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

12年裡,張東建見證了中國快遞的飛速變遷。

文 | 王海燕 口述 | 張東建

中通北京轉運中心是個很大的場地,進門要刷卡,我在外面等著張東建來接我時,保安堅持認為我是“辦業務的”,就是推銷信用卡,因為“這地方沒其他人來啊”。

和所有快遞公司的大型轉運中心一樣,中通北京轉運中心位置也很偏僻,在地鐵6號線褡褳坡站下車後,還要走2.1公里才能到達。這個轉運中心佔地200多畝,有中通的自建寫字樓、倉庫和停車場,在周圍一片破敗道路和低矮平房中間像一個獨立王國。傍晚時,穿著統一藍色制服的工人們會成群結隊去食堂吃飯,又成群結隊回宿舍休息。

"

12年裡,張東建見證了中國快遞的飛速變遷。

文 | 王海燕 口述 | 張東建

中通北京轉運中心是個很大的場地,進門要刷卡,我在外面等著張東建來接我時,保安堅持認為我是“辦業務的”,就是推銷信用卡,因為“這地方沒其他人來啊”。

和所有快遞公司的大型轉運中心一樣,中通北京轉運中心位置也很偏僻,在地鐵6號線褡褳坡站下車後,還要走2.1公里才能到達。這個轉運中心佔地200多畝,有中通的自建寫字樓、倉庫和停車場,在周圍一片破敗道路和低矮平房中間像一個獨立王國。傍晚時,穿著統一藍色制服的工人們會成群結隊去食堂吃飯,又成群結隊回宿舍休息。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某快遞公司轉運中心裡,一名工人正在搬運快遞貨品,這些轉運中心會通宵達旦地運轉,保證貨物及時裝卸,快速流轉。(劉有志 攝)

2007年,張東建開始為中通工作,一開始是外包司機,2012年正式成為中通的員工。在運送快遞之前,張東建沒有太多職業經驗,他的整個駕駛生涯都是和快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雖然常年作息黑白顛倒,少有休假,遠離家人,但張東建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這十多年裡,快遞行業飛速發展的每一步,他都見證了。以下是張東建的口述。

限時之前的“黑快遞”

▲▲▲

我是河北涿州人,住的村子就在永定河邊上,再往北就到北京的房山區了。我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2000年16歲就開始跟著我哥學開卡車。車是我哥自己買的,4.2米那種翻斗車,當時斷流多年的永定河清理修堤,準備在2003年從桑乾河和洋河引水到永定河北京段。永定河的河堤修了三年,我家的車也養了三年,後來永定河清理完了,沒活兒了,我哥的卡車就賣了。

修完河堤我也18歲了,正式考取駕照後,送過奶,送過危險品,都沒做多久。2007年,我一個同學在一個車隊開6.7米長的廂貨卡車,車隊是一個河南桐柏老闆的,共7臺車,跟不同的快遞公司合作,主要是跟中通合作。我同學介紹我也過來,但我當時根本不知道快遞是什麼,他們就跟我說,是跑郵政的,我才入職。但後來真的上路了,經常被交警查,還不敢說自己是快遞,當時《新郵政法》還沒有實施,我們算是“黑快遞”。唯一的好處是,我們的車是京牌,外地交警拿不準你什麼背景,比較照顧。

"

12年裡,張東建見證了中國快遞的飛速變遷。

文 | 王海燕 口述 | 張東建

中通北京轉運中心是個很大的場地,進門要刷卡,我在外面等著張東建來接我時,保安堅持認為我是“辦業務的”,就是推銷信用卡,因為“這地方沒其他人來啊”。

和所有快遞公司的大型轉運中心一樣,中通北京轉運中心位置也很偏僻,在地鐵6號線褡褳坡站下車後,還要走2.1公里才能到達。這個轉運中心佔地200多畝,有中通的自建寫字樓、倉庫和停車場,在周圍一片破敗道路和低矮平房中間像一個獨立王國。傍晚時,穿著統一藍色制服的工人們會成群結隊去食堂吃飯,又成群結隊回宿舍休息。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某快遞公司轉運中心裡,一名工人正在搬運快遞貨品,這些轉運中心會通宵達旦地運轉,保證貨物及時裝卸,快速流轉。(劉有志 攝)

