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孩子會因為各種挫折而“摔倒”。

週末帶兒子在公園玩,一個2,3歲的小男孩跑跑鬧鬧,不小心摔了一跤,臉朝地。奶奶看到很是心疼,連忙把小男孩抱起來,又是哄又是揉,仔細盯著小臉,身上,檢查有沒有摔著。

接著奶奶氣憤不已,連忙用腳踩了踩地,說著:“都是這個地不平,害的我寶貝摔跤了!”

家長心疼孩子磕著碰著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摔跤,絆倒孩子的石頭或是不平的地並沒有錯,家長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問題是在於孩子自己不小心。

小時候,孩子會因為羈絆而摔倒,長大後,同樣也會因為遇到挫折而摔倒。

張海迪曾說:“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與其一味保護孩子,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和挫折,不如教會孩子承受挫折,才能勇敢面對今後生活的各種困難。

可以從小從一些生活細節入手,明確告訴孩子事實,教給他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借鑑甘地夫人法則,不要讓孩子逃避困難,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孩子會因為各種挫折而“摔倒”。

週末帶兒子在公園玩,一個2,3歲的小男孩跑跑鬧鬧,不小心摔了一跤,臉朝地。奶奶看到很是心疼,連忙把小男孩抱起來,又是哄又是揉,仔細盯著小臉,身上,檢查有沒有摔著。

接著奶奶氣憤不已,連忙用腳踩了踩地,說著:“都是這個地不平,害的我寶貝摔跤了!”

家長心疼孩子磕著碰著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摔跤,絆倒孩子的石頭或是不平的地並沒有錯,家長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問題是在於孩子自己不小心。

小時候,孩子會因為羈絆而摔倒,長大後,同樣也會因為遇到挫折而摔倒。

張海迪曾說:“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與其一味保護孩子,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和挫折,不如教會孩子承受挫折,才能勇敢面對今後生活的各種困難。

可以從小從一些生活細節入手,明確告訴孩子事實,教給他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借鑑甘地夫人法則,不要讓孩子逃避困難,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二,甘地夫人法則,增強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

1,,什麼是甘地夫人法則。

《13歲前,媽媽一定要懂的心理學》一書中曾提到甘地夫人法則一詞。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她不但是個卓越的領袖,更是一位好母親,好老師。

她的兒子拉吉夫12歲那年,因病需要做手術。醫生為了讓拉吉夫消除畏懼心理,幫助拉吉夫輕鬆面對手術,建議用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你不用太緊張”的話來安慰孩子。

但甘地夫人認為,孩子應該知道他要面對的手術,應該勇敢地承受這一切。

她來到拉吉夫床邊,平靜地說:“孩子,手術後你會有幾天相當痛苦,如果媽媽能夠代替你去承受這份痛苦,我一定會這樣做。但誰也代替不了你,哭泣和喊叫都不能減輕你的痛苦,還有可能會引起頭痛,所以,你要勇敢地面對它。”

拉吉夫聽了媽媽的話,堅定地點了點頭。 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因為疼痛而哭喊,而是勇敢地接受了這一切。

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孩子並不是給予他一切,而是要培養他健全的人格和抵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這就是甘地夫人的教子法則。

"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孩子會因為各種挫折而“摔倒”。

週末帶兒子在公園玩,一個2,3歲的小男孩跑跑鬧鬧,不小心摔了一跤,臉朝地。奶奶看到很是心疼,連忙把小男孩抱起來,又是哄又是揉,仔細盯著小臉,身上,檢查有沒有摔著。

接著奶奶氣憤不已,連忙用腳踩了踩地,說著:“都是這個地不平,害的我寶貝摔跤了!”

家長心疼孩子磕著碰著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摔跤,絆倒孩子的石頭或是不平的地並沒有錯,家長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問題是在於孩子自己不小心。

小時候,孩子會因為羈絆而摔倒,長大後,同樣也會因為遇到挫折而摔倒。

張海迪曾說:“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與其一味保護孩子,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和挫折,不如教會孩子承受挫折,才能勇敢面對今後生活的各種困難。

可以從小從一些生活細節入手,明確告訴孩子事實,教給他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借鑑甘地夫人法則,不要讓孩子逃避困難,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二,甘地夫人法則,增強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

1,,什麼是甘地夫人法則。

《13歲前,媽媽一定要懂的心理學》一書中曾提到甘地夫人法則一詞。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她不但是個卓越的領袖,更是一位好母親,好老師。

