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吳佩孚

散文

作者/隋黎黎

一代梟雄吳佩孚

散文

作者/隋黎黎

一代梟雄吳佩孚

在中學時,我們就從課本中瞭解過這樣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是北洋軍閥的靈魂人物,一生剛愎自用,政治野心極大。他鎮壓過南京鐵路工人大罷工,雙手沾滿工人的鮮血。他排斥異己,到處調兵遣將,挑起軍閥混戰。他曾擁有數十萬的兵力,虎踞洛陽,幻想以武力統一中國!他,就是一代梟雄——吳佩孚!

這樣一位不可一世的“當代中國第一號人物”,正是我們山東蓬萊人。誠然,他在許多人心目中的確是窮兵黷武,禍國殃民,乏善可陳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講究客觀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吳佩孚在晚年不怕日軍的威逼利誘,拒不當漢奸的忠貞愛國之心也漸漸的為人們所瞭解。

吳佩孚蟄居四川白帝城時,日本曾派人向他轉達軍方意旨:願意幫助山炮500門,機槍2000挺,步槍10萬枝,以及彈藥被服若干,並贈送銀元100萬元,支持吳佩孚東山再起。吳佩孚回敬說:“我過去有槍何止十萬,有錢何止百萬,我還是失敗了,由此可知天下事的成敗利鈍,絕不在於有多少槍和多少錢啊!我們中國人自己家裡的事,應該有中國人自己來管,日本人的好意,我吳佩孚敬謝不敏了。”吳佩孚的義正嚴詞,弄的日本人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一代梟雄吳佩孚

散文

作者/隋黎黎

一代梟雄吳佩孚

在中學時,我們就從課本中瞭解過這樣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是北洋軍閥的靈魂人物,一生剛愎自用,政治野心極大。他鎮壓過南京鐵路工人大罷工,雙手沾滿工人的鮮血。他排斥異己,到處調兵遣將,挑起軍閥混戰。他曾擁有數十萬的兵力,虎踞洛陽,幻想以武力統一中國!他,就是一代梟雄——吳佩孚!

這樣一位不可一世的“當代中國第一號人物”,正是我們山東蓬萊人。誠然,他在許多人心目中的確是窮兵黷武,禍國殃民,乏善可陳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講究客觀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吳佩孚在晚年不怕日軍的威逼利誘,拒不當漢奸的忠貞愛國之心也漸漸的為人們所瞭解。

吳佩孚蟄居四川白帝城時,日本曾派人向他轉達軍方意旨:願意幫助山炮500門,機槍2000挺,步槍10萬枝,以及彈藥被服若干,並贈送銀元100萬元,支持吳佩孚東山再起。吳佩孚回敬說:“我過去有槍何止十萬,有錢何止百萬,我還是失敗了,由此可知天下事的成敗利鈍,絕不在於有多少槍和多少錢啊!我們中國人自己家裡的事,應該有中國人自己來管,日本人的好意,我吳佩孚敬謝不敏了。”吳佩孚的義正嚴詞,弄的日本人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一代梟雄吳佩孚

1932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策動下,以溥儀為“執政”的偽“滿洲國”在長春成立。日本人企圖通過這個傀儡政權,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當這一鬧劇上演時,吳佩孚立即以個人名義,通電聲討溥儀,這實際上就是打狗給主人看。當日本人在華北策動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時,又派一些頭面人物來遊說吳佩孚加盟。吳佩孚嘲笑說:“自治者,自亂也,不會有好結果的。”當面斷然拒絕。

吳佩孚這種保持民族氣節,在危急關頭拒當漢奸的精神,是與他個人的經歷分不開的。吳佩孚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對孔孟之道極為熟捻,而且他在1896年還以院試第37名考中秀才,在這一點上他與響匪出身的張作霖,布販出身的曹錕有著顯著的區別,儒家思想對於國家.民族的強調以及對國人愛國情操的培養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為北洋軍閥中的“儒將”,吳佩孚喜用儒家的“忠孝禮義”訓練部屬;在民族大義上,與其他軍閥相比,他有更清醒的認識。

而他對日本一直採取疏遠,甚至敵對的態度與他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1874年,吳佩孚出生於蓬萊縣城一個小商人家庭,蓬萊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故里,戚繼光的抗倭事蹟在當地深入人心,備受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吳佩孚的父親就因敬仰戚繼光,而以戚繼光的字“佩玉”為他起名佩孚字子玉。戚繼光抗擊倭寇保家衛國的事蹟在當時年幼的戚繼光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並漸漸產生了頂禮膜拜的心理,誓死要做像戚繼光一樣報效自己國家的人,而蓬萊又與甲午戰場威海衛相距不遠。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軍艦炮轟登州沿海各府,蓬萊也未能倖免,蓬萊閣險被炮火所毀。

一代梟雄吳佩孚

散文

作者/隋黎黎

一代梟雄吳佩孚

在中學時,我們就從課本中瞭解過這樣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是北洋軍閥的靈魂人物,一生剛愎自用,政治野心極大。他鎮壓過南京鐵路工人大罷工,雙手沾滿工人的鮮血。他排斥異己,到處調兵遣將,挑起軍閥混戰。他曾擁有數十萬的兵力,虎踞洛陽,幻想以武力統一中國!他,就是一代梟雄——吳佩孚!

