自深空的信號。超級計算機仍在篩查此前SETI觀測期間收集到的數十億個誤報信號,其中大多數是人為技術干擾所致。

司機正要掉頭回轉的時候,我的手機信號終於開始衰減,最後徹底消失。從貴陽出發到現在,我們在路上已經走了五個小時。

世界上沒有哪個文明的天文學傳統比中國更加連綿悠長。3500多年前,中國的朝廷官員就用象形文字,把宇宙天象記錄在龜甲和牛骨上。中國完全有理由把自己視為青銅時代文明的唯一倖存者,而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甚至古埃及文明,都已成為歷史的塵埃。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公元前14世紀,甲骨文中關於日珥的最早記載

在1954年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中,英國漢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提出了一個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這個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伏爾泰也很奇怪中國古代的幾何學為什麼停滯不前,日心說為何是從西方傳入中國,而不是反過來。他認為原因在於儒家對傳統的強調。其他歷史學家則將之歸咎於中國極為穩定的政治環境。中國的廣袤大地被一個又一個漫長的王朝所統治,技術活力反而比不上四分五裂的歐洲。那時的歐洲,一小塊土地上可能就有10多個國家,連年衝突不斷。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告訴我們,戰爭的風險可以磨礪科學的思維。

不管是什麼原因,中國在科技方面漸漸落後於西方,結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國門,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

中國從痛苦中領悟到,輝煌的科學成就可以讓國家擁有巨大的威望。

上世紀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後,中國才重新獲得了地緣政治力量。鄧小平對科學和技術有著近乎宗教般的敬意,這種情緒在今天的中國文化中依然熾烈。中國的研發支出有望在2020年之前超越美國,但科研的質量參差不齊。

中國的科學發展能否趕上西方?這還是個未知數。

中國從痛苦中領悟到,輝煌的科學成就可以讓國家擁有巨大的威望。當蘇聯發射首顆衛星並將人類送入太空時,當美國宇航員把星條旗插上月球時,中國只能做一名旁觀者。

以前,中國主要致力於應用科學,現在,它開始將大量資源投入到基礎科學。中國還把目光對準了火星。在21世紀的技術讚歌中,恐怕沒有什麼能比中國宇航員踏足火星的高清照片更能代表中國的崛起,如果說有更好的代表,也許就是人類與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觸。

在距離“天眼”16公里處的一個安全檢查站,我將自己的手機交給了保安。保安把手機鎖進安全室,然後把我領到兩個金屬探測器前,好證明我沒有攜帶其他任何電子產品。另一位保安開車載著我駛過一條狹窄的小路,來到一個Z字形階梯前。沿著山腰登上800級臺階,就到了一個可俯瞰“天眼”的平臺。

射電天文學家南仁東在今年9月去世前,一直是“天眼”工程的技術負責人,也是這個項目的靈魂。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得這臺望遠鏡專門被用來搜尋地外文明。自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天眼”工程的概念以來,他就一直參與該項目。他利用衛星圖像,從中國喀斯特山區的窪地中,挑出了幾百個適合修建“天眼”的候選地點。

除了微波(比如宇宙大爆炸的微弱餘暉)以外,無線電波是最弱的電磁輻射形式。地球上所有天文臺一年內捕捉到的無線電波總能量,還比不上一片雪花落在地上時釋放的動能。所以,在收集這些微弱的信號時,需要設立靜默區。出於這個原因,中國打算有朝一日在月球背面建立射電天文臺,因為那裡是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更適合的靜默區。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在過去一個世紀裡,射電天文臺被建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遠離流光溢彩的城市。同樣出於這個原因,南仁東才在遠離塵囂的喀斯特山區為“天眼”選址。這些石灰岩山脈高聳突兀,呈鋸齒狀,被亞熱帶植物覆蓋,是保護天文臺免受風力和無線電噪音干擾的天然屏障。

接收器將利用自身靈敏的算法,從滿天星斗的數十億無線電波中,尋找外星人的信標。

列出候選地點清單後,南仁東跋山涉水,親自到現場去勘察。來到大窩凼窪地的中央,他感覺自己就像站在一個大致對稱的巨碗的碗底,四周群山環繞,圍成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圈,堪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歷時二十載,耗資1.8億美元后,南仁東準備好用“天眼”進行第一次觀測,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就是“開光”。他把“天眼”對準了一顆超新星發出的微弱輝光。大約1000年前,超新星首次爆發時異常明亮,被中國古人記錄下來,稱之為“客星”。

