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老好人”三個字包裹著,做到了極致,就修煉成了招黑體質。明明是別人的錯,輕而易舉的就能怪到她頭上。

總想著做到完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奉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換來的也不是感謝和讚揚,而是被人評價為“虛偽”“噁心”。

不懂得拒絕,受委屈也不會生氣,害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生疏緊張,但結果是與這些人的關係從沒有真正的拉近過。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老好人”三個字包裹著,做到了極致,就修煉成了招黑體質。明明是別人的錯,輕而易舉的就能怪到她頭上。

總想著做到完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奉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換來的也不是感謝和讚揚,而是被人評價為“虛偽”“噁心”。

不懂得拒絕,受委屈也不會生氣,害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生疏緊張,但結果是與這些人的關係從沒有真正的拉近過。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1

想變野獸從學會抱怨開始

老好人總是說“我很好”,能容忍一般人容忍不了的。她們力求做到完美,不求回報。

但其實她們是想要回報的,想要事事如意,事事順心,這恰恰是對這個不值得世界最高的要求。

她們人前從不抱怨,害怕別人給自己消極的評價,因為她們認為抱怨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聖人曾國藩在給弟弟們的家書中也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無緣無故埋怨老天或別人。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老好人”三個字包裹著,做到了極致,就修煉成了招黑體質。明明是別人的錯,輕而易舉的就能怪到她頭上。

總想著做到完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奉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換來的也不是感謝和讚揚,而是被人評價為“虛偽”“噁心”。

不懂得拒絕,受委屈也不會生氣,害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生疏緊張,但結果是與這些人的關係從沒有真正的拉近過。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1

想變野獸從學會抱怨開始

老好人總是說“我很好”,能容忍一般人容忍不了的。她們力求做到完美,不求回報。

但其實她們是想要回報的,想要事事如意,事事順心,這恰恰是對這個不值得世界最高的要求。

她們人前從不抱怨,害怕別人給自己消極的評價,因為她們認為抱怨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聖人曾國藩在給弟弟們的家書中也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無緣無故埋怨老天或別人。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但不做怨婦,前提是無故啊,你這會兒都被人欺負成這樣了還叫沒事兒嗎?打掉牙和血吞,從最初的不開心,慢慢的演變成內心的孤寂,壓力無法排解,這也是精神抑鬱的開始。

有事兒了就該抱怨,這才是人的第一生理反應,那些積極的人只是很快度過了抱怨的環節,快的來不及反應出來。

但抱怨應該只是個開端,有了抱怨才會去思考,為什麼遭受這些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走到現在的狀態?怎麼做才能改變呢?

不斷深挖內省,找到解決方案。

2

像野獸一樣帶點攻擊性

老好人一般都是討好型人格,其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缺少攻擊性。即缺失攻擊和還擊別人的能力,是一種表達上的障礙。

不敢說不,害怕一段關係惡化或結束,即使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生氣,心裡苦哈哈,臉上笑嘻嘻。

對一件事情遲遲做不了決定,思前想後,總想顧及所有人的感受,寧可委屈自己。永遠不能為自己而活。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老好人”三個字包裹著,做到了極致,就修煉成了招黑體質。明明是別人的錯,輕而易舉的就能怪到她頭上。

總想著做到完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奉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換來的也不是感謝和讚揚,而是被人評價為“虛偽”“噁心”。

不懂得拒絕,受委屈也不會生氣,害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生疏緊張,但結果是與這些人的關係從沒有真正的拉近過。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1

想變野獸從學會抱怨開始

老好人總是說“我很好”,能容忍一般人容忍不了的。她們力求做到完美,不求回報。

但其實她們是想要回報的,想要事事如意,事事順心,這恰恰是對這個不值得世界最高的要求。

她們人前從不抱怨,害怕別人給自己消極的評價,因為她們認為抱怨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聖人曾國藩在給弟弟們的家書中也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無緣無故埋怨老天或別人。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但不做怨婦,前提是無故啊,你這會兒都被人欺負成這樣了還叫沒事兒嗎?打掉牙和血吞,從最初的不開心,慢慢的演變成內心的孤寂,壓力無法排解,這也是精神抑鬱的開始。

有事兒了就該抱怨,這才是人的第一生理反應,那些積極的人只是很快度過了抱怨的環節,快的來不及反應出來。

但抱怨應該只是個開端,有了抱怨才會去思考,為什麼遭受這些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走到現在的狀態?怎麼做才能改變呢?

