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回到延安後,趕快跑到各縣採訪,六年了,我確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上,現在想起來都很對不起《延安日報》社。就在我到富縣採訪時,路遙用電話直把我尋到一個鄉鎮上。他告訴我,《平凡的世界》獲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是排在第一位。我倆在電話裡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太複雜了。我當然為此無比興奮,但一想到他的身體我就渾身發抖。

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領獎去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我一個人放下電話在田野裡走了很長時間,望著頭頂上的明月,我感慨萬千。是啊,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因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而這個領獎的人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他在六年的萬里長征中,流血、流汗,結果是兩手空空。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發表演講的作家,沒想到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壯。

……我迅速趕回延安,走進了當時在該地區有非常實權的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當我把路遙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他說明後,他驚得得從辦公室桌子後面站了起來,面對房頂半天沒有講話,這位精神俄語的領導,用俄語說:“這是天大的笑話。”他立即找來一個人士,說先拿5000元,立即送給路遙,讓他在北京把所有的發票給我帶回來,在延安地區想辦法給他報銷。

他說這一輩子他是唯一的一次犯錯誤了。我拿著5000元趕到西安,這時路遙已到火車站。當我把拿錢的經過向他敘述後,並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親愛的幫助過路遙的朋友們,你們的英名時時記在我心裡,儘管人數很多,但我一個也不會忘記,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們告訴全社會的。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

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我,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我知道,他這次進去肯定是出不來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就在路遙住院時,家裡家外的一切危機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當時我太累了。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回到延安後,趕快跑到各縣採訪,六年了,我確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上,現在想起來都很對不起《延安日報》社。就在我到富縣採訪時,路遙用電話直把我尋到一個鄉鎮上。他告訴我,《平凡的世界》獲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是排在第一位。我倆在電話裡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太複雜了。我當然為此無比興奮,但一想到他的身體我就渾身發抖。

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領獎去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我一個人放下電話在田野裡走了很長時間,望著頭頂上的明月,我感慨萬千。是啊,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因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而這個領獎的人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他在六年的萬里長征中,流血、流汗,結果是兩手空空。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發表演講的作家,沒想到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壯。

……我迅速趕回延安,走進了當時在該地區有非常實權的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當我把路遙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他說明後,他驚得得從辦公室桌子後面站了起來,面對房頂半天沒有講話,這位精神俄語的領導,用俄語說:“這是天大的笑話。”他立即找來一個人士,說先拿5000元,立即送給路遙,讓他在北京把所有的發票給我帶回來,在延安地區想辦法給他報銷。

他說這一輩子他是唯一的一次犯錯誤了。我拿著5000元趕到西安,這時路遙已到火車站。當我把拿錢的經過向他敘述後,並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親愛的幫助過路遙的朋友們,你們的英名時時記在我心裡,儘管人數很多,但我一個也不會忘記,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們告訴全社會的。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

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我,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我知道,他這次進去肯定是出不來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就在路遙住院時,家裡家外的一切危機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當時我太累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作家協會給路遙先安排了一個人看護,沒想到路遙把我叫去,說這個人根本不行,他說此人太勢利,根本不把他當人看,有一次把從廁所裡提得摔到床上。他說這個人看他不行了,沒用了。他讓我再不要離開他,看得把他送走。可這個時候林達實際上已離開西安,到北京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裡就留下他的寶貝女兒路遠一個人了。

當時路遠僅十二歲,生活無人看管,我一天曾在勞務市場先後找了三個保姆,都被路遠因看不上而趕走了。路遠只要求讓我給她做飯。累得我在大差市街道的一個拐角處狠狠的睡了一覺。但當時這些情況都不能告訴路遙。因為路遙愛女兒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這一實情,他當時可能就沒命了。就在這時,我的另一個弟弟趕到醫院裡,把作協派的那個人趕走了。這樣,我才鬆了一口氣,有一個弟弟在醫院裡看護路遙,等我把他女兒的事安排完之後,再處理他的事。

沒想到路遙對此事產生了看法,他想,女兒有林達看護,我為什麼不到醫院裡看護他。但有關實情我和弟弟都不能告訴他,於是,路遙把我叫到醫院裡,用想好的文學語言把我挖苦了一陣。於是我痛苦地離開了他。就在這二十多天裡,路遙是十分痛恨我的。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我離開了他,當他知道林達早已離開西安的實情後,立即讓弟弟找我,此時,我知道他要向我說些什麼。

我讓弟弟先回醫院,兩天後,我就趕來。這個時候已到《陝西日報》當記者,而且是駐銅川記者站。我要向單位請假,還要處理手頭的工作,我準備很長一段時間,放棄手頭的一切,重新跳上路遙為我準備好的生活戰車。但是晚了,就在準備起程時,路遙走了。

這是一個災難,一個清清楚楚的伴隨我走過的災難。我懷揣這個災難來到他的面前,面對路遙我無淚!我長久地坐在他的遺體面前,默默地說了很多、很多話。這些話我有一天會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時,我也許快要走向生命的終點。

路遙逝世後,合法的妻子林達還在北京,有關具體後事我得等她回來處理,否則就是不通情理。林達回來後我告訴她,我這個大家庭的會已經開過了(我父親、哥哥、弟弟、妹妹都已來到西安),路遙的一切財產都屬林達和他的女兒路遠的,路遙所有欠帳都由我陸續還清。社會上當時鋪天蓋地的掉念路遙,我讓家人開完追悼會的第二天就全部返回陝北去,讓他們遠離這種他們看不懂的悲劇場所,用勞動去悼念路遙吧!

這是我必須要說一件事,就是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存放了三年後,必須重新安放,當時墓地選在了延安大學校園。於是第一天我和弟弟王大笑把路遙的骨灰從三兆搬到作協院裡,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我決不為路遙感到悲哀,主要是覺得這個院裡的儒士和名流們是否有失學者風度。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回到延安後,趕快跑到各縣採訪,六年了,我確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上,現在想起來都很對不起《延安日報》社。就在我到富縣採訪時,路遙用電話直把我尋到一個鄉鎮上。他告訴我,《平凡的世界》獲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是排在第一位。我倆在電話裡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太複雜了。我當然為此無比興奮,但一想到他的身體我就渾身發抖。

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領獎去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我一個人放下電話在田野裡走了很長時間,望著頭頂上的明月,我感慨萬千。是啊,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因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而這個領獎的人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他在六年的萬里長征中,流血、流汗,結果是兩手空空。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發表演講的作家,沒想到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壯。

……我迅速趕回延安,走進了當時在該地區有非常實權的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當我把路遙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他說明後,他驚得得從辦公室桌子後面站了起來,面對房頂半天沒有講話,這位精神俄語的領導,用俄語說:“這是天大的笑話。”他立即找來一個人士,說先拿5000元,立即送給路遙,讓他在北京把所有的發票給我帶回來,在延安地區想辦法給他報銷。

他說這一輩子他是唯一的一次犯錯誤了。我拿著5000元趕到西安,這時路遙已到火車站。當我把拿錢的經過向他敘述後,並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親愛的幫助過路遙的朋友們,你們的英名時時記在我心裡,儘管人數很多,但我一個也不會忘記,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們告訴全社會的。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

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我,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我知道,他這次進去肯定是出不來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就在路遙住院時,家裡家外的一切危機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當時我太累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作家協會給路遙先安排了一個人看護,沒想到路遙把我叫去,說這個人根本不行,他說此人太勢利,根本不把他當人看,有一次把從廁所裡提得摔到床上。他說這個人看他不行了,沒用了。他讓我再不要離開他,看得把他送走。可這個時候林達實際上已離開西安,到北京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裡就留下他的寶貝女兒路遠一個人了。

當時路遠僅十二歲,生活無人看管,我一天曾在勞務市場先後找了三個保姆,都被路遠因看不上而趕走了。路遠只要求讓我給她做飯。累得我在大差市街道的一個拐角處狠狠的睡了一覺。但當時這些情況都不能告訴路遙。因為路遙愛女兒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這一實情,他當時可能就沒命了。就在這時,我的另一個弟弟趕到醫院裡,把作協派的那個人趕走了。這樣,我才鬆了一口氣,有一個弟弟在醫院裡看護路遙,等我把他女兒的事安排完之後,再處理他的事。

沒想到路遙對此事產生了看法,他想,女兒有林達看護,我為什麼不到醫院裡看護他。但有關實情我和弟弟都不能告訴他,於是,路遙把我叫到醫院裡,用想好的文學語言把我挖苦了一陣。於是我痛苦地離開了他。就在這二十多天裡,路遙是十分痛恨我的。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我離開了他,當他知道林達早已離開西安的實情後,立即讓弟弟找我,此時,我知道他要向我說些什麼。

我讓弟弟先回醫院,兩天後,我就趕來。這個時候已到《陝西日報》當記者,而且是駐銅川記者站。我要向單位請假,還要處理手頭的工作,我準備很長一段時間,放棄手頭的一切,重新跳上路遙為我準備好的生活戰車。但是晚了,就在準備起程時,路遙走了。

這是一個災難,一個清清楚楚的伴隨我走過的災難。我懷揣這個災難來到他的面前,面對路遙我無淚!我長久地坐在他的遺體面前,默默地說了很多、很多話。這些話我有一天會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時,我也許快要走向生命的終點。

路遙逝世後,合法的妻子林達還在北京,有關具體後事我得等她回來處理,否則就是不通情理。林達回來後我告訴她,我這個大家庭的會已經開過了(我父親、哥哥、弟弟、妹妹都已來到西安),路遙的一切財產都屬林達和他的女兒路遠的,路遙所有欠帳都由我陸續還清。社會上當時鋪天蓋地的掉念路遙,我讓家人開完追悼會的第二天就全部返回陝北去,讓他們遠離這種他們看不懂的悲劇場所,用勞動去悼念路遙吧!

這是我必須要說一件事,就是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存放了三年後,必須重新安放,當時墓地選在了延安大學校園。於是第一天我和弟弟王大笑把路遙的骨灰從三兆搬到作協院裡,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我決不為路遙感到悲哀,主要是覺得這個院裡的儒士和名流們是否有失學者風度。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是啊,路遙是個不尋常的悲劇人物,就連他熱愛過的情人在葬禮上也挽著另一位男士為路遙送行,而這個男士就是路遙生前的好朋友之一。誰敢說這不是巴爾扎克式的悲劇!我們不是也記得法蘭西這位偉大的作家在葬禮上也出現過這種場面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路遙和巴爾扎克走的是對的,否則,他們會從一個火海跳到另一個更可怕的火海之中。

送走了路遙,四看後我的二哥也走了。為此,我整整戰鬥了八年。這八年,我經受了各種十級以上的風暴,但是我還是活過來了。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裡把這些風暴一定展示給讀者,是啊,我不能倒下,父母還健在,兄妹們生活剛剛起步,路遙的女兒路遠才剛剛上大學,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去關懷和溫暖他們。

還是用路遙的話來結束這篇悼文:“關於我和弟弟天樂的故事是需要一部書來完成的。”請讀者放心,一個全方位真實的路遙一定會向你們走來。

(作者系路遙的胞弟,此文寫於路遙逝世8週年;王天樂已於2007年4月因肝硬化不幸離世。)


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記文

路遙的大學同窗王志強:路遙在延大的日子

陝西日報訊 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到來之際,昨天出版的《陝西日報》第11版“陝北觀察”欄目,刊登了路遙大學同窗王志強撰寫的回憶文章《路遙在延大的日子》。一致哀思,二饗讀者。

我們班是延安大學中文系73級,是“文革”後期恢復招生的第一屆,共30名同學。王路遙是共產黨員,也是我們的班長,他當班長是全班同學一致推選的。他做班務工作認真細緻、井井有條。他做同學的政治思想工作,那時時興“談心”,他也找我談心,但更多的是談文學、談音樂。

我和他相貌相似(當時我偏瘦),愛好也相投,在文學上,我無法和他相比,在器樂上,我勝他一籌。他推薦我進校樂隊,成為校樂隊的主力,吹笛子兼拉小提琴。想起路遙,最使我刻骨銘心的一幕便是教路遙吹笛子。

進入第二學期,一個下午他來到隔壁我的宿舍說:“我想跟你學樂器,就教我吹笛子吧。我現在還能吹些簡單的曲曲,複雜的我不會,顫音、吐音、變調都有難度,你教我。”我說:“你這傢伙,現在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文學家了,還跟我學吹笛子幹甚!”他說:“你不知道,我也喜歡音樂,最喜歡民歌、民樂——我們民族的東西,這個你比我在行,你看我們中國人就是聰明,就用一根空心竹子,隨便鑽幾個眼兒,就吹得吱哇哇響,而且那麼動聽,外國人就是比不上。”

停了停又說:“你看咱們陝北的嗩吶,聲音厚重洪亮,粗獷豪放,結婚過事情沒有吹鼓手就不紅火、沒氣氛。”平時很少言語的他,說起來勢如破竹、一針見血。我說:“就是嘛,你看西洋樂器裡的長笛、短笛,就是根據中國的竹笛而用銅管仿製的,小號、長號、圓號等銅管樂器都是根據我們的嗩吶原理加工製作的。古文裡說的‘絲竹’就指現在所說的絃樂和管樂,那是中國的發明。”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回到延安後,趕快跑到各縣採訪,六年了,我確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上,現在想起來都很對不起《延安日報》社。就在我到富縣採訪時,路遙用電話直把我尋到一個鄉鎮上。他告訴我,《平凡的世界》獲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是排在第一位。我倆在電話裡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太複雜了。我當然為此無比興奮,但一想到他的身體我就渾身發抖。

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領獎去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我一個人放下電話在田野裡走了很長時間,望著頭頂上的明月,我感慨萬千。是啊,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因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而這個領獎的人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他在六年的萬里長征中,流血、流汗,結果是兩手空空。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發表演講的作家,沒想到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壯。

……我迅速趕回延安,走進了當時在該地區有非常實權的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當我把路遙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他說明後,他驚得得從辦公室桌子後面站了起來,面對房頂半天沒有講話,這位精神俄語的領導,用俄語說:“這是天大的笑話。”他立即找來一個人士,說先拿5000元,立即送給路遙,讓他在北京把所有的發票給我帶回來,在延安地區想辦法給他報銷。

他說這一輩子他是唯一的一次犯錯誤了。我拿著5000元趕到西安,這時路遙已到火車站。當我把拿錢的經過向他敘述後,並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親愛的幫助過路遙的朋友們,你們的英名時時記在我心裡,儘管人數很多,但我一個也不會忘記,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們告訴全社會的。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

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我,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我知道,他這次進去肯定是出不來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就在路遙住院時,家裡家外的一切危機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當時我太累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作家協會給路遙先安排了一個人看護,沒想到路遙把我叫去,說這個人根本不行,他說此人太勢利,根本不把他當人看,有一次把從廁所裡提得摔到床上。他說這個人看他不行了,沒用了。他讓我再不要離開他,看得把他送走。可這個時候林達實際上已離開西安,到北京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裡就留下他的寶貝女兒路遠一個人了。

當時路遠僅十二歲,生活無人看管,我一天曾在勞務市場先後找了三個保姆,都被路遠因看不上而趕走了。路遠只要求讓我給她做飯。累得我在大差市街道的一個拐角處狠狠的睡了一覺。但當時這些情況都不能告訴路遙。因為路遙愛女兒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這一實情,他當時可能就沒命了。就在這時,我的另一個弟弟趕到醫院裡,把作協派的那個人趕走了。這樣,我才鬆了一口氣,有一個弟弟在醫院裡看護路遙,等我把他女兒的事安排完之後,再處理他的事。

沒想到路遙對此事產生了看法,他想,女兒有林達看護,我為什麼不到醫院裡看護他。但有關實情我和弟弟都不能告訴他,於是,路遙把我叫到醫院裡,用想好的文學語言把我挖苦了一陣。於是我痛苦地離開了他。就在這二十多天裡,路遙是十分痛恨我的。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我離開了他,當他知道林達早已離開西安的實情後,立即讓弟弟找我,此時,我知道他要向我說些什麼。

我讓弟弟先回醫院,兩天後,我就趕來。這個時候已到《陝西日報》當記者,而且是駐銅川記者站。我要向單位請假,還要處理手頭的工作,我準備很長一段時間,放棄手頭的一切,重新跳上路遙為我準備好的生活戰車。但是晚了,就在準備起程時,路遙走了。

這是一個災難,一個清清楚楚的伴隨我走過的災難。我懷揣這個災難來到他的面前,面對路遙我無淚!我長久地坐在他的遺體面前,默默地說了很多、很多話。這些話我有一天會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時,我也許快要走向生命的終點。

路遙逝世後,合法的妻子林達還在北京,有關具體後事我得等她回來處理,否則就是不通情理。林達回來後我告訴她,我這個大家庭的會已經開過了(我父親、哥哥、弟弟、妹妹都已來到西安),路遙的一切財產都屬林達和他的女兒路遠的,路遙所有欠帳都由我陸續還清。社會上當時鋪天蓋地的掉念路遙,我讓家人開完追悼會的第二天就全部返回陝北去,讓他們遠離這種他們看不懂的悲劇場所,用勞動去悼念路遙吧!

