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

什麼是居住的想象?

一提起“江南”,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描繪出這樣的圖畫:小橋流水,青磚綠瓦。江南是富庶之地,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之折腰。

"

什麼是居住的想象?

一提起“江南”,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描繪出這樣的圖畫:小橋流水,青磚綠瓦。江南是富庶之地,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之折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這樣的居住想象,是江南二字。無論是古人的“世外桃源”還是今人的“旅遊勝地”,山水江南在我們的文化中都有特殊的地位和含義。

那麼,重慶是不是有這樣一處地方,能將這種天價的想象變成現實?

在都市的鋼鐵森林之外,我們依舊能尋見沁人心脾的別樣風景——約800畝油菜花起伏如潮,山城的廣陽島,便是重慶的江南。

在以“剛”著稱的重慶,擁有著碧波萬頃的清澈水域,島嶼和歷史沉澱交相輝映,空氣清新天空透徹,是從城市的車水馬龍中暫離,告別喧囂的“桃花源”。

江山過眼,居於江南。江南的素描與意境,是無價的。放眼重慶,我們發現,這裡有江南的溫潤如玉,也有戰時的鐵骨錚錚。

"

什麼是居住的想象?

一提起“江南”,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描繪出這樣的圖畫:小橋流水,青磚綠瓦。江南是富庶之地,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之折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這樣的居住想象,是江南二字。無論是古人的“世外桃源”還是今人的“旅遊勝地”,山水江南在我們的文化中都有特殊的地位和含義。

那麼,重慶是不是有這樣一處地方,能將這種天價的想象變成現實?

在都市的鋼鐵森林之外,我們依舊能尋見沁人心脾的別樣風景——約800畝油菜花起伏如潮,山城的廣陽島,便是重慶的江南。

在以“剛”著稱的重慶,擁有著碧波萬頃的清澈水域,島嶼和歷史沉澱交相輝映,空氣清新天空透徹,是從城市的車水馬龍中暫離,告別喧囂的“桃花源”。

江山過眼,居於江南。江南的素描與意境,是無價的。放眼重慶,我們發現,這裡有江南的溫潤如玉,也有戰時的鐵骨錚錚。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千年廣陽,沉積江南文脈

在重慶,有這樣一個傳說:

先民踏著大禹的腳板印兒,開闢了廣陽壩,興建了自己的家園。大禹用山神耙挖了三耙土,甩在江水衝成的大水窪裡。第一耙土是下壩,第二耙土是上壩,第三耙土放在前兩耙土的上面,就是廣陽壩上的高峰山。

《太平御覽》卷五三引樑代李膺《益州記》:“廣陽州東七裡,水南有遮要三塠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前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如滿月,因以為名。”

有學者考證,這是廣陽島最早見於文獻記載。

浩浩蕩蕩的長江,在重慶沉澱出一個長5.2—5.5公里、最寬處約2.3公里、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的沙洲,便是廣陽島。

民國《巴縣誌》提到“江中孤嶼成洲,曰廣陽壩,開面數百畝”。

此處所謂“開面”是傳統堪輿理論(風水學)中地塊上所謂“分而不斂、仰而不覆、向而不背、合而不割”的部分,由此可見廣陽島地勢之優良、土地之肥沃。

這樣肥沃的土地,優渥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了燦爛而絢麗的巴渝文化,等待著被人發現。

居住的想象,同樣從這裡開始。

"

什麼是居住的想象?

一提起“江南”,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描繪出這樣的圖畫:小橋流水,青磚綠瓦。江南是富庶之地,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之折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這樣的居住想象,是江南二字。無論是古人的“世外桃源”還是今人的“旅遊勝地”,山水江南在我們的文化中都有特殊的地位和含義。

那麼,重慶是不是有這樣一處地方,能將這種天價的想象變成現實?

