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九州陰靈齊吟唱,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軀祭神明,奉為犧牲心亦傷。

三生七世惟念君。永墮閻羅又何妨?

只為情故淒涼時,雖死不悔痴情惘。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九州陰靈齊吟唱,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軀祭神明,奉為犧牲心亦傷。

三生七世惟念君。永墮閻羅又何妨?

只為情故淒涼時,雖死不悔痴情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10年過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迅速發展,幻想文化類型電影,也隨著港臺導演扎堆拍攝重新崛起。

但港臺導演似乎度過了創作巔峰,再也難現當年“香港奇幻電影”的輝煌。

如果說因為時代的變遷,當年巔峰時代的演員都已老去,便再難以重塑東方古韻風流,還算是情有可原。

2010年後東方奇幻電影,始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九州陰靈齊吟唱,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軀祭神明,奉為犧牲心亦傷。

三生七世惟念君。永墮閻羅又何妨?

只為情故淒涼時,雖死不悔痴情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10年過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迅速發展,幻想文化類型電影,也隨著港臺導演扎堆拍攝重新崛起。

但港臺導演似乎度過了創作巔峰,再也難現當年“香港奇幻電影”的輝煌。

如果說因為時代的變遷,當年巔峰時代的演員都已老去,便再難以重塑東方古韻風流,還算是情有可原。

2010年後東方奇幻電影,始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從鄭保瑞版《西遊記》系列,再到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系列,其它如《鍾馗伏魔》,《封神傳奇》,《鮫珠傳》,《奇門遁甲》,《降龍傳》,《武林怪獸》《阿修羅》等等。

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周星馳的《西遊記》等作品稍好。

可大多數的東方奇幻電影,遑論塑造大量的古典銀幕角色和形象,還有故事劇情反應中國的傳統文化,東方幻想文化的哲學思想。它們連最簡單製作水平,連東方美術審美,文化審美都做不到。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九州陰靈齊吟唱,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軀祭神明,奉為犧牲心亦傷。

三生七世惟念君。永墮閻羅又何妨?

只為情故淒涼時,雖死不悔痴情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10年過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迅速發展,幻想文化類型電影,也隨著港臺導演扎堆拍攝重新崛起。

但港臺導演似乎度過了創作巔峰,再也難現當年“香港奇幻電影”的輝煌。

如果說因為時代的變遷,當年巔峰時代的演員都已老去,便再難以重塑東方古韻風流,還算是情有可原。

2010年後東方奇幻電影,始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從鄭保瑞版《西遊記》系列,再到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系列,其它如《鍾馗伏魔》,《封神傳奇》,《鮫珠傳》,《奇門遁甲》,《降龍傳》,《武林怪獸》《阿修羅》等等。

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周星馳的《西遊記》等作品稍好。

可大多數的東方奇幻電影,遑論塑造大量的古典銀幕角色和形象,還有故事劇情反應中國的傳統文化,東方幻想文化的哲學思想。它們連最簡單製作水平,連東方美術審美,文化審美都做不到。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結果全都是不中不洋,不倫不類的玩意兒。

東方幻想盡現大量的西方元素,製作和劇情亂七八糟。

如果具體到電影角色方面,再到女性角色方面。回味這些年的東方奇幻電影,除了《捉妖記》的白百合,《西遊降魔篇》的舒淇大家可能記得。其它像《鍾馗伏魔》的李冰冰,《西遊:女兒國》的趙麗穎。

這些角色與背後的作品一樣,製作的潰爛,審美的混亂,同時故事劇情的稀裡糊塗,自然導致演員表現也是毫不出彩。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九州陰靈齊吟唱,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軀祭神明,奉為犧牲心亦傷。

三生七世惟念君。永墮閻羅又何妨?

只為情故淒涼時,雖死不悔痴情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10年過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迅速發展,幻想文化類型電影,也隨著港臺導演扎堆拍攝重新崛起。

但港臺導演似乎度過了創作巔峰,再也難現當年“香港奇幻電影”的輝煌。

如果說因為時代的變遷,當年巔峰時代的演員都已老去,便再難以重塑東方古韻風流,還算是情有可原。

2010年後東方奇幻電影,始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從鄭保瑞版《西遊記》系列,再到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系列,其它如《鍾馗伏魔》,《封神傳奇》,《鮫珠傳》,《奇門遁甲》,《降龍傳》,《武林怪獸》《阿修羅》等等。

