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黃明端破局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

黃明端把大潤發的轉型當成他事業的最後一站——作為傳統零售業的教父級人物,《靈獸》也希望他的這個收穫的階段能足夠持續。

2

高鑫零售此次的業績似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為,3月份其發佈2018年財報時,由於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個看上去並不太理想的業績馬上就讓很多人感覺抓到了“把柄”,當時有分析稱,阿里入股後,高鑫零售的業績變糟了。

但事實上,對於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中會遇到的問題,黃明端早就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一年多前就曾對外做出公開解釋:2018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的元年,2019年會進入轉型新零售提速期,2020年則為收成期。

按照黃明端的規劃,明年才是收穫期。但尚處於提速期,業績開始一路上揚,無論是對於轉型中的高鑫零售,還是對於行業其他企業,都是一個利好——這多少意味著,新零售的改造,在其身上經歷了短暫的業績回潮後,正向效應逐步顯現。

要知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年整個零售消費行業的增長都非常乏力,很多零售企業都是微增長或是負增長,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零售企業能同比增長1%以上都已屬不錯的業績。

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毛利達131.88億元,比2018年129.22億元增加.66億元,增幅為2.1%。毛利率達到24.2%,較2018同期的23.9%增加0.3個百分點。這應該可以稱為今年中國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黃明端破局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

黃明端把大潤發的轉型當成他事業的最後一站——作為傳統零售業的教父級人物,《靈獸》也希望他的這個收穫的階段能足夠持續。

2

高鑫零售此次的業績似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為,3月份其發佈2018年財報時,由於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個看上去並不太理想的業績馬上就讓很多人感覺抓到了“把柄”,當時有分析稱,阿里入股後,高鑫零售的業績變糟了。

但事實上,對於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中會遇到的問題,黃明端早就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一年多前就曾對外做出公開解釋:2018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的元年,2019年會進入轉型新零售提速期,2020年則為收成期。

按照黃明端的規劃,明年才是收穫期。但尚處於提速期,業績開始一路上揚,無論是對於轉型中的高鑫零售,還是對於行業其他企業,都是一個利好——這多少意味著,新零售的改造,在其身上經歷了短暫的業績回潮後,正向效應逐步顯現。

要知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年整個零售消費行業的增長都非常乏力,很多零售企業都是微增長或是負增長,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零售企業能同比增長1%以上都已屬不錯的業績。

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毛利達131.88億元,比2018年129.22億元增加.66億元,增幅為2.1%。毛利率達到24.2%,較2018同期的23.9%增加0.3個百分點。這應該可以稱為今年中國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黃明端破局

而高鑫零售的中國零售市場的地位也尚很穩固。

根據凱度的最新的“中國城市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場份額”報告,2019年二季度,高鑫零售以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潤萬家(6.5%)、沃爾瑪(4.8%)、永輝(4.1%)、家樂福(2.8%)分列2~5位。

其中的亮點在於,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的市場份額為7%——就算剝離了歐尚,大潤發仍然佔據市場第一。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大潤發仍然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賣場之王。

3

自2017年11月阿里宣佈以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61%的股份起,黃明端就帶領大潤發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零售的轉型之路。他亦曾不止一次對外稱,大潤發自己嘗試過線上轉型,並不成功。與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才是最佳選擇。

如今,大潤發門店已基本完成了新零售改造。2018年底,淘鮮達在包括大潤發和歐尚在內的所有門店上線,大潤發可通過淘鮮達提供18000個左右的SKU,涵蓋生鮮食品及快速消費品。

黃明端原本計劃高鑫零售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後臺系統的打通、線上線下打通、大數據一體化、商品及賣場迭代、配送體系升級(餓了麼與盒馬承接配送服務)等等,不到一年時間就已基本實現。

"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黃明端破局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

黃明端把大潤發的轉型當成他事業的最後一站——作為傳統零售業的教父級人物,《靈獸》也希望他的這個收穫的階段能足夠持續。

2

高鑫零售此次的業績似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為,3月份其發佈2018年財報時,由於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個看上去並不太理想的業績馬上就讓很多人感覺抓到了“把柄”,當時有分析稱,阿里入股後,高鑫零售的業績變糟了。

但事實上,對於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中會遇到的問題,黃明端早就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一年多前就曾對外做出公開解釋:2018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的元年,2019年會進入轉型新零售提速期,2020年則為收成期。

按照黃明端的規劃,明年才是收穫期。但尚處於提速期,業績開始一路上揚,無論是對於轉型中的高鑫零售,還是對於行業其他企業,都是一個利好——這多少意味著,新零售的改造,在其身上經歷了短暫的業績回潮後,正向效應逐步顯現。

要知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年整個零售消費行業的增長都非常乏力,很多零售企業都是微增長或是負增長,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零售企業能同比增長1%以上都已屬不錯的業績。

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毛利達131.88億元,比2018年129.22億元增加.66億元,增幅為2.1%。毛利率達到24.2%,較2018同期的23.9%增加0.3個百分點。這應該可以稱為今年中國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黃明端破局

而高鑫零售的中國零售市場的地位也尚很穩固。

根據凱度的最新的“中國城市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場份額”報告,2019年二季度,高鑫零售以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潤萬家(6.5%)、沃爾瑪(4.8%)、永輝(4.1%)、家樂福(2.8%)分列2~5位。

其中的亮點在於,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的市場份額為7%——就算剝離了歐尚,大潤發仍然佔據市場第一。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大潤發仍然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賣場之王。

3

自2017年11月阿里宣佈以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61%的股份起,黃明端就帶領大潤發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零售的轉型之路。他亦曾不止一次對外稱,大潤發自己嘗試過線上轉型,並不成功。與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才是最佳選擇。

