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泥土芳香的鄉村放歌

文學 農村 三農 文章 黃岡新聞網 2017-05-14

前不久,收到通訊員趙炳長髮來的新聞作品集稿子,想讓我為他的新書《鄉村放歌》作序。為人作序,本不情願。但作為黃岡日報的老通訊員,又緣於我對他為人做事的瞭解,也就爽快地答應了。

上世紀60年代,趙炳長生於紅安縣七裡坪鎮的一個普通農家。他勤於學習,工作認真,不管在什麼崗位,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認認真真,兢兢業業,深得領導和同事好評。這本新聞作品集,就是他腳踏實地、執著追求的最好見證。《鄉村放歌》作品集共收錄了他近幾年來發表在各級媒體的稿件,有消息、有通訊、有理論文章,是他近30年來發稿數千篇的一部分。作品寫的真人真事,抒的真心真意,道的真情真感,令人肅然起敬,讓人感同身受。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我認識趙炳長30多年,他學歷不高,沒有進過專門的新聞院校,也沒有參加專門的新聞業務學習,但他愛新聞。30多年來,他對新聞工作無比熱愛,筆耕不輟。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向紅安廣播站投稿,到後來,“火柴盒”、“豆腐塊”、“大部頭”見諸大小報端,每年發稿百篇以上,是黃岡日報多年的模範通訊員,連續兩屆獲黃岡日報“十佳通訊員”稱號,也是紅安縣和七裡坪鎮有名的“筆桿子”。趙炳長能有今天的成績,靠的就是兩個字:熱愛!熱愛這個老師成就了他。

堅持是最大的能耐。寫材料苦,寫新聞更苦。趙炳長是一個能吃苦的人,我記得,他在農村的那段時間,夏天蚊子多,天氣熱,他把腳放在涼水裡,堅持寫稿;冬天天氣冷,他坐在被子裡寫稿。他那種在順境時不浮躁,逆境時不怨恨,始終保持痴情不改、熱情不減的敬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生最難得的是毅力,堅持需要毅力,堅持需要能耐,堅持新聞寫作,還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痛苦,做不到這一點,也就做不好新聞工作,新聞工作是為那種有堅持的人而設的。

勤快是最好的精神。寫新聞的必備條件是勤快,不勤快,幹不好新聞工作。不論是當好一名記者還是當好一名通訊員,必須腳勤、手勤、腦勤,趙炳長能堅持幾十年,做到本職工作和新聞寫作兩不誤,而且寫出了那麼多有分量的稿件,關鍵是他勤快。廢寢忘食是家常便飯,通宵達旦是正常狀態。他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筆耕,善於與新聞媒體老師交朋友,喜歡與基層黨員幹部打交道。他熱情直爽,誠以待人,是我較瞭解的一名鄉鎮基層好乾部,一位基層的優秀通訊員。

人如其名,趙炳長有秉承新聞的特長和特質;書如其人,《鄉村放歌》是他根植基層的生動寫照,在鄉村大地上鼓與呼,為廣袤的鄉村大地激情放歌。在這本《鄉村放歌》編輯成冊之際,對他個人表示祝賀!祝願他在今後工作中再接再厲,寫出更多更好的“三有”新聞作品,為老區發展不斷放歌。

(作者系黃岡日報社總編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