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少衝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屬手少陰心經。井(木穴)。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暈厥,心痛,心悸,胸痛,癲狂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別名經始。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少衝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屬手少陰心經。井(木穴)。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暈厥,心痛,心悸,胸痛,癲狂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別名經始。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百會穴

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鍼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少衝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屬手少陰心經。井(木穴)。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暈厥,心痛,心悸,胸痛,癲狂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別名經始。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百會穴

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鍼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厲兌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井(金)穴。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淺神經的趾背神經和趾背動、靜脈形成的趾背動、靜脈網。主治面腫,口,齒痛,鼻衄,咽喉腫痛,心腹脹滿,胃脘疼痛,熱病,多夢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少衝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屬手少陰心經。井(木穴)。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暈厥,心痛,心悸,胸痛,癲狂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別名經始。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百會穴

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鍼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厲兌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井(金)穴。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淺神經的趾背神經和趾背動、靜脈形成的趾背動、靜脈網。主治面腫,口,齒痛,鼻衄,咽喉腫痛,心腹脹滿,胃脘疼痛,熱病,多夢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腹通谷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鍼灸大全》名腹通谷。屬足少陰腎經。衝脈、足少陰之會。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另說在臍上4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上4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及腹壁上動、靜脈分支。主治腹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少衝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屬手少陰心經。井(木穴)。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暈厥,心痛,心悸,胸痛,癲狂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別名經始。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百會穴

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鍼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厲兌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井(金)穴。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淺神經的趾背神經和趾背動、靜脈形成的趾背動、靜脈網。主治面腫,口,齒痛,鼻衄,咽喉腫痛,心腹脹滿,胃脘疼痛,熱病,多夢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腹通谷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鍼灸大全》名腹通谷。屬足少陰腎經。衝脈、足少陰之會。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另說在臍上4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上4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及腹壁上動、靜脈分支。主治腹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巨闕穴

經穴名。出《脈經》。屬任脈。心之募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一說在臍上6.5寸(《鍼灸甲乙經》)。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吞酸,噎膈,嘔吐,心悸,健忘,癲癇,以及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膽道蛔蟲症等。直刺0.3-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少衝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屬手少陰心經。井(木穴)。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暈厥,心痛,心悸,胸痛,癲狂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別名經始。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百會穴

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鍼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厲兌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井(金)穴。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淺神經的趾背神經和趾背動、靜脈形成的趾背動、靜脈網。主治面腫,口,齒痛,鼻衄,咽喉腫痛,心腹脹滿,胃脘疼痛,熱病,多夢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腹通谷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鍼灸大全》名腹通谷。屬足少陰腎經。衝脈、足少陰之會。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另說在臍上4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上4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及腹壁上動、靜脈分支。主治腹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巨闕穴

經穴名。出《脈經》。屬任脈。心之募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一說在臍上6.5寸(《鍼灸甲乙經》)。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吞酸,噎膈,嘔吐,心悸,健忘,癲癇,以及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膽道蛔蟲症等。直刺0.3-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章門

經穴名。出《脈經》。別名長平、脅髎、季脅。屬足厥陰肝經。脾之募穴。足厥陰、少陽之會。八會穴之髒會。在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尖處。一說“在季肋前一寸半”(《脈經》)。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第十肋間動脈末支。主治胸脅滿痛,腹脹,腸鳴,嘔吐,洩瀉,痞塊,背強腰痛,及肝脾腫大,消化不良等。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少衝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屬手少陰心經。井(木穴)。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暈厥,心痛,心悸,胸痛,癲狂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別名經始。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百會穴

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鍼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厲兌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井(金)穴。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淺神經的趾背神經和趾背動、靜脈形成的趾背動、靜脈網。主治面腫,口,齒痛,鼻衄,咽喉腫痛,心腹脹滿,胃脘疼痛,熱病,多夢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腹通谷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鍼灸大全》名腹通谷。屬足少陰腎經。衝脈、足少陰之會。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另說在臍上4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上4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及腹壁上動、靜脈分支。主治腹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巨闕穴

經穴名。出《脈經》。屬任脈。心之募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一說在臍上6.5寸(《鍼灸甲乙經》)。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吞酸,噎膈,嘔吐,心悸,健忘,癲癇,以及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膽道蛔蟲症等。直刺0.3-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章門

經穴名。出《脈經》。別名長平、脅髎、季脅。屬足厥陰肝經。脾之募穴。足厥陰、少陽之會。八會穴之髒會。在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尖處。一說“在季肋前一寸半”(《脈經》)。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第十肋間動脈末支。主治胸脅滿痛,腹脹,腸鳴,嘔吐,洩瀉,痞塊,背強腰痛,及肝脾腫大,消化不良等。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功用】補虛安神

