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廁所革命”:告別“一坑兩塊磚” 農村廁所大改觀

綿陽“廁所革命”:告別“一坑兩塊磚” 農村廁所大改觀

新建的農村廁所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這曾經是廣大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我市在推進“廁所革命”中,堅持以農村家庭廁所和公共廁所作為突破口,著力改善農村廁所環境,開啟了農村群眾生活新篇章。

廁所“一池三改”實現資源利用

近日,記者來到涪城區關帝鎮大坪村。在村民羅代長的家裡,記者見到了他家改造之後的新廁所。三尺見方的廁所裡貼滿了白色的瓷磚,水衝式蹲便器閃著晃眼的光芒,洗手池上放著一塊粉色的香皂,散發著淡淡的香味。羅代長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他說,“現在農村廁所和城裡的廁所是一樣的,水一衝就乾淨了,又衛生又環保。”

廁所的改造讓羅代長十分滿意。以前,他家長期使用的卻是露天廁所。羅代長說,農村家家戶戶都是“兩塊磚、一個坑”的簡陋“連茅圈”,對“廁所改革”前後的變化他體會很深,“原來廁所是敞開式的,要人來擔,又髒又臭,現在改為水廁,衛生、健康,人用起來也舒服。”

轉機出現在2009年,大坪村享受到了國際農發基金災後重建項目資金支持,用於村上的“一池三改”。所謂“一池三改”,就是建一口沼氣池,改造廁所、圈舍、廚房,特別是通過改廁使糞便和廢棄物實現了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降低了對農村土壤水源的汙染,極大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衛生狀況。

鄉鎮公廁改革提高生活品質

在農村家庭廁所顯著改善的同時,鄉鎮公共廁所改造也得以穩步推進。位於三臺縣南端的郪江鎮,因地理位置優越,每逢逢場天,吸引了周邊6個鄉鎮的大量村民前來趕集,加上郪江場鎮居住的400多戶人,村民在感受逢場天熱鬧時卻為如廁問題感到頭疼。

為了解決群眾如廁難的問題,從2013年開始,郪江鎮在場鎮上陸續新建了5個公共廁所,總佔地近400平方米,投資約60萬元,並落實專人負責保潔、管理。對於新建的公共廁所,郪江鎮花棚村村民蔡國太感慨道:“郪江的公共廁所修得多,像我們趕場嘛,隨時找得到廁所,清潔衛生也搞得好。”

廁所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三臺縣郪江鎮黨委副書記樑國權告訴記者,下一步,郪江鎮將搞好宣傳動員,提高群眾衛生意識,並管理好公共廁所,讓老百姓使用得放心舒心。同時,今後農村建房,村鎮國土部門要做好規劃指導,不僅房子要修得漂亮,廁所功能也要完善,從而不斷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

全市農村廁所普及率達81.4%

長期以來,農村地區廁所對環境和水源造成嚴重汙染,導致霍亂、痢疾等腸道傳染病,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高發,給群眾的健康帶來巨大危害。

近年來,我市多部門齊抓共管,迅速摸清農村改廁農戶底數和需求,建立衛生廁所建、用、管並重的長效管理機制,積極動員群眾參與推進農村改廁工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廣大農村地區基本衛生條件持續改善,帶來的健康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顯現。據統計,各縣市區近年來用於農村改廁資金達3000多萬元,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到81.4%。(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春梅/文 任露瀟/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