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醫家藏、名醫評點、隱匿200餘年的未刻抄本名醫醫案

學過中醫的人,想必都知道清代乾嘉年間名噪大江南北的名醫王九峰(1753—1815)。誠然,也有許多人研讀過王九峰的醫案,來源不外兩處:其一,載見於徐衡之、姚若琴主編的《宋元明清名醫類案(續編)》,書中列有42個王九峰醫案病證項目;其二,載見於1938年由秦伯未編輯的《清代名醫醫案精華》,書中病證項目與上書略同,僅刪去“肝風”一項而已。

但是,上述二書所選醫案大多為門診方案,連診者甚少,處方用藥短少劑量,且多有修飾,未能很好地體現王氏醫案原貌。

這次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由海上名醫張耀卿(1907—1973)收藏、程門雪(1902—1972)評點的《王九峰先生出診醫案》。原書用紅色條紋紙正楷抄錄,長22cm,寬12.1cm,共四冊,字體工整,完好無缺;大致保持原案面貌,原汁原味,一般未加修飾,大多保留姓氏、性別、籍貫或少數紀年等。

一部名醫家藏、名醫評點、隱匿200餘年的未刻抄本名醫醫案

《王九峰先生出診醫案》書影

一部名醫家藏、名醫評點、隱匿200餘年的未刻抄本名醫醫案

正楷抄錄

姓氏、性別、脈案、用藥劑量齊全

一部名醫家藏、名醫評點、隱匿200餘年的未刻抄本名醫醫案

正楷抄錄,就診日期詳明

一部名醫家藏、名醫評點、隱匿200餘年的未刻抄本名醫醫案

程門雪先生眉批處

《王九峰先生出診醫案》共載醫案180餘則,以使用補中益氣、六味、八味、歸脾一類方為最多,具有如下特色:

其一,此集之長,極大多數系連診長案,前後連貫,可以品味用藥進退得失,應驗與否,使從學者獲取教益。而已出版之其他《王九峰醫案》,大多為門診方案,連診者甚少,處方用藥短少劑量。

其二,九峰先生一代大家,嫻熟經典,上祖《靈》《素》,下攬漢晉唐宋元明清及葉薛諸名家,臨證應用,脫口而出,是諸經典書籍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之生動教材,便於後之從學者借鑑學習。

其三,王九峰擅長類中、虛勞、膈塞、癲厥、肺痿、肺癰、淋濁等疑難大證,於辨證用藥頗有獨到之處,如用雪羹湯、蔗汁、蔗心、藕汁、白蓮藕、蘿蔔汁、橄欖汁、慈菇汁治頑痰壅阻,肺胃枯槁之膈塞證,達到祛瘀化痰,下氣消食,甘涼潤降之目的。

其四,闡明“精之藏處雖在腎,精之蓄洩卻在心”“心相上搖,腎精下洩”“慾念妄動,精已離位”“心神過用,暗吸腎陰,不獨拘於酒色也”等生理要素,發前人之未發,完善發展了中醫理論。

其五,善用丸方,以治久病頑疾,於體虛病實患者,徐圖功效之法,確能屢建奇勳。其丸方之配伍、修治、炮製功夫,精緻周到,研取細末,另取柔潤多汁之品,熬膏和丸,使其潤燥得宜,各展所長。對高年體虛患者,或久病精血枯少者,用膏滋調理,取血肉有情之品,生機動躍,補草木之未殆,用龜鹿二仙膏、鱔魚膏、精羊肉文武火熬膏,峻補奇經,既有前人之經驗,又有先生靈感所發。

其六,對離鬱愁思久纏,久病多思善慮病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屢屢告囑“屏卻塵情”、“速去酒色名利”四大凶魔、“暢情達志”、“四大皆空”等修身養性警語,頗有薛生白之遺風,非大家而莫為。

本醫案記錄翔實,案語明暢,辨證縝密周到,立方選藥精湛適當,程氏評按明白曉暢,誠不可多得之寶笈。

為了原汁原味地將此“寶笈”呈現給廣大讀者,由張、程弟子丁學屏先生躬耕親為,耗時三年,經反覆學習、感悟、校勘、推敲、梳理,儘量保持原貌,整理而成《程評王九峰出診醫案(未刻本)》一書,付梓出版。