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周星馳的《西遊記》等作品稍好。

可大多數的東方奇幻電影,遑論塑造大量的古典銀幕角色和形象,還有故事劇情反應中國的傳統文化,東方幻想文化的哲學思想。它們連最簡單製作水平,連東方美術審美,文化審美都做不到。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結果全都是不中不洋,不倫不類的玩意兒。

東方幻想盡現大量的西方元素,製作和劇情亂七八糟。

如果具體到電影角色方面,再到女性角色方面。回味這些年的東方奇幻電影,除了《捉妖記》的白百合,《西遊降魔篇》的舒淇大家可能記得。其它像《鍾馗伏魔》的李冰冰,《西遊:女兒國》的趙麗穎。

這些角色與背後的作品一樣,製作的潰爛,審美的混亂,同時故事劇情的稀裡糊塗,自然導致演員表現也是毫不出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些角色的不出彩,電影的導演編劇問題更多一些。有些演員確實有演好的可能,只是在這種爛片裡發揮有限。

而程小東導演的仙俠電影《誅仙》,卻在演員選擇上面都一言難盡。

正如本文最開始所講的,李沁目前的評價可謂最好,肖戰雖有爭議但肯定的不少。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九州陰靈齊吟唱,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軀祭神明,奉為犧牲心亦傷。

三生七世惟念君。永墮閻羅又何妨?

只為情故淒涼時,雖死不悔痴情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10年過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迅速發展,幻想文化類型電影,也隨著港臺導演扎堆拍攝重新崛起。

但港臺導演似乎度過了創作巔峰,再也難現當年“香港奇幻電影”的輝煌。

如果說因為時代的變遷,當年巔峰時代的演員都已老去,便再難以重塑東方古韻風流,還算是情有可原。

2010年後東方奇幻電影,始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從鄭保瑞版《西遊記》系列,再到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系列,其它如《鍾馗伏魔》,《封神傳奇》,《鮫珠傳》,《奇門遁甲》,《降龍傳》,《武林怪獸》《阿修羅》等等。

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周星馳的《西遊記》等作品稍好。

可大多數的東方奇幻電影,遑論塑造大量的古典銀幕角色和形象,還有故事劇情反應中國的傳統文化,東方幻想文化的哲學思想。它們連最簡單製作水平,連東方美術審美,文化審美都做不到。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結果全都是不中不洋,不倫不類的玩意兒。

東方幻想盡現大量的西方元素,製作和劇情亂七八糟。

如果具體到電影角色方面,再到女性角色方面。回味這些年的東方奇幻電影,除了《捉妖記》的白百合,《西遊降魔篇》的舒淇大家可能記得。其它像《鍾馗伏魔》的李冰冰,《西遊:女兒國》的趙麗穎。

這些角色與背後的作品一樣,製作的潰爛,審美的混亂,同時故事劇情的稀裡糊塗,自然導致演員表現也是毫不出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些角色的不出彩,電影的導演編劇問題更多一些。有些演員確實有演好的可能,只是在這種爛片裡發揮有限。

而程小東導演的仙俠電影《誅仙》,卻在演員選擇上面都一言難盡。

正如本文最開始所講的,李沁目前的評價可謂最好,肖戰雖有爭議但肯定的不少。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唯有孟美岐版碧瑤,非但孟美岐不是科班出身演技堪憂,其女團的形象氣質,與碧瑤這個經典仙俠的女角色,南轅北轍。

更為重要的是,片方對於碧瑤造型和服化道的審美,堪稱是不可理喻。

《誅仙》卻是後時代仙俠經典作品,碧瑤更是一位人氣極高的經典女性角色,這樣標準的情況之下,實在無法理解片方為何這般選擇。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九州陰靈齊吟唱,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軀祭神明,奉為犧牲心亦傷。

三生七世惟念君。永墮閻羅又何妨?

只為情故淒涼時,雖死不悔痴情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10年過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迅速發展,幻想文化類型電影,也隨著港臺導演扎堆拍攝重新崛起。

但港臺導演似乎度過了創作巔峰,再也難現當年“香港奇幻電影”的輝煌。

如果說因為時代的變遷,當年巔峰時代的演員都已老去,便再難以重塑東方古韻風流,還算是情有可原。

2010年後東方奇幻電影,始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從鄭保瑞版《西遊記》系列,再到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系列,其它如《鍾馗伏魔》,《封神傳奇》,《鮫珠傳》,《奇門遁甲》,《降龍傳》,《武林怪獸》《阿修羅》等等。