如今,大潤發門店已基本完成了新零售改造。2018年底,淘鮮達在包括大潤發和歐尚在內的所有門店上線,大潤發可通過淘鮮達提供18000個左右的SKU,涵蓋生鮮食品及快速消費品。

黃明端原本計劃高鑫零售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後臺系統的打通、線上線下打通、大數據一體化、商品及賣場迭代、配送體系升級(餓了麼與盒馬承接配送服務)等等,不到一年時間就已基本實現。

黃明端破局

根據其公佈的數據,在阿里技術及流量的支持下,接入淘鮮達的大潤發門店每天的線上訂單量比原來增長數倍,部分客單價達到65~70元,日均單量達到700,618門店平均線上訂單達到1000單,線上生鮮佔比超過50%。據稱,淘鮮達為大潤發門店平均提升了10%的線上增量。

而且,其一小時配送的準點率已超過99%,頁面的缺貨率低於3%,出貨的缺貨率低於0.1%。顧客的差評率及客訴率均低於0.3%。

另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潤發與淘鮮達合作,開始做數據化選品,通過對大潤發門店附近5公里消費者的購買習慣,阿里通過大數據能力,向大潤發推薦了幾千款商品進行商品迭代優化。實現了在不同地區根據不同消費分層情況,商品結構上的千店千面。

這一切都為業績的再度上揚提供了支持。就像黃明端說的:“大賣場這個已經存在了近60年的業態,能不能在中國市場尤其顧客心中被重新定義?我們想試一試。”

很顯然,這個“試一試”,並不是淺嘗輒止,而是不斷深入,漸入佳境。

"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黃明端破局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

黃明端把大潤發的轉型當成他事業的最後一站——作為傳統零售業的教父級人物,《靈獸》也希望他的這個收穫的階段能足夠持續。

2

高鑫零售此次的業績似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為,3月份其發佈2018年財報時,由於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個看上去並不太理想的業績馬上就讓很多人感覺抓到了“把柄”,當時有分析稱,阿里入股後,高鑫零售的業績變糟了。

但事實上,對於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中會遇到的問題,黃明端早就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一年多前就曾對外做出公開解釋:2018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的元年,2019年會進入轉型新零售提速期,2020年則為收成期。

按照黃明端的規劃,明年才是收穫期。但尚處於提速期,業績開始一路上揚,無論是對於轉型中的高鑫零售,還是對於行業其他企業,都是一個利好——這多少意味著,新零售的改造,在其身上經歷了短暫的業績回潮後,正向效應逐步顯現。

要知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年整個零售消費行業的增長都非常乏力,很多零售企業都是微增長或是負增長,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零售企業能同比增長1%以上都已屬不錯的業績。

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毛利達131.88億元,比2018年129.22億元增加.66億元,增幅為2.1%。毛利率達到24.2%,較2018同期的23.9%增加0.3個百分點。這應該可以稱為今年中國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黃明端破局

而高鑫零售的中國零售市場的地位也尚很穩固。

根據凱度的最新的“中國城市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場份額”報告,2019年二季度,高鑫零售以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潤萬家(6.5%)、沃爾瑪(4.8%)、永輝(4.1%)、家樂福(2.8%)分列2~5位。

其中的亮點在於,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的市場份額為7%——就算剝離了歐尚,大潤發仍然佔據市場第一。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大潤發仍然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賣場之王。

3

自2017年11月阿里宣佈以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61%的股份起,黃明端就帶領大潤發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零售的轉型之路。他亦曾不止一次對外稱,大潤發自己嘗試過線上轉型,並不成功。與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才是最佳選擇。

如今,大潤發門店已基本完成了新零售改造。2018年底,淘鮮達在包括大潤發和歐尚在內的所有門店上線,大潤發可通過淘鮮達提供18000個左右的SKU,涵蓋生鮮食品及快速消費品。

黃明端原本計劃高鑫零售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後臺系統的打通、線上線下打通、大數據一體化、商品及賣場迭代、配送體系升級(餓了麼與盒馬承接配送服務)等等,不到一年時間就已基本實現。

黃明端破局

根據其公佈的數據,在阿里技術及流量的支持下,接入淘鮮達的大潤發門店每天的線上訂單量比原來增長數倍,部分客單價達到65~70元,日均單量達到700,618門店平均線上訂單達到1000單,線上生鮮佔比超過50%。據稱,淘鮮達為大潤發門店平均提升了10%的線上增量。

而且,其一小時配送的準點率已超過99%,頁面的缺貨率低於3%,出貨的缺貨率低於0.1%。顧客的差評率及客訴率均低於0.3%。

另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潤發與淘鮮達合作,開始做數據化選品,通過對大潤發門店附近5公里消費者的購買習慣,阿里通過大數據能力,向大潤發推薦了幾千款商品進行商品迭代優化。實現了在不同地區根據不同消費分層情況,商品結構上的千店千面。

這一切都為業績的再度上揚提供了支持。就像黃明端說的:“大賣場這個已經存在了近60年的業態,能不能在中國市場尤其顧客心中被重新定義?我們想試一試。”

很顯然,這個“試一試”,並不是淺嘗輒止,而是不斷深入,漸入佳境。

黃明端破局

4

儘管高鑫零售業績不錯,但近段時間,美團旗下小象生鮮閉店、京東7FRESH開店大幅減緩,包括盒馬、永輝在內的企業都似乎在有意轉向拓展mini小業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永輝生活、每日優鮮等前置倉也是小型業態模式,而對大賣場業態及新零售的質疑聲更是此起彼伏。

大賣場不行了嗎?

