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朱迅 人生第一份工作 素心sky 2019-08-21
"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在《我一路都在循著父親的腳印》一文裡寫到:

感謝父母,他們沒有能力給我錢,而培養了我應對生活所需要的品格、意志和賺錢的能力。女孩要對金錢、物質、欲求有足夠自制力,要為自己未來負責。

"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在《我一路都在循著父親的腳印》一文裡寫到:

感謝父母,他們沒有能力給我錢,而培養了我應對生活所需要的品格、意志和賺錢的能力。女孩要對金錢、物質、欲求有足夠自制力,要為自己未來負責。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這是朱迅回憶17歲日本留學時為賺取學費和房租,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掃廁所。正如她在文中所說一樣“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更沒有人知道我父母其實就在身邊。我不敢說,父親就是當時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

這是朱迅自己選擇的倔強和驕傲。對於她來說無論是打掃廁所,還是洗盤子,她始終懷有良好的願望與夢想。


兒時,我也如同朱迅的童年一般,對父親的記憶停留在每年的夏收之季和春節之時。

父親也曾缺席我成長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十多年的外出工作,讓我對父親的認識由模糊到逐漸理解。

"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在《我一路都在循著父親的腳印》一文裡寫到:

感謝父母,他們沒有能力給我錢,而培養了我應對生活所需要的品格、意志和賺錢的能力。女孩要對金錢、物質、欲求有足夠自制力,要為自己未來負責。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這是朱迅回憶17歲日本留學時為賺取學費和房租,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掃廁所。正如她在文中所說一樣“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更沒有人知道我父母其實就在身邊。我不敢說,父親就是當時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

這是朱迅自己選擇的倔強和驕傲。對於她來說無論是打掃廁所,還是洗盤子,她始終懷有良好的願望與夢想。


兒時,我也如同朱迅的童年一般,對父親的記憶停留在每年的夏收之季和春節之時。

父親也曾缺席我成長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十多年的外出工作,讓我對父親的認識由模糊到逐漸理解。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農忙的日子快到的時候,也是父親歸來的日子。我和哥哥,弟弟每天掰著手指數算剩餘日子,過去一天,我就從小本上劃掉一天,直到父親真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那個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父親從他的揹包裡變戲法似的掏出很多好吃的來,特別是看到有桃子和李子的時候,兄妹3個圍著父親,看看父親又看看他的揹包,儘管父親說讓我們去吃那些,但誰也不願意第一個去拿。

"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在《我一路都在循著父親的腳印》一文裡寫到:

感謝父母,他們沒有能力給我錢,而培養了我應對生活所需要的品格、意志和賺錢的能力。女孩要對金錢、物質、欲求有足夠自制力,要為自己未來負責。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這是朱迅回憶17歲日本留學時為賺取學費和房租,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掃廁所。正如她在文中所說一樣“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更沒有人知道我父母其實就在身邊。我不敢說,父親就是當時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

這是朱迅自己選擇的倔強和驕傲。對於她來說無論是打掃廁所,還是洗盤子,她始終懷有良好的願望與夢想。


兒時,我也如同朱迅的童年一般,對父親的記憶停留在每年的夏收之季和春節之時。

父親也曾缺席我成長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十多年的外出工作,讓我對父親的認識由模糊到逐漸理解。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農忙的日子快到的時候,也是父親歸來的日子。我和哥哥,弟弟每天掰著手指數算剩餘日子,過去一天,我就從小本上劃掉一天,直到父親真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那個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父親從他的揹包裡變戲法似的掏出很多好吃的來,特別是看到有桃子和李子的時候,兄妹3個圍著父親,看看父親又看看他的揹包,儘管父親說讓我們去吃那些,但誰也不願意第一個去拿。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的眼角總是有些潮氣。父親言語不多,但每次回來總是會替我們幹很多家務活。母親認為父親會慣壞我們,父親總是說,“家是講情放愛的地方,而非講理的地兒”。


《道德經》中有句話“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親也是這樣言傳身教的影響著我。

2013年春節過後,那時我正好24歲,人生中的第二個本命年,也是非常不順心的一年。

我要啟程外出工作。天公不作美,雪花特別大,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父親執意要送我上火車。一路上所有的行李都是父親幫我拿著,我還跟小時候一樣靜靜地走在他的身後,跟著父親前行。

潔白的雪花飛滿天,大雪覆蓋著我的腳印,而我清晰的記得哪個是父親的足跡,順著父親的腳印準能穩妥的行走。

"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在《我一路都在循著父親的腳印》一文裡寫到:

感謝父母,他們沒有能力給我錢,而培養了我應對生活所需要的品格、意志和賺錢的能力。女孩要對金錢、物質、欲求有足夠自制力,要為自己未來負責。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這是朱迅回憶17歲日本留學時為賺取學費和房租,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掃廁所。正如她在文中所說一樣“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更沒有人知道我父母其實就在身邊。我不敢說,父親就是當時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

