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繼續聽羅輯思維嗎,感覺羅輯思維有變質嗎?

請大家談談對羅輯思維近期的看法。
大家還繼續聽羅輯思維嗎,感覺羅輯思維有變質嗎?
10 個回答
阿缘谈心
2017-06-01

我還在聽,我時常聽羅輯思維,而且我也是得到的重度用戶。

從個人體驗來說,羅振宇變了,但是是向著好的方向改變著。

現在的羅振宇更謙遜了,不會想早期的節目裡表現的那樣極端和鋒銳。

現在的羅振宇卻是真正的踐行著他自己所說的道理。

很多人說,聽了羅輯思維發現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太正常了,因為成長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但是這是羅輯思維的錯麼?並不是。這是你自己的問題。

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沒有羅輯思維,很多人可能連聽到這些道理的可能都沒有,而其中會行動的人,就喪失了改變人生最後的機會。

道理總是道理,行動才是重點。

這就是古人說知易行難的原因所在。

博明
2017-04-04

大家還繼續聽羅輯思維嗎,感覺羅輯思維有變質嗎?

他的60秒語音,我還在聽,他得到APP裡的音頻,隔幾天會集中聽一次,偶爾做做筆記。

他的視頻節目,前2年常聽,後來聽得少了,主要是自己比較忙碌,而且聽完他講的,也解決不了自身當下面臨的根本問題。

因為訂閱著他的公眾號,60秒的音頻還是在聽的。

關注羅輯思維,其實是關注“羅輯思維到底給用戶帶來了什麼?是一種學了知識的感覺,還是知識本身?羅振宇設計的盈利模式是否符合商業倫理?”

當然,言多必失,羅振宇有幾期節目中的觀點被很多人質疑。不過,我注意到,和兩年前相比,羅胖現在的風格和思想,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和許多手機應用一樣,羅胖也在升級、改進。畢竟,羅胖自己也承認自己是個商人,為了有更多粉絲持續關注,羅胖也是在不斷充電中完善的。

《羅輯思維》的出現,其實是互聯網產品中必然會出現的一個產品。沒有羅胖,遲早也會有其他人去做。現代人確實變得越來越懶,不過可正因為這種懶,有了《羅輯思維》推薦的那些書,我們才能將一些用於篩選辨別書的好壞的時間更多的拿來閱讀。

總之,還是那句話:凡事有兩面,真不必以一家之辭,定義所有。特別是,別人既認真,又努力,在做的事情。

感受风的滋味
2017-04-06

早就想說幾句了,找不到說的地方。羅輯思維剛聽的時候,挺開拓腦洞的,好多思路真是醍醐灌頂般的感受。聽多了就發現,有些看法是不能同意的。冷靜下來反思,就發現羅輯思維果然只是老羅的思維而已,好多地方稱不上邏輯。但也樂在其中,批判性的聽。羅輯思維最大的短處就是赤裸裸的功利性,拍馬屁的時候絲毫不考慮聽眾的感受,有時候聽的反感直接跳過。近期的老羅又用賣房買房事件赤裸裸的打了忠實粉絲的臉,還隱隱約約透著自得,絲毫不覺得羞愧。老羅這種人就是赤裸裸的文化流氓,有文化的流氓,沒有人品而言,他們的偶像就是郭沫若。他在羅輯思維中不屑東林黨,可他和東林黨投降派的做法是一樣的,沒有絲毫的底線。但他沒有東林黨的權利和財力,就主動處處迎合權利貴,他更像處處想討好東林黨,卻不被接受的馬士元這人。偽君子讓人厭惡,真小人讓人想揍。感謝羅胖讓我們看到這樣一群讀書人。

橄榄谷英文原版阅读
2017-04-06

引言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羅輯思維》從創辦到現在,它走過的那些路,或者說是階段。