從整個行業來看,大賣場在一二線城市的生存壓力確實在加大,業績下滑是一個大趨勢。但具體到每個企業,情況也各有不同。同時,這一業態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業績仍然向好。當然,這個向好,基本也是運營水平紮實的企業。

除了高鑫零售,另一家以大賣場為主業態的永輝超市,在剝離了永輝雲創後,同樣也給出了不錯的2019半年業績快報: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411.73億元,同比增長19.7%;營業利潤14.83億元,同比增長58.04%。

"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黃明端破局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

黃明端把大潤發的轉型當成他事業的最後一站——作為傳統零售業的教父級人物,《靈獸》也希望他的這個收穫的階段能足夠持續。

2

高鑫零售此次的業績似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為,3月份其發佈2018年財報時,由於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個看上去並不太理想的業績馬上就讓很多人感覺抓到了“把柄”,當時有分析稱,阿里入股後,高鑫零售的業績變糟了。

但事實上,對於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中會遇到的問題,黃明端早就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一年多前就曾對外做出公開解釋:2018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的元年,2019年會進入轉型新零售提速期,2020年則為收成期。

按照黃明端的規劃,明年才是收穫期。但尚處於提速期,業績開始一路上揚,無論是對於轉型中的高鑫零售,還是對於行業其他企業,都是一個利好——這多少意味著,新零售的改造,在其身上經歷了短暫的業績回潮後,正向效應逐步顯現。

要知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年整個零售消費行業的增長都非常乏力,很多零售企業都是微增長或是負增長,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零售企業能同比增長1%以上都已屬不錯的業績。

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毛利達131.88億元,比2018年129.22億元增加.66億元,增幅為2.1%。毛利率達到24.2%,較2018同期的23.9%增加0.3個百分點。這應該可以稱為今年中國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黃明端破局

而高鑫零售的中國零售市場的地位也尚很穩固。

根據凱度的最新的“中國城市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場份額”報告,2019年二季度,高鑫零售以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潤萬家(6.5%)、沃爾瑪(4.8%)、永輝(4.1%)、家樂福(2.8%)分列2~5位。

其中的亮點在於,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的市場份額為7%——就算剝離了歐尚,大潤發仍然佔據市場第一。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大潤發仍然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賣場之王。

3

自2017年11月阿里宣佈以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61%的股份起,黃明端就帶領大潤發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零售的轉型之路。他亦曾不止一次對外稱,大潤發自己嘗試過線上轉型,並不成功。與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才是最佳選擇。

如今,大潤發門店已基本完成了新零售改造。2018年底,淘鮮達在包括大潤發和歐尚在內的所有門店上線,大潤發可通過淘鮮達提供18000個左右的SKU,涵蓋生鮮食品及快速消費品。

黃明端原本計劃高鑫零售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後臺系統的打通、線上線下打通、大數據一體化、商品及賣場迭代、配送體系升級(餓了麼與盒馬承接配送服務)等等,不到一年時間就已基本實現。

黃明端破局

根據其公佈的數據,在阿里技術及流量的支持下,接入淘鮮達的大潤發門店每天的線上訂單量比原來增長數倍,部分客單價達到65~70元,日均單量達到700,618門店平均線上訂單達到1000單,線上生鮮佔比超過50%。據稱,淘鮮達為大潤發門店平均提升了10%的線上增量。

而且,其一小時配送的準點率已超過99%,頁面的缺貨率低於3%,出貨的缺貨率低於0.1%。顧客的差評率及客訴率均低於0.3%。

另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潤發與淘鮮達合作,開始做數據化選品,通過對大潤發門店附近5公里消費者的購買習慣,阿里通過大數據能力,向大潤發推薦了幾千款商品進行商品迭代優化。實現了在不同地區根據不同消費分層情況,商品結構上的千店千面。

這一切都為業績的再度上揚提供了支持。就像黃明端說的:“大賣場這個已經存在了近60年的業態,能不能在中國市場尤其顧客心中被重新定義?我們想試一試。”

很顯然,這個“試一試”,並不是淺嘗輒止,而是不斷深入,漸入佳境。

黃明端破局

4

儘管高鑫零售業績不錯,但近段時間,美團旗下小象生鮮閉店、京東7FRESH開店大幅減緩,包括盒馬、永輝在內的企業都似乎在有意轉向拓展mini小業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永輝生活、每日優鮮等前置倉也是小型業態模式,而對大賣場業態及新零售的質疑聲更是此起彼伏。

大賣場不行了嗎?

從整個行業來看,大賣場在一二線城市的生存壓力確實在加大,業績下滑是一個大趨勢。但具體到每個企業,情況也各有不同。同時,這一業態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業績仍然向好。當然,這個向好,基本也是運營水平紮實的企業。

除了高鑫零售,另一家以大賣場為主業態的永輝超市,在剝離了永輝雲創後,同樣也給出了不錯的2019半年業績快報: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411.73億元,同比增長19.7%;營業利潤14.83億元,同比增長58.04%。

黃明端破局

大賣場的生存狀況確實也是冰火兩重天。目前來看,積極創新、經營能力出眾的大賣場企業仍然活得較為滋潤——當然,比如以80億作價出售給蘇寧的家樂福,還有始終沒有太大創新的一些企業,營收一路下行也是一種常態。

《靈獸》也曾指出,傳統大賣場未來很難再在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賣場沒有轉型創新獲得重生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盒馬模式當年的騰空出世,某種程度是確實為大賣場的重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當然,截至目前,這種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再加上盒馬不久前在崑山關閉了一家門店,也導致了業界對新零售未來發展存疑,甚至有個別觀點稱:世間再無新零售。連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近期也表示,新零售是一個很大的偽命題,是一個巨大的坑,大家千萬別跳——這個話如果只從自身利益出發的觀點輸出給行業,多少有點兒不負責任了。

新零售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這樣極端的觀點也著實有點兒讓人啼笑皆非。

5

零售業難道不應該創新嗎?