在都市的鋼鐵森林之外,我們依舊能尋見沁人心脾的別樣風景——約800畝油菜花起伏如潮,山城的廣陽島,便是重慶的江南。

在以“剛”著稱的重慶,擁有著碧波萬頃的清澈水域,島嶼和歷史沉澱交相輝映,空氣清新天空透徹,是從城市的車水馬龍中暫離,告別喧囂的“桃花源”。

江山過眼,居於江南。江南的素描與意境,是無價的。放眼重慶,我們發現,這裡有江南的溫潤如玉,也有戰時的鐵骨錚錚。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千年廣陽,沉積江南文脈

在重慶,有這樣一個傳說:

先民踏著大禹的腳板印兒,開闢了廣陽壩,興建了自己的家園。大禹用山神耙挖了三耙土,甩在江水衝成的大水窪裡。第一耙土是下壩,第二耙土是上壩,第三耙土放在前兩耙土的上面,就是廣陽壩上的高峰山。

《太平御覽》卷五三引樑代李膺《益州記》:“廣陽州東七裡,水南有遮要三塠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前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如滿月,因以為名。”

有學者考證,這是廣陽島最早見於文獻記載。

浩浩蕩蕩的長江,在重慶沉澱出一個長5.2—5.5公里、最寬處約2.3公里、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的沙洲,便是廣陽島。

民國《巴縣誌》提到“江中孤嶼成洲,曰廣陽壩,開面數百畝”。

此處所謂“開面”是傳統堪輿理論(風水學)中地塊上所謂“分而不斂、仰而不覆、向而不背、合而不割”的部分,由此可見廣陽島地勢之優良、土地之肥沃。

這樣肥沃的土地,優渥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了燦爛而絢麗的巴渝文化,等待著被人發現。

居住的想象,同樣從這裡開始。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巴人古灘城,閃耀巴渝歷史

2007年,廣陽島的隱祕歷史,從時光的霧靄中射出了一絲微光。

廣陽壩勝利村青槓坪組的一村民廣安在犁田時,發現了形狀奇怪的殘碎陶片;第二天,另一位村民,居然發現了人的遺骨。

歷史在這裡撕開了口子。廣陽島的戰國墓群考古,由此揭開了序幕。

悠悠的歷史長河,在長江的懷抱裡,孕育了重慶江南燦爛的古文明,滋養著歷史的生命。

在2007—2008年的三峽庫區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時代的工具。在一座土坑墓中發現側身屈肢葬遺骸,是典型的三峽地區中壩文化晚期埋葬習俗。

2009年、2011年的多次文物考察裡,出土了豐富的遺物。

考古專家判斷,巴人進入重慶城之前,就在廣陽壩落過腳,建立過古灘城。廣陽島是古代巴人的一個主要生活聚居地,是長江漁獵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源遠流長的歷史,給予了茶園居住想象的根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歷史滋養。

"

什麼是居住的想象?

一提起“江南”,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描繪出這樣的圖畫:小橋流水,青磚綠瓦。江南是富庶之地,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之折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這樣的居住想象,是江南二字。無論是古人的“世外桃源”還是今人的“旅遊勝地”,山水江南在我們的文化中都有特殊的地位和含義。

那麼,重慶是不是有這樣一處地方,能將這種天價的想象變成現實?

在都市的鋼鐵森林之外,我們依舊能尋見沁人心脾的別樣風景——約800畝油菜花起伏如潮,山城的廣陽島,便是重慶的江南。

在以“剛”著稱的重慶,擁有著碧波萬頃的清澈水域,島嶼和歷史沉澱交相輝映,空氣清新天空透徹,是從城市的車水馬龍中暫離,告別喧囂的“桃花源”。

江山過眼,居於江南。江南的素描與意境,是無價的。放眼重慶,我們發現,這裡有江南的溫潤如玉,也有戰時的鐵骨錚錚。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千年廣陽,沉積江南文脈

在重慶,有這樣一個傳說:

先民踏著大禹的腳板印兒,開闢了廣陽壩,興建了自己的家園。大禹用山神耙挖了三耙土,甩在江水衝成的大水窪裡。第一耙土是下壩,第二耙土是上壩,第三耙土放在前兩耙土的上面,就是廣陽壩上的高峰山。

《太平御覽》卷五三引樑代李膺《益州記》:“廣陽州東七裡,水南有遮要三塠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前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如滿月,因以為名。”

有學者考證,這是廣陽島最早見於文獻記載。

浩浩蕩蕩的長江,在重慶沉澱出一個長5.2—5.5公里、最寬處約2.3公里、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的沙洲,便是廣陽島。

民國《巴縣誌》提到“江中孤嶼成洲,曰廣陽壩,開面數百畝”。

此處所謂“開面”是傳統堪輿理論(風水學)中地塊上所謂“分而不斂、仰而不覆、向而不背、合而不割”的部分,由此可見廣陽島地勢之優良、土地之肥沃。

這樣肥沃的土地,優渥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了燦爛而絢麗的巴渝文化,等待著被人發現。

