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大同館“明堂”展現大同工匠精神

建築 手工藝 文物 北魏 大同新聞網 大同新聞網 2017-08-30

本報太原8月27日電 (記者 史湧濤) 在第三屆山西文博會大同館內,既有眾多充滿動感的科技元素讓人備感新奇炫酷,亦有展示古都藝術精髓的作品,在沉靜中展現著內斂的芳華,讓人歎為觀止。在館內陳設的一個以1比30比例創作的大同明堂微雕作品,以精湛的技藝彰顯大同工美大師的工匠精神,完美再現了這座充滿北魏建築神韻建築的恢弘之氣,很多遊客來到大同館,都會在這裡佇足欣賞、拍照,並由衷讚歎。

在大同館內,記者見到了這件作品的主創人,大同巧工坊的帶班人、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盛向東。他說,在山西文博會開幕前一個月,接到市裡安排的任務,要創作微雕明堂參會。北魏明堂,是北魏帝王舉行朝會、祭祀、封賞等大典的地方,在大同古城復興進程中,歷經數年,在北魏明堂原址復建完成,其氣勢宏偉,古雅端莊,成為展現古都厚重歷史文化的文化地標。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北魏王朝宮殿式微雕作品,其挑戰非常巨大。以“巧工”聞名,曾創作過華嚴寺微雕模型等優秀作品的盛向東,帶領其子盛開及工藝美術師張美忠等十餘人,懷著深沉的文化情懷和忘我的精益求精精神,全身心投入到這件作品的創制中,終於在文博會前,完成了這件堪稱完美的傑出作品。

在大同館內,記者看到,這件高1.5米、寬2.6米的作品,大氣雄渾,採用的材質有木頭、石頭、琉璃等,每一個斗拱、門窗都嚴密精細,完全是把明堂以微縮的方式傳神地搬到了文博會現場。據盛向東介紹,作品中的琉璃和磚瓦均是按大型燒磚工藝來製作的,而所有的木構都採用榫卯結構,真正體現了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更好地展現出了傳統建築的神韻。他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創作時的構件,雖小巧卻非常精緻,從中即可看出其中內蘊的匠心所在。

盛向東說,巧工坊下一步打算把大同的古建築均以微雕形式創作完成,繼而再完成山西境內具有代表性的古建模型,進而把全國傑出的古代建築完成微雕作品,終極目標是在大同建設一個高仿真古建築文化園區,讓人們來到大同,就能領略到最具代表性的

中國傳統建築風采,為大同的歷史文化添彩增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