一部名醫家藏、名醫評點、隱匿200餘年的未刻抄本名醫醫案

在編排上:①底本中程門雪先生的眉批、讀後記等,均排在切口側,用小四號仿宋體字。眉批所對應的醫案文字均加底色,以便讀者查閱。②整理者所作按語、註文均排五號楷體字。

醫案賞析

鬱證

張左。

氣結陰虧,七情內傷,五液俱耗,天地不泰,變生否卦,所服之藥,皆在理路。速當怡悅開懷,心和氣暢,慰以解憂,喜以勝愁,較之草根樹皮,功勞百倍,除返觀內守之外,豈知病真藥假,屬無濟耳。(乃終之差誤也。雪記。)

孩兒參三錢,參貝陳皮二錢,法半夏三錢,祩秫穗三穗,川白蜜五錢,以長流水揚千遍煎藥。

恙緣已著前十一日之方,服藥兩帖,尚能安臥,上結稍鬆。經以九竅不和,宜治陽明。腸胃為海,六經為川。髒不行腑,腑不傳送,燥糞結於廣腸,七情內傷,非五仁、脾約、通幽等法,庶可治也。欲降濁陰,先升清陽。勢欲甚急,不能不盡其力。

太子參三錢,油當歸三錢,廣陳皮一錢,生熟谷芽各八錢,於白朮二錢,綠升麻三分,生甘草五分,陳海蜇四錢,炙黃芪四錢,北柴胡八分,淡蓯蓉五錢,鮮地慄三枚。

每早服人乳一杯,外以老鴨一隻、胰油三兩、地慄五兩、萊菔子一枚、生薑一片,煨湯時時飲之。一開胃中,一注大腸。胸次稍鬆,結燥已解,上吐膠痰,氣不沖和之作痛,脈象沉細不起,中胃之氣憊矣,不能砥定肝腎之逆,故而難以為力。和中胃,養肝腎,調氣機,以冀吉人天相而已。(萊菔子一枚太少,當是萊菔一枚耳。雪記。)

孩兒參三錢,淡蓯蓉四錢,五味子五分,法半夏二錢,參貝陳皮二錢,醋磨木香五分,冬瓜子五錢(炒),小青皮一錢二分,生谷芽五錢,熟谷芽五錢,陳白蜜五錢。

進和中胃以調肝腎,納氣歸元,舒展肺氣,以致機關雖利,氣不沖和,鬱結生痰,心境不暢。上升之氣從乎肝膽,下降之濁從乎膀胱。以苦降辛通,一開中上,一調肝胃,一法乾健,一助坤順,此旋轉造化之功也。

淡乾薑五分,真人蔘五分,粉甘草五分,半夏粉二錢,川黃連五分,西枳實五分,炒竹茹二錢。

來矣來矣,如何又心氣逆,不能常通厥逆之氣,自下上升,中胃不能砥定中流,右脈診之弦硬,肝逆胃敗之象。是否霞天晚照,欲求轉機,必多納谷為是。

真人蔘五分,半夏粉二錢,白茯苓三錢,生熟刀豆子各二枚,霞天曲三錢,廣橘皮一錢,老白米八錢,生熟谷芽各四錢。

按:七情內傷之病,須勝之以情志。“喜傷心,悲勝喜”“憂傷喜勝”之法,《內經》早言之矣。王九峰“返觀內守”之囑,授以“慰以解憂”“喜以勝愁”怡悅情懷之法,更勝藥石一籌,恰與經旨相吻合。惜知之者不多耳。首診治以半夏秫米湯、二陳湯、白蜜引陽入陰,尚能安臥,已獲效機。複診腑氣燥結,欲降濁陰,先升清陽,以補中益氣湯、雪羹湯加蓯蓉複合為治,輔以牛乳、老鴨、胰油、萊菔湯,藥食並重,恰到好處。三診便已暢行,上吐膠痰,胸次稍鬆,病有向愈之望。惟脈象依然沉細,中流未能砥柱,投劑和陽明,養肝腎,調氣機,煞費苦心,機關雖利,氣不沖和,用甘草瀉心湯苦降辛通,開中上,調肝胃,法乾健,助坤順。其法不可謂不備,奈心氣逆,厥氣升,脈右手弦硬,想是病者深謀遠慮太過,傷及心肝之體,體不足則用有餘,非藥石所可獨任。心病還須心藥醫,務須開懷逸志,方克有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