2007年,張東建開始為中通工作,一開始是外包司機,2012年正式成為中通的員工。在運送快遞之前,張東建沒有太多職業經驗,他的整個駕駛生涯都是和快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雖然常年作息黑白顛倒,少有休假,遠離家人,但張東建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這十多年裡,快遞行業飛速發展的每一步,他都見證了。以下是張東建的口述。

限時之前的“黑快遞”

▲▲▲

我是河北涿州人,住的村子就在永定河邊上,再往北就到北京的房山區了。我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2000年16歲就開始跟著我哥學開卡車。車是我哥自己買的,4.2米那種翻斗車,當時斷流多年的永定河清理修堤,準備在2003年從桑乾河和洋河引水到永定河北京段。永定河的河堤修了三年,我家的車也養了三年,後來永定河清理完了,沒活兒了,我哥的卡車就賣了。

修完河堤我也18歲了,正式考取駕照後,送過奶,送過危險品,都沒做多久。2007年,我一個同學在一個車隊開6.7米長的廂貨卡車,車隊是一個河南桐柏老闆的,共7臺車,跟不同的快遞公司合作,主要是跟中通合作。我同學介紹我也過來,但我當時根本不知道快遞是什麼,他們就跟我說,是跑郵政的,我才入職。但後來真的上路了,經常被交警查,還不敢說自己是快遞,當時《新郵政法》還沒有實施,我們算是“黑快遞”。唯一的好處是,我們的車是京牌,外地交警拿不準你什麼背景,比較照顧。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張東建在中通北京分撥中心等待裝貨,當晚他將和搭檔一起,將一車快遞送往鄭州。(李偉 攝)

我第一趟出車是從北京到武漢,貨少,不講時間限制,先在石家莊卸一批,再到鄭州卸一批,當地還沒有大型轉運中心,都是各個營業點開個麵包車過來,到高速路服務區把貨接走。

這條線跑了三個月,我被調去跑河北,除了去石家莊,還要下到各個地級市,當時的電商貨少,很多都是私人快遞,所以從北京發件多,回件少,經常半車都裝不到。當地站點就要到處找貨源,像邢臺的紡織品、滄州的鑄鐵配件,我都拉過,最不願意去定州,定州的盜版書在全國都有名,我們有個固定客戶是賣盜版書的,每次都是拉一車書送過來,我們還得幫忙裝卸,特沉。

從北京到河北這條線我也沒跑多久,2008年1月12日我就被調去跑北京到東莞虎門鎮的線路了。這個日子我記得這麼清楚是有原因的,那一次我們的車開到石家莊就開始下雪,高速封路了,只好走國道,國道也全是雪。一開始我們還覺得不要緊,但從河南信陽往南,從107國道翻雞公山進入湖北時,雪越下越大,路上全是車,動彈不得。

雞公山上坡陡,路又滑,根本上不去,當地村民就出租防滑鏈,200塊錢一條,村民跟著車一起走,爬到山頂卸下防滑鏈回家。我們當時已經上了一段坡,繼續也不是,停也不是,就給北京的負責人打電話請示,結果說租防滑鏈不報銷,我們三個司機只好下車,拿大錘子鑿冰,鑿得跟輪胎寬度一樣,鑿一段走一段,艱難地進了湖北界。

進入湖北以後,雪小了,高速還是在封路,幾經猶豫,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因為武漢段的雪小了一些,當時我們並沒意識到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大雪災。結果過了江漢平原,到赤壁段,雪又噼噼啪啪下得大起來,一路上真是提心吊膽。我記得進入湖南嶽陽那一段是我開的,當時已經快過年了,路邊到處擺滿了鞭炮、香、紙,我一點兒也沒感受到喜慶,反而覺得很瘮人,被一種不祥的氛圍籠罩著。