  • 第一階段:有種、有趣、有料,這就是我的羅輯思維

  • 第二階段:死磕自己愉悅大家這就是我的邏輯思維

  • 第三階段:賣大米、賣掛曆、買月餅、買筆記本,什麼都賣

  • 第四階段:標榜自己是商人,以賺錢為榮

  • 第五階段:跨年演講,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手持戒尺挨個點評各界大佬

  • 第六階段:不做視頻節目改成音頻,不在全平臺播出只在自家的得到APP獨家收費播出

相信看過《羅輯思維》的朋友都也曾經被那些“有種、有趣、有料”的故事吸引過來,覺得自己能在這兒學到點東西,或者至少也是開闊了事業。或許你也聽過羅振宇跨年演講上說的那些事兒,覺得自己好像就跟著羅振宇看清了整個互聯網,整個商界,看懂了所有的套路,可真是如此嗎?

我也曾經每日在上下班公交、地鐵聽著《羅輯思維》,看著周邊玩手機刷微博的人,心裡嘀咕一句“沒文化”! 心裡滿滿充滿自豪感,覺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我上下班都在學習,在聽書。可是我真的學到什麼了嗎?最近一段時間工作太忙,竟忘了收聽《羅輯思維》的節目,前兩天突然饒有興致的再次打開“得到App”,想要來“學習”一番,可是才發現《羅輯思維》不在做視頻節目,而是改成音頻,並且模式也有所改變。“強忍”悲痛,我打開最後一期視頻節目,開始看了起來。看完之後,發現視頻裡羅振宇說的都是套路。一上網搜一下大家對《羅輯思維》的評價,才發現,自己聽《羅輯思維》就好像進了一個“知識傳銷組織”,打著賣知識的幌子,實際上是在浪費你的時間!

套路剖析

接下來我為大家剖析一下《羅輯思維》視頻節目最後一期節目《這一代人的學習》說的那些事兒,盤點一下節目中的那些“金句”!聽聽羅胖的另別贈言!

1. 一個人的知識面他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大呢?一個胖子在哪兒搖頭晃腦,專業嗎?這個質疑很在要害上!這個質疑只對了一般。很多知識是現學現賣,頭一天看見,第二天講給你聽。但我也有我的專業性,那就是我的學習並且轉述的能力。時間長了,積累了手藝。

點評:他自己承認,說到底,那都是他的學習心得,他片面的觀點而已。他的觀點自然有對有錯,很多人聽著是搖頭晃腦的,不假思索。記得有一期節目中,他提到,“哈佛厲害根本不是學校厲害,是因為哈佛學生厲害。” 我承認哈佛學生確實厲害,但是哈佛學校自己本身不行,是根本沒能力駕馭這麼多人才的,他的結論完全本末倒置。類似案例比比皆是,給出一個案例,隨便下一個結論,管他對與錯,最好是那種你從來沒聽過的結論,這樣你聽了才會覺得自己學到知識,開闊了眼界。

2. 以前焦慮學了知識找什麼工作,掙多少錢,是謀生問題。但現在環境越複雜,學習越焦慮。一個農民進了大城市,在超市都不會買東西,會死掉的。

點評: 聽到這話,我就懷疑,那城市中那些高中以下文憑的普通農民工是如何活下來的?

3. 有一天偶然知道了一個很火的應用叫“快手”,竟然現在才知道,就立馬覺得自己快要出局了,在互聯網圈子混不下去了。

點評:難道不知道“快手”的人就要出局了嗎?

4. 在旅行中看到美景的人來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人獲得的旅行意義就大。另外一個沒文化,來一句“我靠,真好看!”,那你這個旅行社的票買的就不值。所以說,沒有知識,消費就沒有體驗。

點評: 看到美景,沒文化的人就只知道說髒話“我靠”,有文化的人就會吟詩。會吟詩,你的票就買的值,不會,那你就白來一趟。

5. 有文化的人有錢買了別墅,裝修就裝修的很有文化,沒文化的有錢人就會把別墅搞成豬窩。

點評:我不想點評這句,只是想為沒文化的人惋惜,因為他們有錢也只能睡豬窩。

6. 有文化的人看到菊花想到的就是陶淵明,沒文化的人看到菊花,就會聯想到一個人體器官。

點評:我自詡也是讀過大學的人,為什麼我看到菊花也會想到人體器官,看來我書讀的不夠多。

還有以下“金句”,哪一句經得起推敲?

