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的歌,是一次只能聽一首的歌!

我小時侯生活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在並不算髮達的西部一箇中等城市。破爛的街面,小巷林立。但港臺流行歌曲卻在通過民間方式瘋狂的傳入。要說那時候的大街、小巷最大的文化特色,那真是“走錯路、都能聽到鄧麗君的歌”!

懷念鄧麗君


隨著“亞洲四小龍”經濟在世界舞臺崛起,香港、臺灣、新加坡形成的華人經濟圈文化也空前繁榮,優秀的藝人和作品數如雨後春筍般爆發,華人文化近百年來第一次開始讓全世界矚目。催生出鄧麗君、風飛飛、甄妮、羅文、費翔、張明敏......等一大批優秀歌手,而鄧麗君毫無疑問是其中最傑出、影響力最大的一個。

那個時候,鄧麗君作為一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天后級歌手,在我們的腦海裡,想像她的生活裡總是璀璨的舞臺、頒獎典禮、與及海灘、別墅、宴會、高級轎車......過著資本主義社會上等人極其奢靡的物質生活。於是有人說她是“小資情調”,而開始有敵意。還一度被官方冠以“靡靡之音”的代表,被大陸官媒批判並被邊緣化。

然而,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打開國門的視野煥然一新,“左”的思想終於逐步淡化。此時我們卻驚訝的發現:鄧麗君的歌卻從來沒離開過大陸,也從來沒有在民間被淡化,而是相反的伴隨著錄音磁帶可以翻錄的特點,越發的廣泛傳播並深受老百姓喜愛。有人說鄧麗君的歌,“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喜歡她的歌,是那時候中國人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

隨著網絡的普及,才又瞭解到:原來鄧麗君從出生到成名之後,過的其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大家閨秀、專業名校畢業、然後包裝安排成名、最後嫁入豪門過上驕奢生活。其實鄧麗君是來自一個窮人家庭,父親只是從大陸退到臺灣的退役老兵,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從小家庭生活就十分拮据。於是,鄧麗君14歲就放棄學業去歌廳唱歌賺錢幫助養家。然而,就是這一唱,從歌廳唱到地方電視臺的春晚、唱到全臺灣的春晚、唱到香港和馬來西亞、又唱到日本、最後唱到整個西太平洋和全世界的華人圈。成就了華人最具影響力歌手的美譽。而從她的生平告訴我們,那麼多老百姓喜歡她的歌,一點也不奇怪。

懷念鄧麗君


但是,無數的大獎、無數的榮光,無數的歌迷,卻沒有給鄧麗君幸福的生活。不到20歲時的她已經享譽港臺、馬來西亞、新加坡,而敢於追求她的豪門子弟並不多,但是,也許是鄧麗君命中註定是屬於普通百姓的,她一生與豪門無緣!與婚姻無緣。她只能用一生的精力去演繹窮人孩子心底的那一份陽光,演繹一個普通人對生活的熱愛,去演繹“窮人也有夢”的宣言!

眾所周知,歐洲的工業革命起源於文藝復興,但文藝復興的起源卻並不是科學和哲學。而是藝術,是意大利的一批詩人、文學家、畫家、音樂家。但很少有人去追問:文藝復興為何是起源於藝術?工業革命為何是得益於藝術的變革?

於是,我們也不禁要追問:是什麼給上世紀70到80年代,華人社會的鉅變注人了新的動力?筆者認為:正是鄧麗君、瓊瑤、金庸、羅大佑、顧嘉輝、李宗盛、周潤發.......等等的文化巨人,給華夏民族的騰飛注入了新的精神視野和動力元素!而鄧麗君,正是這場文化運動的領軍者!儘管,這也許不是她刻意要做的。相信不久的將來,歷史會對那個時代的偉大藝人們推動的那一場華人世界的“文藝復興”,做出應有的評價。

懷念鄧麗君


1995年,鄧麗君在泰國清邁香消玉隕。消息傳出,全世界華人圈萬民悲痛。在臺北的鄧麗君靈堂,臺灣各界巨頭、藝人,幾乎全部到場。出殯當日,靈堂外,公路邊,有超過二十萬人自發去送別鄧麗君,當局出動大批警力維持秩序,當日,臺灣主要電視臺向全亞洲現場直播,東亞、東南亞幾乎所有電視臺長篇幅報道。創造了一箇中國曆史上空前的、社會自發為一個普通人舉行盛大隆重葬禮的記錄。

懷念鄧麗君


二十幾年過去了,時至今日,鄧麗君位於臺北金寶山的墓地,一年四季,鮮花不斷,無數人們始終會來祭奠這位“老百姓的造夢者”!

大陸的中央電視臺曾邀請鄧麗君到大陸演唱,但是,被臺灣當局勸阻。留下鄧麗君一生的遺憾:她有生之年,沒有能到大陸為10億大陸同胞演唱。

隨著時光流逝,商業歌壇的興起,鄧麗君的歌大概在2000年後逐步淡出了各大媒體排行榜。但是在民間,在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人裡,其影響力經久不衰。而且還不斷有年輕一代人也加入了鄧麗君歌迷的行業。鄧麗君,已經成為華語歌壇難以超越的神話!

鄧麗君的歌,沒有任何故作矯情的造作、也沒有刻意的炫耀技巧的修飾,幾乎就是完美的通俗語言。把優美、陽光、浪漫、樸實等最普通人的情懷與生活的美麗,凝聚成一股清流,直接沁入人的靈魂深處。.....仔細聽她的歌,彷彿是在海邊沙灘上聽一個漁家女娓娓道來、一個你不曾聽過的童話......

筆者甚至認為:鄧麗君開創的通俗陽光的風格,是世界藝術中獨樹一幟的,鄧麗君的歌在社會大眾中所具有的超強感染力和精神滲透力,世界上無人能及。這種能力,只有一個藝術家能接近鄧麗君,那就是日本的漫畫大師宮崎駿。

懷念鄧麗君

很多歌手都需要刦追逐一些時尚的唱法,一些爆發的情感表達方式去吸引聽眾。但鄧麗君不需要,她是天賦王者,不需要去追逐什麼!鄧麗君的歌,越是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的,越是經典中的經典:《在水一方》、《小城故事》、《又見炊煙》、《雲河》、《南海姑娘》、《北國之春》......等等,只要你靜心去聽,人們日常勞作、生活的場景、就會立馬變成一幅畫、一首詩......

很多年輕人對上一代人痴迷於鄧麗君的歌不理解,甚至有人說鄧麗君的歌聽了很膩味。其實不是他們聽不懂鄧麗君的歌,而是他們不會聽鄧麗君的歌。鄧麗君的歌,一次你只能聽一首!你可以反反覆覆的聽同一首,去理解她的意境和哲理,美的感覺就會在心中油然而生。而絕對不能一次聽很多首。太多的經典,人一次根本無法聽懂和消化。

鄧麗君獲得的是10億個掌聲,這是華人社會過去和將來任何藝人都難以企及的。數百年來,和西方人的生活相比,中國人的一生只有奔波和愁容,以至於老百姓不知道作為人、還應該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老百姓根本沒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讓華人真正開始懂得生活之美、熱愛生活的人,首推:鄧麗君!鄧麗君的歌,點亮的,是災難深重的中國人追求幸福的心靈之光!

懷念鄧麗君


全世界的華人,永遠懷念鄧麗君!

感謝鄧麗君!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觀點為原創,請勿抄襲。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