這是我必須要說一件事,就是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存放了三年後,必須重新安放,當時墓地選在了延安大學校園。於是第一天我和弟弟王大笑把路遙的骨灰從三兆搬到作協院裡,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我決不為路遙感到悲哀,主要是覺得這個院裡的儒士和名流們是否有失學者風度。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是啊,路遙是個不尋常的悲劇人物,就連他熱愛過的情人在葬禮上也挽著另一位男士為路遙送行,而這個男士就是路遙生前的好朋友之一。誰敢說這不是巴爾扎克式的悲劇!我們不是也記得法蘭西這位偉大的作家在葬禮上也出現過這種場面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路遙和巴爾扎克走的是對的,否則,他們會從一個火海跳到另一個更可怕的火海之中。

送走了路遙,四看後我的二哥也走了。為此,我整整戰鬥了八年。這八年,我經受了各種十級以上的風暴,但是我還是活過來了。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裡把這些風暴一定展示給讀者,是啊,我不能倒下,父母還健在,兄妹們生活剛剛起步,路遙的女兒路遠才剛剛上大學,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去關懷和溫暖他們。

還是用路遙的話來結束這篇悼文:“關於我和弟弟天樂的故事是需要一部書來完成的。”請讀者放心,一個全方位真實的路遙一定會向你們走來。

(作者系路遙的胞弟,此文寫於路遙逝世8週年;王天樂已於2007年4月因肝硬化不幸離世。)


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記文

路遙的大學同窗王志強:路遙在延大的日子

陝西日報訊 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到來之際,昨天出版的《陝西日報》第11版“陝北觀察”欄目,刊登了路遙大學同窗王志強撰寫的回憶文章《路遙在延大的日子》。一致哀思,二饗讀者。

我們班是延安大學中文系73級,是“文革”後期恢復招生的第一屆,共30名同學。王路遙是共產黨員,也是我們的班長,他當班長是全班同學一致推選的。他做班務工作認真細緻、井井有條。他做同學的政治思想工作,那時時興“談心”,他也找我談心,但更多的是談文學、談音樂。

我和他相貌相似(當時我偏瘦),愛好也相投,在文學上,我無法和他相比,在器樂上,我勝他一籌。他推薦我進校樂隊,成為校樂隊的主力,吹笛子兼拉小提琴。想起路遙,最使我刻骨銘心的一幕便是教路遙吹笛子。

進入第二學期,一個下午他來到隔壁我的宿舍說:“我想跟你學樂器,就教我吹笛子吧。我現在還能吹些簡單的曲曲,複雜的我不會,顫音、吐音、變調都有難度,你教我。”我說:“你這傢伙,現在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文學家了,還跟我學吹笛子幹甚!”他說:“你不知道,我也喜歡音樂,最喜歡民歌、民樂——我們民族的東西,這個你比我在行,你看我們中國人就是聰明,就用一根空心竹子,隨便鑽幾個眼兒,就吹得吱哇哇響,而且那麼動聽,外國人就是比不上。”

停了停又說:“你看咱們陝北的嗩吶,聲音厚重洪亮,粗獷豪放,結婚過事情沒有吹鼓手就不紅火、沒氣氛。”平時很少言語的他,說起來勢如破竹、一針見血。我說:“就是嘛,你看西洋樂器裡的長笛、短笛,就是根據中國的竹笛而用銅管仿製的,小號、長號、圓號等銅管樂器都是根據我們的嗩吶原理加工製作的。古文裡說的‘絲竹’就指現在所說的絃樂和管樂,那是中國的發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他又說:“我看交響樂團裡演奏的樂器,多數是來自我們民族的東西。”“那當然,古代的瑟琴管簫有幾千年的文明史,秦始皇愛聽箏,諸葛亮喜彈琴,西洋的大小提琴都源於此。”我接著說。他連連點頭,並說他還喜歡交響樂。他一連說出了好幾個國際音樂大師的名字:貝多芬、肖邦、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還有我不知道的國際名曲。

我一時愕然,我佩服他的知多識廣,這才知道他不僅文學上懂得多,音樂上他也懂得很多。後來得知他在延川縣文藝宣傳隊當過編劇,在創作組辦過《山花》小報。有位哲人說過“音樂使人聰明”,原來路遙的聰慧也源自於他的音樂。

我說:“那你能當我的音樂老師了,你還要我教你吹笛子?”他說:“理論上一知半解,實踐上離你差遠了!我想學一門樂器,業餘娛樂,有利於健康。小提琴太難,吹笛子我有基礎。昨晚我在市上看延歌的演出,牛鴻模一曲《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的笛子獨奏把我吹得昏三忽嚕,那首曲子是他吹給周總理聽的,去年總理到延安聽了後大加讚揚並接見了他。”

我說:“牛鴻模是高明為代表的北方流派,適合我們的口味,南派的陸春麟也吹得很美。”那時校樂隊發給我較高級的12支裝的套笛,我取出一支遞給他,當起了他的老師。我要求他先練習運氣,吹筒音,等運氣掌握了再練指法,然後再學習吐音,至於變調,那是慢工,是要變指法。不會變調可以掉換笛子,套笛裡有12支就有12個音調,笛子的第四孔旁都標有調名,這樣可以解決不會變調的困難,當然在不便於掉換笛子時,你必須變調。

路遙的學習時間安排很緊,白天上課,晚上寫作,他總是在晚飯後練習一會兒吹奏,有時還要我做示範。他很有悟性,運氣均勻,指法能跟上節奏,一曲慢板的啟蒙調《東方紅》吹得很流暢。然而吐音則是他的難點,我要求他先口頭練習“吐、苦”的發音,待能清晰地聽出“吐、苦”的聲音再吹奏笛子,就能吹出吐音來。隨後我拿給他一本胡結續寫的《笛子吹奏法》,讓他參考。路遙學習很投入,不時地向我請教。他的進步很快,一曲悠揚的信天游,他吹得有聲有色、如醉如痴。

半年後,他把書交給我說:“志強,我不能跟你學了,笛子這麼簡單的樂器還那麼複雜,有那麼深的學問,我是學不好了,會吹個調調就行了,我不為演出為消遣。一個人愛好什麼,你就不要專搞什麼,只能作為業餘而已,像你這樣就很好。我現在是沒時間了,有許多重要事情要做。”

我真不知道他有什麼重要的事要做。不久,到了1975年的夏天,路遙忽然不見了,我問班黨支部書記張子剛,他說被《陝西文藝》(即今《延河》)編輯部借走了,借做散文小說組的編輯,這一借便是7個月。

回校後,他更忙了,他在課餘創作散文和短篇小說,很少聽到他的笛子聲,倒是常能聽到他走路時哼著的陝北小調。我聽到他哼的最多的就是陝北民歌《上河裡的鴨子下河裡的鵝》。電影《人生》一上演,就聽到了我非常熟悉、路遙非常喜歡的這支曲子,而此曲正是貫穿於《人生》全劇的主旋律。看到電影裡劉巧珍哼著的這個小調,就像立馬回到了當年延大的校園裡,路遙站在宿舍門前歌唱,我吹笛子為他伴奏。

路遙唱歌發音準,節奏感強,按其發音特徵定位,他屬於男低音。他的個子不到一米七,然而他有健壯如牛的體魄和強勁如虎的肺活量,他的聲音厚重,感情深沉。我們很少見他在眾人面前唱歌,在他組織的幾次大型演唱會上,他都在男聲部裡唱和聲。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回到延安後,趕快跑到各縣採訪,六年了,我確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上,現在想起來都很對不起《延安日報》社。就在我到富縣採訪時,路遙用電話直把我尋到一個鄉鎮上。他告訴我,《平凡的世界》獲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是排在第一位。我倆在電話裡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太複雜了。我當然為此無比興奮,但一想到他的身體我就渾身發抖。

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領獎去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我一個人放下電話在田野裡走了很長時間,望著頭頂上的明月,我感慨萬千。是啊,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因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而這個領獎的人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他在六年的萬里長征中,流血、流汗,結果是兩手空空。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發表演講的作家,沒想到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壯。

……我迅速趕回延安,走進了當時在該地區有非常實權的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當我把路遙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他說明後,他驚得得從辦公室桌子後面站了起來,面對房頂半天沒有講話,這位精神俄語的領導,用俄語說:“這是天大的笑話。”他立即找來一個人士,說先拿5000元,立即送給路遙,讓他在北京把所有的發票給我帶回來,在延安地區想辦法給他報銷。

他說這一輩子他是唯一的一次犯錯誤了。我拿著5000元趕到西安,這時路遙已到火車站。當我把拿錢的經過向他敘述後,並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親愛的幫助過路遙的朋友們,你們的英名時時記在我心裡,儘管人數很多,但我一個也不會忘記,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們告訴全社會的。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

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我,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我知道,他這次進去肯定是出不來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就在路遙住院時,家裡家外的一切危機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當時我太累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作家協會給路遙先安排了一個人看護,沒想到路遙把我叫去,說這個人根本不行,他說此人太勢利,根本不把他當人看,有一次把從廁所裡提得摔到床上。他說這個人看他不行了,沒用了。他讓我再不要離開他,看得把他送走。可這個時候林達實際上已離開西安,到北京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裡就留下他的寶貝女兒路遠一個人了。

當時路遠僅十二歲,生活無人看管,我一天曾在勞務市場先後找了三個保姆,都被路遠因看不上而趕走了。路遠只要求讓我給她做飯。累得我在大差市街道的一個拐角處狠狠的睡了一覺。但當時這些情況都不能告訴路遙。因為路遙愛女兒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這一實情,他當時可能就沒命了。就在這時,我的另一個弟弟趕到醫院裡,把作協派的那個人趕走了。這樣,我才鬆了一口氣,有一個弟弟在醫院裡看護路遙,等我把他女兒的事安排完之後,再處理他的事。

沒想到路遙對此事產生了看法,他想,女兒有林達看護,我為什麼不到醫院裡看護他。但有關實情我和弟弟都不能告訴他,於是,路遙把我叫到醫院裡,用想好的文學語言把我挖苦了一陣。於是我痛苦地離開了他。就在這二十多天裡,路遙是十分痛恨我的。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我離開了他,當他知道林達早已離開西安的實情後,立即讓弟弟找我,此時,我知道他要向我說些什麼。

我讓弟弟先回醫院,兩天後,我就趕來。這個時候已到《陝西日報》當記者,而且是駐銅川記者站。我要向單位請假,還要處理手頭的工作,我準備很長一段時間,放棄手頭的一切,重新跳上路遙為我準備好的生活戰車。但是晚了,就在準備起程時,路遙走了。

這是一個災難,一個清清楚楚的伴隨我走過的災難。我懷揣這個災難來到他的面前,面對路遙我無淚!我長久地坐在他的遺體面前,默默地說了很多、很多話。這些話我有一天會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時,我也許快要走向生命的終點。

路遙逝世後,合法的妻子林達還在北京,有關具體後事我得等她回來處理,否則就是不通情理。林達回來後我告訴她,我這個大家庭的會已經開過了(我父親、哥哥、弟弟、妹妹都已來到西安),路遙的一切財產都屬林達和他的女兒路遠的,路遙所有欠帳都由我陸續還清。社會上當時鋪天蓋地的掉念路遙,我讓家人開完追悼會的第二天就全部返回陝北去,讓他們遠離這種他們看不懂的悲劇場所,用勞動去悼念路遙吧!