這是朱迅自己選擇的倔強和驕傲。對於她來說無論是打掃廁所,還是洗盤子,她始終懷有良好的願望與夢想。


兒時,我也如同朱迅的童年一般,對父親的記憶停留在每年的夏收之季和春節之時。

父親也曾缺席我成長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十多年的外出工作,讓我對父親的認識由模糊到逐漸理解。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農忙的日子快到的時候,也是父親歸來的日子。我和哥哥,弟弟每天掰著手指數算剩餘日子,過去一天,我就從小本上劃掉一天,直到父親真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那個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父親從他的揹包裡變戲法似的掏出很多好吃的來,特別是看到有桃子和李子的時候,兄妹3個圍著父親,看看父親又看看他的揹包,儘管父親說讓我們去吃那些,但誰也不願意第一個去拿。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的眼角總是有些潮氣。父親言語不多,但每次回來總是會替我們幹很多家務活。母親認為父親會慣壞我們,父親總是說,“家是講情放愛的地方,而非講理的地兒”。


《道德經》中有句話“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親也是這樣言傳身教的影響著我。

2013年春節過後,那時我正好24歲,人生中的第二個本命年,也是非常不順心的一年。

我要啟程外出工作。天公不作美,雪花特別大,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父親執意要送我上火車。一路上所有的行李都是父親幫我拿著,我還跟小時候一樣靜靜地走在他的身後,跟著父親前行。

潔白的雪花飛滿天,大雪覆蓋著我的腳印,而我清晰的記得哪個是父親的足跡,順著父親的腳印準能穩妥的行走。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臨行之前父親幾次話都到嘴邊但都沒能說出來,我明白他是擔心我一個女孩子孤身在外,憂心我的安危。列車開動了,父親站在窗戶外邊大聲地說“好好工作,堅持學習,在外照顧好自己,想家了就回來”。

揮手告別父親後,我已是涕不成聲。原來父親是理解我的心聲,他懂我的追求,支持我的選擇。


父親一輩子最大的遺憾便是因文革中斷了學業,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自學成了那個年代的全能型工匠。任何材料在父親的手裡經過雕琢都會成為一件實用的物品。

父親很少命令我們做什麼,但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態度很嚴肅。父親告訴我們“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要活到老學到老”。

"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在《我一路都在循著父親的腳印》一文裡寫到:

感謝父母,他們沒有能力給我錢,而培養了我應對生活所需要的品格、意志和賺錢的能力。女孩要對金錢、物質、欲求有足夠自制力,要為自己未來負責。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這是朱迅回憶17歲日本留學時為賺取學費和房租,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掃廁所。正如她在文中所說一樣“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更沒有人知道我父母其實就在身邊。我不敢說,父親就是當時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

這是朱迅自己選擇的倔強和驕傲。對於她來說無論是打掃廁所,還是洗盤子,她始終懷有良好的願望與夢想。


兒時,我也如同朱迅的童年一般,對父親的記憶停留在每年的夏收之季和春節之時。

父親也曾缺席我成長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十多年的外出工作,讓我對父親的認識由模糊到逐漸理解。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農忙的日子快到的時候,也是父親歸來的日子。我和哥哥,弟弟每天掰著手指數算剩餘日子,過去一天,我就從小本上劃掉一天,直到父親真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那個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父親從他的揹包裡變戲法似的掏出很多好吃的來,特別是看到有桃子和李子的時候,兄妹3個圍著父親,看看父親又看看他的揹包,儘管父親說讓我們去吃那些,但誰也不願意第一個去拿。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的眼角總是有些潮氣。父親言語不多,但每次回來總是會替我們幹很多家務活。母親認為父親會慣壞我們,父親總是說,“家是講情放愛的地方,而非講理的地兒”。


《道德經》中有句話“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親也是這樣言傳身教的影響著我。

2013年春節過後,那時我正好24歲,人生中的第二個本命年,也是非常不順心的一年。

我要啟程外出工作。天公不作美,雪花特別大,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父親執意要送我上火車。一路上所有的行李都是父親幫我拿著,我還跟小時候一樣靜靜地走在他的身後,跟著父親前行。

潔白的雪花飛滿天,大雪覆蓋著我的腳印,而我清晰的記得哪個是父親的足跡,順著父親的腳印準能穩妥的行走。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臨行之前父親幾次話都到嘴邊但都沒能說出來,我明白他是擔心我一個女孩子孤身在外,憂心我的安危。列車開動了,父親站在窗戶外邊大聲地說“好好工作,堅持學習,在外照顧好自己,想家了就回來”。

揮手告別父親後,我已是涕不成聲。原來父親是理解我的心聲,他懂我的追求,支持我的選擇。


父親一輩子最大的遺憾便是因文革中斷了學業,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自學成了那個年代的全能型工匠。任何材料在父親的手裡經過雕琢都會成為一件實用的物品。