她的兒子拉吉夫12歲那年,因病需要做手術。醫生為了讓拉吉夫消除畏懼心理,幫助拉吉夫輕鬆面對手術,建議用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你不用太緊張”的話來安慰孩子。

但甘地夫人認為,孩子應該知道他要面對的手術,應該勇敢地承受這一切。

她來到拉吉夫床邊,平靜地說:“孩子,手術後你會有幾天相當痛苦,如果媽媽能夠代替你去承受這份痛苦,我一定會這樣做。但誰也代替不了你,哭泣和喊叫都不能減輕你的痛苦,還有可能會引起頭痛,所以,你要勇敢地面對它。”

拉吉夫聽了媽媽的話,堅定地點了點頭。 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因為疼痛而哭喊,而是勇敢地接受了這一切。

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孩子並不是給予他一切,而是要培養他健全的人格和抵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這就是甘地夫人的教子法則。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善用甘地夫人法則對孩子的好處。

甘地夫人法則給家長的啟示:不論你願不願意接受,挫折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都想要一帆風順的人生,但往往挫折是才是人生常態,我們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

並且每一次挫折,都是孩子成長的一次機會。受挫雖是痛苦的,但是卻可以從中得到寶貴的經驗,鍛鍊自己,激發自身的潛能。

父母都應該認識到,我們不能呵護孩子一輩子,孩子最終要在社會的摔打中不斷成長,要獨自面對挫折與困難。所以,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讓孩子做敢於面對挫折的勇者。

而用甘地夫人法則的挫折教育方式,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堅強的意志。孩子不會對家長有著過分依賴的心理,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能夠戰勝自我,從容面對挫折的打擊,勇敢面對困難,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這個群體當中。

這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缺少挫折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就像文章開頭那個摔倒的孩子,如果家長不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因為自己的疏忽或者是意料之外造成不好的後果,完全歸責於環境,孩子日後容易產生推卸責任,逃避困難,經不起挫折等一系列影響。

缺少挫折教育的孩子,內心容易處於一種極為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俗稱“玻璃心”,指內心像玻璃一樣易碎。孩子經不起批評指責,打擊,無法面對困難挫折,更不能承受今後人生中的種種風雨。

就像英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卡特邦奇所說的那樣:“過於幸福的童年常常會造成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打擊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不適應環境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孩子會因為各種挫折而“摔倒”。

週末帶兒子在公園玩,一個2,3歲的小男孩跑跑鬧鬧,不小心摔了一跤,臉朝地。奶奶看到很是心疼,連忙把小男孩抱起來,又是哄又是揉,仔細盯著小臉,身上,檢查有沒有摔著。

接著奶奶氣憤不已,連忙用腳踩了踩地,說著:“都是這個地不平,害的我寶貝摔跤了!”

家長心疼孩子磕著碰著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摔跤,絆倒孩子的石頭或是不平的地並沒有錯,家長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問題是在於孩子自己不小心。

小時候,孩子會因為羈絆而摔倒,長大後,同樣也會因為遇到挫折而摔倒。

張海迪曾說:“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與其一味保護孩子,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和挫折,不如教會孩子承受挫折,才能勇敢面對今後生活的各種困難。

可以從小從一些生活細節入手,明確告訴孩子事實,教給他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借鑑甘地夫人法則,不要讓孩子逃避困難,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二,甘地夫人法則,增強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

1,,什麼是甘地夫人法則。

《13歲前,媽媽一定要懂的心理學》一書中曾提到甘地夫人法則一詞。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她不但是個卓越的領袖,更是一位好母親,好老師。

她的兒子拉吉夫12歲那年,因病需要做手術。醫生為了讓拉吉夫消除畏懼心理,幫助拉吉夫輕鬆面對手術,建議用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你不用太緊張”的話來安慰孩子。

但甘地夫人認為,孩子應該知道他要面對的手術,應該勇敢地承受這一切。

她來到拉吉夫床邊,平靜地說:“孩子,手術後你會有幾天相當痛苦,如果媽媽能夠代替你去承受這份痛苦,我一定會這樣做。但誰也代替不了你,哭泣和喊叫都不能減輕你的痛苦,還有可能會引起頭痛,所以,你要勇敢地面對它。”

拉吉夫聽了媽媽的話,堅定地點了點頭。 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因為疼痛而哭喊,而是勇敢地接受了這一切。