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周星馳的《西遊記》等作品稍好。

可大多數的東方奇幻電影,遑論塑造大量的古典銀幕角色和形象,還有故事劇情反應中國的傳統文化,東方幻想文化的哲學思想。它們連最簡單製作水平,連東方美術審美,文化審美都做不到。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結果全都是不中不洋,不倫不類的玩意兒。

東方幻想盡現大量的西方元素,製作和劇情亂七八糟。

如果具體到電影角色方面,再到女性角色方面。回味這些年的東方奇幻電影,除了《捉妖記》的白百合,《西遊降魔篇》的舒淇大家可能記得。其它像《鍾馗伏魔》的李冰冰,《西遊:女兒國》的趙麗穎。

這些角色與背後的作品一樣,製作的潰爛,審美的混亂,同時故事劇情的稀裡糊塗,自然導致演員表現也是毫不出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些角色的不出彩,電影的導演編劇問題更多一些。有些演員確實有演好的可能,只是在這種爛片裡發揮有限。

而程小東導演的仙俠電影《誅仙》,卻在演員選擇上面都一言難盡。

正如本文最開始所講的,李沁目前的評價可謂最好,肖戰雖有爭議但肯定的不少。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唯有孟美岐版碧瑤,非但孟美岐不是科班出身演技堪憂,其女團的形象氣質,與碧瑤這個經典仙俠的女角色,南轅北轍。

更為重要的是,片方對於碧瑤造型和服化道的審美,堪稱是不可理喻。

《誅仙》卻是後時代仙俠經典作品,碧瑤更是一位人氣極高的經典女性角色,這樣標準的情況之下,實在無法理解片方為何這般選擇。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最後,隨著《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哪吒》等等,內地青年導演帶著各種類型商業大片的崛起。

東方幻想影視文化作品,過去香港導演扎堆拍攝的東方奇幻電影,因為口碑質量不佳,爛片概率太高,早就已經敗壞中國觀眾的口碑和印象。

現在程小東的《誅仙》已經是極少數東方仙俠電影之一。

"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文|令狐伯光

九幽陰靈,諸天神魔

以我血軀,奉為犧牲

三生七世,永墮閻羅

只為情故,雖死不悔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3年,蕭鼎撰寫的《誅仙》橫空出世。以宏達傳奇的東方仙俠世界,其溫柔細膩的愛情故事,從而名揚整個華人世界,擁有“網絡三大奇書”“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等等數之不盡的名譽。

蕭鼎的《誅仙》到底有多經典,相信無需贅言。而對於萬千“誅仙”的書粉而言,蕭鼎筆下描寫的三位主角,平凡普通的張小凡,清冷出塵的際雪琪,玉質靈動的碧瑤。三人生死繾綣的感情,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2019年9月13日,程小東導演,肖戰,李沁,孟美岐主演的《誅仙》電影將要上映。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誅仙》電影裡的三位主演,李沁因為一直是演技派花旦,加上形象氣質和陸雪琪比較接近,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肖戰因為電視劇《陳情令》大火,其演技很受認可,雖有質疑但肯定的也有不少。

唯有飾演碧瑤的孟美岐,因為火箭少女101唱跳女團出身,之前沒有任何演戲的經驗。《誅仙》前期曝出的預告和大量劇照,孟美岐版碧瑤妝容浮誇,與原著玉質靈動的碧瑤南轅北轍,爭議巨大。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孟美岐版碧瑤最大的問題,不可理喻的妝容是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孟美岐版碧瑤的根本原因,還是和這些年大多數國產神話仙俠劇一樣,片方挑了一個容貌氣質和原著角色完全不搭,進而沒有任何東方古典氣質的女演員,來飾演這樣一個人氣極高的古典角色。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當這個時候,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會想到曾經華語經典神話和仙俠作品。原因也非常簡單,曾經華語神話奇幻作品創造高不可攀的輝煌,其中也就包括那些名留影史的女性角色形象。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東方文明繁衍出獨特幻想文化的烏托邦,在自然神蹟中化為神話圖騰,在菩提樹下的宗教思想婆娑,在山川海洋裡恣意的想象;在人間山林間魑魅魍魎的志怪警示,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的行俠仗義。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關於神話、傳說、志怪、武俠、仙俠等等歸納的幻想文化,有著太多可以訴說的故事。來到近代科學世界過後,東方對於幻想文化的影視化,幻想文化一直不可或缺的一支。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28年的民國時期,上映的《火燒紅蓮寺》,便為中國電影留下重要的一筆。