父親很少命令我們做什麼,但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態度很嚴肅。父親告訴我們“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要活到老學到老”。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父親的很多話直到我步入社會,工作之後才有了新的理解。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學習的本質是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學習的內容不侷限於書本知識。

父親常說“社會是一所大學”,的確如此,只有歷經幾番洗禮,成長的感觸才會記憶深刻。 2014年我被公司管理層破格提拔為主管崗位,欣喜之餘更多的是工作壓力及各方關係的處理,有段時間,工作進展困難重重,幾度都曾想放棄,當個逃兵,遠離這個戰場。


終於在一個晚上,給家裡打了電話,所有的委屈和不堪全部在電話中傳達給了父母。我原以為父母會說讓我回來,恰恰相反,父親沒這個意思,他只是說“人在上樓梯的時候第一個臺階是最容易上去,緊接著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等等,但最難的是最後幾個臺階,倘若上不去,那就意味著上邊的美景於你無緣”。

"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在《我一路都在循著父親的腳印》一文裡寫到:

感謝父母,他們沒有能力給我錢,而培養了我應對生活所需要的品格、意志和賺錢的能力。女孩要對金錢、物質、欲求有足夠自制力,要為自己未來負責。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這是朱迅回憶17歲日本留學時為賺取學費和房租,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掃廁所。正如她在文中所說一樣“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更沒有人知道我父母其實就在身邊。我不敢說,父親就是當時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

這是朱迅自己選擇的倔強和驕傲。對於她來說無論是打掃廁所,還是洗盤子,她始終懷有良好的願望與夢想。


兒時,我也如同朱迅的童年一般,對父親的記憶停留在每年的夏收之季和春節之時。

父親也曾缺席我成長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十多年的外出工作,讓我對父親的認識由模糊到逐漸理解。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農忙的日子快到的時候,也是父親歸來的日子。我和哥哥,弟弟每天掰著手指數算剩餘日子,過去一天,我就從小本上劃掉一天,直到父親真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那個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父親從他的揹包裡變戲法似的掏出很多好吃的來,特別是看到有桃子和李子的時候,兄妹3個圍著父親,看看父親又看看他的揹包,儘管父親說讓我們去吃那些,但誰也不願意第一個去拿。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的眼角總是有些潮氣。父親言語不多,但每次回來總是會替我們幹很多家務活。母親認為父親會慣壞我們,父親總是說,“家是講情放愛的地方,而非講理的地兒”。


《道德經》中有句話“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親也是這樣言傳身教的影響著我。

2013年春節過後,那時我正好24歲,人生中的第二個本命年,也是非常不順心的一年。

我要啟程外出工作。天公不作美,雪花特別大,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父親執意要送我上火車。一路上所有的行李都是父親幫我拿著,我還跟小時候一樣靜靜地走在他的身後,跟著父親前行。

潔白的雪花飛滿天,大雪覆蓋著我的腳印,而我清晰的記得哪個是父親的足跡,順著父親的腳印準能穩妥的行走。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臨行之前父親幾次話都到嘴邊但都沒能說出來,我明白他是擔心我一個女孩子孤身在外,憂心我的安危。列車開動了,父親站在窗戶外邊大聲地說“好好工作,堅持學習,在外照顧好自己,想家了就回來”。

揮手告別父親後,我已是涕不成聲。原來父親是理解我的心聲,他懂我的追求,支持我的選擇。


父親一輩子最大的遺憾便是因文革中斷了學業,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自學成了那個年代的全能型工匠。任何材料在父親的手裡經過雕琢都會成為一件實用的物品。

父親很少命令我們做什麼,但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態度很嚴肅。父親告訴我們“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要活到老學到老”。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父親的很多話直到我步入社會,工作之後才有了新的理解。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學習的本質是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學習的內容不侷限於書本知識。

父親常說“社會是一所大學”,的確如此,只有歷經幾番洗禮,成長的感觸才會記憶深刻。 2014年我被公司管理層破格提拔為主管崗位,欣喜之餘更多的是工作壓力及各方關係的處理,有段時間,工作進展困難重重,幾度都曾想放棄,當個逃兵,遠離這個戰場。


終於在一個晚上,給家裡打了電話,所有的委屈和不堪全部在電話中傳達給了父母。我原以為父母會說讓我回來,恰恰相反,父親沒這個意思,他只是說“人在上樓梯的時候第一個臺階是最容易上去,緊接著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等等,但最難的是最後幾個臺階,倘若上不去,那就意味著上邊的美景於你無緣”。

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五六年時間的變化,我也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言語深情。人生的坎,向來都是需要跨越,越過一道便會迎來另一個嶄新的局面。

原來這就是父親的愛,純粹而深情。他的愛,我的護身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