難道不需要進行人、貨、場的重構,通過技術提升體驗和效率,提高疲軟已久的業績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過於拔高或是徹底否定新零售,都是不可取或者說是“另有所圖”。

道理很簡單,新零售不可能點石成金,但傳統零售更不可能點石成金。至少,業界的共識是:零售業如果不改變,肯定沒有出路。

另外一個問題是,幾年下來,新零售真的沒有任何成效嗎?

還是以大潤發為例,僅僅是通過POS機器的改造,就節省了30%交易環節的人工收銀成本。按照一人一年平均2-5萬元的工資成本,就為門店節省不少人力成本。

"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黃明端破局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

黃明端把大潤發的轉型當成他事業的最後一站——作為傳統零售業的教父級人物,《靈獸》也希望他的這個收穫的階段能足夠持續。

2

高鑫零售此次的業績似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為,3月份其發佈2018年財報時,由於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個看上去並不太理想的業績馬上就讓很多人感覺抓到了“把柄”,當時有分析稱,阿里入股後,高鑫零售的業績變糟了。

但事實上,對於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中會遇到的問題,黃明端早就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一年多前就曾對外做出公開解釋:2018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的元年,2019年會進入轉型新零售提速期,2020年則為收成期。

按照黃明端的規劃,明年才是收穫期。但尚處於提速期,業績開始一路上揚,無論是對於轉型中的高鑫零售,還是對於行業其他企業,都是一個利好——這多少意味著,新零售的改造,在其身上經歷了短暫的業績回潮後,正向效應逐步顯現。

要知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年整個零售消費行業的增長都非常乏力,很多零售企業都是微增長或是負增長,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零售企業能同比增長1%以上都已屬不錯的業績。

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毛利達131.88億元,比2018年129.22億元增加.66億元,增幅為2.1%。毛利率達到24.2%,較2018同期的23.9%增加0.3個百分點。這應該可以稱為今年中國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黃明端破局

而高鑫零售的中國零售市場的地位也尚很穩固。

根據凱度的最新的“中國城市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場份額”報告,2019年二季度,高鑫零售以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潤萬家(6.5%)、沃爾瑪(4.8%)、永輝(4.1%)、家樂福(2.8%)分列2~5位。

其中的亮點在於,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的市場份額為7%——就算剝離了歐尚,大潤發仍然佔據市場第一。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大潤發仍然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賣場之王。

3

自2017年11月阿里宣佈以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61%的股份起,黃明端就帶領大潤發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零售的轉型之路。他亦曾不止一次對外稱,大潤發自己嘗試過線上轉型,並不成功。與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才是最佳選擇。

如今,大潤發門店已基本完成了新零售改造。2018年底,淘鮮達在包括大潤發和歐尚在內的所有門店上線,大潤發可通過淘鮮達提供18000個左右的SKU,涵蓋生鮮食品及快速消費品。

黃明端原本計劃高鑫零售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後臺系統的打通、線上線下打通、大數據一體化、商品及賣場迭代、配送體系升級(餓了麼與盒馬承接配送服務)等等,不到一年時間就已基本實現。

黃明端破局

根據其公佈的數據,在阿里技術及流量的支持下,接入淘鮮達的大潤發門店每天的線上訂單量比原來增長數倍,部分客單價達到65~70元,日均單量達到700,618門店平均線上訂單達到1000單,線上生鮮佔比超過50%。據稱,淘鮮達為大潤發門店平均提升了10%的線上增量。

而且,其一小時配送的準點率已超過99%,頁面的缺貨率低於3%,出貨的缺貨率低於0.1%。顧客的差評率及客訴率均低於0.3%。

另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潤發與淘鮮達合作,開始做數據化選品,通過對大潤發門店附近5公里消費者的購買習慣,阿里通過大數據能力,向大潤發推薦了幾千款商品進行商品迭代優化。實現了在不同地區根據不同消費分層情況,商品結構上的千店千面。

這一切都為業績的再度上揚提供了支持。就像黃明端說的:“大賣場這個已經存在了近60年的業態,能不能在中國市場尤其顧客心中被重新定義?我們想試一試。”

很顯然,這個“試一試”,並不是淺嘗輒止,而是不斷深入,漸入佳境。

黃明端破局

4

儘管高鑫零售業績不錯,但近段時間,美團旗下小象生鮮閉店、京東7FRESH開店大幅減緩,包括盒馬、永輝在內的企業都似乎在有意轉向拓展mini小業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永輝生活、每日優鮮等前置倉也是小型業態模式,而對大賣場業態及新零售的質疑聲更是此起彼伏。

大賣場不行了嗎?

從整個行業來看,大賣場在一二線城市的生存壓力確實在加大,業績下滑是一個大趨勢。但具體到每個企業,情況也各有不同。同時,這一業態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業績仍然向好。當然,這個向好,基本也是運營水平紮實的企業。

除了高鑫零售,另一家以大賣場為主業態的永輝超市,在剝離了永輝雲創後,同樣也給出了不錯的2019半年業績快報: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411.73億元,同比增長19.7%;營業利潤14.83億元,同比增長58.04%。

黃明端破局

大賣場的生存狀況確實也是冰火兩重天。目前來看,積極創新、經營能力出眾的大賣場企業仍然活得較為滋潤——當然,比如以80億作價出售給蘇寧的家樂福,還有始終沒有太大創新的一些企業,營收一路下行也是一種常態。

《靈獸》也曾指出,傳統大賣場未來很難再在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賣場沒有轉型創新獲得重生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盒馬模式當年的騰空出世,某種程度是確實為大賣場的重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當然,截至目前,這種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再加上盒馬不久前在崑山關閉了一家門店,也導致了業界對新零售未來發展存疑,甚至有個別觀點稱:世間再無新零售。連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近期也表示,新零售是一個很大的偽命題,是一個巨大的坑,大家千萬別跳——這個話如果只從自身利益出發的觀點輸出給行業,多少有點兒不負責任了。

新零售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這樣極端的觀點也著實有點兒讓人啼笑皆非。

5

零售業難道不應該創新嗎?