剛進入湖南時沒下雪,我們以為情況會好起來,結果到了郴州,雪又下起來,進入郴州城區的一段上坡路,一輛翻斗車把一個騎摩托的人撞倒了,人看起來已經去世了,就在我旁邊,特別近。到郴州城裡,所有的道路都癱瘓了,到處是回鄉大巴,到處是焦急等著回家過年的人,當地的方便麵都賣到50元一桶,加開水另付20元。路邊一個當地80多歲的老爺爺對我說,自己活這麼大,還沒見過這樣的雪,那一次的雪連著幾天沒停過。後來我才知道,郴州在2008年雪災中受災很嚴重,幾乎成了一座孤島。

在郴州我們堵了整整一天,後來還是部隊用大型機械在高速上開了一條路出來,警車用60碼的速度,領著其他車慢慢往前走。那時候我們應該是出門第五天了,從北往南,一路都是白茫茫冰天雪地,一路都是事故。所以到了粵北服務區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路邊樹旁,折了一枝花放在車頭上。

與電商的依存

▲▲▲

2009年《新郵政法》正式實施,成為快遞作為正常行業的依據。當時我去東莞虎門是一條全新的線路,因為以前沒有從北京到東莞的車,都是從北京到武漢、西安中轉,當時虎門分撥中心也是廣東最大的,比廣州的還大,拉回北京的全是電子產品、化妝品這些,電商在快遞中佔據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了。

從那以後,我基本都是作為排頭兵,開始跑各種新開通的線路。比如東莞過後是山東淄博,到淄博時,就已經開始規範裝配,司機不能直接看到貨品了。淄博的線路跑了兩個月,又換到東北三省線路,沿途跑瀋陽、長春、哈爾濱三個站。那會兒正好趕上北京奧運會,貨車進北京不方便,中通就在河北廊坊的香河設了一個分撥中心,還購買了全北京第一批電噴卡車,電噴指的是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式發動機,這種車更環保節能,當時只有這種貨車能進入北京。

哈爾濱過後,我還跑過無錫、上海、杭州,這些城市貨量大,都是直達,不再中途停靠,車也從6.7米換成了7.6米。2010年10月份,我開始跑北京直達泉州的線路,泉州的分撥中心在晉江,是福建最大的一個分撥中心,因為泉州有很多運動鞋生產廠家,往北京運的全是鞋,一到購物節就貨量猛增。

"

12年裡,張東建見證了中國快遞的飛速變遷。

文 | 王海燕 口述 | 張東建

中通北京轉運中心是個很大的場地,進門要刷卡,我在外面等著張東建來接我時,保安堅持認為我是“辦業務的”,就是推銷信用卡,因為“這地方沒其他人來啊”。

和所有快遞公司的大型轉運中心一樣,中通北京轉運中心位置也很偏僻,在地鐵6號線褡褳坡站下車後,還要走2.1公里才能到達。這個轉運中心佔地200多畝,有中通的自建寫字樓、倉庫和停車場,在周圍一片破敗道路和低矮平房中間像一個獨立王國。傍晚時,穿著統一藍色制服的工人們會成群結隊去食堂吃飯,又成群結隊回宿舍休息。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某快遞公司轉運中心裡,一名工人正在搬運快遞貨品,這些轉運中心會通宵達旦地運轉,保證貨物及時裝卸,快速流轉。(劉有志 攝)

2007年,張東建開始為中通工作,一開始是外包司機,2012年正式成為中通的員工。在運送快遞之前,張東建沒有太多職業經驗,他的整個駕駛生涯都是和快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雖然常年作息黑白顛倒,少有休假,遠離家人,但張東建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這十多年裡,快遞行業飛速發展的每一步,他都見證了。以下是張東建的口述。

限時之前的“黑快遞”

