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桑:杜仲、桑葉複方增效降血糖

蛋白桑:杜仲、桑葉複方增效降血糖

摘要:本文簡要綜述了國內外專家對杜仲、桑葉降血糖作用的研究成果,並闡述了兩者複方增效與互補作用,為杜仲、桑葉降血糖作用的產業化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杜仲;桑葉;複方;降血糖

追溯人類用藥的歷史,是以用單味藥開始的。隨著人們對藥物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對病因機理理解的逐步提高,才逐漸將藥物配伍使用。我國藥物種類繁多,且藥物作用複雜。一些藥物之間有協同作用(相須相使),而另一些藥物之間卻有拮抗作用(相畏、相惡、相殺)、相反作用(十八反)等。醫生正好利用藥物配伍來達到藥物的增效作用(相須相使))或解毒作用(相畏、相殺)。所以,中藥配伍是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知識。

一、杜仲葉降血糖作用的發現

杜仲是6500萬年前生長在地球上的遠古植物。近代研究認為,杜仲具有80多種天然活性物質(尉芹等,1995),被稱為天然活性物質的營養庫。具有抗衰老、調節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潤腸通便、減肥、美容、增強免疫力、抗疲勞、補腎壯陽和護肝醒酒等作用(張康健等,2013)。

近幾年來,各國學者對杜仲進行了全方位、多領域開發研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對杜仲葉中綠原酸及其合成衍生物降血糖作用進行了研究,日本學者對杜仲葉次生代謝物降血糖作用進行了研究,發現杜仲葉次生代謝物具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

1、杜仲葉中5種次生代謝物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物

在糖尿病的治療及預防方面,通過抑制存在於小腸上皮的膜結合態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以阻礙或延遲葡萄糖的生成以及腸道的吸收,從而維持體內適當的血糖值。用非糖類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有效地減少了人體腸道對糖的吸收,這在糖尿病及肥胖症治療的臨床應用上己得到證實(Wat anabe J 等,1997)。

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Wat anabe J 等,1997)測定包括杜仲在內的28種食用植物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對酵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強度。結果顯示,杜仲葉以高達92%的抑制率居首位。他們進一步研究發現,杜仲葉中有5種α-葡萄糖苷酶抑制物,主要是槲皮素、兒茶素-(7,8-b,c)-4α-(3,4-二羥苯基)-α(3H)吡喃糖、兒茶素-(7,8-b,c)-4β-(3,4-二羥苯基)-2(3H)-吡喃糖,山柰酚-3-O-β葡萄糖苷、杜仲醇。它們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別為57%、46%、48%、22%、8%。從而說明,杜仲葉中的黃酮類成分能顯著降低血糖。

另外,Deyama等(2001)報道,杜仲葉的(+)-丁香脂素能防止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

2、杜仲葉中綠原酸是肝6-磷酸葡萄糖位移酶的特效性抑制劑6-磷酸葡萄糖酶體系在體內平衡血糖調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承擔著內由糖原異生和糖原分解所產生的內源性葡萄糖的形成。德國科學家(1997)研究發現綠原酸是肝6-磷酸葡萄糖位移酶的特效性抑制劑。綠原酸及其合成衍生物有助於降低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第一作者:張康健(1939-),男,中國林學會原杜仲研究會理事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杜仲植物資源培育與開發利用研究。患者所表現出的較高的肝糖排洩速度。由於杜仲葉中富含綠原酸,所以,杜仲具有降低血糖功能(張康健等,2013)。

二、杜仲葉降血糖的藥理作用

近幾年來,一些學者對杜仲葉次生代謝物降血糖藥理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歸納以下幾個方面:

1、杜仲葉次生代謝物能增強胰島素陽性β-細胞功能Lee M K(2005)用杜仲葉對鏈脲佐菌素誘導的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試驗結果顯示:發現服用了杜仲葉粉末和杜仲葉粉末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明顯下降。觀察胰腺切片可見:服用杜仲葉粉末和杜仲葉粉末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胰島體積增大,胰腺上分佈較多的胰島素陽性β-細胞,而未飼餵杜仲葉粉末和杜仲葉粉末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胰腺上胰島素陽性β-細胞只見零星分佈。說明杜仲葉次生代謝物降血糖作用與增強胰島素陽性β-細胞功能有關,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從而達到降血糖的目的。由於胰島素陽性β-細胞是胰腺中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胰島素是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陽性β-細胞功能的增強和胰島素分泌物的增多,自然就會降低血糖的水平(張康健等,2013)

