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文學界的“鬼才”,他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以寫作形式新穎著稱,他的著作以短篇小說為主。《竹林中》是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集《羅生門》的其中一篇。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這篇小說的故事核心,是一起凶殺案:一片竹林中,一名武士在妻子被姦汙後隨之他也死亡。然而案件複雜的地方在於,這起凶殺案中的三個人都說自己自己是凶手:強盜多襄丸、武士的妻子,以及武士的亡靈借巫婆之口宣稱是自己自殺。他們三者之間的供詞相互矛盾,而讀者在閱讀過的過程中,只有在將所有人的供詞通通讀完後,才能抽絲剝繭,看出誰在說謊,哪些真話裡面摻假。然而,這並不僅僅是一個懸疑故事,實際上它探討的,是關於人性的黑暗。

從“利己”心理角度來分析《竹林中》

我們先來看看,強盜多襄丸、武士的妻子真砂,以及武士的亡靈口中,他們所謂的真相:

強盜多襄丸:人是我殺的。我強暴了那女人,但我沒想殺男人,是女人說,誰贏了就跟誰,我放開綁著他的繩子,跟他鬥了二十三個回合後將他殺死。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武士的妻子真砂:人是我殺的。那畜生(多襄丸)強暴了我,我以為丈夫會憐惜我、心很痛,可丈夫在我遭到強暴後卻露出鄙夷和厭惡的眼神。我無顏活在世上,準備先殺了丈夫,再了斷自己。可在殺死丈夫我,我沒有了斷自己的勇氣。

武士(通過通靈的女巫,借亡靈之口傳達):我是自殺的。因為看著強盜強暴我妻子後,我妻子竟對那強盜心迷神醉,她讓強盜殺了我,然後她就跟強盜走。絕望的我最後選擇了自殺。

如果綜合分析他們三者的陳述,我們會發現如下的事實:

1、是多襄丸殺了武士

2、多襄丸強暴了真砂

3、多襄丸與武士有過激烈的決鬥,並且武士輸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他們要撒謊呢?那是因為他們有各自在意的東西,而這些東西,皆是出於“利己”的心理——這也是芥川龍之介最擅長剖析的地方。

強盜多襄丸在意的是:虛榮。在他的陳述中,他毫不掩飾自己是被真砂的美色所吸引,進而起了淫邪之心,然後騙他們夫妻進了竹林中。他也沒有隱瞞自己強暴了真砂。但他在描述中,卻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負責任的、勇武的男人。比如他說,他要娶真砂為妻,他要放開被他綁在樹上的武士,堂堂正正和武士決鬥來贏得這個女人。一個做盡壞事的人,此刻,卻把自己樹立成一個高大偉岸的形象。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電影劇照:強盜

武士在意的是:武士道精神。作為日本武士來說,武士道精神可以說是他們尊崇的信仰。武士道包括這幾個方面: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然而作為一個武士來說,他卻輸給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強盜,這如果被世人所知,對他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恥辱。所以他的亡靈說了謊,他用自殺,來挽回自己的名譽和尊嚴,並且把妻子描述成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把所有的罪都算在妻子頭上。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電影劇照:武士

真砂在意的是:貞節。在當時的社會,貞節就是女性最寶貴的東西。他被強盜欺辱,又被丈夫嫌棄,她想通過死來表現自己對“貞節”的持守。所以她撒謊先殺了丈夫,再殺自己。至於為什麼真砂挑起兩個男人的決鬥,或許是因為她無法忍受自己心愛的丈夫,在自己遭遇侮辱後,竟然是鄙夷的態度,她或許甚至希望,這兩男人在決鬥中都能死去。因為她無法殺害傷害她的強盜多襄丸,而她此刻又痛恨自己的丈夫。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電影劇照

每個人都在說謊,他們編造謊言的出發點,都是從“利己”的角度。一件事情本身是客觀的,但因為人們自己有各自的私慾,所以通過編造謊言來試圖得到他人的認同。這就是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經常看到的,“利己主義”心理。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分析《竹林中》:

“存在主義”是20世紀非常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想。存在主義主要圍繞荒謬、絕望等概念展開。而這樣的思想影響了眾多文學創作者,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繆等等。

所謂絕望,就是:對自己本身的絕望,想擺脫絕望,但又不得不身處絕望的痛苦中。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竹林中》。

多襄丸的絕望:

多襄丸,一個強盜,一個做過多起姦殺女性的採花大盜,為了活命,他完全可以不承認人是自己殺的,而且人證、物證並不確鑿、全面。他當然知道,一旦承認,等待他的就是被判死刑。可現在,他竟然毫不猶豫地承認是他殺了武士。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電影劇照

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中,他活夠了,或者說,他對自己,對現實都很絕望。他以偷搶別人的財物為生,居無定所,朝不保夕,每天提心吊膽,他是官府和百姓都憎恨的人物,他姦殺過多個女性,他在人們眼中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既然有一個機會。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勇敢、有情有義的形象,既然可以讓人們最後記住自己的是一個正面的角色,可以一洗自己之前幹過的勾當,那為什麼不呢?