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正是大名鼎鼎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

電影自從民國時期傳入中國,到民國中期開始興盛起來,早早就涉及到了幻想文化的題材。後來,由於新中國的建立,內地的影視文化不談也罷。但民國影視文化有著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香港。

香港的幻想影視文化,在挖掘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影像化上,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風格。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十里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

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新中國建立過後,民國的文化中心上海文化精英,在批移民進入了香港地區。而民國上海時期的文化,除了西洋派,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一直佔據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稱深刻影響港臺的影視文化。

50年代和更早期不提,因為當時香港時局的混亂,現在並沒有遺留下來多少經典影視作品。但在60年代初期,再到整個60年代初期,隨著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經濟開始發展,影視文化產業開始初期發展。

香港著名大導演李翰祥,1960年,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這是李翰祥加盟邵氏後,繼1957年的黃梅戲《天仙配》大獲成功後,再次拍攝的古典名著作品。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取材古典志怪名著《聊齋志異》。

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不管哪一個方面,都擁有極為濃郁的戲曲文化再現。

趙雷飾演的男主角寧彩臣,是一位容貌星目堂正,英武良善的的書生。而邵氏老派演員楊志卿扮演的燕赤俠並非道士,卻是一名武功高強的劍客。大家耳熟能詳的聶小倩,則由香港京劇出身的女演員樂蒂飾演。

電影開始寧採臣進入蘭若寺,和燕赤霞的結識和後來的區別不大。只是電影裡的場景,不管是一屋一亭,一樹一水,一磚一瓦,亦或者一桌一椅,一書一畫,李翰祥不僅考據嚴謹,且充滿了濃郁的古典氣質。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種古典氣質不但非常的正統,而且透著戲曲文化的靈氣!

這種古典文化氣質不但是外在的,還存在於大量男女主角演員的選擇,對於角色的演繹。從男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再到相遇相知,相愛相惜,彷彿能讓人看到古代書生和幽幽女鬼,真正相遇的妙處。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裡寧採臣和小倩相遇的情節。

寧採臣聽聞琴聲,誤入書房遇見小倩的戲份。寧採臣先是靜靜聽聞琴聲入了迷,待琴歇尋覓琴處,好奇撥弄了琴絃。小倩歸來撞見登徒浪子,厲聲呵斥,但見她相貌美麗端莊,氣質有如淵渟嶽峙,宛若大家閨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寧採臣誤入女子閨房,愧疚之至,不斷道歉後退離開。

後來,寧採臣從燕赤霞處得知小倩是為鬼魂,一人一鬼再次相遇。

小倩只得向採臣哭泣,道出姥姥控制她的魂魄,自己不得已因而害人的事實。小倩悲從中來,仍自覺女子的矜持,施施然的向採臣行得大禮,只是懇採臣能救離自己脫離苦海。

寧採臣縱有情思,心生惻隱不忍,卻仍然恪守男女有別的禮數,最終前去求救劍客燕赤霞的援手。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後來邵氏1966年拍攝的《西遊》系列,作品包括《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等等。再到邵氏再拍攝的《聊齋》系列,包括作品《畫皮》《俠女》等等。

早期港臺導演,對於戲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控制得極有分寸。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60年代,70年代的香港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侷限於影視技術和港臺的空間有限。卻在有限的空間內,從亭臺樓閣,到山水之間;從英雄美人,到妖精幽魂,從衣食住行,到男女情恨。

總讓人感覺設計很妙,古典韻味十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情終情始,情真情痴

何許?何處?情之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60年代,70年代的港臺幻想影視文化作品。因為時代侷限技術粗劣,保留了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

8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是技術與古典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時代和科技進步,有如李小龍橫空出世革新功夫動作片。老武俠和老派奇幻都面臨著變革,邵氏風格的奇幻片風格,逐漸被淘汰了。

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當時不管香港武俠電影,亦或者香港奇幻電影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徐克!