這是我必須要說一件事,就是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存放了三年後,必須重新安放,當時墓地選在了延安大學校園。於是第一天我和弟弟王大笑把路遙的骨灰從三兆搬到作協院裡,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我決不為路遙感到悲哀,主要是覺得這個院裡的儒士和名流們是否有失學者風度。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是啊,路遙是個不尋常的悲劇人物,就連他熱愛過的情人在葬禮上也挽著另一位男士為路遙送行,而這個男士就是路遙生前的好朋友之一。誰敢說這不是巴爾扎克式的悲劇!我們不是也記得法蘭西這位偉大的作家在葬禮上也出現過這種場面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路遙和巴爾扎克走的是對的,否則,他們會從一個火海跳到另一個更可怕的火海之中。

送走了路遙,四看後我的二哥也走了。為此,我整整戰鬥了八年。這八年,我經受了各種十級以上的風暴,但是我還是活過來了。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裡把這些風暴一定展示給讀者,是啊,我不能倒下,父母還健在,兄妹們生活剛剛起步,路遙的女兒路遠才剛剛上大學,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去關懷和溫暖他們。

還是用路遙的話來結束這篇悼文:“關於我和弟弟天樂的故事是需要一部書來完成的。”請讀者放心,一個全方位真實的路遙一定會向你們走來。

(作者系路遙的胞弟,此文寫於路遙逝世8週年;王天樂已於2007年4月因肝硬化不幸離世。)


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記文

路遙的大學同窗王志強:路遙在延大的日子

陝西日報訊 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到來之際,昨天出版的《陝西日報》第11版“陝北觀察”欄目,刊登了路遙大學同窗王志強撰寫的回憶文章《路遙在延大的日子》。一致哀思,二饗讀者。

我們班是延安大學中文系73級,是“文革”後期恢復招生的第一屆,共30名同學。王路遙是共產黨員,也是我們的班長,他當班長是全班同學一致推選的。他做班務工作認真細緻、井井有條。他做同學的政治思想工作,那時時興“談心”,他也找我談心,但更多的是談文學、談音樂。

我和他相貌相似(當時我偏瘦),愛好也相投,在文學上,我無法和他相比,在器樂上,我勝他一籌。他推薦我進校樂隊,成為校樂隊的主力,吹笛子兼拉小提琴。想起路遙,最使我刻骨銘心的一幕便是教路遙吹笛子。

進入第二學期,一個下午他來到隔壁我的宿舍說:“我想跟你學樂器,就教我吹笛子吧。我現在還能吹些簡單的曲曲,複雜的我不會,顫音、吐音、變調都有難度,你教我。”我說:“你這傢伙,現在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文學家了,還跟我學吹笛子幹甚!”他說:“你不知道,我也喜歡音樂,最喜歡民歌、民樂——我們民族的東西,這個你比我在行,你看我們中國人就是聰明,就用一根空心竹子,隨便鑽幾個眼兒,就吹得吱哇哇響,而且那麼動聽,外國人就是比不上。”

停了停又說:“你看咱們陝北的嗩吶,聲音厚重洪亮,粗獷豪放,結婚過事情沒有吹鼓手就不紅火、沒氣氛。”平時很少言語的他,說起來勢如破竹、一針見血。我說:“就是嘛,你看西洋樂器裡的長笛、短笛,就是根據中國的竹笛而用銅管仿製的,小號、長號、圓號等銅管樂器都是根據我們的嗩吶原理加工製作的。古文裡說的‘絲竹’就指現在所說的絃樂和管樂,那是中國的發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他又說:“我看交響樂團裡演奏的樂器,多數是來自我們民族的東西。”“那當然,古代的瑟琴管簫有幾千年的文明史,秦始皇愛聽箏,諸葛亮喜彈琴,西洋的大小提琴都源於此。”我接著說。他連連點頭,並說他還喜歡交響樂。他一連說出了好幾個國際音樂大師的名字:貝多芬、肖邦、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還有我不知道的國際名曲。

我一時愕然,我佩服他的知多識廣,這才知道他不僅文學上懂得多,音樂上他也懂得很多。後來得知他在延川縣文藝宣傳隊當過編劇,在創作組辦過《山花》小報。有位哲人說過“音樂使人聰明”,原來路遙的聰慧也源自於他的音樂。

我說:“那你能當我的音樂老師了,你還要我教你吹笛子?”他說:“理論上一知半解,實踐上離你差遠了!我想學一門樂器,業餘娛樂,有利於健康。小提琴太難,吹笛子我有基礎。昨晚我在市上看延歌的演出,牛鴻模一曲《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的笛子獨奏把我吹得昏三忽嚕,那首曲子是他吹給周總理聽的,去年總理到延安聽了後大加讚揚並接見了他。”

我說:“牛鴻模是高明為代表的北方流派,適合我們的口味,南派的陸春麟也吹得很美。”那時校樂隊發給我較高級的12支裝的套笛,我取出一支遞給他,當起了他的老師。我要求他先練習運氣,吹筒音,等運氣掌握了再練指法,然後再學習吐音,至於變調,那是慢工,是要變指法。不會變調可以掉換笛子,套笛裡有12支就有12個音調,笛子的第四孔旁都標有調名,這樣可以解決不會變調的困難,當然在不便於掉換笛子時,你必須變調。

路遙的學習時間安排很緊,白天上課,晚上寫作,他總是在晚飯後練習一會兒吹奏,有時還要我做示範。他很有悟性,運氣均勻,指法能跟上節奏,一曲慢板的啟蒙調《東方紅》吹得很流暢。然而吐音則是他的難點,我要求他先口頭練習“吐、苦”的發音,待能清晰地聽出“吐、苦”的聲音再吹奏笛子,就能吹出吐音來。隨後我拿給他一本胡結續寫的《笛子吹奏法》,讓他參考。路遙學習很投入,不時地向我請教。他的進步很快,一曲悠揚的信天游,他吹得有聲有色、如醉如痴。

半年後,他把書交給我說:“志強,我不能跟你學了,笛子這麼簡單的樂器還那麼複雜,有那麼深的學問,我是學不好了,會吹個調調就行了,我不為演出為消遣。一個人愛好什麼,你就不要專搞什麼,只能作為業餘而已,像你這樣就很好。我現在是沒時間了,有許多重要事情要做。”

我真不知道他有什麼重要的事要做。不久,到了1975年的夏天,路遙忽然不見了,我問班黨支部書記張子剛,他說被《陝西文藝》(即今《延河》)編輯部借走了,借做散文小說組的編輯,這一借便是7個月。

回校後,他更忙了,他在課餘創作散文和短篇小說,很少聽到他的笛子聲,倒是常能聽到他走路時哼著的陝北小調。我聽到他哼的最多的就是陝北民歌《上河裡的鴨子下河裡的鵝》。電影《人生》一上演,就聽到了我非常熟悉、路遙非常喜歡的這支曲子,而此曲正是貫穿於《人生》全劇的主旋律。看到電影裡劉巧珍哼著的這個小調,就像立馬回到了當年延大的校園裡,路遙站在宿舍門前歌唱,我吹笛子為他伴奏。

路遙唱歌發音準,節奏感強,按其發音特徵定位,他屬於男低音。他的個子不到一米七,然而他有健壯如牛的體魄和強勁如虎的肺活量,他的聲音厚重,感情深沉。我們很少見他在眾人面前唱歌,在他組織的幾次大型演唱會上,他都在男聲部裡唱和聲。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1973年冬他組織班上4位同學集體創作了組歌——《我們生活在楊家嶺》,他請延安作曲家丁永光譜了曲,親自到延安鋼廠和駐延部隊借來服裝,自己穿工人服。成功的班級大合唱,唱出了我們工農兵大學生的心聲,震動了具有光榮傳統的延安大學。

1975年春,他率領班上七八名男生赴榆林報社實習,期間組成男聲小合唱,唱他喜愛的革命歷史歌曲《游擊隊之歌》、《畢業歌》、《大刀歌》等,在榆林參加演出,回校後在繫上進行了彙報演出,使中文系師生深受教育。

1976年初,為了紀念抗戰勝利30週年,在路遙的精心策劃與組織下,中文系組成了120人的合唱團,全系三個年級的學生身著整齊的解放軍服,演唱了震驚中外的《長征組歌》。演唱由劉育林老師指揮,陳澤順和許衛同學朗誦,校樂隊伴奏。氣勢恢弘的大合唱,再一次轟動了延安大學,校黨委當即決定代表學校到市上演出。遺憾的是演出因周總理的突然逝世而被取消。本次的成功演出再次展示了路遙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擴大了路遙在延大的知名度。


丨紀念路遙二十週年記文

葉廣芩:清澗路上

路遙活著的時候跟我說過他那貧困閉塞的故鄉,我沒有想到竟是這裡,記得當時他還跟我說,他們家鄉的人種是漢人和匈奴的交雜,男的剽悍精良,女的美麗幹練,非關中人能比,為此他戲稱自己是“雜種”。

當時我的迴應是,“雜種好啊,就像陝丹玉米1號似的,高產,在西北地區普遍推廣,頗有市場。”他還說《三國》中的呂布和貂蟬都是陝北人,陝北人不光有英俊的外表,內心還有一股韌勁兒,別的地方人不行。因為熟,說話都沒有遮攔,常常信馬由韁地胡扯。現在,無意中來到了他的故里,心裡一陣發慌,竟不知如何是好。我對司機說,這是我的朋友。司機說,險些錯過了。

1992年4月,我剛從日本回來,對國內的一切都覺得很新鮮,無論走到哪兒,人們都在談論改革。《延河》的子心陪我一塊兒去看路遙,是晚上,他正在洗腳,彎著腰很困難,臉色青黃,這是肝氣淤滯,腎功能衰竭的症候,我想他是病了。

他說,你回來了?我說,回來了。他說,不走了?我說不走了。他說你在日本鬼子那兒學到了什麼?我說,歷史,主要是研究“二戰”。他咧了咧嘴,表示不理解。我祝賀他得了“茅盾文學獎”。他說,獎金一萬塊,還沒有到北京,一半就請了客。我說,這獎金沒有我在日本打工刷碗掙得多,但是我刷碗沒有你得獎有名。大家就笑。路遙說,回來好,咱們搞的是中國文學,不能老在外國待著,那樣就沒有根了,飄著。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回到延安後,趕快跑到各縣採訪,六年了,我確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上,現在想起來都很對不起《延安日報》社。就在我到富縣採訪時,路遙用電話直把我尋到一個鄉鎮上。他告訴我,《平凡的世界》獲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是排在第一位。我倆在電話裡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太複雜了。我當然為此無比興奮,但一想到他的身體我就渾身發抖。

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領獎去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我一個人放下電話在田野裡走了很長時間,望著頭頂上的明月,我感慨萬千。是啊,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因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而這個領獎的人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他在六年的萬里長征中,流血、流汗,結果是兩手空空。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發表演講的作家,沒想到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壯。

……我迅速趕回延安,走進了當時在該地區有非常實權的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當我把路遙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他說明後,他驚得得從辦公室桌子後面站了起來,面對房頂半天沒有講話,這位精神俄語的領導,用俄語說:“這是天大的笑話。”他立即找來一個人士,說先拿5000元,立即送給路遙,讓他在北京把所有的發票給我帶回來,在延安地區想辦法給他報銷。

他說這一輩子他是唯一的一次犯錯誤了。我拿著5000元趕到西安,這時路遙已到火車站。當我把拿錢的經過向他敘述後,並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親愛的幫助過路遙的朋友們,你們的英名時時記在我心裡,儘管人數很多,但我一個也不會忘記,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們告訴全社會的。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

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我,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我知道,他這次進去肯定是出不來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就在路遙住院時,家裡家外的一切危機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當時我太累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作家協會給路遙先安排了一個人看護,沒想到路遙把我叫去,說這個人根本不行,他說此人太勢利,根本不把他當人看,有一次把從廁所裡提得摔到床上。他說這個人看他不行了,沒用了。他讓我再不要離開他,看得把他送走。可這個時候林達實際上已離開西安,到北京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裡就留下他的寶貝女兒路遠一個人了。

當時路遠僅十二歲,生活無人看管,我一天曾在勞務市場先後找了三個保姆,都被路遠因看不上而趕走了。路遠只要求讓我給她做飯。累得我在大差市街道的一個拐角處狠狠的睡了一覺。但當時這些情況都不能告訴路遙。因為路遙愛女兒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這一實情,他當時可能就沒命了。就在這時,我的另一個弟弟趕到醫院裡,把作協派的那個人趕走了。這樣,我才鬆了一口氣,有一個弟弟在醫院裡看護路遙,等我把他女兒的事安排完之後,再處理他的事。

沒想到路遙對此事產生了看法,他想,女兒有林達看護,我為什麼不到醫院裡看護他。但有關實情我和弟弟都不能告訴他,於是,路遙把我叫到醫院裡,用想好的文學語言把我挖苦了一陣。於是我痛苦地離開了他。就在這二十多天裡,路遙是十分痛恨我的。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我離開了他,當他知道林達早已離開西安的實情後,立即讓弟弟找我,此時,我知道他要向我說些什麼。

我讓弟弟先回醫院,兩天後,我就趕來。這個時候已到《陝西日報》當記者,而且是駐銅川記者站。我要向單位請假,還要處理手頭的工作,我準備很長一段時間,放棄手頭的一切,重新跳上路遙為我準備好的生活戰車。但是晚了,就在準備起程時,路遙走了。

這是一個災難,一個清清楚楚的伴隨我走過的災難。我懷揣這個災難來到他的面前,面對路遙我無淚!我長久地坐在他的遺體面前,默默地說了很多、很多話。這些話我有一天會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時,我也許快要走向生命的終點。

路遙逝世後,合法的妻子林達還在北京,有關具體後事我得等她回來處理,否則就是不通情理。林達回來後我告訴她,我這個大家庭的會已經開過了(我父親、哥哥、弟弟、妹妹都已來到西安),路遙的一切財產都屬林達和他的女兒路遠的,路遙所有欠帳都由我陸續還清。社會上當時鋪天蓋地的掉念路遙,我讓家人開完追悼會的第二天就全部返回陝北去,讓他們遠離這種他們看不懂的悲劇場所,用勞動去悼念路遙吧!

這是我必須要說一件事,就是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存放了三年後,必須重新安放,當時墓地選在了延安大學校園。於是第一天我和弟弟王大笑把路遙的骨灰從三兆搬到作協院裡,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我決不為路遙感到悲哀,主要是覺得這個院裡的儒士和名流們是否有失學者風度。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是啊,路遙是個不尋常的悲劇人物,就連他熱愛過的情人在葬禮上也挽著另一位男士為路遙送行,而這個男士就是路遙生前的好朋友之一。誰敢說這不是巴爾扎克式的悲劇!我們不是也記得法蘭西這位偉大的作家在葬禮上也出現過這種場面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路遙和巴爾扎克走的是對的,否則,他們會從一個火海跳到另一個更可怕的火海之中。

送走了路遙,四看後我的二哥也走了。為此,我整整戰鬥了八年。這八年,我經受了各種十級以上的風暴,但是我還是活過來了。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裡把這些風暴一定展示給讀者,是啊,我不能倒下,父母還健在,兄妹們生活剛剛起步,路遙的女兒路遠才剛剛上大學,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去關懷和溫暖他們。

還是用路遙的話來結束這篇悼文:“關於我和弟弟天樂的故事是需要一部書來完成的。”請讀者放心,一個全方位真實的路遙一定會向你們走來。

(作者系路遙的胞弟,此文寫於路遙逝世8週年;王天樂已於2007年4月因肝硬化不幸離世。)


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記文

路遙的大學同窗王志強:路遙在延大的日子

陝西日報訊 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到來之際,昨天出版的《陝西日報》第11版“陝北觀察”欄目,刊登了路遙大學同窗王志強撰寫的回憶文章《路遙在延大的日子》。一致哀思,二饗讀者。

我們班是延安大學中文系73級,是“文革”後期恢復招生的第一屆,共30名同學。王路遙是共產黨員,也是我們的班長,他當班長是全班同學一致推選的。他做班務工作認真細緻、井井有條。他做同學的政治思想工作,那時時興“談心”,他也找我談心,但更多的是談文學、談音樂。

我和他相貌相似(當時我偏瘦),愛好也相投,在文學上,我無法和他相比,在器樂上,我勝他一籌。他推薦我進校樂隊,成為校樂隊的主力,吹笛子兼拉小提琴。想起路遙,最使我刻骨銘心的一幕便是教路遙吹笛子。