▲▲▲

我是河北涿州人,住的村子就在永定河邊上,再往北就到北京的房山區了。我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2000年16歲就開始跟著我哥學開卡車。車是我哥自己買的,4.2米那種翻斗車,當時斷流多年的永定河清理修堤,準備在2003年從桑乾河和洋河引水到永定河北京段。永定河的河堤修了三年,我家的車也養了三年,後來永定河清理完了,沒活兒了,我哥的卡車就賣了。

修完河堤我也18歲了,正式考取駕照後,送過奶,送過危險品,都沒做多久。2007年,我一個同學在一個車隊開6.7米長的廂貨卡車,車隊是一個河南桐柏老闆的,共7臺車,跟不同的快遞公司合作,主要是跟中通合作。我同學介紹我也過來,但我當時根本不知道快遞是什麼,他們就跟我說,是跑郵政的,我才入職。但後來真的上路了,經常被交警查,還不敢說自己是快遞,當時《新郵政法》還沒有實施,我們算是“黑快遞”。唯一的好處是,我們的車是京牌,外地交警拿不準你什麼背景,比較照顧。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張東建在中通北京分撥中心等待裝貨,當晚他將和搭檔一起,將一車快遞送往鄭州。(李偉 攝)

我第一趟出車是從北京到武漢,貨少,不講時間限制,先在石家莊卸一批,再到鄭州卸一批,當地還沒有大型轉運中心,都是各個營業點開個麵包車過來,到高速路服務區把貨接走。

這條線跑了三個月,我被調去跑河北,除了去石家莊,還要下到各個地級市,當時的電商貨少,很多都是私人快遞,所以從北京發件多,回件少,經常半車都裝不到。當地站點就要到處找貨源,像邢臺的紡織品、滄州的鑄鐵配件,我都拉過,最不願意去定州,定州的盜版書在全國都有名,我們有個固定客戶是賣盜版書的,每次都是拉一車書送過來,我們還得幫忙裝卸,特沉。

從北京到河北這條線我也沒跑多久,2008年1月12日我就被調去跑北京到東莞虎門鎮的線路了。這個日子我記得這麼清楚是有原因的,那一次我們的車開到石家莊就開始下雪,高速封路了,只好走國道,國道也全是雪。一開始我們還覺得不要緊,但從河南信陽往南,從107國道翻雞公山進入湖北時,雪越下越大,路上全是車,動彈不得。

雞公山上坡陡,路又滑,根本上不去,當地村民就出租防滑鏈,200塊錢一條,村民跟著車一起走,爬到山頂卸下防滑鏈回家。我們當時已經上了一段坡,繼續也不是,停也不是,就給北京的負責人打電話請示,結果說租防滑鏈不報銷,我們三個司機只好下車,拿大錘子鑿冰,鑿得跟輪胎寬度一樣,鑿一段走一段,艱難地進了湖北界。

進入湖北以後,雪小了,高速還是在封路,幾經猶豫,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因為武漢段的雪小了一些,當時我們並沒意識到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大雪災。結果過了江漢平原,到赤壁段,雪又噼噼啪啪下得大起來,一路上真是提心吊膽。我記得進入湖南嶽陽那一段是我開的,當時已經快過年了,路邊到處擺滿了鞭炮、香、紙,我一點兒也沒感受到喜慶,反而覺得很瘮人,被一種不祥的氛圍籠罩著。

剛進入湖南時沒下雪,我們以為情況會好起來,結果到了郴州,雪又下起來,進入郴州城區的一段上坡路,一輛翻斗車把一個騎摩托的人撞倒了,人看起來已經去世了,就在我旁邊,特別近。到郴州城裡,所有的道路都癱瘓了,到處是回鄉大巴,到處是焦急等著回家過年的人,當地的方便麵都賣到50元一桶,加開水另付20元。路邊一個當地80多歲的老爺爺對我說,自己活這麼大,還沒見過這樣的雪,那一次的雪連著幾天沒停過。後來我才知道,郴州在2008年雪災中受災很嚴重,幾乎成了一座孤島。