這樣一位不可一世的“當代中國第一號人物”,正是我們山東蓬萊人。誠然,他在許多人心目中的確是窮兵黷武,禍國殃民,乏善可陳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講究客觀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吳佩孚在晚年不怕日軍的威逼利誘,拒不當漢奸的忠貞愛國之心也漸漸的為人們所瞭解。

吳佩孚蟄居四川白帝城時,日本曾派人向他轉達軍方意旨:願意幫助山炮500門,機槍2000挺,步槍10萬枝,以及彈藥被服若干,並贈送銀元100萬元,支持吳佩孚東山再起。吳佩孚回敬說:“我過去有槍何止十萬,有錢何止百萬,我還是失敗了,由此可知天下事的成敗利鈍,絕不在於有多少槍和多少錢啊!我們中國人自己家裡的事,應該有中國人自己來管,日本人的好意,我吳佩孚敬謝不敏了。”吳佩孚的義正嚴詞,弄的日本人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一代梟雄吳佩孚

1932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策動下,以溥儀為“執政”的偽“滿洲國”在長春成立。日本人企圖通過這個傀儡政權,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當這一鬧劇上演時,吳佩孚立即以個人名義,通電聲討溥儀,這實際上就是打狗給主人看。當日本人在華北策動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時,又派一些頭面人物來遊說吳佩孚加盟。吳佩孚嘲笑說:“自治者,自亂也,不會有好結果的。”當面斷然拒絕。

吳佩孚這種保持民族氣節,在危急關頭拒當漢奸的精神,是與他個人的經歷分不開的。吳佩孚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對孔孟之道極為熟捻,而且他在1896年還以院試第37名考中秀才,在這一點上他與響匪出身的張作霖,布販出身的曹錕有著顯著的區別,儒家思想對於國家.民族的強調以及對國人愛國情操的培養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為北洋軍閥中的“儒將”,吳佩孚喜用儒家的“忠孝禮義”訓練部屬;在民族大義上,與其他軍閥相比,他有更清醒的認識。

而他對日本一直採取疏遠,甚至敵對的態度與他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1874年,吳佩孚出生於蓬萊縣城一個小商人家庭,蓬萊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故里,戚繼光的抗倭事蹟在當地深入人心,備受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吳佩孚的父親就因敬仰戚繼光,而以戚繼光的字“佩玉”為他起名佩孚字子玉。戚繼光抗擊倭寇保家衛國的事蹟在當時年幼的戚繼光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並漸漸產生了頂禮膜拜的心理,誓死要做像戚繼光一樣報效自己國家的人,而蓬萊又與甲午戰場威海衛相距不遠。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軍艦炮轟登州沿海各府,蓬萊也未能倖免,蓬萊閣險被炮火所毀。

一代梟雄吳佩孚

對於日軍的侵略暴行和甲午戰敗後的恥辱,吳佩孚親身感受,對他的思想有著很大的影響。他曾為他的軍隊寫了一首《登蓬萊閣歌》,就反映出了他對日本侵略的憤怒之情:“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想當年,吉江遼瀋,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江山如故,夷族錯落。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山遊,念彌陀。”

吳佩孚這種大義凜然的態度,使日本人對他十分惱火。

1939年,吳佩孚患牙病高燒不退,12月4日,日本牙醫施行手術時做了手腳,當晚暴卒,時年65歲。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對在華北淪陷期間仍保持民族氣節,不當漢奸的吳佩孚下令褒獎,並實行國葬,追認為陸軍一級上將。

吳佩孚的一生,東征西伐,戎馬二十多年,可謂“大有作為”,可是他所努力奮鬥.孜孜以求的目標卻違背了人民的利益和歷史發展的潮流,給他帶來的只是滾滾罵名。而他的“不為”——“不借外債.不積私財”以及最後的“不做漢奸”卻使他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氣節的民族,只有保持和維護民族的尊嚴,才能贏得後人的敬仰。

在吳佩孚殉節時,好友楊雲史為其撰寫輓聯,對他作出了比較公正的評價:“本色是書生,未見太平難瞑目;大名垂萬世,長留正氣在人間。”

一代梟雄吳佩孚

散文

作者/隋黎黎

一代梟雄吳佩孚

在中學時,我們就從課本中瞭解過這樣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是北洋軍閥的靈魂人物,一生剛愎自用,政治野心極大。他鎮壓過南京鐵路工人大罷工,雙手沾滿工人的鮮血。他排斥異己,到處調兵遣將,挑起軍閥混戰。他曾擁有數十萬的兵力,虎踞洛陽,幻想以武力統一中國!他,就是一代梟雄——吳佩孚!