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孩子並不是給予他一切,而是要培養他健全的人格和抵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這就是甘地夫人的教子法則。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善用甘地夫人法則對孩子的好處。

甘地夫人法則給家長的啟示:不論你願不願意接受,挫折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都想要一帆風順的人生,但往往挫折是才是人生常態,我們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

並且每一次挫折,都是孩子成長的一次機會。受挫雖是痛苦的,但是卻可以從中得到寶貴的經驗,鍛鍊自己,激發自身的潛能。

父母都應該認識到,我們不能呵護孩子一輩子,孩子最終要在社會的摔打中不斷成長,要獨自面對挫折與困難。所以,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讓孩子做敢於面對挫折的勇者。

而用甘地夫人法則的挫折教育方式,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堅強的意志。孩子不會對家長有著過分依賴的心理,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能夠戰勝自我,從容面對挫折的打擊,勇敢面對困難,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這個群體當中。

這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缺少挫折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就像文章開頭那個摔倒的孩子,如果家長不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因為自己的疏忽或者是意料之外造成不好的後果,完全歸責於環境,孩子日後容易產生推卸責任,逃避困難,經不起挫折等一系列影響。

缺少挫折教育的孩子,內心容易處於一種極為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俗稱“玻璃心”,指內心像玻璃一樣易碎。孩子經不起批評指責,打擊,無法面對困難挫折,更不能承受今後人生中的種種風雨。

就像英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卡特邦奇所說的那樣:“過於幸福的童年常常會造成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打擊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不適應環境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三,家長如何善用甘地夫人法則,幫助孩子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孩子的一生會經歷許多困難和挫折。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可以從以下4點,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挫折面前實話實說。

不要低估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讓孩子面對真實的人生。如果家長經常在言語中表現出自己的擔憂,害怕孩子不能承受,孩子在這張長期暗示下會變得不自信,真的認為自己承受不了挫折。

其實,孩子很可能比我們想象中要更堅強。

很多家長心疼孩子,打針的時候都騙孩子說不疼了,很快就好了。其實,真的不疼嗎?孩子以不疼的心態去面對打針,當發現根本不是家長口中所說的一點兒也不疼時,反而會感受到這種疼痛“加重”。

相反,如果事先告訴過孩子打針是會有一點疼的,是能夠接受的痛。孩子有了這種心理準備,當真面對這種疼痛時,會更容易接受。

前段時間,我帶兒子去打預防針,提前告訴他會有一點點痛,不過很快就好了。打完針後,他一直跟我說,媽媽,我覺得打針不痛耶。

"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孩子會因為各種挫折而“摔倒”。

週末帶兒子在公園玩,一個2,3歲的小男孩跑跑鬧鬧,不小心摔了一跤,臉朝地。奶奶看到很是心疼,連忙把小男孩抱起來,又是哄又是揉,仔細盯著小臉,身上,檢查有沒有摔著。

接著奶奶氣憤不已,連忙用腳踩了踩地,說著:“都是這個地不平,害的我寶貝摔跤了!”

家長心疼孩子磕著碰著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摔跤,絆倒孩子的石頭或是不平的地並沒有錯,家長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問題是在於孩子自己不小心。

小時候,孩子會因為羈絆而摔倒,長大後,同樣也會因為遇到挫折而摔倒。

張海迪曾說:“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與其一味保護孩子,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和挫折,不如教會孩子承受挫折,才能勇敢面對今後生活的各種困難。

可以從小從一些生活細節入手,明確告訴孩子事實,教給他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借鑑甘地夫人法則,不要讓孩子逃避困難,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二,甘地夫人法則,增強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

1,,什麼是甘地夫人法則。

《13歲前,媽媽一定要懂的心理學》一書中曾提到甘地夫人法則一詞。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她不但是個卓越的領袖,更是一位好母親,好老師。

她的兒子拉吉夫12歲那年,因病需要做手術。醫生為了讓拉吉夫消除畏懼心理,幫助拉吉夫輕鬆面對手術,建議用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你不用太緊張”的話來安慰孩子。

但甘地夫人認為,孩子應該知道他要面對的手術,應該勇敢地承受這一切。

她來到拉吉夫床邊,平靜地說:“孩子,手術後你會有幾天相當痛苦,如果媽媽能夠代替你去承受這份痛苦,我一定會這樣做。但誰也代替不了你,哭泣和喊叫都不能減輕你的痛苦,還有可能會引起頭痛,所以,你要勇敢地面對它。”