不斷深挖內省,找到解決方案。

2

像野獸一樣帶點攻擊性

老好人一般都是討好型人格,其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缺少攻擊性。即缺失攻擊和還擊別人的能力,是一種表達上的障礙。

不敢說不,害怕一段關係惡化或結束,即使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生氣,心裡苦哈哈,臉上笑嘻嘻。

對一件事情遲遲做不了決定,思前想後,總想顧及所有人的感受,寧可委屈自己。永遠不能為自己而活。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過,生命力和活著的感覺,都與攻擊性相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這句魔性的名言常常被人掛在嘴邊,真正做到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攻擊性。

他們拒絕別人貼的標籤,做判斷下決定會以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為第一考量,有那麼點小自私,但也不傷及他人利益。

最常見的心理治癒方法,如答應週末和自己約會,就靜靜地看書,或休閒的品咖啡,而不是放下與自己的約定,只為不讓對方失望,就趕去赴約。

野獸因攻擊性而被其它動物畏懼,適當的攻擊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轉化為一種尊重,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做事原則和態度。

想要變成野獸,就從一次小小的說“不”開始,以後再考慮如何控制攻擊性吧。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老好人”三個字包裹著,做到了極致,就修煉成了招黑體質。明明是別人的錯,輕而易舉的就能怪到她頭上。

總想著做到完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奉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換來的也不是感謝和讚揚,而是被人評價為“虛偽”“噁心”。

不懂得拒絕,受委屈也不會生氣,害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生疏緊張,但結果是與這些人的關係從沒有真正的拉近過。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1

想變野獸從學會抱怨開始

老好人總是說“我很好”,能容忍一般人容忍不了的。她們力求做到完美,不求回報。

但其實她們是想要回報的,想要事事如意,事事順心,這恰恰是對這個不值得世界最高的要求。

她們人前從不抱怨,害怕別人給自己消極的評價,因為她們認為抱怨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聖人曾國藩在給弟弟們的家書中也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無緣無故埋怨老天或別人。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但不做怨婦,前提是無故啊,你這會兒都被人欺負成這樣了還叫沒事兒嗎?打掉牙和血吞,從最初的不開心,慢慢的演變成內心的孤寂,壓力無法排解,這也是精神抑鬱的開始。

有事兒了就該抱怨,這才是人的第一生理反應,那些積極的人只是很快度過了抱怨的環節,快的來不及反應出來。

但抱怨應該只是個開端,有了抱怨才會去思考,為什麼遭受這些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走到現在的狀態?怎麼做才能改變呢?

不斷深挖內省,找到解決方案。

2

像野獸一樣帶點攻擊性

老好人一般都是討好型人格,其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缺少攻擊性。即缺失攻擊和還擊別人的能力,是一種表達上的障礙。

不敢說不,害怕一段關係惡化或結束,即使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生氣,心裡苦哈哈,臉上笑嘻嘻。

對一件事情遲遲做不了決定,思前想後,總想顧及所有人的感受,寧可委屈自己。永遠不能為自己而活。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過,生命力和活著的感覺,都與攻擊性相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這句魔性的名言常常被人掛在嘴邊,真正做到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攻擊性。

他們拒絕別人貼的標籤,做判斷下決定會以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為第一考量,有那麼點小自私,但也不傷及他人利益。

最常見的心理治癒方法,如答應週末和自己約會,就靜靜地看書,或休閒的品咖啡,而不是放下與自己的約定,只為不讓對方失望,就趕去赴約。

野獸因攻擊性而被其它動物畏懼,適當的攻擊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轉化為一種尊重,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做事原則和態度。

想要變成野獸,就從一次小小的說“不”開始,以後再考慮如何控制攻擊性吧。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3

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終極修煉是找到自己

你喜歡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是懵逼的狀態,包括我自己,一直在這條路上找尋,但還是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現在有一點我是清楚的,有些人喜歡的東西一開始就很明朗,而相當一部分人是迷茫的,要帶著自己的心去尋找,要耐心,不要苛責,總會找到。

而那件你喜歡的事情,會帶來自信,帶來做事的邊界,建立你的原則,標明你的態度,你就找到了自己。

前美國職業摔跤手麥克·金尼,從小和爸爸一起看摔跤比賽,他以為摔跤就是自己,還答應爸爸以後用摔跤掙的錢給爸爸養老。可惜還沒到那個時候,爸爸就突然離開了。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老好人”三個字包裹著,做到了極致,就修煉成了招黑體質。明明是別人的錯,輕而易舉的就能怪到她頭上。

總想著做到完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奉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換來的也不是感謝和讚揚,而是被人評價為“虛偽”“噁心”。