1983年,徐克利用新技術拍了《新蜀山劍俠傳》。

鄭少秋飾演的男主角丁引,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整部片子裡面,那雄峻奇崛的蜀山、詭異的血鴉,莫測的光束,縱橫飛行的飛劍,韋馱廟滅屍魔,軒轅殿裡戰幽泉。

林青霞的瑤池堡主,有如敦煌飛天坐落於瑤池仙地。冰堡堡主出場之際,祥光護法身,瑞帶作法器,藍色的長袍,清風般的身姿,真正詮釋了仙俠小說中的冰川天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徐克引入《星球大戰》的電腦電影技術,電腦技術打造的妖魔鬼怪,卻極具東方美學的風格,同時極具東方仙俠的傳統文化。

徐克將這種技術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倩女幽魂三部曲》裡。

東方傳統志怪文化的奇幻詭譎,再到書生寧採臣和女鬼小倩的人鬼深情,被鬼才徐克發揮到了極致。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倩女幽魂三部曲》在華語幻想影視文化裡,是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影能趕超的神作,堪稱是永恆的奇幻經典。

同時代香港幻想影視作品,可謂是數之不盡,同時貢獻出大量經典的女性形象。

1995年,劉鎮偉,周星馳交出的神話作品《大話西遊》,後世直接封神。裡面的幾名女性角色,同樣個個形象分明。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像單純天真,可愛呆萌,但一直痴心不改的白晶晶。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沙漠裡孑孓獨行,慵懶香豔,狠辣果敢,有如漫天黃沙裡桃花的蜘蛛精春三十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裡註定會截入華語影史的女性角色,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

紫霞只因不想和姐姐青霞爭鬥,聽聞傳言追尋愛情便私下凡間。而命中那個能拔出紫青寶劍的男子至尊寶,她就毫不猶豫的愛上了他。

紫霞單純執著,為愛痴狂,她的出現彷彿她的那滴淚一樣的深刻。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說香港奇幻有三大高峰,前兩座是《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那麼第三座一定是徐克導演,1993年交出的《青蛇》。

霞光滿天,流著火紅,彷彿思情的西湖水。

大雨傾盆,遮住天雨,如淚水墜落的油紙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細雨綿綿,鐘聲恢弘的金山寺,古雅清音的老戲臺,河畔書院的朗朗卻思情的讀書聲,河中載著的星星點點情思,河對岸天竺舞姬那身體搖曳的舞姿。

讓這一整座陰雨不定,彷彿天地都纏綿起來的南宋杭州城,如此的古雅生動。

這盡是纏綿的南宋杭州古城裡,修煉千年的王祖賢白蛇,和修煉五百年的張曼玉青蛇。幻化成人為報救命之恩,身體“扭啊扭”在城中的街道里穿行。打著油紙傘的呼風喚雨,揮手幻境化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白蛇飲酒輕倚亭欄,酒傾斜倒入盛開的荷花池。

青蛇對感情懵懂,眉間心間身體止不住妖精魅惑。

白蛇在蒲團上焚香念珠,靜態翩然的是妖實仙;春霧柳絮當中,小青在仙地瑤池裡,與法海的身體相互纏綿。最後白蛇青蛇發起的滔天江水,青白色的絲絛與法海遮天蔽日的袈裟,那亦正亦邪的鬥法。

徐克導演的《青蛇》,完美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妖仙魔,痴情孽緣的迷幻世界,搬上了大銀幕影像化出來。縱然這些都是徐克,黃霑,再到當年香港電影人的功勞。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但如果不是王祖賢和張曼玉,只怕難見這樣的妖容媚姿的絕世蛇妖。

她們眉眼的淺笑間,有著東方人間難以抗拒的人情妖欲的風雨。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

97年後香港迴歸後,華語電影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香港電影理所當然的沒落了。香港影視公司和導演不可能立刻適應內地市場,同時內地電影市場發展不成熟,加上官方對於題材的限制。

中國幻想影視最後的榮光,則是徐克的仙俠電影《蜀山傳》。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的特效全面升級,如《新蜀山劍俠傳》明顯吊威壓的方式,換成大量新時代cg電腦特效處理,西方最先進的技術和東方仙俠的幻想結合,玄天宗和孤月的日月經綸,丹辰子的機械雙翼。

蜀山掌門白眉的昊天鏡,李英奇和廉刑的紫青雙劍合併,遮天蔽日的血魔幽泉等等。整部劇裡充滿了東方仙俠獨有的法寶鬥法,更是處處如玄天宗和朋友丹辰子相聚,雙雙立於山巔,遙望明日之東方意像。

徐克的《蜀山傳》裡創造了一個直到今天中國銀幕上都難見的博大燦爛的仙俠世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裡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只有一位,張柏芝飾演的孤月和後來重生的李英奇。相比之下,連章子怡自己後來都不願提及這部作品,其角色程樂天確實也不出彩。

