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考察牡丹江林區紀實

林業 牡丹江 劉少奇 農業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2017-03-25

劉少奇考察牡丹江林區紀實

【1961年7月,到東北林區考察期間和王光美在鏡泊湖瀑布前小憩】

背景鏈接

1961 年,面對全國林業存在的過度砍伐等諸多問題,國家主席劉少奇決定利用假期到東北林區進行一次考察。考察範圍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的伊春、牡丹江、大興安嶺及內蒙古的呼倫貝爾盟林區。他深入林區,實事求是、體察民情,為林業工人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提倡尊重科學,合理砍伐,充分利用,科學管理,注重育林,試行飛機播種造林。

劉少奇考察牡丹江林區

1961年7月18日,劉少奇夫婦及林業部副部長張昭與隨行人員到達哈爾濱。在省長李範五陪同下,劉少奇開始對黑龍江林區進行考察。他們首先冒雨視察了伊春林區帶嶺作業區。27 日下午,到達牡丹江東京城林業局。東京城林業局的施業區地處鏡泊湖區。因為是休假考察,接待人員想請劉少奇夫婦遊覽一下鏡泊湖,但他卻執意儘快到林地去看看。當他看到附近的次生林裡,被砍伐的樹木橫七豎八散落一地時,感到非常可惜。他告誡隨同幹部,不能破壞了湖岸周圍的樹木,沒有青山,湖水也會遜色的。

劉少奇考察牡丹江林區紀實

【劉少奇冒雨視察林區】

當天下午,劉少奇考察了東京城林業局北湖頭人工紅松幼林。這是由一大片柞樹天然次生林改造而成的人工培育的萬畝試驗林地。局長趙國英彙報了對這片紅松幼林的管理方式和發展人工更新的設想。劉少奇認真聽取介紹,並建議在進行人工更新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天然更新,這樣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森林更新任務。在專家療養所召開了座談會。趙國英和森調隊黨支部書記劉清海,就林業局的經營情況作了全面彙報。劉少奇聽得非常認真,做著筆記,還非常關心林業職工的生活情況。面對劉少奇親切的詢問,趙國英非常激動,實事求是地向他反映了當時林業工人最大的困難,就是糧食和勞動保護問題。趙國英說,林區工人是重體力勞動,糧食不夠吃是一個大問題。林區工人大多都野外作業,風雨冰雪,建國12年了,工人們還沒有任何必要的勞動保護。

聽完彙報後,劉少奇就當時的林業體制、林區勞動力與林區職工生活、林業資源保護、更新造林等問題,談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說,如果一個林區面積 3000 公頃,定居十幾戶,由國家投資,給蓋上房子、開好地,供給些牲口、農具。頭一年供給糧食,第二年糧食自給。每戶開荒 2 畝地,1.5畝給集體,0.5畝作為自留地。自己再開1畝,共 3 畝地。此外,每個勞動力管 300 公頃林子,10 個人就可以管 3 000 公頃。在 30 平方公里範圍內,形成一個小合作社。把這塊林區按規章制度承包給他們,木材國家收購,採集山貨可以自己出售。這樣他們自己解決了吃的,國家的林子也管起來了,而且國家還節省了工資。

劉少奇考察牡丹江林區紀實

【劉少奇在小火車車廂裡與鐵路幹部職工親切交談】

劉少奇在會上還談到了,在林業企業內要搞好黨政分工的問題,建立黨委領導下的場長負責制。主張黨主要管方針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黨委決策後,出面去管的應是場長、主任。黨委不要干涉具體的某棵樹怎樣種或怎麼樣砍。黨委要管大事,業務工作要由局長去管。黨支部要貫徹方針政策,保證和監督生產任務的完成。他還非常重視知識分子在林業生產中的作用,並提倡讓知識分子充實到林業生產的領導崗位上來。他說,一定讓懂技術的人去組織生產,林區要有機械師、林業工程師。以後機械化程度越高,對技術的要求也就越高。一定要注意對林區職工的技術培訓。

劉少奇考察牡丹江林區紀實

劉少奇到牡丹江林區考察前後雖然只有3天時間,但這3天他幾乎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抓緊一切機會與隨時遇到的林區工人交流,實地瞭解林區工人的生活狀況。7月30日,劉少奇離開牡丹江。在返回哈爾濱的列車上,他仍然與地方領導同志討論林區工人的生活問題,特別是對林區物資的供應問題。他對林區的木材生產以及商品的等價交換問題提出很多想法。

劉少奇回到北京後,1961年11月,全國各林業部門就收到了中央關於給林區職工發放勞動保護服的文件,並從 1962年起,林區工人有了勞動保護。隨後,黑龍江林區陸續辦起了 150 多個營林村,開荒種地,緩解了林區糧食困難,並取得了一的經濟效益。林區的日用品供應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劉少奇考察牡丹江林區紀實

本期編輯成員

文章作者:中共牡丹江市委黨史研究室 陳學良

策 劃:羅 雄

編 輯:吳力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