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青藏高原上,“” 與“”的文化揭祕
西藏人文地理
1/9 在青藏高原行走,不管身在何處,你總是能看見許多 “卍” 或者 “卐”的符號,在牧人的帳篷上,在農人的居舍中,在寺廟裡,在大自然中……這種符號,不論左旋還是右旋,在西藏通稱為“雍仲”。雍仲符號,可以說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最為常見圖案之一,對於西藏文明而言,它古老而又神祕。撰文\/張亞莎 攝影\/金海
2/9 事實上,雍仲符號並不僅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獨有,在地球上的許多古老文明都曾經流行過這個符號,西亞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希臘文明中,均出現過類似的紋飾,至於大洋彼岸的北美印第安文化、中美洲瑪雅文化裡,也能看到類似雍仲的字符。至少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雍仲字符,不僅是人類最古老的原始圖案之一,也是青銅時代乃至文明時代仍然經久不衰的吉祥圖案。\n
3/9 學者榮格曾經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雍仲符號的原型特徵,認為它是原始時代人群集體無意識的結果。而英國當代著名的美術理論家貢布里希則是從圖像學層面,剖析了雍仲符號的形式特徵,他將“卍”、“卐”與另一個同樣是遍佈整個世界遠古時期的原型符號“十”字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認為與“十”字的靜態與平衡相對應的恰恰是“卐”或“卍”表現了“正在運動中的形式”。
4/9 與雍仲符號組合搭配的圖像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具體的生產生活事物,如動物、帳篷、弓箭、旗幟等,這些圖像分別代表了獵牧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動物代表了食物,帳篷代表著居所,旗幟可能象徵著族群或部落,弓箭則可能意味著狩獵的成功。這些代表著高原人生產與生活的圖像與雍仲符號組合搭配,顯然意味著以雍仲符號的特殊作用祈求或保佑它們的順泰吉祥。\n
5/9 另一類與雍仲符號搭配的圖像,其本身也屬於宗教符號,如日月、樹木、塔、鳥類等圖案,我們注意到,雍仲符號經常會與這類特殊符號組合搭配,來共同完成高原人早期精神生活方面的祈願祝福。\n
6/9 佛教文化中,也廣泛使用雍仲符號。雍仲字符,英文為swastika,梵文作Srivatsa,舊譯“吉祥海雲相”,意為“吉祥之所集”。北魏時菩提流支在其所譯《十地經論》卷十二中將“卍”譯作“萬”字;而鳩摩羅什和玄奘則將此符號譯作“德”,取萬德莊嚴之意,強調佛的功德無量。現在一般認為“卍”字符之所以讀“萬”音,是武則天於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時所指定。雍仲符號有左向“卍”和右向的“卐”兩種。
7/9 唐慧琳《一切經音義》提出,應以“卍”為準。藏傳佛教則以右旋的“卐”為正規,這是漢地和藏區在使用“卍”形符號時的區別。有趣的是漢地佛教的“卍”字符與藏地古老宗教——苯教崇奉的“卍”符號相一致。
8/9 總之,對於西藏文化而言,無論是苯教文化時期,還是佛教文化時期,在以雍仲符號作為本宗教的符號標識這一點上,應該說並沒有特別的區別,苯教與佛教標誌的不同,只是符號旋轉方向的不同,而它們的基本含義都是代表著永固、永恆、不變、金剛、吉祥的意願或祝福。
9/9 無論如何,雍仲符號雖然經歷了分化與變體,但它始終如一地存在於西藏文明及宗教之中的這一事實不曾改變,它深深根植於高原文化之沃土,在高原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2018-10-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