在郴州我們堵了整整一天,後來還是部隊用大型機械在高速上開了一條路出來,警車用60碼的速度,領著其他車慢慢往前走。那時候我們應該是出門第五天了,從北往南,一路都是白茫茫冰天雪地,一路都是事故。所以到了粵北服務區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路邊樹旁,折了一枝花放在車頭上。

與電商的依存

▲▲▲

2009年《新郵政法》正式實施,成為快遞作為正常行業的依據。當時我去東莞虎門是一條全新的線路,因為以前沒有從北京到東莞的車,都是從北京到武漢、西安中轉,當時虎門分撥中心也是廣東最大的,比廣州的還大,拉回北京的全是電子產品、化妝品這些,電商在快遞中佔據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了。

從那以後,我基本都是作為排頭兵,開始跑各種新開通的線路。比如東莞過後是山東淄博,到淄博時,就已經開始規範裝配,司機不能直接看到貨品了。淄博的線路跑了兩個月,又換到東北三省線路,沿途跑瀋陽、長春、哈爾濱三個站。那會兒正好趕上北京奧運會,貨車進北京不方便,中通就在河北廊坊的香河設了一個分撥中心,還購買了全北京第一批電噴卡車,電噴指的是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式發動機,這種車更環保節能,當時只有這種貨車能進入北京。

哈爾濱過後,我還跑過無錫、上海、杭州,這些城市貨量大,都是直達,不再中途停靠,車也從6.7米換成了7.6米。2010年10月份,我開始跑北京直達泉州的線路,泉州的分撥中心在晉江,是福建最大的一個分撥中心,因為泉州有很多運動鞋生產廠家,往北京運的全是鞋,一到購物節就貨量猛增。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發達的公路網絡保證了快遞行業的時效,以中通為例,其分撥中心之間的幹線運輸線路,在2018 年已超過2100 條。(劉飛越 攝)

第一年“雙11”是2009年,我記得當時北京轉運中心都癱瘓了,因為我們場地太小,又沒經驗,搞不懂怎麼一下子做了那麼多貨。運輸時效也是在2009年開始規範的,以前跑在路上,我們會進服務區吃個飯,但明確規定時效後,我們兩個司機都是在車上吃乾糧。泉州這條線我總共跑了四年,後來撤出也是因為貨量持續增長,公司給換了容量更大的半掛車。泉州之後我還跑過重慶和浙江金華,重慶回北京的貨少,經常裝不滿,但金華回北京的貨卻特別多,因為義烏的貨都從金華中轉。

長三角很多地級市的分撥中心都很大,這種情況現在開始在其他地區出現,比如2017年中通就在陝西的武功縣設立了一個很大的分撥中心,我在北京往武功的線上也跑了近兩年。武功縣原來只是個不起眼的西北小縣城,但離西安很近,有交通優勢。當地就從2013年開始發展水果電商,後來做得很成功。

今年5月份,我們公司又給這條線增加了半掛車,我就被調走了。那個地方的水果真的特別多,獼猴桃、香梨、大棗,每個鄉鎮都有各個快遞公司的營業網點,但武功電商並不只是賣本地水果,還有很多人開公司,整個西北賣水果都從武功走快遞發出去。武功在發展電商時,政府就提供條件,吸引各個快遞公司去當地設立倉庫,建分撥中心,把快遞的網絡建起來了,網店從這裡發貨,成本低,速度快。

在當快遞司機的這些年,我去過很多地方,最喜歡的就是杭州、重慶、成都,成都和重慶好吃的多,杭州很乾淨,走在路上一個菸頭都看不到。泉州也很舒服,從北京一路開過去,衣服一件件往下脫。最不願意去山西和內蒙古,因為拉煤的車特別多,收費站堵車特別嚴重。