難道不需要進行人、貨、場的重構,通過技術提升體驗和效率,提高疲軟已久的業績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過於拔高或是徹底否定新零售,都是不可取或者說是“另有所圖”。

道理很簡單,新零售不可能點石成金,但傳統零售更不可能點石成金。至少,業界的共識是:零售業如果不改變,肯定沒有出路。

另外一個問題是,幾年下來,新零售真的沒有任何成效嗎?

還是以大潤發為例,僅僅是通過POS機器的改造,就節省了30%交易環節的人工收銀成本。按照一人一年平均2-5萬元的工資成本,就為門店節省不少人力成本。

黃明端破局

從消費體驗端來看,自助收銀、刷臉支付、無感支付等等,都讓消費者感受到了線下門店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在這方面,銀泰百貨的新零售已經直接反映在了運營和戰略的升級上。

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銀泰百貨基於淘寶會員信息,把消費者在線上線下的行為串聯在一起,並從服務、交易、場景的全面數字化,通過熱力圖等規劃消費者在場內場外的動線,業績得到提升。銀泰還改變了傳統的線下收銀方式。銀泰在旗下63家門店共佈置了14000多臺雲POS,收銀能力是以前的10倍,效率極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基於阿里商業操作系統,銀泰將8個省、35各城市、64家門店——通過系統,線下的體驗、服務、高客單、低退貨和線上的便利、豐富、高頻、跨品類結合在一起,全部連接起來,達到高度的協同,提升效率和業績,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百貨商場的操作系統,通過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去賦能前端的商家和所有的業務人員,目前已開始對外輸出這套系統,並在西安開元、廈門國貿美歲兩家百貨企業上得到了驗證。

"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黃明端破局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

黃明端把大潤發的轉型當成他事業的最後一站——作為傳統零售業的教父級人物,《靈獸》也希望他的這個收穫的階段能足夠持續。

2

高鑫零售此次的業績似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為,3月份其發佈2018年財報時,由於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個看上去並不太理想的業績馬上就讓很多人感覺抓到了“把柄”,當時有分析稱,阿里入股後,高鑫零售的業績變糟了。

但事實上,對於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中會遇到的問題,黃明端早就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一年多前就曾對外做出公開解釋:2018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的元年,2019年會進入轉型新零售提速期,2020年則為收成期。

按照黃明端的規劃,明年才是收穫期。但尚處於提速期,業績開始一路上揚,無論是對於轉型中的高鑫零售,還是對於行業其他企業,都是一個利好——這多少意味著,新零售的改造,在其身上經歷了短暫的業績回潮後,正向效應逐步顯現。

要知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年整個零售消費行業的增長都非常乏力,很多零售企業都是微增長或是負增長,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零售企業能同比增長1%以上都已屬不錯的業績。

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毛利達131.88億元,比2018年129.22億元增加.66億元,增幅為2.1%。毛利率達到24.2%,較2018同期的23.9%增加0.3個百分點。這應該可以稱為今年中國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黃明端破局

而高鑫零售的中國零售市場的地位也尚很穩固。

根據凱度的最新的“中國城市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場份額”報告,2019年二季度,高鑫零售以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潤萬家(6.5%)、沃爾瑪(4.8%)、永輝(4.1%)、家樂福(2.8%)分列2~5位。

其中的亮點在於,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的市場份額為7%——就算剝離了歐尚,大潤發仍然佔據市場第一。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大潤發仍然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賣場之王。

3

自2017年11月阿里宣佈以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61%的股份起,黃明端就帶領大潤發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零售的轉型之路。他亦曾不止一次對外稱,大潤發自己嘗試過線上轉型,並不成功。與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才是最佳選擇。

如今,大潤發門店已基本完成了新零售改造。2018年底,淘鮮達在包括大潤發和歐尚在內的所有門店上線,大潤發可通過淘鮮達提供18000個左右的SKU,涵蓋生鮮食品及快速消費品。

黃明端原本計劃高鑫零售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後臺系統的打通、線上線下打通、大數據一體化、商品及賣場迭代、配送體系升級(餓了麼與盒馬承接配送服務)等等,不到一年時間就已基本實現。

黃明端破局

根據其公佈的數據,在阿里技術及流量的支持下,接入淘鮮達的大潤發門店每天的線上訂單量比原來增長數倍,部分客單價達到65~70元,日均單量達到700,618門店平均線上訂單達到1000單,線上生鮮佔比超過50%。據稱,淘鮮達為大潤發門店平均提升了10%的線上增量。

而且,其一小時配送的準點率已超過99%,頁面的缺貨率低於3%,出貨的缺貨率低於0.1%。顧客的差評率及客訴率均低於0.3%。

另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潤發與淘鮮達合作,開始做數據化選品,通過對大潤發門店附近5公里消費者的購買習慣,阿里通過大數據能力,向大潤發推薦了幾千款商品進行商品迭代優化。實現了在不同地區根據不同消費分層情況,商品結構上的千店千面。

這一切都為業績的再度上揚提供了支持。就像黃明端說的:“大賣場這個已經存在了近60年的業態,能不能在中國市場尤其顧客心中被重新定義?我們想試一試。”

很顯然,這個“試一試”,並不是淺嘗輒止,而是不斷深入,漸入佳境。

黃明端破局

4

儘管高鑫零售業績不錯,但近段時間,美團旗下小象生鮮閉店、京東7FRESH開店大幅減緩,包括盒馬、永輝在內的企業都似乎在有意轉向拓展mini小業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永輝生活、每日優鮮等前置倉也是小型業態模式,而對大賣場業態及新零售的質疑聲更是此起彼伏。

大賣場不行了嗎?