  • 沒知識就沒體驗。沒有知識,所以利益將要收到損害。

  • 中國現在階層到底是否固化,答案是“也固化,也沒有固化,關鍵在於你是否有知識。你要是沒文化,你參加不了社區活動,你什麼都學不來,你就等著拿補助吧!”

  • J.K.Rowling因為知識,穿越了階層,知識是幫助你穿越階層的工具。

  • 逛書店頭疼,書太多,不好選,窮其一生,也只能看到一點皮毛。

  • 人的時間碎片化,讀書需要花整塊時間。學習過去是終身化的事情,可以學業有成,現在永遠學不完。

  • 舉例子,“得到APP王碩”中告訴大家現在學習要像遊牧民族一樣,不求不求甚解。(此處推銷得到APP)

  • 想10小時學經濟學?“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帶你一年學完北大經濟學。讓一個幹導遊的姑娘試聽,聽不懂就喊停。(此處推銷得到APP)

7. 市場上很多工具就是個工具,解決不了你的學習問題。我們的得到APP也只是一個迭代的工具而已,我們努力希望你用的更趁手。知識沒辦法賣給你,只能賣給你工具。

點評:市場上的工具就只是個工具,你們的工具,是什麼?

8. 閱讀就等於學習,其實不是,閱讀就是跟書學,我的體會是跟人學效率更高。知識是存在牛人的大腦裡的。以前知識存在印刷品中,現在我們有機會重新回到人格這個學習對象。音頻節目比書多一些人格,視頻節目,又多了些人格特質,如果能親身接觸,那自然就更好。牛人就是知識載體,知識已經被牛人像買菜一樣,買回來,洗乾淨,已經切好,搭配和融合好了,跟他們學更省時間。學習,儘可能和牛人再一起。學習就是要蒐集概念,和李笑來老師有高度共識,李笑來開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節目,舉了個例子,“互訓”。知識要縫一針,那才是你的。我們的時間都被碎片化,不用這時間來學習,難道拿來打遊戲嗎?我們應該利用碎片化時間,拿到實實在在的知識。

點評:上面這些話的言外之意是啥?意思是,你們的時間都是碎片化的,你們要跟牛人一起學習。怎麼利用碎片化時間?用得到APP啊,上面都是幾分鐘,十幾分鐘的音頻,很碎片的。身邊沒牛人怎麼辦?用得到APP啊,上面都是我們請來的牛人。

9. 其實,整個中國文化,就是碎片化的知識。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從來就不知道什麼是體系化的知識。《論語》就是碎片化的知識,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間的一些碎片化的對答。

點評: 中國人鴉片戰爭之前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體系化?我書讀的少,隨便舉一個例子,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哲學不夠體系嗎?

10.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自己的一生的知識,都是在在找學習資料的同時,意外的發現了另外的學習資料。這不就是碎片化學習嗎?

點評: 找一種資料的同時,發現了另一種資料,所以這就是碎片化學習!扯淡!找到一本書,難道只看一句話,隨便翻兩頁,就立馬看另外一本書嗎?不求甚解,如何做學問,如何思考?

結語

其實,本文的立意,並不在於批判羅輯思維,而是想給大家提個醒。看羅輯思維,把它當做娛樂節目看就好了。做學問還需要工匠精神,不能沒有深究,拾人牙慧。要學習,還是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自己認真思考過的才是自己的。

余凝
2017-05-06

不聽了。

聽了太多的道理,你依然過不好一生。

尤其是我對這些只講大道理的人有一種天生的排斥感。

很多事情是需要親自動手做出來的。

而這些人,用有趣,有料的故事把你吸引來,聽了一個又一個的60秒的故事。

你自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這麼的知識,文化,價值觀和方法論的洗禮,可是你,依然是你,沒有任何的改變!