進入第二學期,一個下午他來到隔壁我的宿舍說:“我想跟你學樂器,就教我吹笛子吧。我現在還能吹些簡單的曲曲,複雜的我不會,顫音、吐音、變調都有難度,你教我。”我說:“你這傢伙,現在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文學家了,還跟我學吹笛子幹甚!”他說:“你不知道,我也喜歡音樂,最喜歡民歌、民樂——我們民族的東西,這個你比我在行,你看我們中國人就是聰明,就用一根空心竹子,隨便鑽幾個眼兒,就吹得吱哇哇響,而且那麼動聽,外國人就是比不上。”

停了停又說:“你看咱們陝北的嗩吶,聲音厚重洪亮,粗獷豪放,結婚過事情沒有吹鼓手就不紅火、沒氣氛。”平時很少言語的他,說起來勢如破竹、一針見血。我說:“就是嘛,你看西洋樂器裡的長笛、短笛,就是根據中國的竹笛而用銅管仿製的,小號、長號、圓號等銅管樂器都是根據我們的嗩吶原理加工製作的。古文裡說的‘絲竹’就指現在所說的絃樂和管樂,那是中國的發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他又說:“我看交響樂團裡演奏的樂器,多數是來自我們民族的東西。”“那當然,古代的瑟琴管簫有幾千年的文明史,秦始皇愛聽箏,諸葛亮喜彈琴,西洋的大小提琴都源於此。”我接著說。他連連點頭,並說他還喜歡交響樂。他一連說出了好幾個國際音樂大師的名字:貝多芬、肖邦、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還有我不知道的國際名曲。

我一時愕然,我佩服他的知多識廣,這才知道他不僅文學上懂得多,音樂上他也懂得很多。後來得知他在延川縣文藝宣傳隊當過編劇,在創作組辦過《山花》小報。有位哲人說過“音樂使人聰明”,原來路遙的聰慧也源自於他的音樂。

我說:“那你能當我的音樂老師了,你還要我教你吹笛子?”他說:“理論上一知半解,實踐上離你差遠了!我想學一門樂器,業餘娛樂,有利於健康。小提琴太難,吹笛子我有基礎。昨晚我在市上看延歌的演出,牛鴻模一曲《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的笛子獨奏把我吹得昏三忽嚕,那首曲子是他吹給周總理聽的,去年總理到延安聽了後大加讚揚並接見了他。”

我說:“牛鴻模是高明為代表的北方流派,適合我們的口味,南派的陸春麟也吹得很美。”那時校樂隊發給我較高級的12支裝的套笛,我取出一支遞給他,當起了他的老師。我要求他先練習運氣,吹筒音,等運氣掌握了再練指法,然後再學習吐音,至於變調,那是慢工,是要變指法。不會變調可以掉換笛子,套笛裡有12支就有12個音調,笛子的第四孔旁都標有調名,這樣可以解決不會變調的困難,當然在不便於掉換笛子時,你必須變調。

路遙的學習時間安排很緊,白天上課,晚上寫作,他總是在晚飯後練習一會兒吹奏,有時還要我做示範。他很有悟性,運氣均勻,指法能跟上節奏,一曲慢板的啟蒙調《東方紅》吹得很流暢。然而吐音則是他的難點,我要求他先口頭練習“吐、苦”的發音,待能清晰地聽出“吐、苦”的聲音再吹奏笛子,就能吹出吐音來。隨後我拿給他一本胡結續寫的《笛子吹奏法》,讓他參考。路遙學習很投入,不時地向我請教。他的進步很快,一曲悠揚的信天游,他吹得有聲有色、如醉如痴。

半年後,他把書交給我說:“志強,我不能跟你學了,笛子這麼簡單的樂器還那麼複雜,有那麼深的學問,我是學不好了,會吹個調調就行了,我不為演出為消遣。一個人愛好什麼,你就不要專搞什麼,只能作為業餘而已,像你這樣就很好。我現在是沒時間了,有許多重要事情要做。”

我真不知道他有什麼重要的事要做。不久,到了1975年的夏天,路遙忽然不見了,我問班黨支部書記張子剛,他說被《陝西文藝》(即今《延河》)編輯部借走了,借做散文小說組的編輯,這一借便是7個月。

回校後,他更忙了,他在課餘創作散文和短篇小說,很少聽到他的笛子聲,倒是常能聽到他走路時哼著的陝北小調。我聽到他哼的最多的就是陝北民歌《上河裡的鴨子下河裡的鵝》。電影《人生》一上演,就聽到了我非常熟悉、路遙非常喜歡的這支曲子,而此曲正是貫穿於《人生》全劇的主旋律。看到電影裡劉巧珍哼著的這個小調,就像立馬回到了當年延大的校園裡,路遙站在宿舍門前歌唱,我吹笛子為他伴奏。

路遙唱歌發音準,節奏感強,按其發音特徵定位,他屬於男低音。他的個子不到一米七,然而他有健壯如牛的體魄和強勁如虎的肺活量,他的聲音厚重,感情深沉。我們很少見他在眾人面前唱歌,在他組織的幾次大型演唱會上,他都在男聲部裡唱和聲。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1973年冬他組織班上4位同學集體創作了組歌——《我們生活在楊家嶺》,他請延安作曲家丁永光譜了曲,親自到延安鋼廠和駐延部隊借來服裝,自己穿工人服。成功的班級大合唱,唱出了我們工農兵大學生的心聲,震動了具有光榮傳統的延安大學。

1975年春,他率領班上七八名男生赴榆林報社實習,期間組成男聲小合唱,唱他喜愛的革命歷史歌曲《游擊隊之歌》、《畢業歌》、《大刀歌》等,在榆林參加演出,回校後在繫上進行了彙報演出,使中文系師生深受教育。

1976年初,為了紀念抗戰勝利30週年,在路遙的精心策劃與組織下,中文系組成了120人的合唱團,全系三個年級的學生身著整齊的解放軍服,演唱了震驚中外的《長征組歌》。演唱由劉育林老師指揮,陳澤順和許衛同學朗誦,校樂隊伴奏。氣勢恢弘的大合唱,再一次轟動了延安大學,校黨委當即決定代表學校到市上演出。遺憾的是演出因周總理的突然逝世而被取消。本次的成功演出再次展示了路遙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擴大了路遙在延大的知名度。


丨紀念路遙二十週年記文

葉廣芩:清澗路上

路遙活著的時候跟我說過他那貧困閉塞的故鄉,我沒有想到竟是這裡,記得當時他還跟我說,他們家鄉的人種是漢人和匈奴的交雜,男的剽悍精良,女的美麗幹練,非關中人能比,為此他戲稱自己是“雜種”。

當時我的迴應是,“雜種好啊,就像陝丹玉米1號似的,高產,在西北地區普遍推廣,頗有市場。”他還說《三國》中的呂布和貂蟬都是陝北人,陝北人不光有英俊的外表,內心還有一股韌勁兒,別的地方人不行。因為熟,說話都沒有遮攔,常常信馬由韁地胡扯。現在,無意中來到了他的故里,心裡一陣發慌,竟不知如何是好。我對司機說,這是我的朋友。司機說,險些錯過了。

1992年4月,我剛從日本回來,對國內的一切都覺得很新鮮,無論走到哪兒,人們都在談論改革。《延河》的子心陪我一塊兒去看路遙,是晚上,他正在洗腳,彎著腰很困難,臉色青黃,這是肝氣淤滯,腎功能衰竭的症候,我想他是病了。

他說,你回來了?我說,回來了。他說,不走了?我說不走了。他說你在日本鬼子那兒學到了什麼?我說,歷史,主要是研究“二戰”。他咧了咧嘴,表示不理解。我祝賀他得了“茅盾文學獎”。他說,獎金一萬塊,還沒有到北京,一半就請了客。我說,這獎金沒有我在日本打工刷碗掙得多,但是我刷碗沒有你得獎有名。大家就笑。路遙說,回來好,咱們搞的是中國文學,不能老在外國待著,那樣就沒有根了,飄著。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去拜訪路遙的那天晚上,是個黑暗的晚上,儘管路遙矢口否認自己有病,我還是提醒他應該到醫院去查一下身體。我告訴他,日本那位研究他作品的美麗女教師吉岡由紀突發心臟病,永遠地不在了。吉岡平時使用的書籍全部送給了西安交大,是我一本本挑選整理,寄回國內的,那些書上還沾著死者的手痕……

路遙聽了許久沒有說話,臉色變得更加灰暗。吉岡是子心、路遙和我共同的朋友,他們曾經在我簡陋的家裡一起吃日本飯“雞素燒”。由吉岡主炊,材料都是新從日本帶來的,我們喝的是“大關”清酒,飯桌上,日本人唱的是中國歌“岸畔上開花岸畔上紅”,路遙唱的是日本的“四季歌”。

那天晚上從路遙家出來,心裡總是有些不踏實,但我絕沒有想到,這是我與路遙生前相見最後一面。後來聽說他病了,住在第四軍醫大學醫院裡,守護極嚴,不讓人探視,我能理解病人的心態,這種心態我也有,特別是對於要強的,自尊心很強的人,極不願意自己虛弱、無助、悲涼、倒黴的一面示人,躺在床上接受別人言語蒼白、千篇一律的安慰是一種尷尬和難堪,是一種無奈的應酬,沒意思極了。

很多人去看望他,都碰釘子,我也不敢去貿然探望了,想這也是對他的一份尊重。有得到允許進去的人告訴說,路遙瘦得脫了形,但精神還好。有的說已經出現了言語障礙……言語各式各樣。路遙在我的心裡,仍然是那個豐滿、鮮活、詼諧、熱情的朋友。我想,以他的毅力和心勁兒一定能熬過這一關,42歲,年輕得很……

我是在渭北煤田聽到路遙去世消息的,是早晨的廣播,播音員的聲音很沉重,我的心也很沉重。但是跟我在一起的還有作家董川夫,川夫說,可惜了。我沒有說話,後悔沒有到醫院去看看路遙,有時候希望也能誤事。渭北塬上的11月,天氣已經很涼,一條薄霧的帶子裹著不幸的消息在田野間飄蕩,在散落在地頭的枯黃的包穀稈間穿來繞去,這使我想起我在《延河》發表的第二篇小說《飄蕩的煙》,編輯就是路遙,小說寫的是人死了,往事昇華散淨,便化作清純細緻的煙,到它該去的地方去。

現在,路遙也化作輕煙,走了。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回到延安後,趕快跑到各縣採訪,六年了,我確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上,現在想起來都很對不起《延安日報》社。就在我到富縣採訪時,路遙用電話直把我尋到一個鄉鎮上。他告訴我,《平凡的世界》獲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是排在第一位。我倆在電話裡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太複雜了。我當然為此無比興奮,但一想到他的身體我就渾身發抖。

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領獎去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我一個人放下電話在田野裡走了很長時間,望著頭頂上的明月,我感慨萬千。是啊,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因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而這個領獎的人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他在六年的萬里長征中,流血、流汗,結果是兩手空空。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發表演講的作家,沒想到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壯。

……我迅速趕回延安,走進了當時在該地區有非常實權的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當我把路遙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他說明後,他驚得得從辦公室桌子後面站了起來,面對房頂半天沒有講話,這位精神俄語的領導,用俄語說:“這是天大的笑話。”他立即找來一個人士,說先拿5000元,立即送給路遙,讓他在北京把所有的發票給我帶回來,在延安地區想辦法給他報銷。

他說這一輩子他是唯一的一次犯錯誤了。我拿著5000元趕到西安,這時路遙已到火車站。當我把拿錢的經過向他敘述後,並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親愛的幫助過路遙的朋友們,你們的英名時時記在我心裡,儘管人數很多,但我一個也不會忘記,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們告訴全社會的。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

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我,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我知道,他這次進去肯定是出不來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就在路遙住院時,家裡家外的一切危機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當時我太累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作家協會給路遙先安排了一個人看護,沒想到路遙把我叫去,說這個人根本不行,他說此人太勢利,根本不把他當人看,有一次把從廁所裡提得摔到床上。他說這個人看他不行了,沒用了。他讓我再不要離開他,看得把他送走。可這個時候林達實際上已離開西安,到北京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裡就留下他的寶貝女兒路遠一個人了。

當時路遠僅十二歲,生活無人看管,我一天曾在勞務市場先後找了三個保姆,都被路遠因看不上而趕走了。路遠只要求讓我給她做飯。累得我在大差市街道的一個拐角處狠狠的睡了一覺。但當時這些情況都不能告訴路遙。因為路遙愛女兒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這一實情,他當時可能就沒命了。就在這時,我的另一個弟弟趕到醫院裡,把作協派的那個人趕走了。這樣,我才鬆了一口氣,有一個弟弟在醫院裡看護路遙,等我把他女兒的事安排完之後,再處理他的事。

沒想到路遙對此事產生了看法,他想,女兒有林達看護,我為什麼不到醫院裡看護他。但有關實情我和弟弟都不能告訴他,於是,路遙把我叫到醫院裡,用想好的文學語言把我挖苦了一陣。於是我痛苦地離開了他。就在這二十多天裡,路遙是十分痛恨我的。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我離開了他,當他知道林達早已離開西安的實情後,立即讓弟弟找我,此時,我知道他要向我說些什麼。

我讓弟弟先回醫院,兩天後,我就趕來。這個時候已到《陝西日報》當記者,而且是駐銅川記者站。我要向單位請假,還要處理手頭的工作,我準備很長一段時間,放棄手頭的一切,重新跳上路遙為我準備好的生活戰車。但是晚了,就在準備起程時,路遙走了。

這是一個災難,一個清清楚楚的伴隨我走過的災難。我懷揣這個災難來到他的面前,面對路遙我無淚!我長久地坐在他的遺體面前,默默地說了很多、很多話。這些話我有一天會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時,我也許快要走向生命的終點。

路遙逝世後,合法的妻子林達還在北京,有關具體後事我得等她回來處理,否則就是不通情理。林達回來後我告訴她,我這個大家庭的會已經開過了(我父親、哥哥、弟弟、妹妹都已來到西安),路遙的一切財產都屬林達和他的女兒路遠的,路遙所有欠帳都由我陸續還清。社會上當時鋪天蓋地的掉念路遙,我讓家人開完追悼會的第二天就全部返回陝北去,讓他們遠離這種他們看不懂的悲劇場所,用勞動去悼念路遙吧!

