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只有在你生命美麗的時候,世界才是美麗的。"

"我怕當我看見了一種美的時候,別人也看見了這種美,從而毀滅了這種美。"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一句簡短小詩,還有點拗口,然顧城《一代人》,卻在悄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不過,影響、刺痛一代代人的,還有桂冠詩人顧城1993年殺妻自縊的那一天。

上個世紀,那個不拜金不炫富的年代,大家偶像是才華橫溢的詩人。作為中國朦朧詩派代表人物,顧城獨有"唯靈浪漫主義"風格,宛如童心寫就的詩句靈秀清冽,主情又富張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不過,年少成名,也慣寵了近乎不吃人間煙火的暴虐與乖張。

一個備受詩人父親影響的兒子,一個在妻子面前與情人纏綿的丈夫,一個連兒子都容不下的父親,一個以孩童視覺創作的唯靈詩人卻怯懦、幼稚、偏執與痴狂。

一個一心構築內心浪漫主義城堡的天使,卻糾纏於家人親人情人複雜關係中不能自拔,還與現代社會有點格格不入:

詩界童話,時代巨嬰,生活暴君。

暗黑詩人,三角畸戀,情感渣男。

01

詩人和帽子

"我是一個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

顧城《我是一個人性的孩子》裡,宣示定格著其對創作乃至芸芸眾生態度,難以捉摸與一再放逐的自我與人性。

1956年生於北京的顧城,在詩人父親顧工影響下從小就有了詩人特質,不過與很多命運多舛、懷才不遇同齡人不同的是,顧城早早地贏得了鮮花掌聲。據稱,顧城5歲學寫詩,8歲寫出第一首詩,12歲輟學養豬閒時寫作,14歲就寫出了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1977年,21歲的顧城在區辦小報《蒲公英》上發表詩作後名聲大噪,後與北島、舒婷、江河、楊煉等並稱五大朦朧派詩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與同期詩人相比,顧城感覺至上的童年視角,讓其"唯靈詩作"在詩壇乃至朦朧詩派中獨樹一幟。顧城詩歌富童話之美,澄明簡潔,意境空靈純淨自然。唯靈魂去感受觀察的純靈性創作,詩句在或舒緩或沉鬱中意境豐富,幾度頹靡卻又不乏生機活力。不過,這種童心語言藝術創作風格,呈現宇宙本真同時,也讓其與複雜社會情態相去甚遠。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而自小不合群、內向的顧城,成名後更是特立獨行。

顧城總是戴一些奇怪的帽子,不同顏色款式,還有用自己牛仔褲腿改的。據稱,顧城很小就自己做帽子戴,長大後延續了這個習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對於這種似在為自己"加冕"貼標籤的怪異舉動,顧城曾在接受訪談中迴應,"當我完全不在意這個世界對我的看法時,我就戴著這頂帽子,也就是說,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不過這頂帽子確實是我和外界的一個邊界,戴著它給我一種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著帽子,我好像就可以在家裡走遍天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對於顧城奇形怪狀的帽子,艾略特·溫伯格則曾這樣寫道:"他告訴我,經常戴著這頂帽子,這樣他的任何想法就都不會從頭腦中溜走。謝燁說他睡覺時也戴著這頂帽子,為的就是防止夢也悄悄溜走。"而對於顧城各種詭辯式解釋,舒婷則一針見血地說,顧城個子小,頭髮稀疏了,高帽對他其實很合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不過,帽子點綴了個性,也定格著特立獨行,顧城帽子讓其猶如"套中人"般與社會格格不入。儘管在外界看來,顧城很享受像個小孩一樣帶著奇怪的帽子,我行我素童心未泯。

02

愛人和母親

"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遠和近》,呈現著顧城與妻子、外界獨特而微妙的視覺。作為丈夫,妻子至親,卻有著若即若離的難以觸摸;作為詩人,收穫社會讚譽,卻錯愕地冷眼看眾生。

1979年謝燁走進顧城的生命,顧城詩作也步入黃金時期:這一年初他參加了北京西城區文化館業餘詩歌小組,7月在上海至北京火車上邂逅謝燁並墮入愛河,11月在《詩刊》首發表詩作並確立了其詩壇地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謝燁,這個被顧城塞下地址字條後、主動走進顧城生活的奇女子,善良與母性光芒也陪伴著顧城的一生起伏跌宕。顧城對謝燁一見鍾情,而謝燁也被顧城的偏執追求感動,把詩情換作深情,儘管謝燁父母並不喜歡顧城。謝燁還接受了顧城一切嚴苛要求,甚至停下工作、輟學,在家當牽線木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婚後,顧城與謝燁有了孩子"小木耳"。但本可享受天倫之樂的家庭,由於兒子與顧城幻想的女兒國相悖,孩子啼哭影響創作,謝燁出於對丈夫遷就忍痛將兒子寄養在毛利人家裡。但謝燁這種聖母般的愛,無節制遷就與容忍也讓其夫妻關係變味,這種近乎一方對另一方的供養,也間接釀成了最後顧城不啻於暴君的人倫慘劇。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謝燁曾說過,"有人說我很傻,甚至懷疑我是否根本不愛顧城,其實我是太愛他,才為他們作了很多犧牲。"不過,對於顧城而言,謝燁更像是母親,而非愛人。連謝燁在《我和顧城——遊戲》散文裡也表示,顧城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怪念頭的孩子。可惜,當母性代替了妻性,丈夫也只能將妻子當作母親。