2、杜仲提取物能顯著增加脂肪細胞的葡萄糖轉運和消耗

孫燕榮等(2004)研究認為,杜仲提取物單獨作用能顯著增加3T3-L1脂肪細胞的葡萄糖的基礎轉運率和消耗量,其作用並不需要胰島素的存在。從而說明杜仲提取物亦可發揮似胰島素作用。

3、杜仲葉次生代謝物能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

日本學者作的杜仲降低小鼠血脂的動物試驗表明,杜仲葉提取物大大降低了與脂肪肝形成密切相關的肝臟中甘油三脂的含量(高橋周七,1992);歐愛明等(2004)作杜仲降低雛雞血脂的動物試驗表明:飼料中添加杜仲葉粉的試驗雛雞的甘油三脂平均含量隨著杜仲葉粉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4個試驗組(添加杜仲葉粉飼餵的雛雞)甘油三脂平均含量均顯著低於對照組(未添加杜仲葉粉飼餵的雛雞)。

由上述動物試驗可見,杜仲葉次生代謝物能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預防動脈硬化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併發症。

4、杜仲葉次生代謝物能預防糖尿病性骨折疏鬆症

白立緯(2003)等作了杜仲葉醇提取物(杜仲葉次生代謝物)對患糖尿病大鼠骨密度影響的試驗,結果表明:飼餵杜仲葉醇提取物的糖尿病大鼠的股骨線密度、面密度均顯著高於對照組(未飼餵杜仲葉醇提取物的糖尿病大鼠),說明杜仲葉醇提取物可以阻斷糖尿病大鼠的骨丟失。病理切片亦證實,杜仲葉次生代謝物能增加大鼠股骨骨小樑的寬度和密度,減小骨小樑間隙,與馬中書等(2001)報道的杜仲能抑制大鼠的骨丟失,抑制或減慢骨吸收,從而增加骨量的結果相一致。從而說明杜仲葉次生代謝物能預防糖尿病性骨折疏鬆症。

5、杜仲次生代謝物具有維護糖尿病性陰莖組織有髓神經纖維損傷、改善糖尿病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的作用

張萬宏等(2006)研究認為,服用杜仲水提取物組糖尿病大鼠的性行為次數比A組(未服用杜仲水提取物,對照組)糖尿病大鼠的性行為次數顯著增多(P﹤0.05),達2.67倍。說明杜仲水提取物能顯著增加雄性糖尿病大鼠的性行為次數。顯示杜仲可增強陰莖勃起功能。

服用杜仲水提取物組糖尿病大鼠陰莖組織平滑機細胞、線粒體、微絲等數量顯著增加,這有利於陰莖海綿體血管正常舒張功能的維持,而有髓神經纖維病變明顯減輕,說明杜仲次生代謝物具有抗糖尿病所致有髓神經纖維損傷的作用。綜合電鏡和免疫組化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推測杜仲次生代謝物改善陰莖勃起功能的機制與其對陰莖組織神經傳導通路的良好保護作用有關。說明杜仲次生代謝物在治療糖尿病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方面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三、桑葉降血糖作用的發現

1990年4月1日《參考消息》報道,俄羅斯一位科學家叫科沙迪諾,發現黑海附近有一個長壽村,百歲老人很多。他調查後發現其長壽的原因是喝桑葉茶、吃桑樹果;無獨有偶,他又發現在莫斯科附近的亞沙巴贊山區也有一長壽村,百歲老人很多,同樣也是喝桑葉茶、吃桑樹果。從而證明桑葉具有抗衰老作用,可以延年益壽。

其實,我國古代人早就發現了桑葉的抗衰老作用。我國最早藥書《神農本草經》稱桑葉為“神仙葉”。宋代《本草圖經》記載:“桑葉可常服,神仙服方…。”清代《本草新編》載:“桑葉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溼寒痺,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從而說明我國古代早就發現桑葉具有很好的活血生津、調和血脈和抗衰老作用,

