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評趙孟頫書法:淺俗媚賤

傅山評趙孟頫書法:淺俗媚賤

圖/趙孟頫像

有文獻記載,傅山對當時盛行的趙孟頫書法:“痛惡其書淺俗,如徐偃王之無骨。” 認為趙孟頫書法:“軟美媚俗,熟媚綽約,自是賤態”。(《家訓-字訓》)

那傅山為何要反對趙孟頫如此秀美風格的書法家?是因為人品還是因為作品,還是自己寫不了去罵別人以抬高自個?

傅山評趙孟頫書法:淺俗媚賤

圖/趙孟頫像

有文獻記載,傅山對當時盛行的趙孟頫書法:“痛惡其書淺俗,如徐偃王之無骨。” 認為趙孟頫書法:“軟美媚俗,熟媚綽約,自是賤態”。(《家訓-字訓》)

那傅山為何要反對趙孟頫如此秀美風格的書法家?是因為人品還是因為作品,還是自己寫不了去罵別人以抬高自個?

傅山評趙孟頫書法:淺俗媚賤

圖/趙孟頫楷書

傅山書法功底怎麼樣?研習書法數十年,傳統功力甚為堅實。“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全祖望《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其八九歲時即從鍾繇入手,繼而學王羲之、顏真卿,至二十歲左右,已“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年輕之時,其書法已直追鐘王,頗得時譽。

只是後來,明朝的滅亡迫使傅山書風改變。“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現實的無奈,只有通過書法來反映,發洩。於是,他丟棄“秀美”,轉而追求“狂狷”,以表現自己的反叛精神,所以,傅山罵趙孟頫,與技法本身沒有關係。

主要原因,還是價值觀與審美觀的差異。

圖/趙孟頫行草手札

在哪個年代,那趙孟頫,董其昌可是當時國家領導人喜歡的書法家,他能說出此等判逆之語,與主流社會的價值觀背道而馳,非有顛覆式創新靈魂之人辦不到。

不過,傅山因人廢字的觀點,由鄙夷人品到鄙夷書品,並不可取。當然,他提出“作字如作人,亦惡帶奴貌。”(《題昌谷堂記》)有其歷史背景的原因;憤世嫉俗,政治上對清朝統治的反叛、變成對當時社會的反叛、進而變成對投降文人及其藝術反叛。

一個奸人作品也就是奴才像,逐惡之。隨著歷史煙塵的遠去,現代人並不一定因其人品而惡其書法,有時候這個人人品差,書法卻並不差,這還是要分開來看的。

一個人的審美取向是與他人生價值取向息息相關的。傅山的人生,將人生中的各種坎坷都遇到了。什麼仕途坎坷、命運多舛;什麼政見不同、精神壓抑;什麼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個睹口,你說他能寫出秀美如歌的書法嗎?這秀美的書法能表達他“狂狷”之精神嗎?

傅山評趙孟頫書法:淺俗媚賤

圖/趙孟頫像

有文獻記載,傅山對當時盛行的趙孟頫書法:“痛惡其書淺俗,如徐偃王之無骨。” 認為趙孟頫書法:“軟美媚俗,熟媚綽約,自是賤態”。(《家訓-字訓》)

那傅山為何要反對趙孟頫如此秀美風格的書法家?是因為人品還是因為作品,還是自己寫不了去罵別人以抬高自個?

傅山評趙孟頫書法:淺俗媚賤

圖/趙孟頫楷書

傅山書法功底怎麼樣?研習書法數十年,傳統功力甚為堅實。“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全祖望《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其八九歲時即從鍾繇入手,繼而學王羲之、顏真卿,至二十歲左右,已“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年輕之時,其書法已直追鐘王,頗得時譽。

只是後來,明朝的滅亡迫使傅山書風改變。“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現實的無奈,只有通過書法來反映,發洩。於是,他丟棄“秀美”,轉而追求“狂狷”,以表現自己的反叛精神,所以,傅山罵趙孟頫,與技法本身沒有關係。

主要原因,還是價值觀與審美觀的差異。

圖/趙孟頫行草手札

在哪個年代,那趙孟頫,董其昌可是當時國家領導人喜歡的書法家,他能說出此等判逆之語,與主流社會的價值觀背道而馳,非有顛覆式創新靈魂之人辦不到。

不過,傅山因人廢字的觀點,由鄙夷人品到鄙夷書品,並不可取。當然,他提出“作字如作人,亦惡帶奴貌。”(《題昌谷堂記》)有其歷史背景的原因;憤世嫉俗,政治上對清朝統治的反叛、變成對當時社會的反叛、進而變成對投降文人及其藝術反叛。

一個奸人作品也就是奴才像,逐惡之。隨著歷史煙塵的遠去,現代人並不一定因其人品而惡其書法,有時候這個人人品差,書法卻並不差,這還是要分開來看的。

一個人的審美取向是與他人生價值取向息息相關的。傅山的人生,將人生中的各種坎坷都遇到了。什麼仕途坎坷、命運多舛;什麼政見不同、精神壓抑;什麼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個睹口,你說他能寫出秀美如歌的書法嗎?這秀美的書法能表達他“狂狷”之精神嗎?

傅山評趙孟頫書法:淺俗媚賤

圖/趙孟頫楷書

日子過得順順當當,心情如死水一潭,我們都沒有表情了,還表達什麼?你讓哪文化部門的書法家,寫出傅山這種風格的作品,那不是開玩笑嗎?他們整天看人臉色過活,堆笑如山,趨炎附勢,寫的字可不都是趙孟頫式的光流漂白粉嗎?人啊,在不同場景生活,他的作品就是不同場景的體現。八大山人如果居廟堂之高,哪有他的天才顯現?

傅山一生鄙夷苟且偷生奴顏婢膝的文人,鄙夷陰柔媚俗軟弱圓滑藝術。他抨擊自宋明以降,在文人中盛行的程朱理學,推崇被明朝統治者視作洪水猛獸的李贄學術思想和劉辰翁、楊慎、鍾星等節高和寡之士的文風;喜歡“獅筋霹靂,象弦皆斷”“沉鬱”、“佶倔”、“倜儻豪雄”豪勁悲壯的美學風格。

圖/傅山草書

所以,他惡趙孟頫“秀美”之風,核心原因,就是來自於他的價值觀和當時的社會場景。

自明至清,趙孟頫、董其昌的巧媚書風風行天下。巧之極則流於雕飾,過於雕飾則乏自然天趣;媚之極則傷於甜熟,過於甜熟則必氣格卑下。清初以來,康熙、乾隆崇尚趙孟頰、董其昌,文人紛紛效仿、推波助瀾,成為當時的“流行書風”,於是,館閣體書風氾濫成災。

千人一面,毫無個性、缺乏神韻、端莊刻板。沒有思想感情,排斥藝術個性,使書法已陷於僵化之桎梏。

這情形,就有點像60年代時期的宣傳化和油畫;“紅”、“光”、“亮”,漂亮是漂亮了,可這和藝術有關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