拉吉夫聽了媽媽的話,堅定地點了點頭。 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因為疼痛而哭喊,而是勇敢地接受了這一切。

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孩子並不是給予他一切,而是要培養他健全的人格和抵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這就是甘地夫人的教子法則。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善用甘地夫人法則對孩子的好處。

甘地夫人法則給家長的啟示:不論你願不願意接受,挫折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都想要一帆風順的人生,但往往挫折是才是人生常態,我們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

並且每一次挫折,都是孩子成長的一次機會。受挫雖是痛苦的,但是卻可以從中得到寶貴的經驗,鍛鍊自己,激發自身的潛能。

父母都應該認識到,我們不能呵護孩子一輩子,孩子最終要在社會的摔打中不斷成長,要獨自面對挫折與困難。所以,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讓孩子做敢於面對挫折的勇者。

而用甘地夫人法則的挫折教育方式,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堅強的意志。孩子不會對家長有著過分依賴的心理,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能夠戰勝自我,從容面對挫折的打擊,勇敢面對困難,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這個群體當中。

這對孩子的成長和今後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缺少挫折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就像文章開頭那個摔倒的孩子,如果家長不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因為自己的疏忽或者是意料之外造成不好的後果,完全歸責於環境,孩子日後容易產生推卸責任,逃避困難,經不起挫折等一系列影響。

缺少挫折教育的孩子,內心容易處於一種極為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俗稱“玻璃心”,指內心像玻璃一樣易碎。孩子經不起批評指責,打擊,無法面對困難挫折,更不能承受今後人生中的種種風雨。

就像英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卡特邦奇所說的那樣:“過於幸福的童年常常會造成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打擊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不適應環境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三,家長如何善用甘地夫人法則,幫助孩子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孩子的一生會經歷許多困難和挫折。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可以從以下4點,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挫折面前實話實說。

不要低估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讓孩子面對真實的人生。如果家長經常在言語中表現出自己的擔憂,害怕孩子不能承受,孩子在這張長期暗示下會變得不自信,真的認為自己承受不了挫折。

其實,孩子很可能比我們想象中要更堅強。

很多家長心疼孩子,打針的時候都騙孩子說不疼了,很快就好了。其實,真的不疼嗎?孩子以不疼的心態去面對打針,當發現根本不是家長口中所說的一點兒也不疼時,反而會感受到這種疼痛“加重”。

相反,如果事先告訴過孩子打針是會有一點疼的,是能夠接受的痛。孩子有了這種心理準備,當真面對這種疼痛時,會更容易接受。

前段時間,我帶兒子去打預防針,提前告訴他會有一點點痛,不過很快就好了。打完針後,他一直跟我說,媽媽,我覺得打針不痛耶。

孩子脆弱敏感玻璃心?甘地夫人法則教你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不用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挫折。

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永遠學不會解決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挫折越多越好。很多家長會誤以為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就應該多受挫折,甚至人為的給孩子製造挫折,再將事先想好的道理灌輸給孩子。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製造挫折,而是讓孩子面對生活中最真實的問題,家長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並幫助他學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走過去了孩子會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又強大了一點,又學到了哪些經驗。

因為,自然發生在孩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就已經足夠了。

3,抓住有利時機,幫孩子平復受挫後的心情。

比如,孩子某次考試沒有考好,心情低落沮喪,覺得自己怎麼努力也比不上別人。

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抓住時機,告訴孩子:“我理解你的心情,沒考好心理難受。但是,我發現你這次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要想達到更高的目標,需要一步步來,花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努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總是考高分的同學,我相信他們也是用日復一日的努力換來的結果。而我們敢於面對困難、總結經驗、不斷前進,其實就是一直在成長。”

長此以往,孩子們就會從父母信任肯定的態度中獲得強大的動力,滿懷信心地面對、克服學習中,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4,培養樂觀精神,養成良好心態。

樂觀是孩子積極面對挫折的底氣。

有人說樂觀的基礎不在於勝利的景象、成功的喜悅,而在於我們對不滿意的事情的原因看法或者解釋。面對半杯水的時候,樂觀的人看到了“半滿”,看到的都是事情的積極方面。

父母也要保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將這種正能量傳遞給孩子,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問題,逐步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 ,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做生活的強者,勇於面對挫折,站得更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