而顧城的情感糾葛,源於李英的介入。而這,也一度被看作顧城陷入混亂瘋狂的禍根。但,顧城卻當局者迷地享受這種關係。顧城曾說過,"我特別喜歡看女孩之間在一起,融洽……我喜歡女兒國那種。"他在《英兒》裡寫道,"你們真好,像夜深深的花束,一點也看不見後邊的樹枝。"

03

孩子和情人

"啊,我是一座小城,一座最小的城,只能住一個人,只能住一個人,我的夢中人,我的心上人,我的愛人哪——為什麼不來臨?為什麼不來臨?"

《我是一座小城》裡的內心獨白,影射著顧城一生的悲劇。試問,心裡只容下"一個人"的顧城,現實中卻要怎樣面對妻子謝燁與情人英兒?

對理想近乎潔癖的追求與敏感性格特質,讓顧城生來就註定是一個悲劇。

顧城在一次開會中受到了老評論家抨擊,與會的謝燁怒斥離場,李英、文昕也跟出來,謝燁哭了,李英陪著哭……而住在同一女生宿舍的這三個女子,卻成為了最能觸摸感受顧城生命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在激流島期間,謝燁種地養雞洗衣做飯,任勞任怨,還幫顧城編輯手稿,顧城紀實遺作《英兒》也是顧城口述謝燁打字記錄的。而《英兒》中曉南原型的文昕,1994年出版了《顧城絕命之謎》,記述了顧城與英兒、謝燁的心路歷程,剖析了三人悲劇內幕。而李英則在1995年發表了《魂斷激流島》,講述其在島上與顧城夫婦的生活。

20世紀八十年代,顧城詩壇地位進一步提高,人生邁向巔峰。1982年顧城加入北京市作家協會,1985年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顧城應邀參加德國明斯特國際詩歌節,隨後文化交流、講學,賺到了聲譽與金錢。1988年,顧城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隨後加入新西蘭國籍,後來因不喜城市熱鬧隱居激流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然而,正是旅居的生活,讓顧城走向了萬劫不復之路。

1986年,李英經文昕介紹,在昌平詩會認識了顧城和《詩刊》副主編劉湛秋。當時,23歲的李英稱對30歲的顧城一見鍾情,她還向文昕表示愛上了顧城、但不會表露。但在1988年顧城夫婦前往新西蘭前一天,李英卻當著謝燁向顧城表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奇怪的是,面對第三者,謝燁卻成人之美。1990年7月,謝燁花了大量時間與金錢替李英辦簽證、買機票,讓其來到激流島,開啟了一段驚世駭俗的三角關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據顧城姐姐顧鄉說,謝燁不喜歡性事,在顧城心目中猶如聖母。而英兒的到來,把顧城的慾望釋放了出來,賦予了靈肉合一的愛情。

04

王子和罪人

"我是一個王子/心是我的王國"。

顧城的《小春天的謠曲》,在無聲訴說著其一生宿命根源。顧城也曾說過,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個人間天堂、人間的女兒國,而他就是這王國中唯一的男人。

激流島上,顧城創作進入與世隔絕的"無我"狀態,隨寫隨丟。不過,顧城是島上唯一不說英語的人,與兒子也無法溝通,處處壓抑。顧城1992年在德國時說過:"我在島上寫得非常好,有時間便能寫,總是有感覺的","但保留就有些無所謂了,也沒地方放"。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1992年3月,因生活所迫,顧城與謝燁前往德國重訪歐美並創作。1992年顧城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創作年金,1993年再次獲德國創作基金。不過顧城夫婦赴德不久,李英就與島上教她英語的英國老移民約翰結婚去了悉尼。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對於英兒不辭而別,顧城在極度痛苦中著手寫《英兒》,細述其與英兒一起的點滴,突出謝燁高貴容忍也表達了對謝燁的懺悔。那時顧城終於明白,英兒為了進《詩刊》編輯部而跟劉湛秋在一起,為了出國與自己廝混,為了獲得綠卡與老約翰結婚。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可惜,顧城唯一自傳體長篇小說《英兒》寫著寫著就變味了,因為顧城陷入了其與英兒之間構築的美好境界與回憶中。而唯美筆調對英兒過度美化的描述,也傷害了謝燁。

對於謝燁而言,枉顧兒子、生活潦倒不思進取的顧城已把其傷透,而她又遇到了追求自己的德國留學博士大魚。而顧城也曾說,有天晚上他決定接回小木耳過正常人的日子,但謝燁卻冷冷地說:一切都已經晚了。