居住的想象,同樣從這裡開始。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巴人古灘城,閃耀巴渝歷史

2007年,廣陽島的隱祕歷史,從時光的霧靄中射出了一絲微光。

廣陽壩勝利村青槓坪組的一村民廣安在犁田時,發現了形狀奇怪的殘碎陶片;第二天,另一位村民,居然發現了人的遺骨。

歷史在這裡撕開了口子。廣陽島的戰國墓群考古,由此揭開了序幕。

悠悠的歷史長河,在長江的懷抱裡,孕育了重慶江南燦爛的古文明,滋養著歷史的生命。

在2007—2008年的三峽庫區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時代的工具。在一座土坑墓中發現側身屈肢葬遺骸,是典型的三峽地區中壩文化晚期埋葬習俗。

2009年、2011年的多次文物考察裡,出土了豐富的遺物。

考古專家判斷,巴人進入重慶城之前,就在廣陽壩落過腳,建立過古灘城。廣陽島是古代巴人的一個主要生活聚居地,是長江漁獵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源遠流長的歷史,給予了茶園居住想象的根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歷史滋養。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抗戰機場,重慶民族精神脊樑

走在廣陽島上,撥開半身高的雜草,依然會發現隱匿著碉堡、油庫、防空洞。

廣陽島早期的歷史文化資源讓人驚歎,而其近現代的歷史則多了幾分悲壯。

1929年,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兼四川省主席劉湘,決定組建空軍,在廣陽壩修建了機場。在缺乏現代設備的背景下,一萬多個民工全憑肩挑背扛、錘石鋪路,修築出重慶曆史的一道脊樑。

1930年2月11日,重慶曆史上第一架飛機從廣陽壩起飛。

抗戰中,駐守廣陽壩機場的是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在保衛重慶的空戰中,儘管敵我空中力量懸殊,仍頑強的多次駕駛戰機升空作戰,留下悲壯身影。

今天南山的空軍墳,曾埋葬200多名為保衛重慶犧牲的藍天健兒。此外,廣陽壩還先後駐紮過蘇聯援華飛行隊和美軍驅逐機大隊。

在那段戰火紛飛的年代,廣陽島鑄成了重慶的精神脊樑。這是居住想象的靈魂——不但有歷史的韻味,更有時代的熱血。

賽場風雲,重慶體育的流金歲月

戰火的煙雲在歲月裡已經慢慢散開。戰後的廣陽島,依然傳承著那種不屈的城市脊骨,流淌著奔騰的熱血。

上世紀50年代,機場以外的另一部分土地經市政府批准後,開墾為廣陽壩農場,命名為“重慶市廣陽壩園藝場”。

農墾局派來拖拉機,除掉荒草,把跑道上的石子清理乾淨,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廣陽壩的“冬不老”白蘿蔔,兩三個蘿蔔足足裝滿大籮筐;臍橙、哈姆林和椪柑也都遠近聞名。

上世紀80年代初,航空俱樂部撤銷後,廣陽壩轉歸市體委訓練基地,項目有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柔道、足球、籃球等,這裡成為川渝體育搖籃,從這裡走出了不少世界冠軍。

羽毛球運動員世界冠軍皮紅豔,羽毛球世界盃混雙冠軍、北京奧運會第三的張亞雯,都是土生土長重慶人。張亞雯10歲多就到廣陽壩參加集訓。

2011年,廣陽壩體育訓練基地遷出,走完了它在重慶體育史上的流金歲月。

"

什麼是居住的想象?

一提起“江南”,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描繪出這樣的圖畫:小橋流水,青磚綠瓦。江南是富庶之地,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之折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這樣的居住想象,是江南二字。無論是古人的“世外桃源”還是今人的“旅遊勝地”,山水江南在我們的文化中都有特殊的地位和含義。

那麼,重慶是不是有這樣一處地方,能將這種天價的想象變成現實?