元代名醫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記載:“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本草撮要》一書中記載:桑葉“以之代茶,常服止汗”;清代李時珍醫藥鉅著《本草綱目》記載:桑葉“汁煎代茗,能止消渴(即糖尿病)”。《本草備要》記載:桑葉“代茶止消渴”。再次說明了我國古代對桑葉做過比較深入系統的研究,並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了桑葉具有治療消渴病(糖尿病)的功效。日本1300年前《茶桑經》中也有“飲水病(即糖尿病),若服桑粥,必有驗”的記載。從而說明桑葉治療糖尿病,由來已久。

糖尿病屬於中醫學“消渴病”的概念,公元前4世紀的中醫藥典籍《黃帝內徑》已有“甘美肥胖,易患消渴病”的記載,提出營養豐富及肥胖與糖尿病的發病有直接關係。唐初《古今錄驗方》說:“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脂似麩片甜者皆是消渴”。《外臺祕要》一書更明確指出消渴病“尿聞之有水果氣,嘗之有甜味”,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糖尿病尿甜、有水果氣味的文字記載,比1675年英國醫生Thomas Willis發現糖尿病尿甜早一千多年。

世界上最早確認和治療糖尿病的醫生是中國唐代名醫王燾。王燾根據其父患口渴難忍,飲量大增,身上多癤瘡,小便水果味,並根據甄立言《古今條驗》一書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麩片甜,於是他親口嘗父小便,以證實。故針對消渴病制定了治療方案,輔以調整飲食,使其父病情得到康復,他把這些經驗寫進了《外臺祕要》一書。從而說明了中醫在消渴病(糖尿病)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近年來,各國學者對桑葉進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日本從1990年,啟動了“開發未利用食品材料”研究項目,發現桑葉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衰老作用和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病毒、抗腫瘤等作用。特別是降血糖作用最為明顯。日本人以此作茶,每天都喝,美譽為“長壽茶”。

日本、韓國興起了桑葉開發熱,國民興起了一股食用桑葉的熱潮。目前利用桑葉研製的食品很多,已開發的產品有桑葉茶(6g/日)、桑葉粉(一種是原桑葉粉碎為粉末,通過200目篩;另一種是桑葉浸提物)和桑葉汁飲料、桑葉速溶茶、桑葉晶、桑葉口服液、桑葉珍珠粉蜜、桑葉花粉蜜、桑葉食品等;目前還興起用桑葉作為動物飼料或飼料添加劑,飼養牛(提高母牛產奶量)、兔、鹿、魚等,效果很好。

四、桑葉降血糖的次生代謝物與藥理活性

當今世界上只有桑蠶一種生物只吃一種食物(桑葉),不需要光照,不飲水,幼蠶孵化出後18天體重增長13000多倍,採食桑葉近兩個月就能吐絲1200米,埋藏地下幾千年不腐爛。有關研究報道,一隻繭蛹相當於近3個雞蛋的營養價值。這樣大的能量積累只來源於幾斤桑葉,從而可見桑葉特性之神奇。

眾多研究顯示,桑葉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及鋅、鐵、鈣等微量元素、礦物質以及功能性物質(次生代謝物),營養保健功能非常高。

《中國藥典》(2010年版)載:“桑葉,性味甘、苦、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我國並認定桑葉為藥食兩用物品。

近年來,各國學者對桑葉的次生代謝物及其降血糖藥理活性做了大量研究,文獻資料很多,現就其主要資料簡要綜述如下:

() 桑葉次生代謝物

1、黃酮類桑葉中黃酮類化合物佔桑葉乾重的1%~3%,是植物界中莖葉含量較高的一類植物。韓國和日本學者從桑葉中分離出9種類黃酮,主要是芸香苷(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

2、生物鹼生物鹼是桑葉的主要活性成分,日本學者Asano等(1994)從桑葉中分離出多種多羥基生物鹼,包括1-DNJ(1-脫氧野尻黴素)、N-甲基-1-DNJ(N-Me-DNJ)、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DNJ(GAL-DNJ)、fagomine、1,4-二脫氧-1,4-亞胺基-D-阿拉伯糖醇、1,4-二脫氧-1,4-亞胺基-(2-氧-β-D-吡喃葡萄糖苷)-D-阿拉伯糖醇和1α,2β,3α,4β-四羥基-去甲茛菪烷(去甲茛菪鹼)等7種生物鹼。在植物界中,唯獨桑葉有GAL-DNJ。

3,植物甾醇桑葉中植物甾醇含量比一般植物高3~4倍。主要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lsterol β-D-glucoside)、蛇麻脂醇(羽扇豆醇,Lupeol)、內消旋肌醇(Myoinositol)、昆蟲變態激素、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蛻皮甾酮(Ecdysterone)等。