從整個行業來看,大賣場在一二線城市的生存壓力確實在加大,業績下滑是一個大趨勢。但具體到每個企業,情況也各有不同。同時,這一業態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業績仍然向好。當然,這個向好,基本也是運營水平紮實的企業。

除了高鑫零售,另一家以大賣場為主業態的永輝超市,在剝離了永輝雲創後,同樣也給出了不錯的2019半年業績快報: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411.73億元,同比增長19.7%;營業利潤14.83億元,同比增長58.04%。

黃明端破局

大賣場的生存狀況確實也是冰火兩重天。目前來看,積極創新、經營能力出眾的大賣場企業仍然活得較為滋潤——當然,比如以80億作價出售給蘇寧的家樂福,還有始終沒有太大創新的一些企業,營收一路下行也是一種常態。

《靈獸》也曾指出,傳統大賣場未來很難再在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賣場沒有轉型創新獲得重生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盒馬模式當年的騰空出世,某種程度是確實為大賣場的重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當然,截至目前,這種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再加上盒馬不久前在崑山關閉了一家門店,也導致了業界對新零售未來發展存疑,甚至有個別觀點稱:世間再無新零售。連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近期也表示,新零售是一個很大的偽命題,是一個巨大的坑,大家千萬別跳——這個話如果只從自身利益出發的觀點輸出給行業,多少有點兒不負責任了。

新零售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這樣極端的觀點也著實有點兒讓人啼笑皆非。

5

零售業難道不應該創新嗎?

難道不需要進行人、貨、場的重構,通過技術提升體驗和效率,提高疲軟已久的業績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過於拔高或是徹底否定新零售,都是不可取或者說是“另有所圖”。

道理很簡單,新零售不可能點石成金,但傳統零售更不可能點石成金。至少,業界的共識是:零售業如果不改變,肯定沒有出路。

另外一個問題是,幾年下來,新零售真的沒有任何成效嗎?

還是以大潤發為例,僅僅是通過POS機器的改造,就節省了30%交易環節的人工收銀成本。按照一人一年平均2-5萬元的工資成本,就為門店節省不少人力成本。

黃明端破局

從消費體驗端來看,自助收銀、刷臉支付、無感支付等等,都讓消費者感受到了線下門店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在這方面,銀泰百貨的新零售已經直接反映在了運營和戰略的升級上。

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銀泰百貨基於淘寶會員信息,把消費者在線上線下的行為串聯在一起,並從服務、交易、場景的全面數字化,通過熱力圖等規劃消費者在場內場外的動線,業績得到提升。銀泰還改變了傳統的線下收銀方式。銀泰在旗下63家門店共佈置了14000多臺雲POS,收銀能力是以前的10倍,效率極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基於阿里商業操作系統,銀泰將8個省、35各城市、64家門店——通過系統,線下的體驗、服務、高客單、低退貨和線上的便利、豐富、高頻、跨品類結合在一起,全部連接起來,達到高度的協同,提升效率和業績,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百貨商場的操作系統,通過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去賦能前端的商家和所有的業務人員,目前已開始對外輸出這套系統,並在西安開元、廈門國貿美歲兩家百貨企業上得到了驗證。

黃明端破局

的確,新零售概念從提出到現在,有一些企業遇到了發展瓶頸,但這並不能完全歸罪於此——這裡邊一部分是企業自身實力和戰略定力導致,還有一部分純屬混水摸魚,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就算單純將目光聚焦到盒馬身上,其大規模快速擴張中遇到的不少問題確實需要正視。然而,任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就算是BAT也不能例外。截至目前,盒馬在全國22個城市有160多家門店,仍在“奔跑”中,160多家門店中出現個別門店調整,放到任何零售企業中,都屬正常。

不一樣在於,盒馬在新零售上太過於標杆,稍有閃失便成焦點,另外,也必須要承認,沒有一種模式天生就是顛覆另一種模式的,零售業更需要踏實求進。從這個角度上說,盒馬自身亦確實要對自己的商業模式進行修正。至少目前看來,盒馬正在朝這個方向改進。

與此同時,中國零售業也因為新零售,誕生了很多新模式、新業態和新變化,傳統零售業幾乎是從落寞中重新回到了舞臺的中心,商業的活力被再度激發。從有些方面來講,中國零售業從十多年的跟隨者,一舉變成了全球零售創新的引領者。仍以盒馬為例,正是其為中國零售業從營銷、體驗、技術、應用、運營模式等各個方面,帶來了此前從未有過的戰略和戰術,讓行業受到極大啟發——僅這一點,無論未來盒馬成與敗,都不影響它對中國零售業做出的貢獻。

6

事實上,阿里、騰訊等巨頭在新零售業務的開拓上也似乎並沒有怎麼減速。

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宣佈阿里新一輪面向未來的組織升級,盒馬升級為獨立事業群。這一調整透露了至少兩點信息:一,盒馬地位提升,新零售仍將繼續探索前行;二,阿里希望盒馬能夠擁有獨立發展的能力,因為未來更多要靠自己。

"