【主治】驚恐症

【操作】穴位常規消毒後,神門、靈道直刺0. 3 ~0. 5寸,巨闕向下斜刺0.5~1寸,百會平刺0. 5~1寸,章門斜刺0. 5~1寸,以上穴位得氣後行提插捻轉補法;曲澤直刺0.5~1寸,天井直刺0. 5~1寸,大陵、液門直刺0. 3~0. 5寸,魚際直刺0. 5~0. 8寸,二間、通谷直刺0. 2.~0. 3寸,以上穴位得氣後行提插捻轉瀉法;少衝、厲兌淺刺0. 1寸,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方義】少衝、神門、靈道分別為手少陰心經井穴、原穴、經穴,具有清心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巨闕為心經募穴,取之可寧心安神;章門為八會穴之髒會,可益氣補虛;大陵、曲澤分別為手厥陰心包經原穴、合穴,取之可清心、鎮靜、安神;液門、天井為手少陽三焦經滎穴、合穴,取之可疏經通絡;取百會以鎮靜安神;取厲兌、二間清瀉陽明經鬱熱;取通谷疏經通絡;取魚際清瀉上焦。諸穴合用共奏疏經通絡、補虛安神之功。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處方】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曲澤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合(水)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布有正中神經本乾和肱動、靜脈。主治心痛,心悸,熱病煩躁,胃痛,嘔吐,肘攣,臂痛等。直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天井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在肱骨下端後面尺骨鷹嘴中,有肱三頭肌肌腱;布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分佈。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靈道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經(金)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神門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中、中都、銳中。屬手少陰心經。輸(土)、原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及尺動脈。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症,目黃,失音,喉痺,脅痛,腕關節痛等。直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大陵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輸(土)、原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正中神經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及腕掌側動、靜脈網。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胸脅痛,癲狂,癇症,腕關節痛等。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魚際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滎(火)穴。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從拇指流向頭靜脈的小靜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二間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間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滎(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布有橈神經的指背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動、靜脈的指背及指掌側固有動、靜脈。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鼻衄,目昏,口,頷腫,熱病等。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液門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鍼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屬手少陽三焦經。滎(水)穴。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少衝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經始。屬手少陰心經。井(木穴)。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主治發熱,昏迷,暈厥,心痛,心悸,胸痛,癲狂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別名經始。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百會穴

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鍼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厲兌穴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井(金)穴。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淺神經的趾背神經和趾背動、靜脈形成的趾背動、靜脈網。主治面腫,口,齒痛,鼻衄,咽喉腫痛,心腹脹滿,胃脘疼痛,熱病,多夢等。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腹通谷穴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鍼灸大全》名腹通谷。屬足少陰腎經。衝脈、足少陰之會。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另說在臍上4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上4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及腹壁上動、靜脈分支。主治腹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巨闕穴

經穴名。出《脈經》。屬任脈。心之募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一說在臍上6.5寸(《鍼灸甲乙經》)。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吞酸,噎膈,嘔吐,心悸,健忘,癲癇,以及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膽道蛔蟲症等。直刺0.3-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章門

經穴名。出《脈經》。別名長平、脅髎、季脅。屬足厥陰肝經。脾之募穴。足厥陰、少陽之會。八會穴之髒會。在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尖處。一說“在季肋前一寸半”(《脈經》)。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第十肋間動脈末支。主治胸脅滿痛,腹脹,腸鳴,嘔吐,洩瀉,痞塊,背強腰痛,及肝脾腫大,消化不良等。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功用】補虛安神

【主治】驚恐症

【操作】穴位常規消毒後,神門、靈道直刺0. 3 ~0. 5寸,巨闕向下斜刺0.5~1寸,百會平刺0. 5~1寸,章門斜刺0. 5~1寸,以上穴位得氣後行提插捻轉補法;曲澤直刺0.5~1寸,天井直刺0. 5~1寸,大陵、液門直刺0. 3~0. 5寸,魚際直刺0. 5~0. 8寸,二間、通谷直刺0. 2.~0. 3寸,以上穴位得氣後行提插捻轉瀉法;少衝、厲兌淺刺0. 1寸,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方義】少衝、神門、靈道分別為手少陰心經井穴、原穴、經穴,具有清心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巨闕為心經募穴,取之可寧心安神;章門為八會穴之髒會,可益氣補虛;大陵、曲澤分別為手厥陰心包經原穴、合穴,取之可清心、鎮靜、安神;液門、天井為手少陽三焦經滎穴、合穴,取之可疏經通絡;取百會以鎮靜安神;取厲兌、二間清瀉陽明經鬱熱;取通谷疏經通絡;取魚際清瀉上焦。諸穴合用共奏疏經通絡、補虛安神之功。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善驚鍼灸處方:補虛安神方《鍼灸全生》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神黃優選商城全新上線,做有態度的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