這是我必須要說一件事,就是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存放了三年後,必須重新安放,當時墓地選在了延安大學校園。於是第一天我和弟弟王大笑把路遙的骨灰從三兆搬到作協院裡,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我決不為路遙感到悲哀,主要是覺得這個院裡的儒士和名流們是否有失學者風度。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是啊,路遙是個不尋常的悲劇人物,就連他熱愛過的情人在葬禮上也挽著另一位男士為路遙送行,而這個男士就是路遙生前的好朋友之一。誰敢說這不是巴爾扎克式的悲劇!我們不是也記得法蘭西這位偉大的作家在葬禮上也出現過這種場面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路遙和巴爾扎克走的是對的,否則,他們會從一個火海跳到另一個更可怕的火海之中。

送走了路遙,四看後我的二哥也走了。為此,我整整戰鬥了八年。這八年,我經受了各種十級以上的風暴,但是我還是活過來了。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裡把這些風暴一定展示給讀者,是啊,我不能倒下,父母還健在,兄妹們生活剛剛起步,路遙的女兒路遠才剛剛上大學,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去關懷和溫暖他們。

還是用路遙的話來結束這篇悼文:“關於我和弟弟天樂的故事是需要一部書來完成的。”請讀者放心,一個全方位真實的路遙一定會向你們走來。

(作者系路遙的胞弟,此文寫於路遙逝世8週年;王天樂已於2007年4月因肝硬化不幸離世。)


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記文

路遙的大學同窗王志強:路遙在延大的日子

陝西日報訊 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到來之際,昨天出版的《陝西日報》第11版“陝北觀察”欄目,刊登了路遙大學同窗王志強撰寫的回憶文章《路遙在延大的日子》。一致哀思,二饗讀者。

我們班是延安大學中文系73級,是“文革”後期恢復招生的第一屆,共30名同學。王路遙是共產黨員,也是我們的班長,他當班長是全班同學一致推選的。他做班務工作認真細緻、井井有條。他做同學的政治思想工作,那時時興“談心”,他也找我談心,但更多的是談文學、談音樂。

我和他相貌相似(當時我偏瘦),愛好也相投,在文學上,我無法和他相比,在器樂上,我勝他一籌。他推薦我進校樂隊,成為校樂隊的主力,吹笛子兼拉小提琴。想起路遙,最使我刻骨銘心的一幕便是教路遙吹笛子。

進入第二學期,一個下午他來到隔壁我的宿舍說:“我想跟你學樂器,就教我吹笛子吧。我現在還能吹些簡單的曲曲,複雜的我不會,顫音、吐音、變調都有難度,你教我。”我說:“你這傢伙,現在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文學家了,還跟我學吹笛子幹甚!”他說:“你不知道,我也喜歡音樂,最喜歡民歌、民樂——我們民族的東西,這個你比我在行,你看我們中國人就是聰明,就用一根空心竹子,隨便鑽幾個眼兒,就吹得吱哇哇響,而且那麼動聽,外國人就是比不上。”

停了停又說:“你看咱們陝北的嗩吶,聲音厚重洪亮,粗獷豪放,結婚過事情沒有吹鼓手就不紅火、沒氣氛。”平時很少言語的他,說起來勢如破竹、一針見血。我說:“就是嘛,你看西洋樂器裡的長笛、短笛,就是根據中國的竹笛而用銅管仿製的,小號、長號、圓號等銅管樂器都是根據我們的嗩吶原理加工製作的。古文裡說的‘絲竹’就指現在所說的絃樂和管樂,那是中國的發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他又說:“我看交響樂團裡演奏的樂器,多數是來自我們民族的東西。”“那當然,古代的瑟琴管簫有幾千年的文明史,秦始皇愛聽箏,諸葛亮喜彈琴,西洋的大小提琴都源於此。”我接著說。他連連點頭,並說他還喜歡交響樂。他一連說出了好幾個國際音樂大師的名字:貝多芬、肖邦、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還有我不知道的國際名曲。

我一時愕然,我佩服他的知多識廣,這才知道他不僅文學上懂得多,音樂上他也懂得很多。後來得知他在延川縣文藝宣傳隊當過編劇,在創作組辦過《山花》小報。有位哲人說過“音樂使人聰明”,原來路遙的聰慧也源自於他的音樂。

我說:“那你能當我的音樂老師了,你還要我教你吹笛子?”他說:“理論上一知半解,實踐上離你差遠了!我想學一門樂器,業餘娛樂,有利於健康。小提琴太難,吹笛子我有基礎。昨晚我在市上看延歌的演出,牛鴻模一曲《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的笛子獨奏把我吹得昏三忽嚕,那首曲子是他吹給周總理聽的,去年總理到延安聽了後大加讚揚並接見了他。”

我說:“牛鴻模是高明為代表的北方流派,適合我們的口味,南派的陸春麟也吹得很美。”那時校樂隊發給我較高級的12支裝的套笛,我取出一支遞給他,當起了他的老師。我要求他先練習運氣,吹筒音,等運氣掌握了再練指法,然後再學習吐音,至於變調,那是慢工,是要變指法。不會變調可以掉換笛子,套笛裡有12支就有12個音調,笛子的第四孔旁都標有調名,這樣可以解決不會變調的困難,當然在不便於掉換笛子時,你必須變調。

路遙的學習時間安排很緊,白天上課,晚上寫作,他總是在晚飯後練習一會兒吹奏,有時還要我做示範。他很有悟性,運氣均勻,指法能跟上節奏,一曲慢板的啟蒙調《東方紅》吹得很流暢。然而吐音則是他的難點,我要求他先口頭練習“吐、苦”的發音,待能清晰地聽出“吐、苦”的聲音再吹奏笛子,就能吹出吐音來。隨後我拿給他一本胡結續寫的《笛子吹奏法》,讓他參考。路遙學習很投入,不時地向我請教。他的進步很快,一曲悠揚的信天游,他吹得有聲有色、如醉如痴。

半年後,他把書交給我說:“志強,我不能跟你學了,笛子這麼簡單的樂器還那麼複雜,有那麼深的學問,我是學不好了,會吹個調調就行了,我不為演出為消遣。一個人愛好什麼,你就不要專搞什麼,只能作為業餘而已,像你這樣就很好。我現在是沒時間了,有許多重要事情要做。”

我真不知道他有什麼重要的事要做。不久,到了1975年的夏天,路遙忽然不見了,我問班黨支部書記張子剛,他說被《陝西文藝》(即今《延河》)編輯部借走了,借做散文小說組的編輯,這一借便是7個月。

回校後,他更忙了,他在課餘創作散文和短篇小說,很少聽到他的笛子聲,倒是常能聽到他走路時哼著的陝北小調。我聽到他哼的最多的就是陝北民歌《上河裡的鴨子下河裡的鵝》。電影《人生》一上演,就聽到了我非常熟悉、路遙非常喜歡的這支曲子,而此曲正是貫穿於《人生》全劇的主旋律。看到電影裡劉巧珍哼著的這個小調,就像立馬回到了當年延大的校園裡,路遙站在宿舍門前歌唱,我吹笛子為他伴奏。

路遙唱歌發音準,節奏感強,按其發音特徵定位,他屬於男低音。他的個子不到一米七,然而他有健壯如牛的體魄和強勁如虎的肺活量,他的聲音厚重,感情深沉。我們很少見他在眾人面前唱歌,在他組織的幾次大型演唱會上,他都在男聲部裡唱和聲。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1973年冬他組織班上4位同學集體創作了組歌——《我們生活在楊家嶺》,他請延安作曲家丁永光譜了曲,親自到延安鋼廠和駐延部隊借來服裝,自己穿工人服。成功的班級大合唱,唱出了我們工農兵大學生的心聲,震動了具有光榮傳統的延安大學。

1975年春,他率領班上七八名男生赴榆林報社實習,期間組成男聲小合唱,唱他喜愛的革命歷史歌曲《游擊隊之歌》、《畢業歌》、《大刀歌》等,在榆林參加演出,回校後在繫上進行了彙報演出,使中文系師生深受教育。

1976年初,為了紀念抗戰勝利30週年,在路遙的精心策劃與組織下,中文系組成了120人的合唱團,全系三個年級的學生身著整齊的解放軍服,演唱了震驚中外的《長征組歌》。演唱由劉育林老師指揮,陳澤順和許衛同學朗誦,校樂隊伴奏。氣勢恢弘的大合唱,再一次轟動了延安大學,校黨委當即決定代表學校到市上演出。遺憾的是演出因周總理的突然逝世而被取消。本次的成功演出再次展示了路遙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擴大了路遙在延大的知名度。


丨紀念路遙二十週年記文

葉廣芩:清澗路上

路遙活著的時候跟我說過他那貧困閉塞的故鄉,我沒有想到竟是這裡,記得當時他還跟我說,他們家鄉的人種是漢人和匈奴的交雜,男的剽悍精良,女的美麗幹練,非關中人能比,為此他戲稱自己是“雜種”。

當時我的迴應是,“雜種好啊,就像陝丹玉米1號似的,高產,在西北地區普遍推廣,頗有市場。”他還說《三國》中的呂布和貂蟬都是陝北人,陝北人不光有英俊的外表,內心還有一股韌勁兒,別的地方人不行。因為熟,說話都沒有遮攔,常常信馬由韁地胡扯。現在,無意中來到了他的故里,心裡一陣發慌,竟不知如何是好。我對司機說,這是我的朋友。司機說,險些錯過了。

1992年4月,我剛從日本回來,對國內的一切都覺得很新鮮,無論走到哪兒,人們都在談論改革。《延河》的子心陪我一塊兒去看路遙,是晚上,他正在洗腳,彎著腰很困難,臉色青黃,這是肝氣淤滯,腎功能衰竭的症候,我想他是病了。

他說,你回來了?我說,回來了。他說,不走了?我說不走了。他說你在日本鬼子那兒學到了什麼?我說,歷史,主要是研究“二戰”。他咧了咧嘴,表示不理解。我祝賀他得了“茅盾文學獎”。他說,獎金一萬塊,還沒有到北京,一半就請了客。我說,這獎金沒有我在日本打工刷碗掙得多,但是我刷碗沒有你得獎有名。大家就笑。路遙說,回來好,咱們搞的是中國文學,不能老在外國待著,那樣就沒有根了,飄著。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去拜訪路遙的那天晚上,是個黑暗的晚上,儘管路遙矢口否認自己有病,我還是提醒他應該到醫院去查一下身體。我告訴他,日本那位研究他作品的美麗女教師吉岡由紀突發心臟病,永遠地不在了。吉岡平時使用的書籍全部送給了西安交大,是我一本本挑選整理,寄回國內的,那些書上還沾著死者的手痕……

路遙聽了許久沒有說話,臉色變得更加灰暗。吉岡是子心、路遙和我共同的朋友,他們曾經在我簡陋的家裡一起吃日本飯“雞素燒”。由吉岡主炊,材料都是新從日本帶來的,我們喝的是“大關”清酒,飯桌上,日本人唱的是中國歌“岸畔上開花岸畔上紅”,路遙唱的是日本的“四季歌”。

那天晚上從路遙家出來,心裡總是有些不踏實,但我絕沒有想到,這是我與路遙生前相見最後一面。後來聽說他病了,住在第四軍醫大學醫院裡,守護極嚴,不讓人探視,我能理解病人的心態,這種心態我也有,特別是對於要強的,自尊心很強的人,極不願意自己虛弱、無助、悲涼、倒黴的一面示人,躺在床上接受別人言語蒼白、千篇一律的安慰是一種尷尬和難堪,是一種無奈的應酬,沒意思極了。

很多人去看望他,都碰釘子,我也不敢去貿然探望了,想這也是對他的一份尊重。有得到允許進去的人告訴說,路遙瘦得脫了形,但精神還好。有的說已經出現了言語障礙……言語各式各樣。路遙在我的心裡,仍然是那個豐滿、鮮活、詼諧、熱情的朋友。我想,以他的毅力和心勁兒一定能熬過這一關,42歲,年輕得很……

我是在渭北煤田聽到路遙去世消息的,是早晨的廣播,播音員的聲音很沉重,我的心也很沉重。但是跟我在一起的還有作家董川夫,川夫說,可惜了。我沒有說話,後悔沒有到醫院去看看路遙,有時候希望也能誤事。渭北塬上的11月,天氣已經很涼,一條薄霧的帶子裹著不幸的消息在田野間飄蕩,在散落在地頭的枯黃的包穀稈間穿來繞去,這使我想起我在《延河》發表的第二篇小說《飄蕩的煙》,編輯就是路遙,小說寫的是人死了,往事昇華散淨,便化作清純細緻的煙,到它該去的地方去。

現在,路遙也化作輕煙,走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那篇小說寫的,編的都實在不吉利。

我的第一篇小說編輯也是路遙,那時他是《延河》編輯部小說組組長,小說是寄給編輯部的,那時我是醫院的護士,對於編輯部完全陌生。我的第一篇小說經過編輯部王曉新的手到了路遙跟前,他看了稿子覺得很奇怪,文筆是熟練的,風格是京腔京韻的,從作品看,不應該是初學,但是他實在不知道葉廣芩這個人是誰。

他給我很鄭重地寫了封信,稱讚了這篇小說,信的末尾又加了一句:真的很不錯。問我是個怎麼樣的人。我沒有回信,因為我不是文學圈子裡的人,也壓根兒不關注當時的作家有誰誰,事情就擱下了。

後來,沒見過面的路遙推薦我加入了省作協的讀書班,脫產3個月,集中學習,專門研究文學創作。學習班的學員都是發表過作品的作協會員,只有我是個只發過一篇小說的“白丁”,我膽怯地問同在一起學習的詩人馬林帆,參加省作協得有什麼條件,他說得有大量有影響的作品,要出過書,有兩名會員推薦,還要上作協的正規會議討論才行。

我知道我是遊戲了。

3年後,我才第一次見到路遙,是在作協的新春茶話會上。他特意過來跟我打招呼,人與我想象中的樣子相差無幾,性格卻是出奇的活潑,第一次見面,便很熟悉地跟我開玩笑,彷彿我們早就認識了。

80年代,幾乎每年作協都搞新年茶話會,大家見面的機會比現在要多得多,作家之間的關係也緊密得多,我和子心、王觀勝、馮積歧、黃衛平、文蘭……屬於作協扶植的新一茬作者,人稱我們是第某某梯隊。我們對梯隊沒有興趣,用自己的話說,我們是撥子小泥鰍,在泥塘裡拱去的小泥鰍。

“小泥鰍”們沒有負擔,快快樂樂,經常一塊兒集會,喝點小酒。那時候路遙已經成了龍,他的小說《人生》得了全國中篇小說獎,在國內影響很大。成了龍的路遙在我們這群“小泥鰍”裡混得很滋潤,很有人緣,跟著我們一塊兒逛臨潼,一塊兒到家裡喝酒。我相信,至今不少“小泥鰍”的手裡都存有當年魚龍混雜的出遊照片。

細想我能走上文學道路,從一個普通的護士到一個專業作家,跟路遙大有關聯,不是他的認可,我發不出第一篇小說,不是他的推薦,我進不了“讀書會”,他是我進入文學之門的領路人,是我應該永遠記住,永遠感激的朋友。

90年代,是陝西文壇的一個灰暗、悲哀的年代,蒙萬夫、李佩芝、李昶怡、王汶石……相繼離開了我們,大家接二連三地到三兆去送葬,已經送得讓人有些怕了,走的人當中,大部分是中年,其中不乏我們中的“小泥鰍”……

在感受到生命的沉重同時,也讓人悟出:活著,便好好地活著,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珍惜每一天,珍惜愛情和友誼,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朋友,讓心永遠處於舒展之中。去了,便就去了,不留遺憾,順其自然。

我記得,1998年那個夏天,我從“路遙故里”登車繼續上路,再沒有睡意,天陰了,西邊天際出現了濃密的雲朵,滾滾雷聲。我明白了,是路遙,等在家鄉的山峁上,安排了我們這次相遇。