不懂得拒絕,受委屈也不會生氣,害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生疏緊張,但結果是與這些人的關係從沒有真正的拉近過。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1

想變野獸從學會抱怨開始

老好人總是說“我很好”,能容忍一般人容忍不了的。她們力求做到完美,不求回報。

但其實她們是想要回報的,想要事事如意,事事順心,這恰恰是對這個不值得世界最高的要求。

她們人前從不抱怨,害怕別人給自己消極的評價,因為她們認為抱怨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聖人曾國藩在給弟弟們的家書中也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無緣無故埋怨老天或別人。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但不做怨婦,前提是無故啊,你這會兒都被人欺負成這樣了還叫沒事兒嗎?打掉牙和血吞,從最初的不開心,慢慢的演變成內心的孤寂,壓力無法排解,這也是精神抑鬱的開始。

有事兒了就該抱怨,這才是人的第一生理反應,那些積極的人只是很快度過了抱怨的環節,快的來不及反應出來。

但抱怨應該只是個開端,有了抱怨才會去思考,為什麼遭受這些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走到現在的狀態?怎麼做才能改變呢?

不斷深挖內省,找到解決方案。

2

像野獸一樣帶點攻擊性

老好人一般都是討好型人格,其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缺少攻擊性。即缺失攻擊和還擊別人的能力,是一種表達上的障礙。

不敢說不,害怕一段關係惡化或結束,即使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生氣,心裡苦哈哈,臉上笑嘻嘻。

對一件事情遲遲做不了決定,思前想後,總想顧及所有人的感受,寧可委屈自己。永遠不能為自己而活。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過,生命力和活著的感覺,都與攻擊性相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這句魔性的名言常常被人掛在嘴邊,真正做到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攻擊性。

他們拒絕別人貼的標籤,做判斷下決定會以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為第一考量,有那麼點小自私,但也不傷及他人利益。

最常見的心理治癒方法,如答應週末和自己約會,就靜靜地看書,或休閒的品咖啡,而不是放下與自己的約定,只為不讓對方失望,就趕去赴約。

野獸因攻擊性而被其它動物畏懼,適當的攻擊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轉化為一種尊重,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做事原則和態度。

想要變成野獸,就從一次小小的說“不”開始,以後再考慮如何控制攻擊性吧。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3

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終極修煉是找到自己

你喜歡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是懵逼的狀態,包括我自己,一直在這條路上找尋,但還是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現在有一點我是清楚的,有些人喜歡的東西一開始就很明朗,而相當一部分人是迷茫的,要帶著自己的心去尋找,要耐心,不要苛責,總會找到。

而那件你喜歡的事情,會帶來自信,帶來做事的邊界,建立你的原則,標明你的態度,你就找到了自己。

前美國職業摔跤手麥克·金尼,從小和爸爸一起看摔跤比賽,他以為摔跤就是自己,還答應爸爸以後用摔跤掙的錢給爸爸養老。可惜還沒到那個時候,爸爸就突然離開了。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他一下子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幹嘛。後來一個前輩對他說,“最好的摔跤手是展現自我”,他突然醒悟了一樣,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存在。

自己的肌肉沒有別人強壯,無所謂,怎麼讓自己更舒服些呢?他喜歡畫卡通畫,於是開始設計自己的摔跤服,不同顏色不同圖形。

他喜歡搞笑,可以自嘲,這能讓很多人都變得開心,於是每次上臺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出場,伴著音樂走上摔跤臺。

他自然成了那個很多人都喜歡的職業摔跤手。對他來說,更開心的是他找到了自己,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還可以作為孩子們的榜樣。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老好人”三個字包裹著,做到了極致,就修煉成了招黑體質。明明是別人的錯,輕而易舉的就能怪到她頭上。

總想著做到完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奉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換來的也不是感謝和讚揚,而是被人評價為“虛偽”“噁心”。

不懂得拒絕,受委屈也不會生氣,害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生疏緊張,但結果是與這些人的關係從沒有真正的拉近過。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1

想變野獸從學會抱怨開始

老好人總是說“我很好”,能容忍一般人容忍不了的。她們力求做到完美,不求回報。

但其實她們是想要回報的,想要事事如意,事事順心,這恰恰是對這個不值得世界最高的要求。

她們人前從不抱怨,害怕別人給自己消極的評價,因為她們認為抱怨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聖人曾國藩在給弟弟們的家書中也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無緣無故埋怨老天或別人。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但不做怨婦,前提是無故啊,你這會兒都被人欺負成這樣了還叫沒事兒嗎?打掉牙和血吞,從最初的不開心,慢慢的演變成內心的孤寂,壓力無法排解,這也是精神抑鬱的開始。

有事兒了就該抱怨,這才是人的第一生理反應,那些積極的人只是很快度過了抱怨的環節,快的來不及反應出來。

但抱怨應該只是個開端,有了抱怨才會去思考,為什麼遭受這些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走到現在的狀態?怎麼做才能改變呢?