1

黃明端終於交出了一份自己應該也還算滿意的成績單。

8月7日,高鑫零售發佈半年報,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總銷售營收同比增長0.6%至543.9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3.2%至30.14億元。

起跌回升,高鑫零售在新零售上的改造成果開始顯現。這也一雪去年因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各種指責——2018年其營收為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股東應占溢利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沒有什麼變革是不用經歷陣痛的。沒有什麼改革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同理,沒有哪家零售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是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現業績階段性下行的情況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

與2018年財報相比,高鑫零售2019年業績顯然會更有底氣。其還透露,旗下兩大商超連鎖品牌歐尚和大潤發的整合“已初步完成”。

同樣也是2018年中報業績會上,黃明端曾說,與阿里的合作會在2019年顯現。

現在看來,大潤發在賣場嫁接新零售各種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到了開始收穫果實的階段。

黃明端破局

▲高鑫零售CEO黃明端

黃明端把大潤發的轉型當成他事業的最後一站——作為傳統零售業的教父級人物,《靈獸》也希望他的這個收穫的階段能足夠持續。

2

高鑫零售此次的業績似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因為,3月份其發佈2018年財報時,由於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這個看上去並不太理想的業績馬上就讓很多人感覺抓到了“把柄”,當時有分析稱,阿里入股後,高鑫零售的業績變糟了。

但事實上,對於大潤發的新零售改造中會遇到的問題,黃明端早就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一年多前就曾對外做出公開解釋:2018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的元年,2019年會進入轉型新零售提速期,2020年則為收成期。

按照黃明端的規劃,明年才是收穫期。但尚處於提速期,業績開始一路上揚,無論是對於轉型中的高鑫零售,還是對於行業其他企業,都是一個利好——這多少意味著,新零售的改造,在其身上經歷了短暫的業績回潮後,正向效應逐步顯現。

要知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年整個零售消費行業的增長都非常乏力,很多零售企業都是微增長或是負增長,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少零售企業能同比增長1%以上都已屬不錯的業績。

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毛利達131.88億元,比2018年129.22億元增加.66億元,增幅為2.1%。毛利率達到24.2%,較2018同期的23.9%增加0.3個百分點。這應該可以稱為今年中國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

黃明端破局

而高鑫零售的中國零售市場的地位也尚很穩固。

根據凱度的最新的“中國城市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場份額”報告,2019年二季度,高鑫零售以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潤萬家(6.5%)、沃爾瑪(4.8%)、永輝(4.1%)、家樂福(2.8%)分列2~5位。

其中的亮點在於,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的市場份額為7%——就算剝離了歐尚,大潤發仍然佔據市場第一。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大潤發仍然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賣場之王。

3

自2017年11月阿里宣佈以224億港幣收購高鑫零售36.61%的股份起,黃明端就帶領大潤發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零售的轉型之路。他亦曾不止一次對外稱,大潤發自己嘗試過線上轉型,並不成功。與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才是最佳選擇。

如今,大潤發門店已基本完成了新零售改造。2018年底,淘鮮達在包括大潤發和歐尚在內的所有門店上線,大潤發可通過淘鮮達提供18000個左右的SKU,涵蓋生鮮食品及快速消費品。

黃明端原本計劃高鑫零售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後臺系統的打通、線上線下打通、大數據一體化、商品及賣場迭代、配送體系升級(餓了麼與盒馬承接配送服務)等等,不到一年時間就已基本實現。

黃明端破局

根據其公佈的數據,在阿里技術及流量的支持下,接入淘鮮達的大潤發門店每天的線上訂單量比原來增長數倍,部分客單價達到65~70元,日均單量達到700,618門店平均線上訂單達到1000單,線上生鮮佔比超過50%。據稱,淘鮮達為大潤發門店平均提升了10%的線上增量。

而且,其一小時配送的準點率已超過99%,頁面的缺貨率低於3%,出貨的缺貨率低於0.1%。顧客的差評率及客訴率均低於0.3%。

另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潤發與淘鮮達合作,開始做數據化選品,通過對大潤發門店附近5公里消費者的購買習慣,阿里通過大數據能力,向大潤發推薦了幾千款商品進行商品迭代優化。實現了在不同地區根據不同消費分層情況,商品結構上的千店千面。

這一切都為業績的再度上揚提供了支持。就像黃明端說的:“大賣場這個已經存在了近60年的業態,能不能在中國市場尤其顧客心中被重新定義?我們想試一試。”

很顯然,這個“試一試”,並不是淺嘗輒止,而是不斷深入,漸入佳境。

黃明端破局

4

儘管高鑫零售業績不錯,但近段時間,美團旗下小象生鮮閉店、京東7FRESH開店大幅減緩,包括盒馬、永輝在內的企業都似乎在有意轉向拓展mini小業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永輝生活、每日優鮮等前置倉也是小型業態模式,而對大賣場業態及新零售的質疑聲更是此起彼伏。

大賣場不行了嗎?

從整個行業來看,大賣場在一二線城市的生存壓力確實在加大,業績下滑是一個大趨勢。但具體到每個企業,情況也各有不同。同時,這一業態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業績仍然向好。當然,這個向好,基本也是運營水平紮實的企業。

除了高鑫零售,另一家以大賣場為主業態的永輝超市,在剝離了永輝雲創後,同樣也給出了不錯的2019半年業績快報: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411.73億元,同比增長19.7%;營業利潤14.83億元,同比增長58.04%。

黃明端破局

大賣場的生存狀況確實也是冰火兩重天。目前來看,積極創新、經營能力出眾的大賣場企業仍然活得較為滋潤——當然,比如以80億作價出售給蘇寧的家樂福,還有始終沒有太大創新的一些企業,營收一路下行也是一種常態。

《靈獸》也曾指出,傳統大賣場未來很難再在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賣場沒有轉型創新獲得重生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盒馬模式當年的騰空出世,某種程度是確實為大賣場的重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當然,截至目前,這種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再加上盒馬不久前在崑山關閉了一家門店,也導致了業界對新零售未來發展存疑,甚至有個別觀點稱:世間再無新零售。連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近期也表示,新零售是一個很大的偽命題,是一個巨大的坑,大家千萬別跳——這個話如果只從自身利益出發的觀點輸出給行業,多少有點兒不負責任了。

新零售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這樣極端的觀點也著實有點兒讓人啼笑皆非。

5

零售業難道不應該創新嗎?