他又回到了家鄉,回到了黃土地……


習作 ▍路遙:把靈魂裝進殼子——寫在路遙逝世25週年

像“夸父”般倒下

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路遙忽然一口鮮血吐到了桌子上。“第二部完全結束,我也完全倒下了。身體狀況不是一般地失去彈性,而是彈簧整個被扯斷。其實在後面的階段,我已經力不從心了……”第二天,在弟弟王天樂的陪伴下,他去醫院查出了病因。與1988年左右選擇寫文章向全社會公佈病情的賈平凹不同。路遙對自己的病因一直遮遮掩掩。與病痛的鬥爭中,他從不卸下那副“健康人”的偽裝。他甚至有意推離親近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祕密”,也為了保護他們。

一次與好友一同乘坐火車,路遙從旅行包裡取出水杯、一瓶奶粉狀的東西和一個小勺子,用開水和了那粉再用小勺子輕輕攪動,並問海波:“你喝一點不?”當海波抓過路遙的杯子要喝時,路遙一把奪回杯子,厲聲說:“別用我的杯子!你怎麼這樣不文明?”路遙與海波從小一起上學,二人知根知底,是情同手足的“發小”。路遙的反應,讓他無所適從。

出門從來不帶喝水杯的他用自己的刷牙杯子倒了點奶粉,又加了些開水,搖了半天,怎麼也搖不勻。當他伸手拿路遙的小勺子時,路遙又一把奪回小勺子,漲紅著臉說:“剛才不是和你說了嗎,你怎麼這樣?”海波只得用牙刷胡亂地攪了幾下,喝了個精光。

路遙笑著問:“怎麼樣?這"洋玩意"不難喝?”海波連聲說:“好東西,好東西。再來一杯。”海波又一口氣喝了一杯。正喝第三杯時,路遙突然把自己的小勺子伸進海波的杯子,使勁攪了一下,可像被什麼東西燙著似得,他迅速抽了回去。海波問:“你搗亂什麼?你不是不讓我用你的勺子嗎,怎麼又伸進來攪呢?”路遙向後靠在被子上,好半天才說:“從認識那天起,你就瘦弱瘦弱的,可就是沒病。”接著,又嘆息了好一陣子。

儘管平日生活裡,他已顯出這些蛛絲馬跡,可誰也沒把“肝病”與魁梧敦實的他聯繫在一起。直到1992年路遙轉入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學院傳染科7號病房,距1987年夏他第一次吐血已5年左右,他的病情才漸漸被朋友和親戚知道。好友白描這樣回憶:“大概是你要強的心性不容許自己給別人以病懨懨的印象,這就導致你走入一個可怕的誤區。強大與虛弱的分野並不在體魄。要強的心性成全了你,也毀了你。”

“要強”、“理性”、“堅毅”、“強悍”,這些固然是路遙面對苦難的童年生活,面對生活和感情上的挫敗、面對創作中的壓力的姿態,但這也讓他愈發孤獨和不被理解。我想,哪怕再給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他也還是會選擇迎風而立,獨自承受艱苦與寂寞,這是性格使然——生活一層層加固他的殼,他一步步超越、打碎、重建,直到終於自己無法突破這沉重的枷鎖時,他便如夸父一樣倒在追尋的路上。

他逝世已25週年了,每次想起他,腦子裡總浮現出他在作協參會時的場景:他靠邊坐在最後,一隻只掐掉過濾菸嘴,點火,高傲的頭沉浸在白色殼子似的濃濃煙霧中,顯得遙遠孤寂。而深棕色變色眼鏡後的眼睛卻勾連著每一根細小的神經,深邃、警覺,不放過身邊所有人任何微小的舉動。

2017/10/24 陝師大長安校區

(來自豆瓣用戶半我)


西安建國路83號的作協大院原是高桂滋公館,庭院式建築,三座三進四合院坐北面南而建,院間既有道路聯繫,院落又各自獨立。通往後院編輯部辦公室的路旁原有籃球場,因閒置,滿種花草。路旁紫荊和丁香灑在地上的濃蔭讓這裡顯得過於幽靜與空曠,尤其是中午——路遙的早晨。

他總一個人站在這裡,若有所思。偶爾抬起頭,隔著鏡片望向天空,看雲,看無垠的藍,似乎站在荒蕪的沙漠之中,探尋上蒼冥冥之中的暗示。久站乏了,便把手插進褲兜,低頭看黃黃綠綠的小花,甚至驚奇地用腳撥一撥地面的什麼東西,或一面偶然發光的玻璃,或一塊兒長相稍異的石頭。

有些人只能在獨處中獲得快樂,這些人把高傲尊貴的靈魂藏進殼子,苦難的生活難以觸及,而它們也愈難衝出。這些人,這些殼子裡的靈魂等同著孤獨。

路遙已遠,但路遙仍在。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的活。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生前的路遙告訴我們要好好的活,這些話還在我們腦海裡飄蕩,可是他卻已經不在了。

從1992年到2017年,不知不覺路遙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五年了。今天是路遙逝世的二十五週年紀念日。細數時間的脈絡,這個名字依舊被人們懷念。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路遙走了,卻依舊活著。我們還能從同時代作家的文字中瞥見路遙生前的斑駁光影,已是極其有幸的了。


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記文

賈平凹:懷念路遙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

想起在延川的一個山頭上,他指著山下的縣城說:當年我穿著件破棉襖,但我在這裡翻江倒海過,你信不!我當然信的,聽說過他還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塊石頭使勁向溝裡扔去,溝畔裡一群鳥便轟然而起。

想起在省作協換屆時,票一投完,他在廁所裡給我說: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倆的票比他們多!他然後把尿尿得很高。想起他拉我去他家吃燴麵片,他削土豆皮很狠,說:我弄長篇呀,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想起他從陝北寫作回來,人瘦了一圈兒,我問寫作咋樣,他說:這回吃了大苦咧,稿子一寫完,你要抽好煙哩!想起《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一段時間受到冷落,他給我說:狗日的,一滿都不懂文學!想起獲獎回來,我向他祝賀,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的?我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約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想起他的虎背熊腰。

想起他坐在省作協大院裡那個破藤椅打盹的樣子。想起他病了我去看他,他說:這個病房好吧?省委常委會開了會讓我住進來的。

想起他快不行了,我又去醫院看他,他說:等他出院了,你和我到陝北去,尋個山圪嶗住下,咱一邊放羊一邊養身子。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捶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陝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發感慨:如果路遙還活著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這誰也說不準。但肯定是他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會幹出許多令人佩服又乍舌的事來。

他是一個強人。強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優秀處,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處。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陝西畫界有人以為自己是石魯,我聽到石魯的一個學生說:他算什麼呀,不要說石魯的長處,他連石魯的短處都學不來!

路遙是一個大抱負的人,文學或許還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選擇,但他幹什麼都會幹成,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這樣的人了。

有人說路遙是累死的,證據是他寫過《早晨,從中午開始》的書。但路遙不是累死

的,他晝伏夜出,是職業的習慣,也是一頭猛獸的秉性。有人說路遙是窮死的,因為他死時還欠人萬元,但那個年代都窮呀而路遙在陝西作家裡一直抽高檔煙,喝咖啡,為給女兒吃西餐曾滿城跑遍。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扼殺他的是遺傳基因。在他死後,他的四個弟弟都患上了與他同樣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幾乎相同的年齡段,已去世了兩個,另兩個現正病得厲害。這是一個悲苦的家族!一個瓷杯和一個木杯在一做出來就決定了它的壽命長短,但也就在這種基因的命運下,路遙暫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長壽的。

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賈平凹)


陳忠實:路遙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

路遙入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入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痾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並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飢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裡並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昇華。

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裡那深刻的現代理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裡,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

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並不屬於那個平凡世界裡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麼?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於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於萬一。

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傑出的一個。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於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陳忠實)


張賢亮追憶路遙:《未死已知萬事空》

張鍥跟我談起路遙去世後他家庭狀況和他的清貧,據說路遙彌留之際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女兒。我就想起路遙邀請我到他家去時那滿臉誠懇的表情。實際上,我和路遙本來沒有多少話可說,即使在他家也沒說什麼深入的話題,我和路遙是兩類性情的人。

路遙要表示他的客氣,在飯桌上已經表示過了,用不著再邀我到他家去枯坐片刻。我想,冥冥中這是不是路遙要給我託付什麼呢?對路遙的身後事,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我力主把路遙的女兒安頓好,最好是接到北京來上學。

我跟張鍥說,中華文學基金會要做事,首先要從這件事上做起。而應該說張鍥和他妻子小魯比我還熱心,在他們積極操辦下,路遙的女兒很順利地到通縣的學校上學了,並且還經常到張鍥家度假,把張鍥家當成自己的家了。

現在孩子應該很大了,算起來大約應該有了孩子也就是路遙的孫子了。路遙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一章,但他一生辛苦,不懂物質享受,大概沒有過過一天快活的日子。不知怎麼,我一想到他,就想把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詩句改成“未死已知萬事空”。(張賢亮)


高建群:《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創作祕聞

大約是1982年的六七月間吧,路遙回延安。他這次有一個事情,就是見他的四弟王天樂。由於路遙自小過繼到延川,所以與長在清澗的四弟從未見過面。父親說了,你哥在西安成事了,你去找他。這樣王天樂便給路遙寫了封信。路遙回信說,讓弟弟下延安等他。

路遙在延安找王天樂,找不著。原來,王天樂下來後,在延安東關大橋的勞動力市場當民工。路遙問我,我說見過一次,後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後來訪問了很多人,結果在陳澤順那裡探到一些消息。澤順說,西溝有一戶人家圈窯,僱天樂給背石頭。這樣,路遙在西溝半山上,找到穿個紅背心,正在背石頭的天樂。“我親愛的弟弟!”抱著王天樂,看著這三面將要圈起的石窯,兄弟倆抱頭大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後來在延安飯店五樓,開了個房間,路遙聽天樂講他的故事。天樂那時候還不叫天樂,叫猴蠻,天樂這名字,就是路遙給起的。兄弟倆關在房裡,路遙聽這個陌生的弟弟講他的苦難和屈辱。講者哭,聽者也哭。講了三天三夜。講完後路遙說:我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

路遙背了個大包,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到甘泉去寫。甘泉文化館有個作家叫張弢,招呼他。兩個月以後,他揹著個大包,包裡裝著厚厚的一沓《人生》手稿,又回到延安。圓臉整個瘦了一圈,人精神恍惚。他對我說:中國文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了!

那天晚上,月光照得延安城如同白晝。路遙、王天樂和我,順著街道從北關走到南橋,又從南橋走到北關。整整走了一夜。路遙談到他的初戀,談到《人生》中的主人公叫高加林,為什麼叫高加林呢?當年,一個孩子曾經熱淚漣漣地望著夜空,因為當晚有個叫加加林少校的人正飛向星球,所以這孩子如今把他的作品主人公叫“高加林”。

路遙還說,《人生》中用了我的詩,“我是一隻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點藍天……”你不會告吧?我笑著說不會。路遙說如果你要告我,我就說這是黃亞萍抄了高建群的詩,送給高加林的,與我路遙無關。

上面是我知道的路遙寫《人生》的一些情況。下面說說寫《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

大約是1985年清明節前後,路遙給我打電話,要去實際踏勘一家煤礦,為長篇動筆前做準備。這樣我陪他到黃陵店頭煤礦。天冷極了。煤礦老闆叫陶家山,找了件棉衣讓路遙穿上,在店頭呆兩天,然後回黃陵縣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黃陵軒轅賓館,路遙說在長篇動筆前,需要找個朋友,做聽眾,幫他把人物和故事圓滿一遍。他說這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訣竅。這樣,我便與他在軒轅賓館關起門來,談了三天。

記得最初的時候,這部洋洋百萬言的長篇還不叫《平凡的世界》,路遙說,共分三部,第一部叫《黃土》、第二部叫《黑金》,第三部《大世界》,然後總的名字叫《走向大世界》。他後來是如何將這部名著改成《平凡的世界》這樣既大氣又樸實無華的名字的,我就不知道了。

《平凡的世界》出版時,扉頁上那張路遙夾著個大筆記本,戴著個黑框眼鏡的照片,就是那次在黃帝陵軒轅手植柏前照的。拍照片的是黃陵詩人,在縣城開照相館的任宗耀。

後來(大約是1986年8月),路遙在吳起縣武裝部寫《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疲憊、恍惚、孤獨,像一個被世界放逐的人一樣。他對我說,他的同學在縣武裝部工作,給他騰了一個窯洞。他說想洗澡,這地方洗不成澡,半個月沒洗澡了。

再後來(大約是1987年),路遙在延安賓館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我去看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臉病容。他愁苦地望著我說:能有人替代我多好呀!接著嘆息一聲說,瞌睡還得眼裡過。然後,又對著桌子上幾尺高的寫好的稿子說,也許會是一堆廢紙吧!

記得他給賓館的牆上畫了許多的道道。他說,每天寫五千字,然後畫一個道道。說完,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個一個道道地數,看寫到多少萬字了。

在路遙十五週年忌日的時候,謹以以上的文字,作為對一位兄長的悼念,作為對新時期中國文壇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悼念。他對文學的獻身精神,他對自己卑微的貧賤的命運的抗爭和掙扎,他所塑造的諸多文學形象,已經超越文學的範疇,從而給今天以及以後的陝北兒女以精神的感召。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前幾天我去中央電視臺,聽他們說,正在醞釀將路遙的《人生》拍成一部大型連續劇,導演是剛因《牽手》《諾爾曼·白求恩》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楊陽。我鼓掌說,好極了。


丨路遙逝世八週年記文

路遙胞弟王天樂:紀念路遙逝世8週年

路遙走了近八個年頭,我從沒有寫過文章去悼念他。在失去他的這些歲月裡,關於他的事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的,用文字去表達一種巨大的哀傷是極為困難的。只有歲月使人能夠平靜,而且讓人可以去擁抱一切悲歡離合。

我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大群體,該有的都有。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在陝北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務家。父親在身高大約在1.5米左右,這完全是由於沉重的勞動使他在土地上彎曲了他不該彎曲的身軀。他就是用這麼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擔。他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為了活命,他在路遙七歲時,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王玉德。我的伯父王玉德移民到延川縣當農民,伯母沒有生育過。臨行前,父親找了村裡的馮先生,讓他給路遙起了名字叫王衛國。父親對這名字本身沒有寄託任何希望,這完全是兒子的一個代號。於是路遙就從這一個農民家庭走到了另一個農民家庭。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剛到延川后,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路遙在考上初中後完全走出了這個家庭。到延川縣中學後,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的同學撐扶的。

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平心說,路遙對這場“革命”是熱衷的。不為別的,就是為有口飯吃。路遙對我講起這段歷史時,曾是淚流滿面。後來他開始寫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王衛國改成了路遙。當他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這兩個中篇小說後,他說他終於寫出了自己埋得很深的一段心靈歷程。

與此同時,我的姐姐為了挖野菜而從縣崖上摔下來,成了心臟病。路遙在這個時候才回過幾次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西安,給我的姐姐買藥,想辦法救活這個善良的生命,但姐姐還是在27歲的時候走了。我和我的父親把她送上山。路遙對我說,一定要寫出姐姐壯麗的人生悲劇,但這部作品必須得到了五十歲以後才能寫,否則,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悲傷。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在我讀完高中後,我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我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