我家離北京的分撥中心只有62公里,所以淡季比較閒的時候我就會找機會回去。不過我們沒有假期,如果不是自己申請的話,就是來來回回,黑白顛倒地連軸轉。但快遞發展快,各方面還過得去,車換得快,公司還給交五險,所以我介紹了很多親戚朋友過來,我們一個鄉,有十多個人跟我一起在這裡開車。這些司機,以前有給普通物流開車的,有開渣土車的,但平時大家都會交流,哪裡掙錢多,自然就過來了。我們現在底薪4100元,一個月跑滿標準趟數總共是9100元,除去社保,到手8000多元,在我瞭解的卡車司機裡算是比較高的了。

"

12年裡,張東建見證了中國快遞的飛速變遷。

文 | 王海燕 口述 | 張東建

中通北京轉運中心是個很大的場地,進門要刷卡,我在外面等著張東建來接我時,保安堅持認為我是“辦業務的”,就是推銷信用卡,因為“這地方沒其他人來啊”。

和所有快遞公司的大型轉運中心一樣,中通北京轉運中心位置也很偏僻,在地鐵6號線褡褳坡站下車後,還要走2.1公里才能到達。這個轉運中心佔地200多畝,有中通的自建寫字樓、倉庫和停車場,在周圍一片破敗道路和低矮平房中間像一個獨立王國。傍晚時,穿著統一藍色制服的工人們會成群結隊去食堂吃飯,又成群結隊回宿舍休息。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某快遞公司轉運中心裡,一名工人正在搬運快遞貨品,這些轉運中心會通宵達旦地運轉,保證貨物及時裝卸,快速流轉。(劉有志 攝)

2007年,張東建開始為中通工作,一開始是外包司機,2012年正式成為中通的員工。在運送快遞之前,張東建沒有太多職業經驗,他的整個駕駛生涯都是和快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雖然常年作息黑白顛倒,少有休假,遠離家人,但張東建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這十多年裡,快遞行業飛速發展的每一步,他都見證了。以下是張東建的口述。

限時之前的“黑快遞”

▲▲▲

我是河北涿州人,住的村子就在永定河邊上,再往北就到北京的房山區了。我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2000年16歲就開始跟著我哥學開卡車。車是我哥自己買的,4.2米那種翻斗車,當時斷流多年的永定河清理修堤,準備在2003年從桑乾河和洋河引水到永定河北京段。永定河的河堤修了三年,我家的車也養了三年,後來永定河清理完了,沒活兒了,我哥的卡車就賣了。

修完河堤我也18歲了,正式考取駕照後,送過奶,送過危險品,都沒做多久。2007年,我一個同學在一個車隊開6.7米長的廂貨卡車,車隊是一個河南桐柏老闆的,共7臺車,跟不同的快遞公司合作,主要是跟中通合作。我同學介紹我也過來,但我當時根本不知道快遞是什麼,他們就跟我說,是跑郵政的,我才入職。但後來真的上路了,經常被交警查,還不敢說自己是快遞,當時《新郵政法》還沒有實施,我們算是“黑快遞”。唯一的好處是,我們的車是京牌,外地交警拿不準你什麼背景,比較照顧。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張東建在中通北京分撥中心等待裝貨,當晚他將和搭檔一起,將一車快遞送往鄭州。(李偉 攝)

我第一趟出車是從北京到武漢,貨少,不講時間限制,先在石家莊卸一批,再到鄭州卸一批,當地還沒有大型轉運中心,都是各個營業點開個麵包車過來,到高速路服務區把貨接走。

這條線跑了三個月,我被調去跑河北,除了去石家莊,還要下到各個地級市,當時的電商貨少,很多都是私人快遞,所以從北京發件多,回件少,經常半車都裝不到。當地站點就要到處找貨源,像邢臺的紡織品、滄州的鑄鐵配件,我都拉過,最不願意去定州,定州的盜版書在全國都有名,我們有個固定客戶是賣盜版書的,每次都是拉一車書送過來,我們還得幫忙裝卸,特沉。

從北京到河北這條線我也沒跑多久,2008年1月12日我就被調去跑北京到東莞虎門鎮的線路了。這個日子我記得這麼清楚是有原因的,那一次我們的車開到石家莊就開始下雪,高速封路了,只好走國道,國道也全是雪。一開始我們還覺得不要緊,但從河南信陽往南,從107國道翻雞公山進入湖北時,雪越下越大,路上全是車,動彈不得。