這樣一位不可一世的“當代中國第一號人物”,正是我們山東蓬萊人。誠然,他在許多人心目中的確是窮兵黷武,禍國殃民,乏善可陳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講究客觀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吳佩孚在晚年不怕日軍的威逼利誘,拒不當漢奸的忠貞愛國之心也漸漸的為人們所瞭解。

吳佩孚蟄居四川白帝城時,日本曾派人向他轉達軍方意旨:願意幫助山炮500門,機槍2000挺,步槍10萬枝,以及彈藥被服若干,並贈送銀元100萬元,支持吳佩孚東山再起。吳佩孚回敬說:“我過去有槍何止十萬,有錢何止百萬,我還是失敗了,由此可知天下事的成敗利鈍,絕不在於有多少槍和多少錢啊!我們中國人自己家裡的事,應該有中國人自己來管,日本人的好意,我吳佩孚敬謝不敏了。”吳佩孚的義正嚴詞,弄的日本人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一代梟雄吳佩孚

1932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策動下,以溥儀為“執政”的偽“滿洲國”在長春成立。日本人企圖通過這個傀儡政權,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當這一鬧劇上演時,吳佩孚立即以個人名義,通電聲討溥儀,這實際上就是打狗給主人看。當日本人在華北策動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時,又派一些頭面人物來遊說吳佩孚加盟。吳佩孚嘲笑說:“自治者,自亂也,不會有好結果的。”當面斷然拒絕。

吳佩孚這種保持民族氣節,在危急關頭拒當漢奸的精神,是與他個人的經歷分不開的。吳佩孚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對孔孟之道極為熟捻,而且他在1896年還以院試第37名考中秀才,在這一點上他與響匪出身的張作霖,布販出身的曹錕有著顯著的區別,儒家思想對於國家.民族的強調以及對國人愛國情操的培養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為北洋軍閥中的“儒將”,吳佩孚喜用儒家的“忠孝禮義”訓練部屬;在民族大義上,與其他軍閥相比,他有更清醒的認識。

而他對日本一直採取疏遠,甚至敵對的態度與他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1874年,吳佩孚出生於蓬萊縣城一個小商人家庭,蓬萊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故里,戚繼光的抗倭事蹟在當地深入人心,備受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吳佩孚的父親就因敬仰戚繼光,而以戚繼光的字“佩玉”為他起名佩孚字子玉。戚繼光抗擊倭寇保家衛國的事蹟在當時年幼的戚繼光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並漸漸產生了頂禮膜拜的心理,誓死要做像戚繼光一樣報效自己國家的人,而蓬萊又與甲午戰場威海衛相距不遠。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軍艦炮轟登州沿海各府,蓬萊也未能倖免,蓬萊閣險被炮火所毀。

一代梟雄吳佩孚

對於日軍的侵略暴行和甲午戰敗後的恥辱,吳佩孚親身感受,對他的思想有著很大的影響。他曾為他的軍隊寫了一首《登蓬萊閣歌》,就反映出了他對日本侵略的憤怒之情:“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想當年,吉江遼瀋,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江山如故,夷族錯落。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山遊,念彌陀。”

吳佩孚這種大義凜然的態度,使日本人對他十分惱火。

1939年,吳佩孚患牙病高燒不退,12月4日,日本牙醫施行手術時做了手腳,當晚暴卒,時年65歲。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對在華北淪陷期間仍保持民族氣節,不當漢奸的吳佩孚下令褒獎,並實行國葬,追認為陸軍一級上將。

吳佩孚的一生,東征西伐,戎馬二十多年,可謂“大有作為”,可是他所努力奮鬥.孜孜以求的目標卻違背了人民的利益和歷史發展的潮流,給他帶來的只是滾滾罵名。而他的“不為”——“不借外債.不積私財”以及最後的“不做漢奸”卻使他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氣節的民族,只有保持和維護民族的尊嚴,才能贏得後人的敬仰。

在吳佩孚殉節時,好友楊雲史為其撰寫輓聯,對他作出了比較公正的評價:“本色是書生,未見太平難瞑目;大名垂萬世,長留正氣在人間。”

一代梟雄吳佩孚

文章作者

隋黎黎

職業:蓬萊閣景區講解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