難道不需要進行人、貨、場的重構,通過技術提升體驗和效率,提高疲軟已久的業績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過於拔高或是徹底否定新零售,都是不可取或者說是“另有所圖”。

道理很簡單,新零售不可能點石成金,但傳統零售更不可能點石成金。至少,業界的共識是:零售業如果不改變,肯定沒有出路。

另外一個問題是,幾年下來,新零售真的沒有任何成效嗎?

還是以大潤發為例,僅僅是通過POS機器的改造,就節省了30%交易環節的人工收銀成本。按照一人一年平均2-5萬元的工資成本,就為門店節省不少人力成本。

黃明端破局

從消費體驗端來看,自助收銀、刷臉支付、無感支付等等,都讓消費者感受到了線下門店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在這方面,銀泰百貨的新零售已經直接反映在了運營和戰略的升級上。

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銀泰百貨基於淘寶會員信息,把消費者在線上線下的行為串聯在一起,並從服務、交易、場景的全面數字化,通過熱力圖等規劃消費者在場內場外的動線,業績得到提升。銀泰還改變了傳統的線下收銀方式。銀泰在旗下63家門店共佈置了14000多臺雲POS,收銀能力是以前的10倍,效率極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基於阿里商業操作系統,銀泰將8個省、35各城市、64家門店——通過系統,線下的體驗、服務、高客單、低退貨和線上的便利、豐富、高頻、跨品類結合在一起,全部連接起來,達到高度的協同,提升效率和業績,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百貨商場的操作系統,通過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去賦能前端的商家和所有的業務人員,目前已開始對外輸出這套系統,並在西安開元、廈門國貿美歲兩家百貨企業上得到了驗證。

黃明端破局

的確,新零售概念從提出到現在,有一些企業遇到了發展瓶頸,但這並不能完全歸罪於此——這裡邊一部分是企業自身實力和戰略定力導致,還有一部分純屬混水摸魚,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就算單純將目光聚焦到盒馬身上,其大規模快速擴張中遇到的不少問題確實需要正視。然而,任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就算是BAT也不能例外。截至目前,盒馬在全國22個城市有160多家門店,仍在“奔跑”中,160多家門店中出現個別門店調整,放到任何零售企業中,都屬正常。

不一樣在於,盒馬在新零售上太過於標杆,稍有閃失便成焦點,另外,也必須要承認,沒有一種模式天生就是顛覆另一種模式的,零售業更需要踏實求進。從這個角度上說,盒馬自身亦確實要對自己的商業模式進行修正。至少目前看來,盒馬正在朝這個方向改進。

與此同時,中國零售業也因為新零售,誕生了很多新模式、新業態和新變化,傳統零售業幾乎是從落寞中重新回到了舞臺的中心,商業的活力被再度激發。從有些方面來講,中國零售業從十多年的跟隨者,一舉變成了全球零售創新的引領者。仍以盒馬為例,正是其為中國零售業從營銷、體驗、技術、應用、運營模式等各個方面,帶來了此前從未有過的戰略和戰術,讓行業受到極大啟發——僅這一點,無論未來盒馬成與敗,都不影響它對中國零售業做出的貢獻。

6

事實上,阿里、騰訊等巨頭在新零售業務的開拓上也似乎並沒有怎麼減速。

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宣佈阿里新一輪面向未來的組織升級,盒馬升級為獨立事業群。這一調整透露了至少兩點信息:一,盒馬地位提升,新零售仍將繼續探索前行;二,阿里希望盒馬能夠擁有獨立發展的能力,因為未來更多要靠自己。

黃明端破局

而高鑫零售與阿里的融合也在進一步深入。大潤發計劃兩年內將IT系統全面遷移到阿里雲上,不再自建IDC。目前大潤發線上B2C業務日均可達30-40萬單,B2B業務日均近1萬單,這些線上業務核心系統已經搭載在阿里雲上。同時,銷售、營銷、庫存等業務系統也在遷移上雲中。

同時,大潤發還與阿里雲合作啟動數據中臺項目,將業務交易等相關數據和資源彙集到中臺,進行精細維度的數據分析,更好地輔助業務決策。

2019年《互聯網趨勢報告》是互聯網投資圈年度最具指導價值的報告,這份兩個月前發佈的報告中,用一整頁詳細呈現了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成果:基於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阿里巴巴已經落地盒馬鮮生、大潤發、蘇寧電器、銀泰百貨、居然之家、天貓優品、零售通社區店以及與星巴克配送合作等新零售標杆案例。

趟坑過後的中國零售業,所有的新變化都在進一步孕育中,一切都在進入新的階段。

高鑫零售在半年報中也強調,經過兩年的發展,大潤發e路發的B2B業務已經位列行業的第一梯隊,2018年的營收較2017的翻了一番,並對利潤有積極貢獻。2019年營收將增長50%,在不久的將來躋身百億營收大軍的行列。

所有的指向都更為光明。在阿里的“護航”下,黃明端會成為首個成功穿越的破局者嗎?(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