“天眼”校準後,將開始掃描更大的區域。眼下,西蒙的SETI團隊正在跟中國合作研製一種儀器來分析這些圖像,這將大大擴展人類對外星人的搜尋範圍。

西蒙告訴我,他對觀測銀河系中央的密集星場尤其感興趣。“那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存在先進文明。”他說。考慮到星體的絕對數量和一個超大黑洞的存在,“如果你想向銀河系發射一群探測器的話”,那是個理想的地點。西蒙的接收器將利用自身靈敏的算法,從滿天星斗的數十億無線電波中,尋找外星人的信標。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劉慈欣對我說,對於“天眼”能否發現外星人的信標,他表示懷疑。按照他的設想,在遵循“黑暗森林法則”的宇宙中,沒有哪個文明會發出信標,除非這種信標是“死亡紀念碑”,向全宇宙通告,發送者即將滅絕。如果某個文明面臨另一個文明的入侵、即將被伽馬射線暴燒成灰燼,或者因為其他某個自然原因而走向滅亡,那麼它可能會利用最後一點能源儲備,向附近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發出垂死的哭喊。

就算劉慈欣是對的,“天眼”無望發現外星人的信標,但它仍舊非常靈敏,足以聽到地外文明竊竊私語的微弱電波——那些本不是為了讓別人聽到而發出的電波,比如地球表面不斷傳出的飛機雷達波。如果地外文明確實是“沉默的獵人”,那麼,追蹤這種“洩露”輻射就是一種明智的舉動。夜空中的很多星或許都被這種微弱的洩露輻射所包圍,每個洩露輻射都代表了地外文明使用無線電技術的痕跡,直到它意識到危險,關掉可能被探測到的信號發射器。以前的天文臺只能搜尋少數星體的這種輻射,而更靈敏的“天眼”能對大量星體進行此類搜尋。

我告訴劉慈欣,我對找到信標抱有希望,我認為“黑暗森林理論”是對歷史過於狹隘的解讀。它僅僅根據中國與西方之間的特殊遭遇,就來籠統地推斷地外文明的普遍行為。

對此,劉慈欣的解釋令人信服,他說,中國與西方的恩怨代表了一種廣泛模式。縱觀歷史,很容易找到擴張文明利用先進技術欺凌落後文明的例子。

就算這些模式可以推及整個有記載的歷史,甚至可以推及朦朧不明的史前時期(比如尼安德特人在初次遭遇現代人類後便從地球上消失),但它可能不適用於銀河系文明。

對於一個存活期以宇宙時間尺度來計算的文明來說,人類的整個歷史只是漫長、燦爛黎明中的一瞬間而已。在沒有學會內部和平共處的情況下,沒有哪個文明可以存在幾千萬年。我們已經創造出了可以毀滅全人類的武器,而先進文明的武器,其威力也許遠在我們之上。

我對劉慈欣說,人類文明還比較年輕,可能並不代表智慧文明的普遍行為,不是可推而廣之的柏拉圖式案例。銀河系適宜生命居住的歷史已有數十億年,幾乎可以肯定,我們接觸到的任何地外文明都會更加古老,或許也會更加聰明。

中國“天眼”真能探測到外星人信號?我們約劉慈欣聊了聊

而且,夜空中也沒有發現更古老文明把擴張作為第一要務的證據。

SETI研究人員已經尋找過這樣的文明,它們會從一個源點開始,向四面八方侵略,範圍不斷擴大,直到殖民整個星系。如果這些文明消耗大量能源,它們會散發出洩露其存在的紅外光,但我們在全天域掃描圖中卻沒有任何發現。要在1000億顆星體之間迅速擴張,就需要有能夠自我複製的機器,而這類機器或許會因為失控的代碼錯誤而難逃一劫。又或許,地外文明在星系中的擴張是不均勻的,就像人類在地球上的擴張是不均勻的一樣。但外星文明哪怕只是佔據了星系中十分之一的星體,也很容易被發現,可我們一個都沒有找到,儘管已經搜尋過附近的10萬個星系。

於是,一些SETI研究人員想到了更掩人耳目的擴張模式。他們分析了“起源飛船”的可行性,這種飛船能用微生物給星體播下生命的種子,或者通過引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方式來加快星體上的生命進化。他們甚至研究人類DNA中的編碼信息,想要找到此類飛船來過地球的證據。畢竟,DNA是迄今已知的最健全的信息存儲介質。但他們仍然一無所獲。認為外星文明不斷擴張的想法可能只是人類中心主義在作祟。

劉慈欣並不認同上述觀點。

在他看來,沒有發現這些信號,只是進一步證明了“獵人”十分善於隱藏。他說,我們對其他文明的思考困囿於我們的見識。“尤其是那些存在了幾百萬年甚至幾十億年的文明。”他說,“我們思考他們為什麼沒有使用某些技術在星系中擴張,就像蜘蛛思考人類為什麼沒有使用蛛網來捕捉昆蟲一樣。”劉慈欣說,實現了內部和平的更加古老的文明可能仍然會像獵人那樣行事,因為它明白“跨越宇宙去了解彼此”的難度,它也知道,一旦發生誤解,就可能事關生死。

