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夢是把熱血和汗與淚 熬成湯

澆灌在乾涸的貧瘠的 現實上

當日常的重量 讓我們 不反抗

倒地後才發現 荒地上渺茫 希望 綻放」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終於,五月天也不再一味地鼓吹夢想成功的喜悅與光芒,而是回到了那個狹窄擁擠的練團室、那些寫歌整晚抬頭看到初升的太陽的日日夜夜——那些還沒有成功的歲月。

那些說擁有夢想是一件漂亮的事情的人,大部分都是幸運的,他們實現了年少的理想,成為了這個社會上的小部分的“成功的人”。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可是這個社會的大部分組成的人,都是那些今天明天覆制粘貼、想做些什麼,最終什麼也沒有做的無名之輩。就像《成名在望》裡唱的一樣——努力過,奮鬥過,然而現實是什麼?是貧瘠乾涸的土壤,無論多少的汗與淚都無法讓這片不毛之地長出一絲綠意——哪怕是一絲雜草。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然後有的人,將沉重不堪的身體重重地砸到這片土地上,就再也沒有起來過。

但是,命運很幽默,當人們跌落谷底時,卻總是會拋出一線生機。

於是你追隨著那看到的希望,爬起來,繼續前行——你也不知道前路如何,是否拐個角又是深淵,是否柳暗花明之後能有夢想中的溫暖的村落,是否前途光明,這漫漫長夜有沒有盡頭,盡頭是否明亮。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但你還在走,帶著一身的傷痕,帶著淚水和委屈,帶著說不出的苦澀,帶著不確定的心。

“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可會亮”

就像那年的五個少年,除了信念,一無所有。練團室的日夜,我想他們也曾動搖過,玩音樂終究不是一個鐵飯碗,或許一輩子的駐唱,場下也只會有寥寥幾個人,或許永遠不會有人聽到他們的作品,儘管那作品已經來來回回每個音符修改過上百遍,只為了最後和諧的旋律。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後來他們做到了,他們走到了小巨蛋,走到了鳥巢,走到了麥迪遜花園。然後呢,他們的夢想算是實現了嗎?

沒有。

迎面而來的是批判,人們說他們“偽搖滾”,說阿信的唱功,批評他們的歌曲。

然而他們的應對永遠是淡然自若的,可是他們也不是聖人,面對那些質疑,內心的沮喪肯定任何一個歌迷都無法想象。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穿過了 搖滾或糖霜 昧俗或理想 批判或傳唱

道路上 只能看遠方 最遠的地方 應許的他方 不停衝撞」

一去17年。

這不只是他們五個人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當你覺得你成為了夢想中的人的時候,聲望和金錢的光環的籠罩之下,是否也會突然懷念起少年時光的那些日日夜夜,會不會突然發覺不知不覺中似乎少了些什麼。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所以陳信宏也拋出了一些問題:

成名真的好嗎?

你追求到的東西,真的是你曾追求的東西嗎?

那些成名帶來的掌聲和光環,是否讓某些東西不知不覺中變質了呢?

這些問題太深奧了,不知道他是否最後想明白了,或許就像是《後來的我們》裡面唱的一句

「讓珍貴的人生有失有得」

夢中回想那些追夢的日子,那些青蔥的少年,你站在遠處,看著曾經的你和你們奔跑、嬉戲,彷彿日子沒有結尾。你就這麼看著,像是一個旁觀者。

突然,17歲的你的目光從同齡夥伴的身上,移到你的身上

“嘿,該去練團了,你怎麼還不跟上?!”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成 名 在 望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成名在望,不只是五月天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但無論如何,請保持初心——

“如果你 心始終信仰

誰又能怎樣 誰又能怎樣

你就能飛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