4、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桑葉中豐富的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為226 mg/100g)引人注目,γ-氨基丁酸由穀氨酸轉化而來,而桑葉中γ-穀氨酸含量最高(2323 mg/100g)。

5、桑葉多糖桑葉中富含桑葉多糖。

() 桑葉降血糖的藥理活性

日本、韓國和我國專家對桑葉次生代謝物及其藥理作用做了深入研究,研究認為,桑葉次生代謝物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抑菌、抗炎、增強免疫力、抗病毒、抗腫瘤、解痙、抗潰瘍、改善腸功能、潤腸通便及減肥等作用。其中降血糖作用研究最多。

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證實,生物鹼、桑葉多糖和桑葉總黃酮是桑葉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1、桑葉生物鹼的降血糖作用

Asano等(1994)比較了從桑葉中分離出的7種多羥基生物鹼,發現多羥基去甲莨菪鹼具有很強的糖苷酶抑制作用;

Kimura等(1995)觀察了上述的7種生物鹼對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結果顯示: N-Me-DNJ、GAL-DNJ和fagomine都可顯著地降低血糖水平,其中GAL-DNJ和fagomine降血糖作用最強。在植物界中,唯獨桑葉有GAL-DNJ。

日本宮原智江子(1999)研究結果顯示,DNJ能同小腸中的麥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等二糖苷酶結合,使二糖不能進一步分解為單糖(葡萄糖),從而使大量的糖分不會被吸收,從而明顯地抑制了餐後血糖值急劇升高。糖耐量試驗(GTT)亦表明桑葉能抑制胰腺蘭格爾罕氏島的病變進展,同時可維持胰島素的分泌,抑制血糖值的升高。

Lee等(1995)研究發現,桑葉的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對糖尿病小鼠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能阻止飲食中攝入的澱粉和葡萄糖的高血糖反應,認為其作用機制是抑制了α-葡萄糖水解酶的催化作用。

Yoshiaki等(1976)研究結果顯示:DNJ能降低歺後血糖,且DNJ劑量越大,血糖值峰高度越低,呈劑量效應。這是因為DNJ是α-葡萄糖苷酶的有效抑制劑,對α-葡萄糖苷酶為競爭性抑制,它常作為底物結合點或其附近,競相與酶結合。由於DNJ與α-葡萄糖苷酶的親合力大於二糖與α-葡萄糖苷酶的親合力,結果α-葡萄糖苷酶不能對二糖進行分解,使得二糖不能水解成葡萄糖而直接被送入大腸。從而有效的降低了血糖。

2、桑葉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陳福君(1996)研究發現,桑葉多糖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對糖代謝有調整作用,增加肝糖原合成而降低肝葡萄糖含量,桑葉多糖有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作用,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時,胰島素水平明顯提高。

趙駿等(2010)研究認為桑葉多糖中T3多糖分子段在降血糖、降低膽固醇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陳建國等(2011)研究顯示,隨著桑葉多糖量的增加,糖尿病小鼠症狀逐漸緩解,高劑量的桑葉多糖組小鼠的糖化血清蛋白水平降低顯著,血清肝糖元和胰島素水平明顯提高,肝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顯增強。

3、桑葉黃酮的降血糖作用

Ito等(1955)研究顯示,類黃酮與DNJ結合,比單獨的DNJ更能有效地抑制血糖的水平。

俞靈鶯等(2002)研究結果顯示,桑葉總黃酮對糖尿病大鼠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的途經之一可能是桑葉總黃酮對小腸刷狀緣膜上雙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滅緩小腸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外周血糖變化趨於穩定。

陳玲玲等(2010)研究結果顯示,桑葉黃酮具有降低糖尿病小鼠糖化血清蛋白含量的作用,具有促進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島素、肝已糖激酶的分泌和肝糖元合成等作用,從而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方曉研究報道,桑葉總黃酮通過抑制小腸雙糖酶活性而顯著的降低血糖。

佐藤修二(1999)研究顯示,桑葉提取物作用於澱粉消化的最後階段,對二糖酶(麥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Hosseinzadeh等(1999)研究表明,黑桑和白桑的葉子均同樣具有降血糖作用。