後來他告訴我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我(不值五十元),讓我儘快結婚。我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我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我。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我,並帶我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我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我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他也和我一樣,對我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我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我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

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我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他徹底地瞭解我,我也完全地知道了他的創業歷程,包括隱私。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我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我念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我:“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我,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我的幫助。我迅速在我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到北京後,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

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

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請讀者原諒,這篇文章裡關於路遙很多重大的災難我暫時還不能寫,因為當事人都活著,我不想讓這些殘酷的經歷再折磨活著的人。

就在那個時候,我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我這個人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我的父親由於我而活得光輝燦爛。關於對父親的情感我和路遙是一樣的。每當說起父親,我倆都激動得不知從何說起。

路遙在小說《人生》中寫到父親,那就是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在《平凡的世界》裡終於展開寫了一回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孫少平的父親孫玉厚。但在那個年月裡,無論經濟和精力,確實關照不了父親多少。給他老人家用煤礦掙的血汗錢修了一院地方後,其它的關照就很少了。因為當時我要照顧路遙,他的處境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平凡的世界》開始叫《黃土》、《黑金》、《大城市》。後來的書名是作家和谷還是詩人子頁給改的我已記不清了,但肯定是他倆其中的一個給改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我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我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作家鄒志安臨終前說,文學是什麼東西,我早已不認識它了。這是他心靈的悟覺。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我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

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我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我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我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我認為,讓路遙還是先離婚,再不要維持那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了。找一個陝北女孩,不識字最好,專門做飯,照顧他的生活。結果是因為他的女兒路遠的問題,路遙又一次放棄了這次生存的機會。

天明時,他對天長嘆了一聲:“命運啊,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第二,我們就去醫院查出了他吐血的病因。結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遙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這一選擇,因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勞動得到的全是苦難。路遙讓我永遠也不能給任何人說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聲大哭,這是我一生為數不多的掉淚。

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陝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終點了。但路遙殘酷地就把這一結論展示在我一個人面前,他在大學的講臺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偽裝成健康的人,這是何等荒謬的生存邏輯,但它又是如此現實地結在了生活的大樹之上。

為此,我和他無數次的辯論,不能這樣,必須先保身體,後搞創作,看人家賈平凹,得了病寫文章向全社會宣佈,他把某種壓力給了讀者,自己一定會輕鬆得多。但他流著淚告訴我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對此,我們兩人都是幸福的。我走後,父親就靠你了,過去一直也是你關照他,將來我走後,你就會更輕鬆地把他完滿地送上山。他一生只給他老人家掙了個名聲,他在我這裡沒有得到過應該得到的實惠……對於不識字的父親,那是咱倆心中的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有一天,我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我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我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他對我說田曉霞死了。半天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我對他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但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有一次我剛到黃河的壺口採訪,又一個電話打來,我趕快再赴榆林。去了後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煙用完了,他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給他預支稿費了,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如果沒這兩樣東西,他什麼也幹不成。他抽菸是固定的牌子,除過這個牌子其它的煙抽不成。

沒辦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區的一位領導,他是我的好朋友。當我把路遙目前的處境說明後,他馬上叫來一個人,說先拿十條恭賀新喜、五瓶咖啡送到路遙房間,今後每月送一次,必須按時,這個帳榆林出。他說這是犯錯誤,但為家鄉的作家,咋就犯它一次吧!當我把這一次告訴路遙後,路遙只說了一句話:“咋這人活成啥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寫《平凡的世界》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上帝就是這樣安排了路遙的生活道路。《平凡的世界》終於在1988年夏天寫《人生》的甘泉縣那孔窯洞裡寫完了。我們兄弟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是唯一的一次握手。當天晚上,我們一同出發趕往山西太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連播這部小說,而且不斷來電報預先第二部播完的時間。

山西《黃河》雜誌推遲二十多天發稿時間,等待他的第三部。在山西是作家鄭義招待的。路遙在文學界沒有什麼朋友,和鄭義也是一般關係,但兩人見面後非常友好,路遙對全國只有三四個作家比較看重,其中就有鄭義。就在鄭義送我倆上火車後,再有五分鐘就要發車了,但路遙突然發現他的錢包丟到賓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桌裡。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因為不論轉戰到何方,臨走時都是我清理房間。

而縣要把幾個箱子裡的東西寫成目錄,路遙一看就知道東西在啥地方。路遙這時常常在陽臺上抽菸,為清理房間,我經常是跑到百里之外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已成路遙的生活習慣。他常說,你不清理房間,我老是覺得東西丟了。於是,當時決定路遙先去北京,我取回錢包後趕下一趟火車到達。為此,鄭義陪我在山西遊轉了一個下午。真對不起這位有血性的作家,讓他把時間浪費到我這個無名之輩身上。

我是一路站著到北京火車站的,一路上沒有任何空間讓你轉身,衣服因出汗而發臭。在北京和路遙會師後,兩人好像十年沒見面,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遙怕我走失,就在火車站一個唯一出口處站了八小時。到了賓館,由於房間沒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間住不起),他讓我站在公廁裡,一盆一盆從房間裡端熱水給我沖涼,他那種笨拙的姿勢我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在北京風風火火跑了半個月,才把他有關《平凡的世界》所有的事宜辦完。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我回到延安後,趕快跑到各縣採訪,六年了,我確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上,現在想起來都很對不起《延安日報》社。就在我到富縣採訪時,路遙用電話直把我尋到一個鄉鎮上。他告訴我,《平凡的世界》獲了茅盾文學獎,而且是排在第一位。我倆在電話裡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心情太複雜了。我當然為此無比興奮,但一想到他的身體我就渾身發抖。

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領獎去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我一個人放下電話在田野裡走了很長時間,望著頭頂上的明月,我感慨萬千。是啊,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因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而這個領獎的人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他在六年的萬里長征中,流血、流汗,結果是兩手空空。這位原準備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發表演講的作家,沒想到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壯。

……我迅速趕回延安,走進了當時在該地區有非常實權的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當我把路遙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他說明後,他驚得得從辦公室桌子後面站了起來,面對房頂半天沒有講話,這位精神俄語的領導,用俄語說:“這是天大的笑話。”他立即找來一個人士,說先拿5000元,立即送給路遙,讓他在北京把所有的發票給我帶回來,在延安地區想辦法給他報銷。

他說這一輩子他是唯一的一次犯錯誤了。我拿著5000元趕到西安,這時路遙已到火車站。當我把拿錢的經過向他敘述後,並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親愛的幫助過路遙的朋友們,你們的英名時時記在我心裡,儘管人數很多,但我一個也不會忘記,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們告訴全社會的。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

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我,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我知道,他這次進去肯定是出不來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樣的。就在路遙住院時,家裡家外的一切危機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當時我太累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作家協會給路遙先安排了一個人看護,沒想到路遙把我叫去,說這個人根本不行,他說此人太勢利,根本不把他當人看,有一次把從廁所裡提得摔到床上。他說這個人看他不行了,沒用了。他讓我再不要離開他,看得把他送走。可這個時候林達實際上已離開西安,到北京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裡就留下他的寶貝女兒路遠一個人了。

當時路遠僅十二歲,生活無人看管,我一天曾在勞務市場先後找了三個保姆,都被路遠因看不上而趕走了。路遠只要求讓我給她做飯。累得我在大差市街道的一個拐角處狠狠的睡了一覺。但當時這些情況都不能告訴路遙。因為路遙愛女兒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這一實情,他當時可能就沒命了。就在這時,我的另一個弟弟趕到醫院裡,把作協派的那個人趕走了。這樣,我才鬆了一口氣,有一個弟弟在醫院裡看護路遙,等我把他女兒的事安排完之後,再處理他的事。

沒想到路遙對此事產生了看法,他想,女兒有林達看護,我為什麼不到醫院裡看護他。但有關實情我和弟弟都不能告訴他,於是,路遙把我叫到醫院裡,用想好的文學語言把我挖苦了一陣。於是我痛苦地離開了他。就在這二十多天裡,路遙是十分痛恨我的。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我離開了他,當他知道林達早已離開西安的實情後,立即讓弟弟找我,此時,我知道他要向我說些什麼。

我讓弟弟先回醫院,兩天後,我就趕來。這個時候已到《陝西日報》當記者,而且是駐銅川記者站。我要向單位請假,還要處理手頭的工作,我準備很長一段時間,放棄手頭的一切,重新跳上路遙為我準備好的生活戰車。但是晚了,就在準備起程時,路遙走了。

這是一個災難,一個清清楚楚的伴隨我走過的災難。我懷揣這個災難來到他的面前,面對路遙我無淚!我長久地坐在他的遺體面前,默默地說了很多、很多話。這些話我有一天會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時,我也許快要走向生命的終點。

路遙逝世後,合法的妻子林達還在北京,有關具體後事我得等她回來處理,否則就是不通情理。林達回來後我告訴她,我這個大家庭的會已經開過了(我父親、哥哥、弟弟、妹妹都已來到西安),路遙的一切財產都屬林達和他的女兒路遠的,路遙所有欠帳都由我陸續還清。社會上當時鋪天蓋地的掉念路遙,我讓家人開完追悼會的第二天就全部返回陝北去,讓他們遠離這種他們看不懂的悲劇場所,用勞動去悼念路遙吧!

這是我必須要說一件事,就是路遙骨灰在西安三兆存放了三年後,必須重新安放,當時墓地選在了延安大學校園。於是第一天我和弟弟王大笑把路遙的骨灰從三兆搬到作協院裡,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前來為路遙送行。我決不為路遙感到悲哀,主要是覺得這個院裡的儒士和名流們是否有失學者風度。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是啊,路遙是個不尋常的悲劇人物,就連他熱愛過的情人在葬禮上也挽著另一位男士為路遙送行,而這個男士就是路遙生前的好朋友之一。誰敢說這不是巴爾扎克式的悲劇!我們不是也記得法蘭西這位偉大的作家在葬禮上也出現過這種場面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路遙和巴爾扎克走的是對的,否則,他們會從一個火海跳到另一個更可怕的火海之中。

送走了路遙,四看後我的二哥也走了。為此,我整整戰鬥了八年。這八年,我經受了各種十級以上的風暴,但是我還是活過來了。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裡把這些風暴一定展示給讀者,是啊,我不能倒下,父母還健在,兄妹們生活剛剛起步,路遙的女兒路遠才剛剛上大學,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去關懷和溫暖他們。

還是用路遙的話來結束這篇悼文:“關於我和弟弟天樂的故事是需要一部書來完成的。”請讀者放心,一個全方位真實的路遙一定會向你們走來。

(作者系路遙的胞弟,此文寫於路遙逝世8週年;王天樂已於2007年4月因肝硬化不幸離世。)


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記文

路遙的大學同窗王志強:路遙在延大的日子

陝西日報訊 在路遙逝世十七週年到來之際,昨天出版的《陝西日報》第11版“陝北觀察”欄目,刊登了路遙大學同窗王志強撰寫的回憶文章《路遙在延大的日子》。一致哀思,二饗讀者。

我們班是延安大學中文系73級,是“文革”後期恢復招生的第一屆,共30名同學。王路遙是共產黨員,也是我們的班長,他當班長是全班同學一致推選的。他做班務工作認真細緻、井井有條。他做同學的政治思想工作,那時時興“談心”,他也找我談心,但更多的是談文學、談音樂。

我和他相貌相似(當時我偏瘦),愛好也相投,在文學上,我無法和他相比,在器樂上,我勝他一籌。他推薦我進校樂隊,成為校樂隊的主力,吹笛子兼拉小提琴。想起路遙,最使我刻骨銘心的一幕便是教路遙吹笛子。

進入第二學期,一個下午他來到隔壁我的宿舍說:“我想跟你學樂器,就教我吹笛子吧。我現在還能吹些簡單的曲曲,複雜的我不會,顫音、吐音、變調都有難度,你教我。”我說:“你這傢伙,現在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文學家了,還跟我學吹笛子幹甚!”他說:“你不知道,我也喜歡音樂,最喜歡民歌、民樂——我們民族的東西,這個你比我在行,你看我們中國人就是聰明,就用一根空心竹子,隨便鑽幾個眼兒,就吹得吱哇哇響,而且那麼動聽,外國人就是比不上。”

停了停又說:“你看咱們陝北的嗩吶,聲音厚重洪亮,粗獷豪放,結婚過事情沒有吹鼓手就不紅火、沒氣氛。”平時很少言語的他,說起來勢如破竹、一針見血。我說:“就是嘛,你看西洋樂器裡的長笛、短笛,就是根據中國的竹笛而用銅管仿製的,小號、長號、圓號等銅管樂器都是根據我們的嗩吶原理加工製作的。古文裡說的‘絲竹’就指現在所說的絃樂和管樂,那是中國的發明。”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他又說:“我看交響樂團裡演奏的樂器,多數是來自我們民族的東西。”“那當然,古代的瑟琴管簫有幾千年的文明史,秦始皇愛聽箏,諸葛亮喜彈琴,西洋的大小提琴都源於此。”我接著說。他連連點頭,並說他還喜歡交響樂。他一連說出了好幾個國際音樂大師的名字:貝多芬、肖邦、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還有我不知道的國際名曲。

我一時愕然,我佩服他的知多識廣,這才知道他不僅文學上懂得多,音樂上他也懂得很多。後來得知他在延川縣文藝宣傳隊當過編劇,在創作組辦過《山花》小報。有位哲人說過“音樂使人聰明”,原來路遙的聰慧也源自於他的音樂。

我說:“那你能當我的音樂老師了,你還要我教你吹笛子?”他說:“理論上一知半解,實踐上離你差遠了!我想學一門樂器,業餘娛樂,有利於健康。小提琴太難,吹笛子我有基礎。昨晚我在市上看延歌的演出,牛鴻模一曲《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的笛子獨奏把我吹得昏三忽嚕,那首曲子是他吹給周總理聽的,去年總理到延安聽了後大加讚揚並接見了他。”

我說:“牛鴻模是高明為代表的北方流派,適合我們的口味,南派的陸春麟也吹得很美。”那時校樂隊發給我較高級的12支裝的套笛,我取出一支遞給他,當起了他的老師。我要求他先練習運氣,吹筒音,等運氣掌握了再練指法,然後再學習吐音,至於變調,那是慢工,是要變指法。不會變調可以掉換笛子,套笛裡有12支就有12個音調,笛子的第四孔旁都標有調名,這樣可以解決不會變調的困難,當然在不便於掉換笛子時,你必須變調。

路遙的學習時間安排很緊,白天上課,晚上寫作,他總是在晚飯後練習一會兒吹奏,有時還要我做示範。他很有悟性,運氣均勻,指法能跟上節奏,一曲慢板的啟蒙調《東方紅》吹得很流暢。然而吐音則是他的難點,我要求他先口頭練習“吐、苦”的發音,待能清晰地聽出“吐、苦”的聲音再吹奏笛子,就能吹出吐音來。隨後我拿給他一本胡結續寫的《笛子吹奏法》,讓他參考。路遙學習很投入,不時地向我請教。他的進步很快,一曲悠揚的信天游,他吹得有聲有色、如醉如痴。