據稱,後來大魚辭了工作離了婚,還訂了1993年10月8日來新西蘭的機票。而謝燁雖對顧城失去了信心,基於孩子的考慮向顧城提出離婚,但據稱謝燁也無意離開顧城,而是打算過讓大魚融入她和顧城的生活,就像當年英兒那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然而,沒有人清楚1993年10月8日到底發生了什麼,當天,顧鄉接到了顧城電話說"我把謝燁給打了"……當救護人員到場,顧城已自縊於樹下,頭部有被斧頭砍傷痕跡的謝燁倒臥在島上一條小徑上,終不治身亡。

"當我離去的時候/我們相信你能微笑/能用愉快的眼睛,去看鴿子/能在那條小路上/跳舞,一邊想入非非地/設計著未來","我相信,我是幸福的/甚至幸福得不能呼吸"......謝燁《我不相信,我相信》裡才氣斐然的詩句,近乎一語成讖地描述了自己的死亡。只不過,那時沒有鴿子,只有殺戮自己的傾注了自己整個青春與生命的丈夫,還有頭上痛苦得無法呼吸.....

現實世界裡充滿灰色地帶,而這卻是顧城無法接受的。顧城在遺書裡說,"今天我過不得了,燁要跟別人走,木耳我也得不到。"謝燁能允許顧城與情人在眼皮底下纏綿,顧城卻容不下謝燁私底下的背叛。面對生命裡兩個女子離去、童話世界泯滅,顧城深陷如《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毀滅"問題不能自拔。

05

死亡和夢魘

"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你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

隨著詩人的離去,顧城與顧城的詩及其身邊人事戛然而止。回溯其一生,儘管紛繁,但其卻宛如徜徉在《小巷》般孤單冷清……

詩人的一生,如倒帶,倒帶,再倒帶,總會回到那個放學的下午,六歲顧城從西直門小學回家,沿著曲曲折折的樓梯、長長的甬道奔跑,推開房門,喘著大氣撲倒在顧工面前:爸爸,爸爸,我又想出來一首詩,一首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不過,任何悲劇都不是一廂情願,而是雙方甚至多方合力的結果。

生活困頓不能自持,無法接受英兒離去的失落與謝燁出軌的痛苦,無法平息內心悔恨與憤怒,甚至連自己都不能容忍……顧城拿起了斧頭……不過這跟日本自殺文化裡"在最好時候死去"悵惘不同,顧城的痛是真切的。"我知道永逝降臨,並不悲傷/松林中安放著我的願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對於三角畸戀,文昕稱"李英輸了人格,謝燁輸了性命,顧城輸了人生。"文昕還在《顧城絕命之謎》裡指出謝燁默許李英顧城關係的原因,"沒有孩子之前,雷(謝燁)把他當孩子,用一種母愛的心情去欣賞他、讚歎他,迷戀他純真自然的天性,這給了雷釋放母性的快感。然而當她名副其實地孕育出自己心愛的孩子之後,顧城的任性和天真便完全失去了魅力。她甚至為此感到頭痛和厭煩,她沒心思全神貫注地望著他了,最好的辦法是給他找一個伴兒,讓他自己去玩兒,自己好能專心去撫養愛子。於是,雷想到了一直在國內瘋狂熱戀著顧城的英兒。"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一斗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過多付出帶來的不是感恩,往往是恩將仇報。謝燁對顧城的過分"放任寵溺",本身就難辭其咎。而世俗的李英因一己私利闖入別人的生活,搞垮了劉湛秋、顧城兩段婚姻,間接害了顧城夫婦,也在世人責難下終病逝客死他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而顧城,終與《紅樓夢》裡賈寶玉一樣,兩個拒絕長大的孩子都演繹了生命的絕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查理·卓別林曾說過:"以放大鏡來看人生,人生將是一場悲劇;但若以望遠鏡來看人生,人生則是一場喜劇。"

在時間長河裡,顧城是中國最優秀的詩人,擁有無可撼動的地位與標籤,文學史家對於顧城的死是無法擱下的心病。而就社會、家庭而言,顧城對個性情感放縱,過理想化不面對現實,對家庭缺乏責任心與理性,一朝弒妻從天使變成惡魔,是生活的罪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人性是複雜的,即便無比平凡的世界也會有波瀾的時候,何況天才?貪嗔痴使人迷失,戒定慧使之平復。我們何曾不懷揣理想,我們何曾不迷失懊悔,我們又何曾沒有過殺生、輕生的念頭?只不過是,很多衝動的想法被壓抑、捏碎罷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一個顧城

每一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顧城,只是"他"可能一直不曾甦醒,"你"也不曾發覺。

"他"需要你去愛、去寵,讓你做些荒謬甚至荒誕的事,你會因此迷失,你會因此悵惘若失,甚至危機四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