雞公山上坡陡,路又滑,根本上不去,當地村民就出租防滑鏈,200塊錢一條,村民跟著車一起走,爬到山頂卸下防滑鏈回家。我們當時已經上了一段坡,繼續也不是,停也不是,就給北京的負責人打電話請示,結果說租防滑鏈不報銷,我們三個司機只好下車,拿大錘子鑿冰,鑿得跟輪胎寬度一樣,鑿一段走一段,艱難地進了湖北界。

進入湖北以後,雪小了,高速還是在封路,幾經猶豫,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因為武漢段的雪小了一些,當時我們並沒意識到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大雪災。結果過了江漢平原,到赤壁段,雪又噼噼啪啪下得大起來,一路上真是提心吊膽。我記得進入湖南嶽陽那一段是我開的,當時已經快過年了,路邊到處擺滿了鞭炮、香、紙,我一點兒也沒感受到喜慶,反而覺得很瘮人,被一種不祥的氛圍籠罩著。

剛進入湖南時沒下雪,我們以為情況會好起來,結果到了郴州,雪又下起來,進入郴州城區的一段上坡路,一輛翻斗車把一個騎摩托的人撞倒了,人看起來已經去世了,就在我旁邊,特別近。到郴州城裡,所有的道路都癱瘓了,到處是回鄉大巴,到處是焦急等著回家過年的人,當地的方便麵都賣到50元一桶,加開水另付20元。路邊一個當地80多歲的老爺爺對我說,自己活這麼大,還沒見過這樣的雪,那一次的雪連著幾天沒停過。後來我才知道,郴州在2008年雪災中受災很嚴重,幾乎成了一座孤島。

在郴州我們堵了整整一天,後來還是部隊用大型機械在高速上開了一條路出來,警車用60碼的速度,領著其他車慢慢往前走。那時候我們應該是出門第五天了,從北往南,一路都是白茫茫冰天雪地,一路都是事故。所以到了粵北服務區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路邊樹旁,折了一枝花放在車頭上。

與電商的依存

▲▲▲

2009年《新郵政法》正式實施,成為快遞作為正常行業的依據。當時我去東莞虎門是一條全新的線路,因為以前沒有從北京到東莞的車,都是從北京到武漢、西安中轉,當時虎門分撥中心也是廣東最大的,比廣州的還大,拉回北京的全是電子產品、化妝品這些,電商在快遞中佔據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了。

從那以後,我基本都是作為排頭兵,開始跑各種新開通的線路。比如東莞過後是山東淄博,到淄博時,就已經開始規範裝配,司機不能直接看到貨品了。淄博的線路跑了兩個月,又換到東北三省線路,沿途跑瀋陽、長春、哈爾濱三個站。那會兒正好趕上北京奧運會,貨車進北京不方便,中通就在河北廊坊的香河設了一個分撥中心,還購買了全北京第一批電噴卡車,電噴指的是電子控制汽油噴射式發動機,這種車更環保節能,當時只有這種貨車能進入北京。

哈爾濱過後,我還跑過無錫、上海、杭州,這些城市貨量大,都是直達,不再中途停靠,車也從6.7米換成了7.6米。2010年10月份,我開始跑北京直達泉州的線路,泉州的分撥中心在晉江,是福建最大的一個分撥中心,因為泉州有很多運動鞋生產廠家,往北京運的全是鞋,一到購物節就貨量猛增。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發達的公路網絡保證了快遞行業的時效,以中通為例,其分撥中心之間的幹線運輸線路,在2018 年已超過2100 條。(劉飛越 攝)