半年後,他把書交給我說:“志強,我不能跟你學了,笛子這麼簡單的樂器還那麼複雜,有那麼深的學問,我是學不好了,會吹個調調就行了,我不為演出為消遣。一個人愛好什麼,你就不要專搞什麼,只能作為業餘而已,像你這樣就很好。我現在是沒時間了,有許多重要事情要做。”

我真不知道他有什麼重要的事要做。不久,到了1975年的夏天,路遙忽然不見了,我問班黨支部書記張子剛,他說被《陝西文藝》(即今《延河》)編輯部借走了,借做散文小說組的編輯,這一借便是7個月。

回校後,他更忙了,他在課餘創作散文和短篇小說,很少聽到他的笛子聲,倒是常能聽到他走路時哼著的陝北小調。我聽到他哼的最多的就是陝北民歌《上河裡的鴨子下河裡的鵝》。電影《人生》一上演,就聽到了我非常熟悉、路遙非常喜歡的這支曲子,而此曲正是貫穿於《人生》全劇的主旋律。看到電影裡劉巧珍哼著的這個小調,就像立馬回到了當年延大的校園裡,路遙站在宿舍門前歌唱,我吹笛子為他伴奏。

路遙唱歌發音準,節奏感強,按其發音特徵定位,他屬於男低音。他的個子不到一米七,然而他有健壯如牛的體魄和強勁如虎的肺活量,他的聲音厚重,感情深沉。我們很少見他在眾人面前唱歌,在他組織的幾次大型演唱會上,他都在男聲部裡唱和聲。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1973年冬他組織班上4位同學集體創作了組歌——《我們生活在楊家嶺》,他請延安作曲家丁永光譜了曲,親自到延安鋼廠和駐延部隊借來服裝,自己穿工人服。成功的班級大合唱,唱出了我們工農兵大學生的心聲,震動了具有光榮傳統的延安大學。

1975年春,他率領班上七八名男生赴榆林報社實習,期間組成男聲小合唱,唱他喜愛的革命歷史歌曲《游擊隊之歌》、《畢業歌》、《大刀歌》等,在榆林參加演出,回校後在繫上進行了彙報演出,使中文系師生深受教育。

1976年初,為了紀念抗戰勝利30週年,在路遙的精心策劃與組織下,中文系組成了120人的合唱團,全系三個年級的學生身著整齊的解放軍服,演唱了震驚中外的《長征組歌》。演唱由劉育林老師指揮,陳澤順和許衛同學朗誦,校樂隊伴奏。氣勢恢弘的大合唱,再一次轟動了延安大學,校黨委當即決定代表學校到市上演出。遺憾的是演出因周總理的突然逝世而被取消。本次的成功演出再次展示了路遙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擴大了路遙在延大的知名度。


丨紀念路遙二十週年記文

葉廣芩:清澗路上

路遙活著的時候跟我說過他那貧困閉塞的故鄉,我沒有想到竟是這裡,記得當時他還跟我說,他們家鄉的人種是漢人和匈奴的交雜,男的剽悍精良,女的美麗幹練,非關中人能比,為此他戲稱自己是“雜種”。

當時我的迴應是,“雜種好啊,就像陝丹玉米1號似的,高產,在西北地區普遍推廣,頗有市場。”他還說《三國》中的呂布和貂蟬都是陝北人,陝北人不光有英俊的外表,內心還有一股韌勁兒,別的地方人不行。因為熟,說話都沒有遮攔,常常信馬由韁地胡扯。現在,無意中來到了他的故里,心裡一陣發慌,竟不知如何是好。我對司機說,這是我的朋友。司機說,險些錯過了。

1992年4月,我剛從日本回來,對國內的一切都覺得很新鮮,無論走到哪兒,人們都在談論改革。《延河》的子心陪我一塊兒去看路遙,是晚上,他正在洗腳,彎著腰很困難,臉色青黃,這是肝氣淤滯,腎功能衰竭的症候,我想他是病了。

他說,你回來了?我說,回來了。他說,不走了?我說不走了。他說你在日本鬼子那兒學到了什麼?我說,歷史,主要是研究“二戰”。他咧了咧嘴,表示不理解。我祝賀他得了“茅盾文學獎”。他說,獎金一萬塊,還沒有到北京,一半就請了客。我說,這獎金沒有我在日本打工刷碗掙得多,但是我刷碗沒有你得獎有名。大家就笑。路遙說,回來好,咱們搞的是中國文學,不能老在外國待著,那樣就沒有根了,飄著。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去拜訪路遙的那天晚上,是個黑暗的晚上,儘管路遙矢口否認自己有病,我還是提醒他應該到醫院去查一下身體。我告訴他,日本那位研究他作品的美麗女教師吉岡由紀突發心臟病,永遠地不在了。吉岡平時使用的書籍全部送給了西安交大,是我一本本挑選整理,寄回國內的,那些書上還沾著死者的手痕……

路遙聽了許久沒有說話,臉色變得更加灰暗。吉岡是子心、路遙和我共同的朋友,他們曾經在我簡陋的家裡一起吃日本飯“雞素燒”。由吉岡主炊,材料都是新從日本帶來的,我們喝的是“大關”清酒,飯桌上,日本人唱的是中國歌“岸畔上開花岸畔上紅”,路遙唱的是日本的“四季歌”。

那天晚上從路遙家出來,心裡總是有些不踏實,但我絕沒有想到,這是我與路遙生前相見最後一面。後來聽說他病了,住在第四軍醫大學醫院裡,守護極嚴,不讓人探視,我能理解病人的心態,這種心態我也有,特別是對於要強的,自尊心很強的人,極不願意自己虛弱、無助、悲涼、倒黴的一面示人,躺在床上接受別人言語蒼白、千篇一律的安慰是一種尷尬和難堪,是一種無奈的應酬,沒意思極了。

很多人去看望他,都碰釘子,我也不敢去貿然探望了,想這也是對他的一份尊重。有得到允許進去的人告訴說,路遙瘦得脫了形,但精神還好。有的說已經出現了言語障礙……言語各式各樣。路遙在我的心裡,仍然是那個豐滿、鮮活、詼諧、熱情的朋友。我想,以他的毅力和心勁兒一定能熬過這一關,42歲,年輕得很……

我是在渭北煤田聽到路遙去世消息的,是早晨的廣播,播音員的聲音很沉重,我的心也很沉重。但是跟我在一起的還有作家董川夫,川夫說,可惜了。我沒有說話,後悔沒有到醫院去看看路遙,有時候希望也能誤事。渭北塬上的11月,天氣已經很涼,一條薄霧的帶子裹著不幸的消息在田野間飄蕩,在散落在地頭的枯黃的包穀稈間穿來繞去,這使我想起我在《延河》發表的第二篇小說《飄蕩的煙》,編輯就是路遙,小說寫的是人死了,往事昇華散淨,便化作清純細緻的煙,到它該去的地方去。

現在,路遙也化作輕煙,走了。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那篇小說寫的,編的都實在不吉利。

我的第一篇小說編輯也是路遙,那時他是《延河》編輯部小說組組長,小說是寄給編輯部的,那時我是醫院的護士,對於編輯部完全陌生。我的第一篇小說經過編輯部王曉新的手到了路遙跟前,他看了稿子覺得很奇怪,文筆是熟練的,風格是京腔京韻的,從作品看,不應該是初學,但是他實在不知道葉廣芩這個人是誰。

他給我很鄭重地寫了封信,稱讚了這篇小說,信的末尾又加了一句:真的很不錯。問我是個怎麼樣的人。我沒有回信,因為我不是文學圈子裡的人,也壓根兒不關注當時的作家有誰誰,事情就擱下了。

後來,沒見過面的路遙推薦我加入了省作協的讀書班,脫產3個月,集中學習,專門研究文學創作。學習班的學員都是發表過作品的作協會員,只有我是個只發過一篇小說的“白丁”,我膽怯地問同在一起學習的詩人馬林帆,參加省作協得有什麼條件,他說得有大量有影響的作品,要出過書,有兩名會員推薦,還要上作協的正規會議討論才行。

我知道我是遊戲了。

3年後,我才第一次見到路遙,是在作協的新春茶話會上。他特意過來跟我打招呼,人與我想象中的樣子相差無幾,性格卻是出奇的活潑,第一次見面,便很熟悉地跟我開玩笑,彷彿我們早就認識了。

80年代,幾乎每年作協都搞新年茶話會,大家見面的機會比現在要多得多,作家之間的關係也緊密得多,我和子心、王觀勝、馮積歧、黃衛平、文蘭……屬於作協扶植的新一茬作者,人稱我們是第某某梯隊。我們對梯隊沒有興趣,用自己的話說,我們是撥子小泥鰍,在泥塘裡拱去的小泥鰍。

“小泥鰍”們沒有負擔,快快樂樂,經常一塊兒集會,喝點小酒。那時候路遙已經成了龍,他的小說《人生》得了全國中篇小說獎,在國內影響很大。成了龍的路遙在我們這群“小泥鰍”裡混得很滋潤,很有人緣,跟著我們一塊兒逛臨潼,一塊兒到家裡喝酒。我相信,至今不少“小泥鰍”的手裡都存有當年魚龍混雜的出遊照片。

細想我能走上文學道路,從一個普通的護士到一個專業作家,跟路遙大有關聯,不是他的認可,我發不出第一篇小說,不是他的推薦,我進不了“讀書會”,他是我進入文學之門的領路人,是我應該永遠記住,永遠感激的朋友。

90年代,是陝西文壇的一個灰暗、悲哀的年代,蒙萬夫、李佩芝、李昶怡、王汶石……相繼離開了我們,大家接二連三地到三兆去送葬,已經送得讓人有些怕了,走的人當中,大部分是中年,其中不乏我們中的“小泥鰍”……

在感受到生命的沉重同時,也讓人悟出:活著,便好好地活著,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珍惜每一天,珍惜愛情和友誼,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朋友,讓心永遠處於舒展之中。去了,便就去了,不留遺憾,順其自然。

我記得,1998年那個夏天,我從“路遙故里”登車繼續上路,再沒有睡意,天陰了,西邊天際出現了濃密的雲朵,滾滾雷聲。我明白了,是路遙,等在家鄉的山峁上,安排了我們這次相遇。

他又回到了家鄉,回到了黃土地……


習作 ▍路遙:把靈魂裝進殼子——寫在路遙逝世25週年

像“夸父”般倒下

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路遙忽然一口鮮血吐到了桌子上。“第二部完全結束,我也完全倒下了。身體狀況不是一般地失去彈性,而是彈簧整個被扯斷。其實在後面的階段,我已經力不從心了……”第二天,在弟弟王天樂的陪伴下,他去醫院查出了病因。與1988年左右選擇寫文章向全社會公佈病情的賈平凹不同。路遙對自己的病因一直遮遮掩掩。與病痛的鬥爭中,他從不卸下那副“健康人”的偽裝。他甚至有意推離親近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祕密”,也為了保護他們。

一次與好友一同乘坐火車,路遙從旅行包裡取出水杯、一瓶奶粉狀的東西和一個小勺子,用開水和了那粉再用小勺子輕輕攪動,並問海波:“你喝一點不?”當海波抓過路遙的杯子要喝時,路遙一把奪回杯子,厲聲說:“別用我的杯子!你怎麼這樣不文明?”路遙與海波從小一起上學,二人知根知底,是情同手足的“發小”。路遙的反應,讓他無所適從。

出門從來不帶喝水杯的他用自己的刷牙杯子倒了點奶粉,又加了些開水,搖了半天,怎麼也搖不勻。當他伸手拿路遙的小勺子時,路遙又一把奪回小勺子,漲紅著臉說:“剛才不是和你說了嗎,你怎麼這樣?”海波只得用牙刷胡亂地攪了幾下,喝了個精光。

路遙笑著問:“怎麼樣?這"洋玩意"不難喝?”海波連聲說:“好東西,好東西。再來一杯。”海波又一口氣喝了一杯。正喝第三杯時,路遙突然把自己的小勺子伸進海波的杯子,使勁攪了一下,可像被什麼東西燙著似得,他迅速抽了回去。海波問:“你搗亂什麼?你不是不讓我用你的勺子嗎,怎麼又伸進來攪呢?”路遙向後靠在被子上,好半天才說:“從認識那天起,你就瘦弱瘦弱的,可就是沒病。”接著,又嘆息了好一陣子。

儘管平日生活裡,他已顯出這些蛛絲馬跡,可誰也沒把“肝病”與魁梧敦實的他聯繫在一起。直到1992年路遙轉入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學院傳染科7號病房,距1987年夏他第一次吐血已5年左右,他的病情才漸漸被朋友和親戚知道。好友白描這樣回憶:“大概是你要強的心性不容許自己給別人以病懨懨的印象,這就導致你走入一個可怕的誤區。強大與虛弱的分野並不在體魄。要強的心性成全了你,也毀了你。”

“要強”、“理性”、“堅毅”、“強悍”,這些固然是路遙面對苦難的童年生活,面對生活和感情上的挫敗、面對創作中的壓力的姿態,但這也讓他愈發孤獨和不被理解。我想,哪怕再給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他也還是會選擇迎風而立,獨自承受艱苦與寂寞,這是性格使然——生活一層層加固他的殼,他一步步超越、打碎、重建,直到終於自己無法突破這沉重的枷鎖時,他便如夸父一樣倒在追尋的路上。

他逝世已25週年了,每次想起他,腦子裡總浮現出他在作協參會時的場景:他靠邊坐在最後,一隻只掐掉過濾菸嘴,點火,高傲的頭沉浸在白色殼子似的濃濃煙霧中,顯得遙遠孤寂。而深棕色變色眼鏡後的眼睛卻勾連著每一根細小的神經,深邃、警覺,不放過身邊所有人任何微小的舉動。

2017/10/24 陝師大長安校區

(來自豆瓣用戶半我)


西安建國路83號的作協大院原是高桂滋公館,庭院式建築,三座三進四合院坐北面南而建,院間既有道路聯繫,院落又各自獨立。通往後院編輯部辦公室的路旁原有籃球場,因閒置,滿種花草。路旁紫荊和丁香灑在地上的濃蔭讓這裡顯得過於幽靜與空曠,尤其是中午——路遙的早晨。

他總一個人站在這裡,若有所思。偶爾抬起頭,隔著鏡片望向天空,看雲,看無垠的藍,似乎站在荒蕪的沙漠之中,探尋上蒼冥冥之中的暗示。久站乏了,便把手插進褲兜,低頭看黃黃綠綠的小花,甚至驚奇地用腳撥一撥地面的什麼東西,或一面偶然發光的玻璃,或一塊兒長相稍異的石頭。

有些人只能在獨處中獲得快樂,這些人把高傲尊貴的靈魂藏進殼子,苦難的生活難以觸及,而它們也愈難衝出。這些人,這些殼子裡的靈魂等同著孤獨。

路遙已遠,但路遙仍在。

路遙逝世25週年:路遙已遠,路遙仍在!

如果您喜歡路遙,快來與更多同道中人緬懷這個偉大的作家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