不斷深挖內省,找到解決方案。

2

像野獸一樣帶點攻擊性

老好人一般都是討好型人格,其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缺少攻擊性。即缺失攻擊和還擊別人的能力,是一種表達上的障礙。

不敢說不,害怕一段關係惡化或結束,即使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生氣,心裡苦哈哈,臉上笑嘻嘻。

對一件事情遲遲做不了決定,思前想後,總想顧及所有人的感受,寧可委屈自己。永遠不能為自己而活。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過,生命力和活著的感覺,都與攻擊性相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這句魔性的名言常常被人掛在嘴邊,真正做到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攻擊性。

他們拒絕別人貼的標籤,做判斷下決定會以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為第一考量,有那麼點小自私,但也不傷及他人利益。

最常見的心理治癒方法,如答應週末和自己約會,就靜靜地看書,或休閒的品咖啡,而不是放下與自己的約定,只為不讓對方失望,就趕去赴約。

野獸因攻擊性而被其它動物畏懼,適當的攻擊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轉化為一種尊重,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做事原則和態度。

想要變成野獸,就從一次小小的說“不”開始,以後再考慮如何控制攻擊性吧。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3

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終極修煉是找到自己

你喜歡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是懵逼的狀態,包括我自己,一直在這條路上找尋,但還是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現在有一點我是清楚的,有些人喜歡的東西一開始就很明朗,而相當一部分人是迷茫的,要帶著自己的心去尋找,要耐心,不要苛責,總會找到。

而那件你喜歡的事情,會帶來自信,帶來做事的邊界,建立你的原則,標明你的態度,你就找到了自己。

前美國職業摔跤手麥克·金尼,從小和爸爸一起看摔跤比賽,他以為摔跤就是自己,還答應爸爸以後用摔跤掙的錢給爸爸養老。可惜還沒到那個時候,爸爸就突然離開了。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他一下子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幹嘛。後來一個前輩對他說,“最好的摔跤手是展現自我”,他突然醒悟了一樣,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存在。

自己的肌肉沒有別人強壯,無所謂,怎麼讓自己更舒服些呢?他喜歡畫卡通畫,於是開始設計自己的摔跤服,不同顏色不同圖形。

他喜歡搞笑,可以自嘲,這能讓很多人都變得開心,於是每次上臺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出場,伴著音樂走上摔跤臺。

他自然成了那個很多人都喜歡的職業摔跤手。對他來說,更開心的是他找到了自己,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還可以作為孩子們的榜樣。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巴菲特曾說,“哲學家們告訴我們,做我們所喜歡的,然後成功就會隨之而來”。

很多人懊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焦慮自己沒有對未來的計劃,也許是我們把“找到自己”這件事本身看的太重了,以至於害怕做出決定,因為怕自己不成熟的決定影響了一生。

那麼現在嘗試著放下這種想法3秒鐘,其實找到自己很簡單。

你總有一件喜歡的事情,讀書、畫畫、寫作、彈吉他、拉小提琴……哪怕很小的一個喜歡,答應自己一次,堅持去做2周。

2周後也許你會感到厭煩,沒關係,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如果真的煩到做不下去,那麼你可能不是真的喜歡,再堅持另一件你認為喜歡的事情就好了。

相信我,遇到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即使很枯燥,你還是會堅持下去的。前提是,你一定要去這樣做個嘗試。

其實我還是想做個好人,只是,是野獸般的好人!

"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被教育了20年要做個好人,今天終於醒悟,我要做個惡人,要成為野獸。

被貼“老好人”標籤的,一般生活都過得有點憋屈。好像24小時每分每秒臉上都掛著微笑,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欣然接受,明明很累很疲憊,卻還是假裝一副堅強的樣子。

新垣結衣在電視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就飾演了這樣一個職場人。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幫同事加班,做很多超出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連領導也認為她脾氣好不懂拒絕,工作時間之外經常電話安排工作。

同事工作沒有做好,求她幫忙挽回機會,為不讓同事失望,竟然答應當眾給人下跪。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老好人”三個字包裹著,做到了極致,就修煉成了招黑體質。明明是別人的錯,輕而易舉的就能怪到她頭上。

總想著做到完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奉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換來的也不是感謝和讚揚,而是被人評價為“虛偽”“噁心”。

