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婚姻VS古龍的婚姻

婚姻 金庸 古龍 戀愛 胡霖 肖燦武俠 2018-12-05
金庸的婚姻VS古龍的婚姻


金庸的婚姻

金庸的第一任妻子:杜冶芬

他們的愛情萌芽於1947年的杭州,那時年輕的金庸在《東南日報》工作(1947年10月6日,金庸辭去《東南日報》工作,進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學習,10月底,考取上海《大公報》國際電訊編輯,半工半讀,1948年3月15日,胡政之主持香港《大公報》復刊,金庸被派往香港),他因主編幽默副刊與杜的弟弟杜冶秋認識。杜家父親在上海行醫,母親喜歡清靜,用8根金條在杭州買了所庭院大宅,平時與女兒一起住在杭州,杜冶秋則跟著父親在上海上學。

有次,金庸編的“咪咪博士答客問”欄目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買鴨子時需要什麼特徵才好吃?”“咪咪博士”回答:頸部堅挺結實表示鮮活,羽毛豐盛濃厚,必定肥瘦均勻。少年杜冶秋不以為然,寫了一封信去“商榷”:咪咪博士先生,你說鴨子的羽毛一定要濃密才好吃,那麼請問,南京板鴨一根毛都沒有,怎麼就那麼好吃。“咪咪博士”回信:閣下所言甚是,想來一定是個非常有趣的孩子,頗想能見得一面,親談一番。杜冶秋回信:天天有空,歡迎光臨。

金庸在一個星期天下午登門拜訪,邂逅了時年17歲美豔的杜家小姐杜冶芬。第二天,他再度登門,送去一疊戲票,盛情邀請杜家一起去東南日報社樓上觀賞郭沫若編劇的《孔雀膽》。之後杜冶秋與父親回上海去了,金庸卻成了杜家的常客,與情竇初開的杜小姐雙雙墜入愛河。

結局:杜冶芬在香港的幾年,金庸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她,她一個人在家寂寞無聊,生活不太愉快。最後,她回了內地,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兩人沒有子女。

據金庸在《大公報》的老同事說,杜冶芬是杭州人,不懂粵語,在香港感到生活苦悶,加上金庸當時收入不多,她在吃不了苦的情況下,離開金庸。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冶芬有婚外情,他們才離了婚。金庸在74歲回憶這段婚姻時,仍然眼含淚光地說,是她背叛了我,第一次結婚的時候,她很愛我,我很愛她,但後來離了婚,你問我後不後悔,我說不後悔。

金庸的婚姻VS古龍的婚姻


朱玫:金庸的第二任妻子

她是新聞記者出身,美麗能幹,懂英語。他們於1956年5月1日在香港美麗酒店舉行婚禮。

結局:1998年11月8日,朱玫病故於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享年63歲,替她拿死亡證的,既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兒女(朱玫與金庸育有2男2女,長子查傳俠,次子查傳倜,長女查傳詩,次女查傳訥),竟然是醫院的員工,晚景之淒涼令人唏噓,與金庸晚年的風光構成了巨大的反差。多年後,金庸說,我對不起朱玫……。我作為丈夫並不很成功,因為我離過婚,我心裡感覺對不起她。她現在過世了,我很難過,如果可以補救的話,我希望可以對親人好一些,對朋友好一些。

金庸的婚姻VS古龍的婚姻


林怡樂:金庸的第三任太太

林怡樂是一間酒店裡的侍應,時年16歲,比金庸年輕27歲,“容貌清麗脫俗”。那天,金庸剛與朱玫吵過一架,正失意至極,就到那家酒店悶坐。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請失意的男人吃碗麵,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從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見鍾情,四目相對,相投不分。二人結婚後,金庸送小嬌妻到澳洲留學。至今,金庸仍伴著林姑娘到處旅遊和講學。

當記者問及怎樣維繫良好的夫妻關係時,金庸坦言:“平時林怡樂很遷就我,到她發脾氣時,我就忍住不回嘴。跟她的關係不算特別成功,又不算很失敗,和普通夫妻一樣。”關於婚姻與愛情,金庸曾經這樣說,最好是一見鍾情,從一而終,白頭偕老。“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又抗拒不了引誘,又吸了,”金庸難受似的說。





古龍的婚姻

古龍在大學期間曠課太多,一度輟學。原因無他,為了一個女人-鄭莉莉。他們相遇在臺北的一個舞廳,一個嘈雜的晚間。一個是滿懷理想與憂傷的青年才子,一個是楚楚動人的風塵少女。覆水難收。在瑞芳鎮的陋室,他們同居,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刻。還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熊小龍,後改名鄭小龍,長大後成為臺灣的柔道高手。結局是註定的:分手。

古龍迷戀上另一位舞女,名叫葉雪,她的名字似乎暗示著她的清雅與潔淨。又一次相同的心路歷程。同居。如膠似漆。愛的結晶──一個男孩。然後又是分手。

這時,一個女高中生闖進了他的視野。中學生自然與舞女大不相同,純樸典雅,是古龍夢中的小天使。他一見傾情,難以自拔,而且第一次想到了歸宿,想到了責任。於是,他以婚姻──最古老而又最神聖的愛情承諾──向她表明了自己的心意。這個女孩子就是古龍的第一任妻子梅寶珠。她應當算得上理想中的妻子。她是古龍的崇拜者,絕對依順自己的大夫,生活上又是持家的能手。她性格沉穩、忍讓。然而,在她生下3個兒子以後,他們的婚姻開始產生裂痕。再賢慧的妻子也無法長久地忍受丈夫在外拈花惹草。或者總是與狐朋狗友鬼混而不回家。他們最終還是分手。古龍想要一個家,但有了一個家,他又時時逃出這個家。

離婚後,他沒有立即考慮婚姻,而是真正過起了浪子的生活。就像他小說中的一個人物所說:只要有美女與美酒,無論如何,人生總是值得活下去的。他不羈地揮灑他的才華,也無忌地揮霍他的情愛,以及沉溺於酒鄉。而寫作,卻一如既往地靈感如泉湧,佳作不斷。生活與幻景,真真假假,他似乎不能分辨,不知道生活是小說,還是小說是生活。

他與許多女人有過纏纏綿綿的經歷,或短暫,或長久,或出於衝動,或出於愛慕。最終都如過眼煙雲,隨風而去。

金庸的婚姻VS古龍的婚姻


人們說:他每篇小說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但他小說中的女人總是那麼撲朔迷離,若隱若現。看來,古龍是充滿失落感的。女人並沒能拯救他,而是使他更深地感到了世界的缺憾與不可知。人到中年萬事休,這是古代人的說法,對於古龍,中年仍是熱烈的,仍是想象的,實際年齡永遠泯滅不了他的內心的青春火焰。

當又有一位女高中生無意中出現時,他久已沉伏的溫情與家戀又蠢蠢欲動,難以自禁,他第二次結婚,妻子就是於秀玲。據說不但漂亮,而且文靜,是典型的江南少女。她愛好文學,通過閱讀小說而知道古龍,因為喜歡他的作品而愛上他本人。愛情與崇拜混合,偶像與實際形象混淆。這樣的愛情華麗浪漫。她為古龍帶來許多歡樂和勇氣。

她陪伴古龍走完最後的生命歷程。古龍臨終前對她說:“真對不起你,也對不起那些愛過我的女人。”她回答:“只要你知道了,今後我們會生活得很愉快。”

可惜,沒有了“今後”。“今後”是永遠的分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