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閃閃的紅星 不完美媽媽 冬子 農民 亞洲 湖北衛視大揭祕 2019-07-20
"

197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了以李俊為導演的攝製組,《閃閃的紅星》作為八一廠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此拉開了拍攝序幕。

"

197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了以李俊為導演的攝製組,《閃閃的紅星》作為八一廠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此拉開了拍攝序幕。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導演李俊

一部兒童電影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演員的表演。這讓挑選“潘冬子”的過程十分坎坷,副導演師偉在看過近百位孩子的照片和錄像資料後,還是一無所獲。

"

197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了以李俊為導演的攝製組,《閃閃的紅星》作為八一廠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此拉開了拍攝序幕。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導演李俊

一部兒童電影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演員的表演。這讓挑選“潘冬子”的過程十分坎坷,副導演師偉在看過近百位孩子的照片和錄像資料後,還是一無所獲。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副導演 師偉

1973年勞動節,北京各個學校組織“五一”文藝匯演活動,師偉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她開始四處觀看孩子們的演出。當時上小學三年級的祝新運引起了攝製組的注意,劇組感覺這個孩子的形象和氣質都非常符合劇本中的“潘冬子”。

"

197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了以李俊為導演的攝製組,《閃閃的紅星》作為八一廠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此拉開了拍攝序幕。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導演李俊

一部兒童電影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演員的表演。這讓挑選“潘冬子”的過程十分坎坷,副導演師偉在看過近百位孩子的照片和錄像資料後,還是一無所獲。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副導演 師偉

1973年勞動節,北京各個學校組織“五一”文藝匯演活動,師偉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她開始四處觀看孩子們的演出。當時上小學三年級的祝新運引起了攝製組的注意,劇組感覺這個孩子的形象和氣質都非常符合劇本中的“潘冬子”。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祝新運

祝新運,1963年10月出生在北京市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從事教育工作。他出生時正趕上“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召開,因此取名“新運”。 時年11歲的祝新運,長得濃眉大眼、機靈可愛,由於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看上去非常乖巧聽話,很符合劇中人物的形象。

師偉把祝新運帶到導演李俊的面前,請導演最後拍板。攝製組領導讓祝新運表演節目,他開口便朗誦了一首兒歌《小蠟筆》:“小蠟筆,手中拿;小弟弟,會畫畫;紅的畫太陽, 黃的畫葵花;棕的畫土地, 綠的畫莊稼;畫出未來的新農民,建設我們的大中華!”

"

197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了以李俊為導演的攝製組,《閃閃的紅星》作為八一廠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此拉開了拍攝序幕。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導演李俊

一部兒童電影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演員的表演。這讓挑選“潘冬子”的過程十分坎坷,副導演師偉在看過近百位孩子的照片和錄像資料後,還是一無所獲。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副導演 師偉

1973年勞動節,北京各個學校組織“五一”文藝匯演活動,師偉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她開始四處觀看孩子們的演出。當時上小學三年級的祝新運引起了攝製組的注意,劇組感覺這個孩子的形象和氣質都非常符合劇本中的“潘冬子”。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祝新運

祝新運,1963年10月出生在北京市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從事教育工作。他出生時正趕上“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召開,因此取名“新運”。 時年11歲的祝新運,長得濃眉大眼、機靈可愛,由於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看上去非常乖巧聽話,很符合劇中人物的形象。

師偉把祝新運帶到導演李俊的面前,請導演最後拍板。攝製組領導讓祝新運表演節目,他開口便朗誦了一首兒歌《小蠟筆》:“小蠟筆,手中拿;小弟弟,會畫畫;紅的畫太陽, 黃的畫葵花;棕的畫土地, 綠的畫莊稼;畫出未來的新農民,建設我們的大中華!”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祝新運

祝新運邊朗誦、邊表演,惹得大家掌聲不斷。李俊看後,也覺得這個孩子正是他心目中的冬子形象,便當場定了下來。儘管這樣,祝新運後來還是差一點沒演成“潘冬子”,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有人批判《閃閃的紅星》有唯美主義傾向,特別是祝新運,認為他長得太漂亮,“機靈有餘,樸素不夠”嗎,不像農民的孩子、不像紅軍的後代。但導演李俊馬上進行反駁:“紅軍的後代為什麼就不能有機靈的外表?”經過一系列的努力,上級有關部門最終同意了祝新運出演“潘冬子”這個決定。

"

197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了以李俊為導演的攝製組,《閃閃的紅星》作為八一廠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此拉開了拍攝序幕。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導演李俊

一部兒童電影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演員的表演。這讓挑選“潘冬子”的過程十分坎坷,副導演師偉在看過近百位孩子的照片和錄像資料後,還是一無所獲。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副導演 師偉

1973年勞動節,北京各個學校組織“五一”文藝匯演活動,師偉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她開始四處觀看孩子們的演出。當時上小學三年級的祝新運引起了攝製組的注意,劇組感覺這個孩子的形象和氣質都非常符合劇本中的“潘冬子”。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祝新運

祝新運,1963年10月出生在北京市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從事教育工作。他出生時正趕上“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召開,因此取名“新運”。 時年11歲的祝新運,長得濃眉大眼、機靈可愛,由於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看上去非常乖巧聽話,很符合劇中人物的形象。

師偉把祝新運帶到導演李俊的面前,請導演最後拍板。攝製組領導讓祝新運表演節目,他開口便朗誦了一首兒歌《小蠟筆》:“小蠟筆,手中拿;小弟弟,會畫畫;紅的畫太陽, 黃的畫葵花;棕的畫土地, 綠的畫莊稼;畫出未來的新農民,建設我們的大中華!”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祝新運

祝新運邊朗誦、邊表演,惹得大家掌聲不斷。李俊看後,也覺得這個孩子正是他心目中的冬子形象,便當場定了下來。儘管這樣,祝新運後來還是差一點沒演成“潘冬子”,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有人批判《閃閃的紅星》有唯美主義傾向,特別是祝新運,認為他長得太漂亮,“機靈有餘,樸素不夠”嗎,不像農民的孩子、不像紅軍的後代。但導演李俊馬上進行反駁:“紅軍的後代為什麼就不能有機靈的外表?”經過一系列的努力,上級有關部門最終同意了祝新運出演“潘冬子”這個決定。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祝新運是如何被導演選中的?

電影劇照

劇本定稿了,演員也都到位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演怎麼拍了。電影中,潘冬子和春伢子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而小演員們卻都是從小就生活在大城市裡,如何才能讓他們演好劇中的形象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祕”頭條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