在都市的鋼鐵森林之外,我們依舊能尋見沁人心脾的別樣風景——約800畝油菜花起伏如潮,山城的廣陽島,便是重慶的江南。

在以“剛”著稱的重慶,擁有著碧波萬頃的清澈水域,島嶼和歷史沉澱交相輝映,空氣清新天空透徹,是從城市的車水馬龍中暫離,告別喧囂的“桃花源”。

江山過眼,居於江南。江南的素描與意境,是無價的。放眼重慶,我們發現,這裡有江南的溫潤如玉,也有戰時的鐵骨錚錚。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千年廣陽,沉積江南文脈

在重慶,有這樣一個傳說:

先民踏著大禹的腳板印兒,開闢了廣陽壩,興建了自己的家園。大禹用山神耙挖了三耙土,甩在江水衝成的大水窪裡。第一耙土是下壩,第二耙土是上壩,第三耙土放在前兩耙土的上面,就是廣陽壩上的高峰山。

《太平御覽》卷五三引樑代李膺《益州記》:“廣陽州東七裡,水南有遮要三塠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前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如滿月,因以為名。”

有學者考證,這是廣陽島最早見於文獻記載。

浩浩蕩蕩的長江,在重慶沉澱出一個長5.2—5.5公里、最寬處約2.3公里、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的沙洲,便是廣陽島。

民國《巴縣誌》提到“江中孤嶼成洲,曰廣陽壩,開面數百畝”。

此處所謂“開面”是傳統堪輿理論(風水學)中地塊上所謂“分而不斂、仰而不覆、向而不背、合而不割”的部分,由此可見廣陽島地勢之優良、土地之肥沃。

這樣肥沃的土地,優渥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了燦爛而絢麗的巴渝文化,等待著被人發現。

居住的想象,同樣從這裡開始。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巴人古灘城,閃耀巴渝歷史

2007年,廣陽島的隱祕歷史,從時光的霧靄中射出了一絲微光。

廣陽壩勝利村青槓坪組的一村民廣安在犁田時,發現了形狀奇怪的殘碎陶片;第二天,另一位村民,居然發現了人的遺骨。

歷史在這裡撕開了口子。廣陽島的戰國墓群考古,由此揭開了序幕。

悠悠的歷史長河,在長江的懷抱裡,孕育了重慶江南燦爛的古文明,滋養著歷史的生命。

在2007—2008年的三峽庫區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時代的工具。在一座土坑墓中發現側身屈肢葬遺骸,是典型的三峽地區中壩文化晚期埋葬習俗。

2009年、2011年的多次文物考察裡,出土了豐富的遺物。

考古專家判斷,巴人進入重慶城之前,就在廣陽壩落過腳,建立過古灘城。廣陽島是古代巴人的一個主要生活聚居地,是長江漁獵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源遠流長的歷史,給予了茶園居住想象的根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歷史滋養。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抗戰機場,重慶民族精神脊樑

走在廣陽島上,撥開半身高的雜草,依然會發現隱匿著碉堡、油庫、防空洞。

廣陽島早期的歷史文化資源讓人驚歎,而其近現代的歷史則多了幾分悲壯。

1929年,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兼四川省主席劉湘,決定組建空軍,在廣陽壩修建了機場。在缺乏現代設備的背景下,一萬多個民工全憑肩挑背扛、錘石鋪路,修築出重慶曆史的一道脊樑。

1930年2月11日,重慶曆史上第一架飛機從廣陽壩起飛。

抗戰中,駐守廣陽壩機場的是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在保衛重慶的空戰中,儘管敵我空中力量懸殊,仍頑強的多次駕駛戰機升空作戰,留下悲壯身影。

今天南山的空軍墳,曾埋葬200多名為保衛重慶犧牲的藍天健兒。此外,廣陽壩還先後駐紮過蘇聯援華飛行隊和美軍驅逐機大隊。

在那段戰火紛飛的年代,廣陽島鑄成了重慶的精神脊樑。這是居住想象的靈魂——不但有歷史的韻味,更有時代的熱血。

賽場風雲,重慶體育的流金歲月

戰火的煙雲在歲月裡已經慢慢散開。戰後的廣陽島,依然傳承著那種不屈的城市脊骨,流淌著奔騰的熱血。

上世紀50年代,機場以外的另一部分土地經市政府批准後,開墾為廣陽壩農場,命名為“重慶市廣陽壩園藝場”。

農墾局派來拖拉機,除掉荒草,把跑道上的石子清理乾淨,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廣陽壩的“冬不老”白蘿蔔,兩三個蘿蔔足足裝滿大籮筐;臍橙、哈姆林和椪柑也都遠近聞名。