Kim試驗顯示,桑葉乙醇提取物對α-葡萄糖水解酶的抑制作用優於水提取物。

五、杜仲、桑葉複方增效與互補作用

()複方增效作用

從桑葉的活性成分與功效來看,桑葉的藥用功能與杜仲葉基本相同、方向一致,兩者功效疊加,具有複方增效作用。

杜仲葉次生代謝物中降血糖的功效成分是綠原酸、槲皮素、兒茶素-(7,8-b,c)-4α-(3,4-二羥苯基)-α(3H)吡喃糖、兒茶素-(7,8-b,c)-4β-(3,4-二羥苯基)-2(3H)-吡喃糖,山柰酚-3-O-β葡萄糖苷等;

杜仲葉中次生代謝物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降低血糖:一是抑制肝6-磷酸葡萄糖位移酶和腸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阻礙或延遲葡萄糖的生成與吸收;二是增加3T3-L1脂肪細胞的葡萄糖的基礎轉運率和消耗量;三是增強胰島素陽性β-細胞的功能,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四是預防糖尿病系列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而桑葉中降血糖的次生代謝物卻不同於杜仲葉,主要是1-DNJ(1-脫氧野尻黴素)、生物鹼fagomine、N-Me-DNJ、GAL-DNJ、桑葉多糖及芸香苷(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黃酮類化合物。

桑葉的降血糖作用是通過以下三個途徑來實現的:一是通過生物鹼DNJ、fagomine、桑葉多糖和總黃酮對二糖類分解酶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抑制小腸對雙糖的吸收,降低食後血糖的高峰值;二是通過桑葉生物鹼DNJ、fagomine、桑葉多糖和總黃酮促進β細胞分必胰島素,而胰島素可以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謝,最終達到降血糖的效果;三是通過桑葉提取物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預防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綜上所述,杜仲葉與桑葉提取物(次生代謝物)複方配伍後,不僅增加了相同次生代謝物的含量,也增加了不同次生代謝物與含量。即增加了杜仲葉中降血糖的次生代謝物,又增加了桑葉降血糖的次生代謝物,增強了降血糖的途經和力度。似幾支不同的部隊同時攻克“糖尿病”,從而合力降血糖,並預防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可謂珠聯璧合、雙劍合璧!

()複方互補作用

杜仲葉中富含80多種活性成分,桑葉中也含有多種活性成分,但杜仲葉和桑葉的次生代謝物種類有所差異。如桑葉中含有的生物鹼等次生代謝物,杜仲葉中就沒有,其中GAL-DNJ在植物界中,唯桑葉含有;而杜仲葉中的一些次生代謝物,桑葉中也沒有,致使杜仲葉和桑葉的功效有所差異。這種差異正好構成互補性。

日本專家高橋周七教授認為:“杜仲和人蔘都是溫補,但人蔘只能補五臟,不能補六腑,杜仲能補五臟六腑”;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玉英教授講:“美譽桑葉賽人蔘,人蔘是溫補,桑葉是清補,一邊清熱一邊補虛”。國家級名醫大師鄭新老先生認為“杜仲補肝腎、強筋骨,非常重要。必不可少”。所以,有關專家認為:杜仲葉和桑葉複方後,杜仲葉的補肝腎、強筋骨功能與桑葉的疏風清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能正好達成互補性。

杜仲葉中富含的綠原酸等物質通過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進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栓塞性等疾病;杜仲葉中富含的槲皮素等物質能降低體內血脂及膽固醇水平,具有降血壓、保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及抗心肌肥厚等作用,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選擇性地與血管壁上血栓結合,通過抑制血小板脂氧酶和環氧脂酶使血管內膜釋放血栓溶解素和血管膜保護介質,起到抗血栓形成作用。

桑葉中富含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離體及在位蛙心的收縮力與輸出量,並減少心率。槲皮素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γ-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壓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經傳達物質,能促進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和恢復腦細胞功能,同時,能改善腦部血液流動,增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Ⅰ的活性,促使血壓下降。

基於上述論點,所以有關中醫專家認為:杜仲葉溫陽肝腎,桑葉清補肝腎。兩者複方後能協同調理糖尿病前期的陰虛熱盛體質、中期的氣血兩虛體質和後期的陰陽兩虛體質,使人體擺脫併發症的溫床;杜仲葉補肝腎,桑葉益氣養陰,清熱潤燥,可針對陰虛、陽虛、氣虛、熱盛等導致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