武士的絕望:

作為一個武士,他竟然無法保護自己的妻子,護住她的清白;作為一個武士,竟然輸給了一個遭人唾棄的強盜,對於他來說,活著就是一種痛苦和恥辱。所以武士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來毀滅自己,然而他的靈魂卻永遠無法擺脫折磨。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電影劇照

真砂(武士的妻子)的絕望:

給真砂帶來最大絕望的,不是被強盜糟蹋這件事,而是丈夫對自己失身後的鄙夷和嫌棄,而且強盜對她同樣嗤之以鼻,不加重視,這樣的態度,讓她絕望到谷底。所以她挑起他們兩人的決鬥,想通過殺死這兩個見證自己恥辱的人,來消減自己的絕望。然而在丈夫死後,這樣的恥辱感並沒有減輕,在他心目中,反而增加了更多的罪疚感。她在寺廟裡懺悔自己的罪過,現在的她已經不知如何活下去,因為她已是一副行屍走肉。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被困在“絕望圍牆”裡的人,他們用盡辦法都無法走出來,芥川龍之介用一種小說的藝術的形式,來說明了這一點。

芥川龍之介與中國的緣分:

作為一個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與中國卻有著很深的緣分。年少時,他就已經開始接觸中國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學,比如《西遊記》《聊齋志異》《水滸傳》,以及唐詩宋詞等等。他還曾跨越山海來到中國,並把自己的遊記寫成一本書《中國遊記》。很多人都覺得芥川龍之介在《中國遊記》中太過挑剔,文字中盡顯他的失望。可實際上,這並不是他故意為之,這只是他一貫的寫作風格,以及他性格和經歷導致他習慣的悲觀主義。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不過這位“嘴毒”的文學大家,也並非對所有的中國城市都不滿意,比如說,他對北京就很著迷,因為北京保留著許多名勝古蹟,而他本人對中國古典文學又深感興趣,從這些古蹟中,他能對那些古典文學作品有更深的體會。

他在中國時還曾拜訪過胡適、辜鴻銘、章太炎等名士。

但在所有的中國學者、中國作家中,或許魯迅與芥川龍之介的關係最深。1921年,魯迅翻譯了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鼻子》。魯迅曾評價芥川龍之介,說他是日本文壇的一個優秀作家,而芥川龍之介也很稱讚魯迅翻譯的作品。

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

再者,魯迅和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中,都特別注重用冷靜甚至冷酷的視角來反映和揭露社會和人性。比如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中,就寫了一個在饑荒年代背景下,一個在善與惡邊緣徘徊,是選擇傾向於道德還是餓死的問題之下,最終露出自己本來面目的家將。魯迅的文風也一向如此,他把人性裡最見不得光的地方抖摟了出來,他扯下了人們內心深處邪惡、愚昧的“遮羞布”,這在魯迅的作品中經常看到。

芥川龍之介曾在他的另一篇作品中寫過一句話: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因為如果層層撥開人心,或許連我們都無法直視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在別人心目中,自己是高尚、光明、偉大、正直、善良、堅強的,然而我們卻忽視了,或者說,我們不敢、不願面對內心深處陰暗的一面,不敢承認,我們自己也是自私、貪婪、軟弱,有各種罪惡念頭的。人們總是習慣了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評別人,殊不知,當自己身處對方那樣的境地時,或許也會拋卻道德約束,做出自己所鄙視的事。有時,為了維護自己的美好形象,我們會編造出各種謊言。

有人可能會問,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謊言,面對人性的黑暗?有位心理學家曾說:為了避免對人性失望,我們必須首先放棄對人性的幻想。然而,更積極的心態應該是,在看透人性後,依然敢於直麵人性的陰暗面,依然熱愛本就充滿謊言和罪惡的真實世界。

本文由情感交流室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