張柏芝在《蜀山傳》裡,不管是前期崑崙掌門,孤傲清冷,最後慢慢化為碎片的孤月。還是後來重生峨眉,一身白衣,靈動清純的李英奇。

張柏芝在最好的年紀美貌,貢獻了一個最經典的仙俠角色。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蜀山傳》當年上映票房慘敗,失利在當年看還不算什麼。但對於華語奇幻電影,卻成為近二十年都無法趕超的作品,著實諷刺。

當然,2000年後,幻想文化類的電視劇作品還有一些,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聊齋奇女子》《仙劍奇俠傳》等等,

但中國奇幻電影方面,從2001的《蜀山傳》到整個2010年十年時間,除了一部《蜀山傳》之外,可能只有一部《畫皮1》。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08年的《畫皮1》,雖然和巔峰時期的香港奇幻電影差距極遠。但是,周迅飾演的狐妖小唯,陳坤的將軍張生,與趙薇的人類女子佩蓉的三角戀情,成為後時代華語奇幻電影少數的亮點了。

2010年後,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通天帝國》李冰冰的上官靜兒,《神都龍王》楊穎的銀睿姬給人留下較深印象。

但前者是對林青霞的復刻,後者只有流量明星的顏值展現。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九州陰靈齊吟唱,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軀祭神明,奉為犧牲心亦傷。

三生七世惟念君。永墮閻羅又何妨?

只為情故淒涼時,雖死不悔痴情惘。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2010年過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迅速發展,幻想文化類型電影,也隨著港臺導演扎堆拍攝重新崛起。

但港臺導演似乎度過了創作巔峰,再也難現當年“香港奇幻電影”的輝煌。

如果說因為時代的變遷,當年巔峰時代的演員都已老去,便再難以重塑東方古韻風流,還算是情有可原。

2010年後東方奇幻電影,始終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從鄭保瑞版《西遊記》系列,再到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系列,其它如《鍾馗伏魔》,《封神傳奇》,《鮫珠傳》,《奇門遁甲》,《降龍傳》,《武林怪獸》《阿修羅》等等。

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周星馳的《西遊記》等作品稍好。

可大多數的東方奇幻電影,遑論塑造大量的古典銀幕角色和形象,還有故事劇情反應中國的傳統文化,東方幻想文化的哲學思想。它們連最簡單製作水平,連東方美術審美,文化審美都做不到。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結果全都是不中不洋,不倫不類的玩意兒。

東方幻想盡現大量的西方元素,製作和劇情亂七八糟。

如果具體到電影角色方面,再到女性角色方面。回味這些年的東方奇幻電影,除了《捉妖記》的白百合,《西遊降魔篇》的舒淇大家可能記得。其它像《鍾馗伏魔》的李冰冰,《西遊:女兒國》的趙麗穎。

這些角色與背後的作品一樣,製作的潰爛,審美的混亂,同時故事劇情的稀裡糊塗,自然導致演員表現也是毫不出彩。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這些角色的不出彩,電影的導演編劇問題更多一些。有些演員確實有演好的可能,只是在這種爛片裡發揮有限。

而程小東導演的仙俠電影《誅仙》,卻在演員選擇上面都一言難盡。

正如本文最開始所講的,李沁目前的評價可謂最好,肖戰雖有爭議但肯定的不少。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唯有孟美岐版碧瑤,非但孟美岐不是科班出身演技堪憂,其女團的形象氣質,與碧瑤這個經典仙俠的女角色,南轅北轍。

更為重要的是,片方對於碧瑤造型和服化道的審美,堪稱是不可理喻。

《誅仙》卻是後時代仙俠經典作品,碧瑤更是一位人氣極高的經典女性角色,這樣標準的情況之下,實在無法理解片方為何這般選擇。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最後,隨著《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哪吒》等等,內地青年導演帶著各種類型商業大片的崛起。

東方幻想影視文化作品,過去香港導演扎堆拍攝的東方奇幻電影,因為口碑質量不佳,爛片概率太高,早就已經敗壞中國觀眾的口碑和印象。

現在程小東的《誅仙》已經是極少數東方仙俠電影之一。

《誅仙》和近年的中國奇幻電影,都沒有挖掘有價值的文化思想

如果香港導演和中國影視圈的創作者,還意識不到東方奇幻影視問題的根本原因。

假設這部電影《誅仙》,口碑質量再到票房再次失敗。這個時代還沒有崛起的東方幻想文化影視作品,只怕就已經衰落了,剩下一地雞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何其悲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