如果我們與外星文明的首次相遇,碰到的是一個已經控制了其星球的後生物時代機器人文明,情況就會更加棘手。它的世界觀可能更加怪異,也許沒有同情心。同情心不是智能的一個必要特徵,而是特定進化史和文化導致的一種情感。它的行為邏輯可能超出人類理解的範疇。它或許已把它所在的整個星球變成了一臺超級計算機,按照牛津大學三位研究人員的說法,它也許覺得當前的宇宙過於溫暖,不利於進行長期的高能效計算。因此,它可能把自己偽裝起來以免被發現,並進入休眠狀態,就這樣持續幾億年,直到宇宙膨脹和冷卻到可以讓它恢復計算的程度,那時再甦醒。

我走上最後一段臺階,來到平臺上。此刻,地球就像一臺超級計算機一樣,不斷髮出嗡鳴聲,這是因為山中的蟲鳴鳥叫被“天眼”的傳聲效果放大。我最先注意到的不是“天眼”,而是那些喀斯特地貌的高山。它們彼此分離,看起來奇形怪狀,就好像瑪雅人在數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的一座座巨型金字塔,被歲月侵蝕和植被覆蓋後,全都顯得不倫不類。

在這幅混亂場景的中間,便是壯觀的“天眼”。它有五個足球場那麼寬,深度足以為世界上每個人裝兩碗大米。這項人類科技的傑作泛著冷冷的光澤,彷彿地面上有一隻巨大的眼睛在看著你。它就像上帝把手指按進地球的外殼,留下了一個光滑的銀色印記。

我在平臺上坐了一個小時,天上下著雨。當一朵朵烏雲從天空飄過,忽明忽暗的光線灑落在“天眼”上。它的幾千塊鋁三角板呈現出馬賽克效果,一些面板變成亮銀色,另一些則變成了淡銅色。一想到遙遠文明的信號抵達地球時,也許會落入這個金屬“酒窩”,就讓人有一種怪異的感覺。無線電波會被“天眼”接收,然後由研究人員分析核實。國際協議要求公開與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觸,但這個要求並不具有約束力。或許,中國會公開外星人信號,但不會披露信號來源,以免邊緣群體發送地球的第一個回覆。或許,中國會把外星人信號當成國家機密,但國際合作夥伴可能會洩露出去。又或許,中國自己的科學家會把外星人信號轉換成光脈衝信號,在全世界的網絡上自由傳播。

我請劉慈欣暫時撇開黑暗森林理論,想象一下中國科學院打來電話告訴他,他們已經發現了外星人信號。

他會如何回覆來自宇宙文明的消息?

劉慈欣說,他不會過於詳細地講述人類歷史。

他說,“人類歷史很黑暗,可能會顯得我們很有威脅性。”

我提醒劉慈欣說,如果哪個宇宙文明長期監視宜居行星,就像任何先進文明必然會做的那樣,它們也許能發現遙遠行星大氣中的核爆閃光。是否披露人類歷史,這興許由不得我們自己。

劉慈欣說,與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觸可能會導致人類衝突,甚至引發世界大戰。就算沒有發生地緣政治衝突,人類肯定也會經歷劇烈的文化變遷,屆時,地球上的每一種信仰體系都不得不應對與外星人首次接觸這一赤裸裸的事實。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

俗世中的人文學者也免不了要對人類與外星人的首次接觸進行清醒的思考。哥白尼讓我們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達爾文把人類拉低到和其他動物同樣的地位。儘管如此,人類依然把自己視為大自然的最高傑作,依然殘忍地對待“低等”動物。我們驚歎於造化的神奇,從最簡單的物質和公理中竟然誕生了像我們這樣的生物。

有一天,我們也許會謙卑地發現,我們跨越遙遠的星際空間,加入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智慧生命大家庭,在漫長的時間旅程中成為同行者。我們或許會從它們那裡瞭解到宇宙文明的真正歷史,無論是年輕的、古老的還是已經滅絕的文明。我們可能會看到數百萬年傳統造就的星系級藝術品。我們可能會受邀參與只有多個文明合作才能開展的科學觀測,每個文明之間相隔幾百光年。這種規模的觀測或許能揭示我們目前還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我們說不定會了解到一套新的形而上學觀。如果幸運的話,我們還會見識一套新的道德標準。我們將擺脫生死存亡的焦慮感,首次意識到我們共同的人性。我們在黑暗森林中看到的第一縷光,或許會照亮整個人類世界。

翻譯:于波

來源:The Atlantic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