不懂得拒絕,受委屈也不會生氣,害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生疏緊張,但結果是與這些人的關係從沒有真正的拉近過。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1

想變野獸從學會抱怨開始

老好人總是說“我很好”,能容忍一般人容忍不了的。她們力求做到完美,不求回報。

但其實她們是想要回報的,想要事事如意,事事順心,這恰恰是對這個不值得世界最高的要求。

她們人前從不抱怨,害怕別人給自己消極的評價,因為她們認為抱怨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聖人曾國藩在給弟弟們的家書中也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無緣無故埋怨老天或別人。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但不做怨婦,前提是無故啊,你這會兒都被人欺負成這樣了還叫沒事兒嗎?打掉牙和血吞,從最初的不開心,慢慢的演變成內心的孤寂,壓力無法排解,這也是精神抑鬱的開始。

有事兒了就該抱怨,這才是人的第一生理反應,那些積極的人只是很快度過了抱怨的環節,快的來不及反應出來。

但抱怨應該只是個開端,有了抱怨才會去思考,為什麼遭受這些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走到現在的狀態?怎麼做才能改變呢?

不斷深挖內省,找到解決方案。

2

像野獸一樣帶點攻擊性

老好人一般都是討好型人格,其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缺少攻擊性。即缺失攻擊和還擊別人的能力,是一種表達上的障礙。

不敢說不,害怕一段關係惡化或結束,即使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生氣,心裡苦哈哈,臉上笑嘻嘻。

對一件事情遲遲做不了決定,思前想後,總想顧及所有人的感受,寧可委屈自己。永遠不能為自己而活。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過,生命力和活著的感覺,都與攻擊性相關。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這句魔性的名言常常被人掛在嘴邊,真正做到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攻擊性。

他們拒絕別人貼的標籤,做判斷下決定會以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為第一考量,有那麼點小自私,但也不傷及他人利益。

最常見的心理治癒方法,如答應週末和自己約會,就靜靜地看書,或休閒的品咖啡,而不是放下與自己的約定,只為不讓對方失望,就趕去赴約。

野獸因攻擊性而被其它動物畏懼,適當的攻擊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轉化為一種尊重,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做事原則和態度。

想要變成野獸,就從一次小小的說“不”開始,以後再考慮如何控制攻擊性吧。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3

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終極修煉是找到自己

你喜歡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是懵逼的狀態,包括我自己,一直在這條路上找尋,但還是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現在有一點我是清楚的,有些人喜歡的東西一開始就很明朗,而相當一部分人是迷茫的,要帶著自己的心去尋找,要耐心,不要苛責,總會找到。

而那件你喜歡的事情,會帶來自信,帶來做事的邊界,建立你的原則,標明你的態度,你就找到了自己。

前美國職業摔跤手麥克·金尼,從小和爸爸一起看摔跤比賽,他以為摔跤就是自己,還答應爸爸以後用摔跤掙的錢給爸爸養老。可惜還沒到那個時候,爸爸就突然離開了。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他一下子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幹嘛。後來一個前輩對他說,“最好的摔跤手是展現自我”,他突然醒悟了一樣,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存在。

自己的肌肉沒有別人強壯,無所謂,怎麼讓自己更舒服些呢?他喜歡畫卡通畫,於是開始設計自己的摔跤服,不同顏色不同圖形。

他喜歡搞笑,可以自嘲,這能讓很多人都變得開心,於是每次上臺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出場,伴著音樂走上摔跤臺。

他自然成了那個很多人都喜歡的職業摔跤手。對他來說,更開心的是他找到了自己,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還可以作為孩子們的榜樣。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巴菲特曾說,“哲學家們告訴我們,做我們所喜歡的,然後成功就會隨之而來”。

很多人懊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焦慮自己沒有對未來的計劃,也許是我們把“找到自己”這件事本身看的太重了,以至於害怕做出決定,因為怕自己不成熟的決定影響了一生。

那麼現在嘗試著放下這種想法3秒鐘,其實找到自己很簡單。

你總有一件喜歡的事情,讀書、畫畫、寫作、彈吉他、拉小提琴……哪怕很小的一個喜歡,答應自己一次,堅持去做2周。

2周後也許你會感到厭煩,沒關係,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如果真的煩到做不下去,那麼你可能不是真的喜歡,再堅持另一件你認為喜歡的事情就好了。

相信我,遇到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即使很枯燥,你還是會堅持下去的。前提是,你一定要去這樣做個嘗試。

其實我還是想做個好人,只是,是野獸般的好人!

不做好人後,我活得開心多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