所以,別天天聽這些,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做點實際的事情,從本質上改變自己,比天天聽60秒強多了,真的。
大家還繼續聽羅輯思維嗎,感覺羅輯思維有變質嗎?

哭着要糖果的小孩
2017-03-22

記得剛接觸羅輯思維是在得到上,後來轉到優酷看視頻,覺得乾貨滿滿,彷彿是打了雞血一樣。認為聽了他傳遞給我的知識,自己又能夠與他人不同了。就這樣看了幾期以後,慢慢的發現不對勁,自己完全記不得羅胖說的知識。這就像是我想學炒菜,結果你直接把菜端上來告訴我這盤菜有哪些原料是怎麼炒的,一時之間很難去消化其中的要點,並不是我經過自己一步一步動手炒出來的容易忘記。自此自己把得到卸載了。

明星晋升智慧
2017-05-11

邏輯思維沒變質,是大家素質提高了。

確切的說,羅輯思維賴以成名的那套東西,在大家的思維力,洞察力,思考力提升之後,能夠分辨有用沒用,是娛樂還是知識,是真幹活還是偽智慧。

現在大家感覺越來越強烈,不是真理,傳播的很多是片面的,武斷的,按照羅胖自己解說來的東西。

這對大家來說是件好事。

每種物體的產生必然是跟時代發展有關係的,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社會主義取代封建社會。體制或機制、商品或形態,必然要切合社會發展,大眾的審美趣味與思考能力。

羅胖在跟隨大眾思考力上有點落後,大眾分辨力增強了,造成我們認為他變質了。

artallboy
2017-04-28

優酷上沒有以後,就聽的很少了,有路徑依賴吧。

我覺得羅輯思維有變化,但是沒有變質,羅輯思維為啟迪國人智慧,升級思維方式做了不小的貢獻。羅胖變得有點急功近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公司要生存,團隊要生存,理想不能當飯吃。尤其知識類產品賺錢又是如此之難,聽過了就成你的了。

總體來說,我覺得任何事物都有過時的時候,但是我們應該抱著感恩的心態。比如曾經給廣大中國創業者帶來激情的成功學,曾經給無數人們帶來溫暖的心靈雞湯,後來人人皆知了,過時了,被濫用了,但是不能否定它們的曾經。對於羅輯思維也是如此,如果羅胖曾經給你帶來過啟發,帶來過快樂,請心懷一絲感恩。

如果你實在不打算感恩,那一腳踢開就好了,不要再去踩兩腳了。

理性逆转疗法
2017-04-22

羅胖的邏輯思維其實主要還是以打擊中醫為主的。因為我聽過幾次他說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以邏輯思維方式來說事,其實他自己才是最沒有邏輯思維的。也就是說羅胖的邏輯混亂,或者說他只是為了博上位博眼球而已,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邏輯思維或者說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中醫是什麼,然後就開始以邏輯思維作為噱頭反中醫。其實是,中醫是上位的邏輯思維方式,是邏輯思維中最高級的思維方式,是玄學,是形而上學,是智慧的結晶,羅胖當然看不懂玄乎的東西,他是以比中醫更為低級的形而下學的低級邏輯思維方式來去評論比他更高級的形而上學的玄學,當然,不懂玄學的人聽了自然會認為羅胖所言極是。這個好比一個毛孩子看不懂大人的所作所為結果他竟然敢在一群孩子面前評論大人是一個道理,你看不懂大人那是你心智不成熟,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會懂。如果長大了還看不懂,那就是智力問題了。

長大了還跟小孩子一樣胡作非為胡說八道,那就是波波老師。

大家還繼續聽羅輯思維嗎,感覺羅輯思維有變質嗎?

山涧清泉
2017-04-06

我是在優酷上看的羅輯思維,剛開始時覺得他的觀點很有見地,很有吸引力,但是可能後來覺得他的知識內容太雜了,一件明白的事,他用他的語言辭藻加工過後,就弄不明白了,不可否認,羅胖是個勤奮的胖子,一個星期做一期節目,要把很多書中的觀點濃縮精煉,這是很費神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