第一年“雙11”是2009年,我記得當時北京轉運中心都癱瘓了,因為我們場地太小,又沒經驗,搞不懂怎麼一下子做了那麼多貨。運輸時效也是在2009年開始規範的,以前跑在路上,我們會進服務區吃個飯,但明確規定時效後,我們兩個司機都是在車上吃乾糧。泉州這條線我總共跑了四年,後來撤出也是因為貨量持續增長,公司給換了容量更大的半掛車。泉州之後我還跑過重慶和浙江金華,重慶回北京的貨少,經常裝不滿,但金華回北京的貨卻特別多,因為義烏的貨都從金華中轉。

長三角很多地級市的分撥中心都很大,這種情況現在開始在其他地區出現,比如2017年中通就在陝西的武功縣設立了一個很大的分撥中心,我在北京往武功的線上也跑了近兩年。武功縣原來只是個不起眼的西北小縣城,但離西安很近,有交通優勢。當地就從2013年開始發展水果電商,後來做得很成功。

今年5月份,我們公司又給這條線增加了半掛車,我就被調走了。那個地方的水果真的特別多,獼猴桃、香梨、大棗,每個鄉鎮都有各個快遞公司的營業網點,但武功電商並不只是賣本地水果,還有很多人開公司,整個西北賣水果都從武功走快遞發出去。武功在發展電商時,政府就提供條件,吸引各個快遞公司去當地設立倉庫,建分撥中心,把快遞的網絡建起來了,網店從這裡發貨,成本低,速度快。

在當快遞司機的這些年,我去過很多地方,最喜歡的就是杭州、重慶、成都,成都和重慶好吃的多,杭州很乾淨,走在路上一個菸頭都看不到。泉州也很舒服,從北京一路開過去,衣服一件件往下脫。最不願意去山西和內蒙古,因為拉煤的車特別多,收費站堵車特別嚴重。

我家離北京的分撥中心只有62公里,所以淡季比較閒的時候我就會找機會回去。不過我們沒有假期,如果不是自己申請的話,就是來來回回,黑白顛倒地連軸轉。但快遞發展快,各方面還過得去,車換得快,公司還給交五險,所以我介紹了很多親戚朋友過來,我們一個鄉,有十多個人跟我一起在這裡開車。這些司機,以前有給普通物流開車的,有開渣土車的,但平時大家都會交流,哪裡掙錢多,自然就過來了。我們現在底薪4100元,一個月跑滿標準趟數總共是9100元,除去社保,到手8000多元,在我瞭解的卡車司機裡算是比較高的了。

快遞司機自述:常年作息顛倒,少有休假,但對自己的工作挺滿意,見證了快遞業發展的每一步

到達東莞後,車輛在轉運場內等待卸貨,卡車司機趁機休息一下,他當晚還需要開車運送一車快遞迴到廣州。(劉有志 攝)

其實我剛剛考完駕照後,還做過兩份很短的工作,第一份是在河北涿州和北京房山區給奶農開罐裝車,往三元、蒙牛、伊利這些廠家的奶站送奶,奶站在昌平。牛奶送到奶站,需要司機取小樣給奶站做品質鑑定,那時候小奶農多,大家都要在奶站排隊等,時間長的時候老闆就打電話過來發脾氣,我受不了,幹了三個月就走了。

因為我的從業資格證包含了運送危險品,又在一家生產各種化學氣體的公司找了份工作,這個廠家在昌平回龍觀、房山良鄉和海淀溫泉村都有生產廠,產品主要送到各區縣的氣站,也給醫院送過氧氣,也給清華、北大送過做實驗用的氮氣、氫氣。這份工作也沒幹幾個月,本來廠裡承諾每個月能拿到1700元左右,但後來好幾個月都只有1200元,我們還要裝卸,每次送一趟都一身汗,髒兮兮的,看到女孩子很不好意思,就不願意幹了。

當時年輕,所以總想換工作,後來有了老婆孩子,就變得踏實了,只想勤勤懇懇掙點錢,供孩子上學。我去年才考了開掛車的駕駛證,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正式上路了,因為掛車的績效工資是我們的兩倍。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這個行業能夠一直比較好地發展下去,不然我也不知道我能幹什麼。

(本文原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33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