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蘋果破局之道'

"

近日,俄羅斯宣佈將暫停從中國進口部分水果,在此之前已有幾噸國產蘋果被拒絕入關。據悉,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蘋果生產國,2017年世界蘋果總產量7600多萬噸,僅中國蘋果產量高達4380萬噸,生產和消費規模均佔全球50%以上。但是就在如此的規模下,我國出口蘋果被拒入關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除此之外國內蘋果市場同樣問題不斷,在風雲變幻的水果市場下,蘋果作為最大宗的種類,破局內憂外患就顯得尤為重要。


"

近日,俄羅斯宣佈將暫停從中國進口部分水果,在此之前已有幾噸國產蘋果被拒絕入關。據悉,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蘋果生產國,2017年世界蘋果總產量7600多萬噸,僅中國蘋果產量高達4380萬噸,生產和消費規模均佔全球50%以上。但是就在如此的規模下,我國出口蘋果被拒入關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除此之外國內蘋果市場同樣問題不斷,在風雲變幻的水果市場下,蘋果作為最大宗的種類,破局內憂外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蘋果破局之道


內憂

近年來,受蘋果種植收益較高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蘋果栽植面積上升明顯,但是階段性供過於求和結構性供不應求並存仍是制約著我國蘋果產業的縱向發展。

在我國蘋果種植面積幾何擴張的背後,帶來的是市場上供過於求的局面。且目前我國蘋果品種仍較單一,其中富士佔據72%,傷殘爛果佔比高達18%~20%。單一品種多是集中上市,這就可能出現壓價現象,加之種植技術等的限制,導致目前我國蘋果品質仍然較低劣,能夠進入國際市場的數量少之又少。

目前蘋果消費仍以國內為主,因而表現出生產能力相對過剩,消費增長嚴重滯後於蘋果產業發展速度,這也加大了蘋果產能相對過剩。而目前國產水果佔領的市場多為低端市場,唯一的優勢即低端市場的消費人數最多,多以價格來吸引消費者,但是盈利就沒有那麼樂觀了,殊不知高產低質的果品更難具備市場競爭力,由此也就導致了年年談豐產、豐產不豐收的怪相。

儘管因2018年倒春寒蘋果減產,使得價格一路高起,但供大於求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價格分化趨勢進一步增強,“優質優價、質次賣難”趨勢更加明顯。

外患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蘋果生產國,但國內市場並不足以消化如此龐大的數量,從長遠看,內銷、加工、出口是解決蘋果銷售的三大主要途徑,出口是保證我國蘋果產業又好又快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是產業突圍的突破口之一,但受種種因素制約,我國蘋果出口難有大的作為,年出口量不及總產量的10%,這與我國蘋果生產實際很不相符。

現如今,巴西、智利、阿根廷等水果生產新興國家,以及美國、歐盟等傳統蘋果生產強國,都已對中國蘋果出口形成強有力的競爭。世界蘋果出口對產品質量安全要求逐年升高,而中國蘋果優果率相對較低,出口過度依賴價格與成本優勢,將對中國蘋果出口形成很大沖擊。加之中國蘋果生產成本也在提高,基於傳統的價格與成本優勢的競爭力將逐漸變弱。

除此之外,由於國產蘋果生產標準不一,出口果品質量難達標準。由於生活習慣不同,生產能力各異,我國與歐美在蘋果生產標準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生產標準脫節,直接影響了中國蘋果的出口,對比歐美髮達地區對果品的食用安全性、標準化程度的注重,使得國產蘋果因難達標準而被拒之門外,這是我國蘋果難以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我國蘋果出口俄羅斯及東南亞市場的佔出口總量75%左右,出口中東市場的佔20%左右,而出口歐美市場的僅佔總量的5%左右。

在內憂外患下,國產蘋果發展穩定性受到極大影響,為進一步破局,提升國產蘋果的發展空間,就需要在政策的支撐下一手抓質量,一手提形象。

一方面,提升質量和標準化程度是立足之本。在蘋果生產過程中,要自我加壓,科學種植,自覺提高生產標準,穩定果品質量,以高質量果品站穩國內市場;積極在標準上與國際接軌,以生產出適應高端市場的產品,破解綠色壁壘,提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政府可以通過減少對單純擴大產量、大路品種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持等兩個維度來保障高質優產。

另一方面,就需要中國蘋果在出口過程中,要堅持精品果出口的方向,所出口的果品要優中選優,要將代表中國蘋果的最先進的產品銷出去,以樹立良好的形象,在國際市場上唱響中國品牌,為後續大批蘋果走出國門創造條件。此外,還可以根據我國蘋果目前的生產形勢,以鞏固俄羅斯及東南亞傳統市場為主;積極探索加強對中東市場的出口,擴大中東東市場的份額;強化管理,逐步提高應對歐美市場的能力,漸次加大對歐美市場的出口;適量開拓非洲市場,實行全方位出口,以破解國內蘋果銷售壓力。

關注微信公眾號:水果觀察( ID:Fruit_observer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及行業深度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