上世紀80年代初,航空俱樂部撤銷後,廣陽壩轉歸市體委訓練基地,項目有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柔道、足球、籃球等,這裡成為川渝體育搖籃,從這裡走出了不少世界冠軍。

羽毛球運動員世界冠軍皮紅豔,羽毛球世界盃混雙冠軍、北京奧運會第三的張亞雯,都是土生土長重慶人。張亞雯10歲多就到廣陽壩參加集訓。

2011年,廣陽壩體育訓練基地遷出,走完了它在重慶體育史上的流金歲月。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居住想象終落地:江南好,固久居

韋莊的菩薩蠻詞:“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廣陽島,重慶的江南。凝聚著先人的智慧、戰時的脊樑、城市的精神,還有櫻花與垂絲海棠將謝,花片紛飛。桃與柳綠照舊,美在水中鏡影。

現在,政府對廣陽島實行“整體規劃、整體招商、整體開發”,廣陽島上7000多人已陸續遷出完畢,動植物生態結構也全盤重新規劃。 江南新城,也正以嶄新的面貌,書寫重慶的宜居詩章。如今,茶園將由“新區”變為一座產城融合“新城”。

根據政府對江南新城規劃的硬性要求,江南新城完全保留了原生態的自然資源,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森林覆蓋達到10萬餘畝,大小河流、水庫10餘處,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作為正在蓬勃發展的新城區,江南新城的優勢不僅是擁有天賜的自然環境,作為發展潛力巨大的獨立城區,它能提供更低的生活成本以及同等高品質的生活質量。

"

什麼是居住的想象?

一提起“江南”,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描繪出這樣的圖畫:小橋流水,青磚綠瓦。江南是富庶之地,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之折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這樣的居住想象,是江南二字。無論是古人的“世外桃源”還是今人的“旅遊勝地”,山水江南在我們的文化中都有特殊的地位和含義。

那麼,重慶是不是有這樣一處地方,能將這種天價的想象變成現實?

在都市的鋼鐵森林之外,我們依舊能尋見沁人心脾的別樣風景——約800畝油菜花起伏如潮,山城的廣陽島,便是重慶的江南。

在以“剛”著稱的重慶,擁有著碧波萬頃的清澈水域,島嶼和歷史沉澱交相輝映,空氣清新天空透徹,是從城市的車水馬龍中暫離,告別喧囂的“桃花源”。

江山過眼,居於江南。江南的素描與意境,是無價的。放眼重慶,我們發現,這裡有江南的溫潤如玉,也有戰時的鐵骨錚錚。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千年廣陽,沉積江南文脈

在重慶,有這樣一個傳說:

先民踏著大禹的腳板印兒,開闢了廣陽壩,興建了自己的家園。大禹用山神耙挖了三耙土,甩在江水衝成的大水窪裡。第一耙土是下壩,第二耙土是上壩,第三耙土放在前兩耙土的上面,就是廣陽壩上的高峰山。

《太平御覽》卷五三引樑代李膺《益州記》:“廣陽州東七裡,水南有遮要三塠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前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如滿月,因以為名。”

有學者考證,這是廣陽島最早見於文獻記載。

浩浩蕩蕩的長江,在重慶沉澱出一個長5.2—5.5公里、最寬處約2.3公里、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的沙洲,便是廣陽島。

民國《巴縣誌》提到“江中孤嶼成洲,曰廣陽壩,開面數百畝”。

此處所謂“開面”是傳統堪輿理論(風水學)中地塊上所謂“分而不斂、仰而不覆、向而不背、合而不割”的部分,由此可見廣陽島地勢之優良、土地之肥沃。

這樣肥沃的土地,優渥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了燦爛而絢麗的巴渝文化,等待著被人發現。

居住的想象,同樣從這裡開始。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巴人古灘城,閃耀巴渝歷史

2007年,廣陽島的隱祕歷史,從時光的霧靄中射出了一絲微光。

廣陽壩勝利村青槓坪組的一村民廣安在犁田時,發現了形狀奇怪的殘碎陶片;第二天,另一位村民,居然發現了人的遺骨。

歷史在這裡撕開了口子。廣陽島的戰國墓群考古,由此揭開了序幕。

悠悠的歷史長河,在長江的懷抱裡,孕育了重慶江南燦爛的古文明,滋養著歷史的生命。

在2007—2008年的三峽庫區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時代的工具。在一座土坑墓中發現側身屈肢葬遺骸,是典型的三峽地區中壩文化晚期埋葬習俗。

2009年、2011年的多次文物考察裡,出土了豐富的遺物。

考古專家判斷,巴人進入重慶城之前,就在廣陽壩落過腳,建立過古灘城。廣陽島是古代巴人的一個主要生活聚居地,是長江漁獵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源遠流長的歷史,給予了茶園居住想象的根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歷史滋養。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抗戰機場,重慶民族精神脊樑

走在廣陽島上,撥開半身高的雜草,依然會發現隱匿著碉堡、油庫、防空洞。

廣陽島早期的歷史文化資源讓人驚歎,而其近現代的歷史則多了幾分悲壯。

1929年,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兼四川省主席劉湘,決定組建空軍,在廣陽壩修建了機場。在缺乏現代設備的背景下,一萬多個民工全憑肩挑背扛、錘石鋪路,修築出重慶曆史的一道脊樑。

1930年2月11日,重慶曆史上第一架飛機從廣陽壩起飛。

抗戰中,駐守廣陽壩機場的是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在保衛重慶的空戰中,儘管敵我空中力量懸殊,仍頑強的多次駕駛戰機升空作戰,留下悲壯身影。

今天南山的空軍墳,曾埋葬200多名為保衛重慶犧牲的藍天健兒。此外,廣陽壩還先後駐紮過蘇聯援華飛行隊和美軍驅逐機大隊。

在那段戰火紛飛的年代,廣陽島鑄成了重慶的精神脊樑。這是居住想象的靈魂——不但有歷史的韻味,更有時代的熱血。

賽場風雲,重慶體育的流金歲月

戰火的煙雲在歲月裡已經慢慢散開。戰後的廣陽島,依然傳承著那種不屈的城市脊骨,流淌著奔騰的熱血。

上世紀50年代,機場以外的另一部分土地經市政府批准後,開墾為廣陽壩農場,命名為“重慶市廣陽壩園藝場”。

農墾局派來拖拉機,除掉荒草,把跑道上的石子清理乾淨,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廣陽壩的“冬不老”白蘿蔔,兩三個蘿蔔足足裝滿大籮筐;臍橙、哈姆林和椪柑也都遠近聞名。

上世紀80年代初,航空俱樂部撤銷後,廣陽壩轉歸市體委訓練基地,項目有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柔道、足球、籃球等,這裡成為川渝體育搖籃,從這裡走出了不少世界冠軍。

羽毛球運動員世界冠軍皮紅豔,羽毛球世界盃混雙冠軍、北京奧運會第三的張亞雯,都是土生土長重慶人。張亞雯10歲多就到廣陽壩參加集訓。

2011年,廣陽壩體育訓練基地遷出,走完了它在重慶體育史上的流金歲月。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居住想象終落地:江南好,固久居

韋莊的菩薩蠻詞:“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廣陽島,重慶的江南。凝聚著先人的智慧、戰時的脊樑、城市的精神,還有櫻花與垂絲海棠將謝,花片紛飛。桃與柳綠照舊,美在水中鏡影。

現在,政府對廣陽島實行“整體規劃、整體招商、整體開發”,廣陽島上7000多人已陸續遷出完畢,動植物生態結構也全盤重新規劃。 江南新城,也正以嶄新的面貌,書寫重慶的宜居詩章。如今,茶園將由“新區”變為一座產城融合“新城”。

根據政府對江南新城規劃的硬性要求,江南新城完全保留了原生態的自然資源,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森林覆蓋達到10萬餘畝,大小河流、水庫10餘處,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作為正在蓬勃發展的新城區,江南新城的優勢不僅是擁有天賜的自然環境,作為發展潛力巨大的獨立城區,它能提供更低的生活成本以及同等高品質的生活質量。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茶園的天價居住想象

江南好,固久居。

對於天價的居住想象,不再是想象;對於江南的居住意境,不再是虛無縹緲。北大資源·紫境府,翩然坐落重慶江南新城,從距離說,也許是得盡江南精髓的居住項目。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北大資源·紫境府,將天價的居住想象化為可觸及的現實——正所謂“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